中興通訊:打破常規,微波Multi-band方案助力5G承載

2021-01-08 訊石光通訊網

  ICCSZ訊 2018年6月14日,3GPP R15標準凍結,意味著5G第一版標準確定,其中5G的典型業務場景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的需求已相對明確,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和大規模機器類通信(mMTC)的主要特性將在3GPP R16版本進行標準化。

  由ITU-R劃分的5G三類典型業務場景(eMBB/uRLLC/mMTC)覆蓋移動通信、超高清視頻、雲辦公和遊戲、VR/AR、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業自動化、自動駕駛和高可靠應用等各類應用。據預測,未來5G網絡的移動數據流量將比4G網絡增長500~1000倍,單站峰值傳輸速率可達10Gbps,與此同時5G對於網絡時延、網絡切片、時鐘同步、可靠性和安全性等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5G承載網絡面臨巨大的挑戰。

  微波Multi-Band解決方案聚合常規頻段微波和高頻段E-Band微波,傳輸容量最高可達10Gbps,支持高低優先級業務保護,支持現有網絡的平滑演進,是針對5G承載網絡挑戰的創新型解決方案。

  高頻段的特性及應用

  微波傳輸具有鏈路距離長、傳輸容量大、抗災能力強、部署時間短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運營商承載網絡,以及水利、電力、石油和政企等專屬網絡。

  目前常規頻段(6GHz~42GHz)的頻譜資源已極其匱乏,雖然對於如何滿足未來網絡承載需求,業界提出了很多新的方案,但是受到波道3.5MHz~112MHz限制,常規頻段微波的傳輸容量依然稍顯不足。按照目前常規頻段配置為112MHz@1024QAM,一跳微波鏈路的L1傳輸容量也僅能達到1Gbps左右。60GHz及以上高頻段已成為必須研究的課題。

  頻譜劃分

  通常把低於42GHz的頻譜稱為常規頻段,把57GHz~66GHz之間的頻譜稱為V-Band,把71GHz~76GHz/81GHz~86GHz之間的頻譜稱為E-Band,業界對於W-Band和D-Band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定義。目前W-Band泛指100GHz左右的頻譜,比如從92GHz~115GHz,而D-Band泛指130GHz~175GHz頻率範圍(見圖1)。

  V-Band

  V-Band頻段可選帶寬一般為50MHz~2GHz,該頻段既可以作為FDD解決方案,也可以作為TDD模式來使用。該波段受氧氣吸收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傳輸距離大多在300m~800m,可作為街道級別的傳輸解決方案來使用。當V-Band產品作為FDD模式工作時, 大多採用點對點方式,為企業和Small Cell進行數據傳輸。當V-Band產品作為TDD模式工作時,不需要區分上下行,經常作為PtMP解決方案來使用。由於該頻段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均為非授權頻段,所以在實際部署中更多為企業用戶所使用。

  E-Band

  E-Band可選帶寬為62.5MHz~2GHz,大帶寬提高了傳輸容量的同時也大大降低時延,當配置為2GHz@128QAM時,E-Band鏈路傳輸容量可達10Gbps,且鏈路時延低於20ms。未來兩年E-band將會通過支持更高調製、更大帶寬、XPIC和MIMO等技術來進一步提升傳輸容量。E-Band頻段頻率高波束窄,電磁環境幹擾少,使得頻率規劃非常靈活,更加適合密集城區的大量部署。

  但是,由於E-Band頻段的波長很短,所以受到空間損耗和降雨天氣的影響很嚴重,傳輸距離普遍比較近。E-Band頻段在保障99.999%的鏈路可靠性的要求下,普遍傳輸距離在1km左右。在一些特別乾旱的區域或者可靠性要求較低的鏈路上,可以適當延長傳輸距離到3km。

  E-Band產品目前是業界應用最成熟的高頻段微波設備,可以為LTE和5G網絡提供短距離大容量回傳方案及CPRI接口前傳方案。

  W/D-Band

  W/D-Band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標準組織定義,然而可用頻譜資源更加豐富,並且大氣吸收的性質其實並沒有隨著頻譜的提高而迅速惡化,或許這兩個頻段在未來將成為提供大容量解決方案的主要頻段。

  Multi-Band解決方案特性

  目前,常規頻段微波傳輸容量略有不足,V-Band微波受氧氣吸收影響其鏈路距離非常有限,W/D-Band標準尚未明確無法正式商用。僅E-Band產品成熟,然而受到空間損耗和降雨天氣的影響很嚴重,其鏈路距離僅為3km以內,限制了其在5G承載網絡中的部署場景。

  Multi-Band解決方案將常規頻段和高頻段聚合,通常把常規頻段微波和E-BAND微波組合應用,具有傳輸容量大、可靠性高和成本低等特性,且鏈路距離可達10km(見圖2)。

  容量大

  E-Band微波傳輸容量極大,Multi-Band解決方案聚合了常規頻段微波和E-band微波後,Multi-Band傳輸容量最高可達14Gbps(常規頻段微波配置為4+0,E-Band微波配置為1+0),在E-Band微波支持XPIC和MIMO等新功能後Multi-Band傳輸容量還會有較大提升。

  可靠性高

  由於E-Band的波長很短,受到空間損耗和降雨天氣的影響嚴重,距離較長時鏈路可用度較低。Multi-Band由於聚合了常規頻段,且常規頻段受空間損耗和降雨天氣的影響非常小,則所承載的業務可用度非常高,在同樣距離條件下,Multi-band解決方案的可用度高於E-Band微波鏈路。

  Multi-Band解決方案支持常規頻段微波和E-Band微波之間相互保護,提升鏈路整體可用度。通常情況下常規頻段微波承載高優先級業務,E-band微波傳輸低優先級業務,如果常規頻段微波鏈路中斷,則高優先級業務會發生切換由E-Band微波傳輸。反之亦然,如果E-Band微波鏈路中斷,則低優先級業務也會切換由常規頻段微波傳輸。

  同時,當發生鏈路擁塞時常規頻段微波和E-Band微波會根據QoS策略完成業務丟棄。

  成本低

  目前一些主流天線廠家陸續發布了Multi-Band天線,集成常規頻段和E-band的創新型天線,容易安裝、空間佔用小、天線負載小,從而能夠節省工程費用、降低鐵塔空間租用費用、延長鐵塔壽命。

  隨著聚合技術的逐步成熟,Multi-Band解決方案可以聚合異廠家微波鏈路,利舊現有網絡微波設備,降低5G網絡初期擴容成本。另外,常規頻段的載波聚合功能等功能,以及E-Band功耗低和頻譜費用低等特性也降低了Multi-Band解決方案的應用成本。

  2018年底3GPP R15還將新增一個版本,即R15 Late Drop,涉及5G新空口(波形、編碼、參數集、幀結構、大規模陣列天線等)和網絡架構(NSA、SA、DU/CU切分等),5G標準已經確定並初步細化且對承載網絡的要求逐步清晰,5G承載網絡建設指日可待。

  微波Multi-Band解決方案完成了最初的概念驗證後又完成多個運營商的內場測試驗證,測試結果符合預期,目前該方案已處於試商用階段。在5G時代,微波產品憑藉安裝靈活、部署迅速和成本較低等優勢依然會大有可為。大容量、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微波Multi-Band解決方案將成為5G承載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 裴宗南 中興通訊


相關焦點

  • 為5G部署提速,華為發布5G微波長距E-band創新解決方案
    11月16日,在MBBF2020上,華為發布5G微波長距E-band創新解決方案,結合IBT智能波束跟蹤天線和高功率E-band,將E-band承載能力從20Gbps@3公裡提升到20Gbps@5km,同時降低了站點部署的要求和限制,為5G部署提速。
  • 中興通訊的未來嗎該如何發展下去?
    同樣的道理,打鐵還得自身硬,中興必須要有強力自適應能力,變革能力,藉此契機,立足核心研發,做出劃時代研發交付,才能度過自身難關,也能真正實現"中興通訊、中國興旺"的初衷遠景,總之,不忘初心吧!加油,ZTE!
  • 2020中國ICT產業龍虎榜暨優秀解決方案揭曉,中興通訊榮獲十二項大獎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近日,由通信世界全媒體主辦的「2020 中國 ICT 產業龍虎榜暨優秀解決方案」評選活動結果揭曉,中興通訊一舉斬獲包含ICT企業綜合實力獎項在內的十二項大獎,覆蓋5G創新技術、寬帶接入、5G承載、5G行業應用等多個領域。
  • 5G時代網絡優化新思路!中興通訊首家完成中國移動SPN小顆粒技術現...
    中興通訊首家完成中國移動SPN小顆粒技術現網驗證! 中興通訊首家完成中國移動SPN小顆粒技術現網驗證! 近日, 中興通訊 首家完成SPN10M小顆粒企標方案現網測試,測試結果充分驗證了SPN10M小顆粒方案功能和性能達到設計要求。SPN是 中國移動 提出的整體原創性技術,已在ITU-T實現系列標準立項。
  • 中興通訊發布《全場景UPF部署白皮書》
    【天極網IT新聞頻道】 2020年10月北京展期間,中興通訊發布《全場景UPF部署白皮書》,全面闡述中興通訊全場景UPF部署方案。    根據業務特性對時延、帶寬、可靠性等差異化SLA需求,UPF可部署於中心DC、區域DC、以及靠近用戶的邊緣DC,甚至企業園區內。
  • 中興通訊基於R16標準的5G電力高精度授時解決方案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一、方案介紹工業控制應用要求控制器、動作裝置須基於相同時鐘域以確保一致的保證處理邏輯,因此設備端的時鐘同步是至關重要的需求。工業領域通常採用有線的NTP、PTP、GPS等方式來實現時鐘同步。
  • 華為、中興、烽火、新華三等拿下國內5G承載網第一標!
    2019年10月16日,中國電信發布國內運營商5G承載網第一個招標項目---《2019-2020年STN設備建設工程集中資格預審招標公告》。 據了解,該項目是為了滿足中國電信2020年全年、全國各省的5G承載建設需求,項目分為 STN-ER(核心)、STN-B(匯聚)、STN-A(接入)三個標包。 2020年1月16日,中國電信公示中標候選人名單。多個廠家參與了項目,最終華為三個標包均排名第一。
  • 中興通訊在南非推出首款5G室內路由器MC801A
    人民網約翰尼斯堡7月14日電 (王磊)近日,中興通訊與非洲最大的跨國電信運營商MTN合作,在南非發布了中興首款5G室內路由器MC801A。憑藉小巧精緻的外觀、獨特的「星雲環」和跑道流線型設計,中興5G室內路由器MC801A獲得了2019 iF設計大獎。除了支持NSA和SA雙模5G網絡,兼容4G和5G主流頻段,MC801A還支持最新的Wi-Fi 6技術,允許多個用戶同時訪問5G網絡,其採用Smart ANT智能天線算法技術,能夠獨立選擇更好的5G信號。
  • 中興推5G設備解決方案 5G板塊持續釋放驅動力!
    消息:  在今年的IFA2018上,中興推出最新的「5G設備解決方案」。據悉,中興將在2019年下半年正式推出5G行動裝置。目前,中興的5G解決方案有四項核心技術,首先是天線進程解決方案,這是5G解決方案的核心技術。其次是5G所需要的硬體架構解決方案。
  • 中興發布E9000刀片伺服器 助力雲計算
    ▲中興通訊雲計算產品經理葉鬱文(右)與英特爾電信總監李勇(左)發布CoCore E9000  中興E9000:高密度 高性能 低能耗  根據中興通訊產品技術經理周贊鑫介紹,中興E9000在空間利用上提升了刀片伺服器的密度
  • 5g概念股龍頭 2020年5g板塊股票一覽
    目前隨著5g的發展,5g的產品已經不斷地進入到我們的生活,5g概念股是值得關注的,那麼5g概念股龍頭有哪些呢?5g概念股如何 5g概念是在3G、4G之後的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
  • 中興通訊前三季度營收741.3億元 持續高研發投入共建5G新業態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時娜)10月28日,中興通訊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2020年1-9月,中興通訊實現營業收入74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4%。前三季度研發投入達10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3%,佔營收比例的14.6%。
  • 中興通訊邊緣計算硬體平臺OEP600獲2018-2019年度MEC技術創新獎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近日,中興通訊聯合英特爾共同推出的邊緣計算硬體平臺OEP600 (Open Edge Platform 600)榮獲2019年MEC技術與產業發展峰會「2018-2019年度MEC技術創新獎」,充分展示了中興通訊在邊緣計算領域的創新能力與領先水平。
  • 國康私人醫生平臺與中興通訊強勢連接背後的意義
    近日,中興通訊繼華為之後,與國康私人醫生平臺進行了對接,為員工引進了優質的健康服務,讓員工可以通過平臺自行選擇所需的醫療服務,包括專家預約看診、住院安排、手術安排、專業陪診、體檢報告解讀、各類慢性病管理等等服務。
  • 中興通訊獲DCD數據中心兩項「奧斯卡」大獎
    中興通訊在2012年進入數據中心領域,以模塊化數據中心為拳頭產品,包括MDC8200,MDC8300,FlexDC6100為室內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的核心;同時提供CDC6220,CDC6240等貨櫃解決方案,通過短短的三年,中興通訊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得到客戶的廣泛接受,在全球服務的客戶已經超過200家,並得到客戶的高度評價。
  • 中興通訊校園市場換帥 五大板塊打造中興通訊新型校園生態系統
    12月15日,中興校園方面公布最新重要人事調整通知,原中興校園北區負責人兼中興校園商學院負責人李博威接替單興華任中興通訊校園市場全國總負責人,全面統籌負責中興校園相關工作。同時,邀請通信行業內資深專家萬春先生和李夢媛女士加入中興校園市場體系助陣掌舵,其中,萬春先生在國內通信行業打拼十年,資源經驗豐富。
  • 中興通訊發布《家庭光纖施工技術白皮書》
    近日,中興通訊發布了《家庭光纖施工技術白皮書》,該白皮書旨在解決家庭光纖施工面臨的多種問題,覆蓋施工物料、施工工具、施工流程、工藝要求、設備安裝等全流程規範要求,為家庭光纖布線施工流程和操作提供規範化建議。
  • 通宇通訊:基站天線龍頭 能否在5G時代涅槃?
    中原證券表示,考慮到通信設備商的數量較少,目前市場的前四名(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幾乎壟斷全球運營商無線通信市場份額(基站設備市場佔比在90%以上),對於天線供應商來說,需與主設備商進行更深度地合作開發。
  • 蒸發上千億,股價開始反應,中興通訊這隻5G龍頭股,要發力了?
    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A股市場的5G概念龍頭股:中興通訊。相信大家對這家公司也不陌生,1985年中興通訊的前身深圳市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後在1986年成立了深圳研究所,開啟自主研發之路。1990年,公司研究的第一臺數據數字用戶交換機面世,從此打響第一槍。
  • 日本紀錄片裡的中興通訊-虎嗅網
    通信行業的老牌企業,中興通訊,迎來創建以來最大的「至暗時刻」。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對這家公司中國科技巨頭做出了令人窒息的罰單:7年內禁止美國企業與中興開展任何業務往來。這對大量核心元器件需要從美帝進口的中興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有券商甚至表示:「如果公司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最壞的結果是破產。」對於中興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本文暫且不做探討。我們嘗試用另外一個角度來講述一個關於中興通訊的故事,這個故事來源於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的紀錄片《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