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前三季度營收741.3億元 持續高研發投入共建5G新業態

2021-01-11 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時娜)10月28日,中興通訊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2020年1-9月,中興通訊實現營業收入74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4%。前三季度研發投入達10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3%,佔營收比例的14.6%。

  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27.1億元人民幣;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扣非淨利潤14.5億元人民幣;基本每股收益為0.59元人民幣。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6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2%;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8.5億元人民幣;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5.4億元人民幣。

  2020年1-9月,中興通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3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2%。

  報告期內, 中興通訊以創新為本,繼續保持研發高投入,前三季度研發投入達10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3%,佔營收比例的14.6%,持續強化5G時代核心競爭優勢。中興通訊擬實施第四次股權激勵計劃, 覆蓋超6100名員工,深化核心關鍵人才激勵力度。

  2020年前三季度,面對新冠疫情和國際複雜形勢等帶來的嚴峻挑戰,中興通訊緊抓5G快速發展良機,攜手客戶及合作夥伴探索5G行業應用創新,激活行業與市場活力,實現業務較快增長。截至2020年9月底,中興通訊已在全球獲得55個5G商用合同,與全球90多家運營商展開5G合作,覆蓋500多個行業合作夥伴。

  中興通訊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強化核心技術競爭力,堅持開放共贏,依託自身在5G、雲、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領域深厚的產品技術與平臺能力,攜同產業鏈合作夥伴,助力行業和數字經濟發展。同時,也將進一步加速自身數位化轉型,通過數位化賦能實現公司運營流轉效率的全面提升。

相關焦點

  • 蒸發上千億,股價開始反應,中興通訊這隻5G龍頭股,要發力了?
    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A股市場的5G概念龍頭股:中興通訊。相信大家對這家公司也不陌生,1985年中興通訊的前身深圳市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後在1986年成立了深圳研究所,開啟自主研發之路。1990年,公司研究的第一臺數據數字用戶交換機面世,從此打響第一槍。
  • 公告精選:中核鈦白上調鈦白粉售價;中興通訊擬全資控股中興微電子
    中興通訊:擬全資控股中興微電子中興通訊(000063)10月28日晚間披露三季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收741.29億元,同比增長15.39%;淨利潤27.12億元,同比下滑34.3%;每股收益0.59元。中興通訊同時披露,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興微電子18.82%股權,同時配套募資。
  • 自主研髮結碩果 中國上市公司平均研發費達1.47億
    除去中信特鋼是因為重組所致,其他三家研發投入近年來均逐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柳鋼股份增長最快,2017-2019年前三季度其研發費用分別為0.51億元、2.67億元、10.11億元,僅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就相當於2017年的19.82倍。
  • 中興通訊:現有貨幣資金435億元 僅能確保當前現金流安全
    原標題:中興通訊:現有貨幣資金435億元,僅能確保當前現金流安全   12月1日,
  • 通信行業策略:5G大應用+科技新基建,促進良性發展
    2 通信行業 2020 年前三季度業績回顧2.1 前三季度營收穩步增長,疫情影響下盈利疲軟前三季度申萬通信板塊營收略有增長,增量主要由頭部運營商與設備商貢獻。2020 年前三季度申萬通信行業實現整體營收 5170.10 億元,同比增長 2.31%,剔除中興通訊與 中國聯通後實現營收 2175.2532 億元,同比下滑 2.89%。
  • 通宇通訊:基站天線龍頭 能否在5G時代涅槃?|ICT產業新周期重要公司...
    中原證券表示,考慮到通信設備商的數量較少,目前市場的前四名(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幾乎壟斷全球運營商無線通信市場份額(基站設備市場佔比在90%以上),對於天線供應商來說,需與主設備商進行更深度地合作開發。
  • 通宇通訊:基站天線龍頭 能否在5G時代涅槃?
    中原證券表示,考慮到通信設備商的數量較少,目前市場的前四名(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幾乎壟斷全球運營商無線通信市場份額(基站設備市場佔比在90%以上),對於天線供應商來說,需與主設備商進行更深度地合作開發。
  • 雷射企業三季度業績排名:帝爾雷射增速快 柏楚電子最賺錢
    OFweek雷射網根據公開數據,整理了與雷射相關的17家上市公司(含4家科創板企業,不含新三板企業)的排名,詳細內容如下。前三季度營收情況排名在2019年前三季度的營收排名中,前三甲依然是大族雷射、華工科技、大恆科技,三者營收分別為69.44億元、38.78億元及22.14億元。
  • 雷射企業三季度業績排名:帝爾雷射增速快,柏楚電子最賺錢
    )營收、淨利潤、毛利率和研發投入等指標,一窺整個雷射行業在2019年前三季度的沉浮。OFweek雷射網根據公開數據,整理了與雷射相關的17家上市公司(含4家科創板企業,不含新三板企業)的排名,詳細內容如下。前三季度營收情況排名在2019年前三季度的營收排名中,前三甲依然是大族雷射、華工科技、大恆科技,三者營收分別為69.44億元、38.78億元及22.14億元。
  • 哈工智能前三季度營收同比持平 完善「AI+ROBOT」生態圈賦能中國製造
    原標題:哈工智能前三季度營收同比持平,完善「AI+ROBOT」生態圈賦能中國製造   10月30日晚,
  • 深耕鋰電銅箔研發 嘉元科技前三季度淨利增長超150%
    嘉元科技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1.73億元,同比增加49%;歸母淨利潤達2.68億元,同比增加152%。延續半年報增勢,嘉元科技三季報成績單依然引入注目。嘉元科技(688388)Q3業績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1.73億元,同比增加49%;歸母淨利潤達2.68億元,同比增加152%。其中,1-3季度單季分別實現營收4.11億元、4.27億元、3.35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80億元、1.01億元、0.88億元。
  • 風機進入交付高峰期,風電整機企業前三季度營收大增
    記者 | 席菁華1受搶裝潮影響,風電整機企業開工率持續攀升,帶來了營收增長。截至目前,金風科技(002202.SZ/02208.HK)、明陽智能(601615.SH)、上海電氣(601727.SH)、東方電氣(600875.SH)等風電整機設備製造企業均公布了三季度經營業績。
  • 中興7nm晶片是什麼晶片?中興通訊7納米晶片量產
    據 Gizmochina 報導,今天早些時候中興通訊(43.910, 1.53, 3.61%)表示其已實現晶片設計和開發能力。目前已經量產了 7nm 處理器,並已在全球 5G 基礎設施中使用,同時也開始投入 5nm 製程技術。
  • 烽火通信營收三年翻兩倍 10年研發投入百億成標杆
    2017年,公司總資產458.97億元,實現銷售額360億元、營業收入304.13億元、利潤總額13.3億元,同比2012年分別增長107.8%、125%、136.2%、111.4%,相當於5年再造一個烽火通信。
  • 帳上435億資金再募資 中興通訊稱僅能確保當前經營規模下現金流安全
    中興通訊今日回復深交所稱:前次募集資金已基本使用完畢,前次募集資金實施主體為公司及6家全資控股下屬企業,不包括持續投入大量研發費用從事晶片設計、開發的非全資控股子公司中興微電子。目前全球處於5G商用網絡建設及行業應用加速發展階段,公司收購中興微電子少數股權將進一步增加控制力,有助於中興微電子在5G關鍵晶片技術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增強核心競爭優勢。
  • 統計局:前三季度文化企業營收降幅收窄到0.6%,「網際網路+文化」6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30日訊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10月30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統計師辛佳解讀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數據。
  • 中興通訊的未來嗎該如何發展下去?
    同樣的道理,打鐵還得自身硬,中興必須要有強力自適應能力,變革能力,藉此契機,立足核心研發,做出劃時代研發交付,才能度過自身難關,也能真正實現"中興通訊、中國興旺"的初衷遠景,總之,不忘初心吧!加油,ZTE!
  • 10年,1000000億元!這些新業態將改變你我生活方式……
    今年以來,數字經濟為各地經濟恢復性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無接觸配送……一大批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展現出數字經濟的強勁韌性和巨大發展潛力。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數字經濟體量有望突破百萬億元。近日,廣東省發布《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徵求意見稿)》,此前北京、浙江、河北、江西等多地也陸續發布了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舉措。
  • 港媒:中興通訊下半年擬加速4G網絡銷售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香港《南華早報》8月27日報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將在今年下半年加快4G行動網路項目的銷售。目前,中國的手機市場已基本達到飽和狀態,如何保障公司收入的穩定增長成為眾多通訊公司的首要難題。為進一步促進公司發展,中興通訊正在多方面發展4G行動網路項目。
  • 光伏創新投入排行榜
    常規的標準之一是其研發投入在營收的佔比至少要達到3%。哪些光伏企業在研發創新方面的投入最多?投資資源最強?黑鷹光伏統計了2020年前三季度79家光伏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情況(註:產業鏈上下遊不同環節會對創新投入的整體要求更不相同)。我們統計發現,79家企業累計投入研發費用98億元,同比增長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