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宇通訊:基站天線龍頭 能否在5G時代涅槃?|ICT產業新周期重要公司...

2020-12-04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魯臻

作為5G產業鏈的上遊,基站天線廠商將是整個5G建設周期中最先受益的環節。本期觀察將以基站天線龍頭企業—通宇通訊(002792.SZ)為案例,觀察5G產業鏈中局部產業特性以及其背後的市場與資本魅影。

行業商業模式轉變 與下遊客戶深度合作能否提升話語權?

基站天線是基站設備與終端用戶之間的信息能量轉換器,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移動通信的質量。

4G時代,天線技術要求相對不高,使得行業競爭激烈,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龍頭企業的優勢。但由於5G天線有源化,基站天線將與RRU融合形成新的單元AAU,天線市場商業模式或有轉變,天線供應商的下遊客戶將由以往的運營商轉變為設備商。中原證券表示,考慮到通信設備商的數量較少,目前市場的前四名(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幾乎壟斷全球運營商無線通信市場份額(基站設備市場佔比在90%以上),對於天線供應商來說,需與主設備商進行更深度地合作開發。

通宇通訊創立於1996年,主要從事通信天線、射頻器件以及微波天線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業務,致力於為國內外移動通信運營商、設備集成商提供通信天線、射頻器件產品及綜合解決方案。實際控制人為吳中林、時桂清夫婦,二人合計持有公司64.17%的股份。其中,吳中林擔任公司董事長,時桂清擔任公司總經理,包括公司董事長在內的多位高管都曾擔任工程師、教授等職務,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

從客戶角度來看,目前,通宇通訊是愛立信、中興通訊、諾基亞、華為、大唐等系統設備商認證的全球供應商,並獲得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Vodafone、Telefonica、Telstra、MTS、Optus、VHA、Oredoo、Veon等眾多運營商的認證。在研發過程中,其全力配合核心客戶在5G產品研發、驗證、測試、交付等環節的需求。

2019年,通宇通訊的基站天線產銷量分別為87.22萬套和86.34萬套,同比分別增長23.89%和16.90%。

據愛立信官網數據顯示,目前愛立信已經斬獲91個5G商用合同,其中愛立信已經與45家運營商客戶達成可公示的商用5G合同,在18個國家和地區為32個已經正式運行的5G商用網絡提供設備。

另外,中興通訊的國內5G中標也在30%以上,而通宇通訊是愛立信和中興通訊的天線射頻主力供應商,目前訂單充足。

與4G相比,5G基站天線的市場規模有多大?中國銀河證券表示,按照我國現有4G宏基站約370萬,5G宏基站數量為4G宏基站數的1.5倍估計,預計5G宏基站數量將達到555萬左右。而作為宏基站的有效補充,超密集組網場景更將對5G小基站建設提出迫切需求,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小基站數量約為4G宏基站數量的2倍到3倍。

一個基站對應三副天線,興業證券表示,5G基站天線需求量有望達到 1350萬副,價格將達到 4G 的 3 倍,預計整體基站天線市場規模將將達到810億元,巔峰建設時期(2023年)將達到198億元,較4G巔峰時期市場規模擴大192%。

加強研發投入 開發完整產品線滿足多樣化需求

儘管基站天線廠商將在整個5G建設周期中最先受益。但是能否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還在於企業的設計能力、工藝成熟度和經驗積累。

5G關鍵技術中對天線影響最大的是Massive MIMO和高頻段通信(毫米波通信)。通宇通訊從2015年就開始跟進5G產品的研發,在行業中起步較早。

從產品端來看,通宇通訊已形成通信天線及射頻器件的完整產品線,開發出系列基站天線、基站用雙工器、合路器、塔頂放大器、系列微波天線、光傳輸模塊等產品,可滿足目前國內外2G、3G、4G、4.5G、pre5G、5G等多網絡制式的多樣化產品需求。

具體來看,公司擁有實現遠程電調下傾角遙控功能的全套解決方案,實現了主要設備集成商基站系統的對接;智能天線方面,公司較早進行TD-SCDMA智能天線研發,研發的TD-SCDMA電調智能天線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寬頻及超寬頻天線方面,實現了LTE800(698~960MHz)和LTE2600(1710~2690MHz)的系列化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整體上產品推出進度與國際領先公司同步;在有源天線領域,公司已與主要通信系統設備商共同開發相關的多系統共用有源天線項目。

此外,公司還建有國內領先的全封閉式遠場測試場、半開放式遠場測試場、開放式遠場測試場以及Satimo-SG64近場測試系統等4種天線方向圖測試系統。

事實上,我國基站天線的發展經歷了由網絡建設初期國外全部壟斷,發展到基本國產,再到目前基站天線產業面臨著過度競爭的局面。目前,基站天線行業競爭激烈,但具有一定研發實力、較大產能規模、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廠家較少,國內廠商主要有京信通信、通宇通訊、摩比發展、盛路通信等少數幾家企業。

製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通宇通訊年報

從上圖可以看出,通宇通訊的研發投入佔營收比在2015年、2016年和2018年在同行業中佔有一定優勢,但其增長幅度明顯低於盛路通信。2019年,通宇通訊的研發投入為1.34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8.18%。截止2019年末,公司擁有授權專利519項,其中發明專利63項,5G相關專利已授權83項。

市場面臨洗牌 如何保障業績增長?

作為國內基站天線龍頭企業,根據 EJL Wireless Research於 2019年發布的報告,通宇通訊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為8%,超過港股上市公司摩比發展的7%,以及盛路通信的3%。

製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通宇通訊年報

從上圖可以看出,近5年,通宇通訊的營收處于波動狀態,而歸母淨利則處於連年下滑趨勢,這主要系市場周期的變化意味著技術的升級與市場的洗牌。經過幾年大規模的建設,國內4G通信網絡建設已進入末期,並開始準備建設新一代通信網絡,加之細分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市場對相關產品的需求降低,由此導致公司業績出現下滑。

2019年年報披露,通宇通訊實現營業收入16.3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50%;實現歸母淨利2521.42萬元,同比下滑43.24%。

分產品看,2019年,通宇通訊的基站天線業務營收為11.4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93%,佔總營收比重為69.82%。分地區來看,2019年公司海外收入6.20億元,同比增長14.80%,其FDD+TDD 5G天線首次運用到歐洲運營商網絡,同時,非洲一些國家的市場也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一季度報告披露,一季度通宇通訊實現營業收入2.33億元,同比減少40.33%;實現歸母淨利-2689.50萬元,同比減少48.18%。

相關焦點

  • 通宇通訊:基站天線龍頭 能否在5G時代涅槃?
    作者:魯臻作為5G產業鏈的上遊,基站天線廠商將是整個5G建設周期中最先受益的環節。本期觀察將以基站天線龍頭企業—通宇通訊(002792.SZ)為案例,觀察5G產業鏈中局部產業特性以及其背後的市場與資本魅影。行業商業模式轉變 與下遊客戶深度合作能否提升話語權?
  • 解密基站天線的投資邏輯,共享萬億5G的饕餮盛宴
    相比以往3G或4G 時代,5G天線設計將會變得更加複雜,技術標準和工藝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基站天線伴隨著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而不斷升級換代,作為移動通信基站系統的關鍵器件,其技術在不斷演進、工藝越來越複雜、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 通宇通訊5G天線已批量出貨
    本報訊  「公司已全面復工,5G天線產品已批量出貨,目前訂單充足。」3月19日,廣東通宇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時桂清表示,今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通宇會在5G大規模建設中進一步騰飛。通宇通訊成立於1996年,是中山市土生土長的科技型民營企業,也是國內首家基站天線製造商,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 5G基站加速落地帶熱天線需求 千億產業鏈迎全面爆發
    研究數據顯示,4G時代基站天線一般有10—40個天線振子,5G天線單面振子數將達到128-256個, 5G基站要實現有效覆蓋,數量將達到4G時代的1.5-2倍以上,兩項疊加,5G時期的天線總規模將是4G的4.5-8倍。
  • 5G基站天線及濾波器產業鏈!
    基站天線核心廠商梳理:4G時期,以2017年全球基站天線出貨量為例,排名前六的公司(括號內為份額)包括華為(32%)、京信通信(13%)、康普(12%)、摩比發展(8%)、ACE(7%)、通宇通訊(7%)、凱薩琳(5%)。
  • 5G概念股有哪些 龍頭股及上市公司一覽
    龍頭股及上市公司,我們一起來看看!5G概念股如何 5G是指第五代行動電話通信標準,也可以稱之為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是繼3G、4G之後的延伸技術隨著5g時代的到來,5g概念炙手可熱,投資者在市場上會經常碰到,相關5G概念股包括吳通通訊、烽火通信、三維通信、億陽信通等。
  • 5G基站天線及濾波器產業鏈投資機會梳理(附每日公告)
    >基站上遊產業鏈一覽2020 年,5G 將是通信行業中投資確定性最強的領域之一,整個 5G 無線產業鏈的公司訂單和業績都將加速釋放,從上遊基站天線射頻、光模塊光器件到中遊無線設備及傳輸設備等細分板塊的景氣度將逐漸提升,板塊內優質標的有望充分享受行業發展紅利,建議緊密跟蹤 5G 網絡建設周期和運營商資本開支計劃,精準布局高彈性細分板塊龍頭。
  • 國信證券:5G基站天線及小基站市場空間大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演進,基站天線相應 演進至大規模天線(massive MIMO)技術,其對於單一基站天線需求數從原來 3 面增加至 4G 的 4 面,5G 將成倍增加,兩項疊加使得 5G 時代基站天線數需求 成倍增長。根據我們的測算,在即使在不考慮單基站天線數成倍增加的情況下, 5G 時期全球基站天線市場規模也將達 7000 億人民幣。
  • 關於4G基站天線艱難發展歷程詳解
    隨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運營商也相繼在國內建站,2013年度通宇通訊向包括華為、Ericsson、NSN、等主流設備廠商共提供了10萬面TD-LTE系列基站天線,是業界出貨量靠前、開發型號最齊全的基站天線供應商。預計在未來幾年,在國內國外將有更大規模商用。
  • 中國移動研究院召開5G天線產業技術研討會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長丁海煜在致辭中指出,5G是移動通信體制的又一次變革,對天線產業而言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卻也蘊含著重要的機遇。5G時代基站天線要突破技術瓶頸獲得持續發展,需要通過產學研相互配合,積極引入新理論、新技術和新工藝,解決5G天線產品的尺寸、重量、效率等諸多問題,促進天線產業的技術進步。
  • 聚焦5G基站天線 三水新城將實施「聚鏈」計劃
    ●張秀藍 吳偉瑤 徐豔芬基礎通信天線製造企業最集中的縣區2020年「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大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論壇上周召開,論壇邀請到金聖嶢聚焦5G發展趨勢與產業機遇做主題分享,為三水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把脈支招。「發展5G產業,三水有不錯的產業基礎,有不少龍頭企業,如5G天線龍頭企業盛路通信。」
  • 2021年中國5G基站射頻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天線射頻將率先...
    基站射頻器件對5G通信基站的基本功能提供支撐,是5G基站的核心功能單元。它在無線通訊中有兩個重要作用,一是在發射信號的過程中將二進位信號轉換成高頻率的無線電磁波信號;二是在接收信號的過程中將收到的電磁波信號轉換成二進位數位訊號。
  • 5G天線龍頭,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高增長能否延續?
    可以看到,信維通信是手機天線的重要參與者,主要玩家一共就碩貝德和信維通信兩家公司,而如今信維通信的營收規模是碩貝德的一倍還多,處於絕對龍頭地位。對比兩家公司的股價可以看出,今年以來,兩家公司的股價急劇分化,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走勢。
  • 5G手機天線龍頭老樹開新花,碩貝德能否鳳凰涅槃?
    公司作為手機天線的老牌廠商,一度曾和信維通信同為國內企業中的兩大霸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家公司完全不同的併購路線導致了完全不同的結果:信維以主業為核心併購,一步步做到了年收入近50億元的巨頭;而碩貝德併購的布局過廣、協同性太低,導致公司業績至今徘徊不前。
  • 作為背靠華為的5G新寵兒,飛榮達天線振子龍頭地位真就萬無一失了嗎?
    在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這個行業,飛榮達的客戶包括華為、戴爾、微軟、思科、facebook等眾多的跨國巨頭,下遊應用包括通訊基站、手機、電腦、汽車電子,數據中心等。總之業務範圍拓展的很深,這與企業的創始人有著很大的關係。也是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行業最優競爭力的企業。
  • 5G產業鏈之天線細分市場分析
    015G時代天線市場規模擴大5G時代天線迎來高增長的原因有兩個:5G 手機滲透率的提升和5G頻段增加帶來的天線數量的增加,分別對應終端天線和基站天線。2000年5月,信息產業部出臺《移動通信系統基站天線技術條件》,標誌著我國基站天線產業的真正起步。隨後中國基站天線產業步入國產替代期,2002-2004年,部分省級運營商嘗試天線拆包採購,國產天線才開始有了一點市場,但佔比只有個位數。
  • 中國5G天線及射頻器件發展現狀及行業格局分析
    所以未來幾年,5G的基站建設將逐步迎來高峰。 截止2018年年底,中國移動基站總數為241萬站,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別為138、99萬站,總數為478萬站。鑑於5G將使用更高頻通信,而由於頻段越高,基站覆蓋範圍越小、基站更密集,保守預計整個5G周期內基站數量大約為4G的1.2倍,5G基站數量在580萬左右。
  • 國內天線龍頭,5G時代有望再續輝煌
    行業挖掘機:一、兆易創新:進軍千億美金存儲賽道(西南證券)二、信維通信:國內天線龍頭,5G時代有望再續輝煌(長城證券)情緒溫度計:昨日兩市上漲家數531家,漲跌停比36:24,昨漲停今表現-0.55%,炸板率33%。
  • 5G新基建加速推進上遊三類產業增長
    現階段,我國處在5G新基建的初期,上遊行業首先擁抱發展紅利,從事高端原材料供應、晶片升級與研發、光模塊研發與生產的三類上遊製造產業有望乘風而起。5G新基建的核心是建設並升級無線通訊的三大關鍵要素——通訊基站、光網絡、核心網,那麼其對應的上遊行業及產業賽道可依此進行分類:
  • 淺談面向點對點無線通信系統的微波毫米波無源天線及器件
    文章首先介紹微波天線和器件的相關術語,旨在交代核心指標與系統性能的關係;微波產品頻帶跨度大種類繁多,本文主要從不同角度闡術當前市場上微波天線和器件的類別以及在產品設計和選型時的一些技術關注點和特性。考慮到微波技術商用化時間短,在國內可以說是新興產業,很多公司都是在近10年內才配備較全面的微波毫米波測試設備,因此產品和技術依然不是很完善,本文將抽出一個章節淺談微波技術的未來產業發展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