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今年以來,以5G為代表的科技板塊,延續了2019年的走勢,相關企業股價屢創新高,這其中就包括了今天要講的手機天線龍頭企業,信維通信。
先來看一張5G全產業鏈圖譜,了解一下5G產業鏈中相關的受益公司。
可以看到,信維通信是手機天線的重要參與者,主要玩家一共就碩貝德和信維通信兩家公司,而如今信維通信的營收規模是碩貝德的一倍還多,處於絕對龍頭地位。對比兩家公司的股價可以看出,今年以來,兩家公司的股價急劇分化,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走勢。
信維通信成立於2006年,2010年11月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在當時創造了公司從成立到上市的最短記錄。(比起瑞幸咖啡18個上市,好像也沒那麼性感,手動狗頭)
上市以來,除了2012年和2013年利潤負增長外,其他時間都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但最近兩年有業績放緩趨勢,股價也隨著公司業績起伏變化。今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公司業績大幅下滑,第二季度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公司回到了高速增長的軌道。公司半年報業績預告顯示,二季度業績同比大幅度上升。
(貳)
關於信維通信的創始人彭浩先生,網上能夠找到的公司資料並不多,股東資料顯示:1967年出生的彭浩先生,湖南人,本科學歷。1989年至2006年間分別任職於中國深圳彩電總公司、深圳國際商業數據有限公司、深圳市松立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市聯合英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目前兼任深圳市聯合英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深圳市宜正高電子有限公司監事,深圳市鼎立方無線技術有限公司監事,信維香港董事局主席,信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2006年4月至今任深圳市信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對於僅僅4年時間就把公司帶上市的彭浩先生,與其眾多公司的工作經驗所積累的人脈資源和行業資源有關,公司上市以來,長期保持了較高的研發費用。
尤其是近5年來,公司的投入資本回報和研發費用都同時保持在高位。
PS:投入資本回報率是衡量一個公司增長質量的核心指標,(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簡稱ROIC),是指投出或使用資金與相關回報(回報通常表現為獲取的利息或分得利潤)之比例。用于衡量投出資金的使用效果。 投入資本回報率是用來評估一個企業或其事業部門歷史績效的指標。它決定著企業的最終(未來)價值,它也是對公司進行評估的一個最主要的指標。
簡單說就是你投入了多少錢進去,產出了多少價值,ROIC說的就是投入的資本當年的回報率是多少的意思。巴菲特老爺子認為能夠長期保持15%回報率的公司就屬於優秀的公司。
(叄)
天線是信號收發的重要關卡,天線的應用包括基站側與終端側,而無論在哪側,天線都是信號發射與接收的關卡,天線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通信的質量。終端天線用於無線電波的收發,連接射頻前端,是接收通道的起點與發射通道的終點。基站天線與終端天線相似,也是信號的轉換器,但基站天線連接基站設備與終端用戶。
隨著5G對於天線要求的變化,對基礎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信維通信和碩貝德業績分化的主要原因,公司在2019年大比例提升研發費用佔比,在全球建立研究機構,就是為了更好的保持技術的領先優勢。
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為8.9%,特別是基礎材料和基礎技術的研究, 並且在5G天線系統、射頻前端等領域做了大量的技術投入,包括LCP、MPI為基材的各類天線、Sub-6Ghz 5G MIMO天線、功能天線模組、5G毫米波天線模組以及射頻前端器件等。
5G新基建發力,為基站天線帶來增量空間,運營商資本開支回暖,三大運營商2020年5G資本開支計劃達1803億元,佔總資本計劃的54%,同比增長3.38倍。5G時代天線投資規模相比4G時期將會有大幅提升:首先,5G天線通道數量會比4G有所提升,4G時期多以4通道為主,而5G時期將擴至64通道;其次,5G基站數量相比4G有望增長,預計為4G的1.2-1.3倍,截至2019年底,我國5G基站數超13萬站,預計2020年我國5G基站建設數量在70萬站左右;再次,5G基站天線需要滿足高頻高速大流量傳輸等特點,工藝難度與天線材質提升,天線單體價值提升。
信維通信同時是無線充電主要供應商,信維在無線充電領域從材料到模組端進行全產業鏈布局,擁有多年研究、提供無線充電技術的經驗,作為全球主要無線充電的供應商也將充分受益。
(肆)
信維通信得以快速發展,與2010上市獲得資本後,在2012年一次重要的收購有關。
2010 年公司上市融資 5.29 億以後,圍繞技術創新和全球大客戶持續投入,2010-2012 年在 LDS 三維雷射鐳雕天線技術及產能方面做了較大投入,同時對音射頻模組、手機射頻連接器等產品進行技術研發和生產,公司從一開始就在技術創新上進行了較強的儲備和布局。
但是,我們發現公司進行了技術投入後,早期客戶仍以國產廠商為主。如何快速取得大客戶尤其是國外大客戶的資質?對此,公司採取了外延收購戰略。
此時全球移動終端天線一線大廠商包括信維通信此前收購的原英資Laird、安費諾、Molex、加利、Pulse,這些廠商均具有較高的技術研發能力、工藝製造流程及面向全球的大客戶資質, 它們在全球移動終端天線份額中佔比超過六成以上,其餘天線廠主要是韓國廠、臺資廠及中資廠,技術及客戶資質一般。
對信維通信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從前六家具備大客戶群體的一線天線大廠中收購一家來完成對客戶資質和技術的布局,恰逢蘋果出現天線門事件,原英資 Laird 遭遇巨變,信維通信於 2012年初一舉將其拿下。(最近幾年,只要出現行業性危機,好像都有中國資本的身影,比如前幾年收購日本高田的均勝電子,也完成了巨大的蛇吞象式的收購)。
2012 年 3 月,我們看到信維通信公告以 1.98 億元收購原英資 Laird100%股權。Laird 作為此前全球第一大移動終端天線廠,是全球知名的屏蔽材料、電子電磁、無線天線的電子廠商,2008 年公司移動終端天線業務佔到全球的 26.10%,位居全球首位。
原英資 Laird 又稱阿莫斯聖韻,是 Laird 做天線業務的子公司,主要客戶有蘋果、Nokia、Moto、Sony、LG、三星等, 其 2011 年營收約為 7.1 億元,佔信維通信 2011 年營收(1.6 億元)的 435.90%,此項收購也是徹徹底底的蛇吞象。
收購帶給信維通信的包括多個全球移動終端大客戶供應商資質、400 多名技術和生產人才、設備包括 15 臺 LDS 天線設備及微波測試暗室、音頻測試暗室、SAR、 網分儀、自動組裝線、注塑機、電鍍線、3D 測量儀、精密模具加工設備等。
信維通信在完成收購之後,用了近 2 年的時間整合,包括重新與員工籤訂合同、組織架構梳理並引入諮詢公司進行業務架構整合和人才梯隊搭建、文化融合等,同期,信維通信通過研發持續投入、產品品質提升及 Laird帶來的項目經理人數增多、更加成熟的國際客戶合作經驗之後,在 2013年切入蘋果的 iphone5S 和 ipad mini2,至此,信維通信高速成長第一階段正式開始。
這也是本文最開始提到了為什麼公司在2012年和2013年兩年業績處於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整合花掉了公司大量的利潤用於開支。
(伍)
整體來說,經過了4G時代高速發展的信維,儘管在最近兩年發展速度有所放緩,但在當前5G加速的大背景下,公司獨特價值在於:
(1)信維在技術預判上展現出行業不多見的遠見力,並且能夠調動資源實現。
(2)除了此前對原英資Laird的收購和整合外,連續收購或參控股亞力盛、艾利門特、上海光線新材料並實現成功整合,能夠充分證明公司的運營整合能力。信維的外延式併購,不僅可以增厚利潤,也是對優秀人才和先進技術的引進。
這種內生增長+外延式擴張相結合發展起來的信維,如今已經是全球無限天線領域的龍頭企業,國內市場的絕對老大。木頭是相信公司能夠持續增長再上臺階的,只是目前來說近500億市值的信維,股價估值確實已經不低,如果伴隨著大盤調整有回撤的機會,不妨是上車的機會,但木頭絕對不建議當下去追高了。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參考資料:
公司官網;年報數據;券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