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面向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城市三水」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新經濟走廊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以5G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成為三水區未來產業發展重點。今年上半年,三水區集中開工投產的產業項目達44個,不少項目涉及5G、大數據等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作為三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平臺,三水新城科技創新產業園先後引入中南高科5G創新服務中心產業項目、藍灣雲計算產業項目兩個超20億元的5G產業項目。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雲東海街道共引入17個產業項目,總投資額達54.2億元,大部分集中在5G產業,三水新城科技創新產業園驅動產業集聚的平臺效應初步顯現。
在上周召開的2020年「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大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論壇上,中科院南京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研發中心主任、執行所長金聖嶢指出,根據預測,5G在2020—2025年將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15.2萬億元。
聚焦5G發展趨勢與產業機遇,雲東海街道應如何搶抓5G新風口,發展壯大「電子信息+」產業,為三水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萬億級5G產業集聚區競合發展?
●張秀藍 吳偉瑤 徐豔芬
基礎通信天線製造企業最集中的縣區
2020年「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大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論壇上周召開,論壇邀請到金聖嶢聚焦5G發展趨勢與產業機遇做主題分享,為三水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把脈支招。
「發展5G產業,三水有不錯的產業基礎,有不少龍頭企業,如5G天線龍頭企業盛路通信。」金聖嶢指出,5G對經濟影響的拐點正在加速到來,根據預測,5G在2020—2025年將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15.2萬億元。2025年,5G將在全球創造25萬億美元的數字經濟價值。
事實上,在經濟下行和疫情影響的雙重壓力下,今年以來我國加快了5G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按過往經驗,新一代通信終端首次投入使用後的第2—5年是其增長最快的時期,基站天線需求將大幅提升。
而三水區是中國通信天線製造企業最集中的縣域地區,預計2020年,三水通信天線產業年產值4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以上。立足轄區通信天線製造產業優勢,三水新城於2018年開始布局,規劃約6856畝的中國(佛山)電子通信產業園和總規劃面積3000畝的三水新城科技創新產業園,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示範區,搶抓5G發展機遇。
其中,作為雲東海街道重點打造的招商引資載體,三水新城科技創新產業園瞄準5G產業和AI為核心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以及智能終端的電子信息、物聯網、雲數據、孵化器等產業,目前已經聚集了廣安科技華南智造總部、盛路5G通信產業總部、中南高科5G創新服務中心產業、藍灣雲計算產業等項目,5G專業園區逐漸成形。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雲東海街道共引入17個產業項目,總投資額達54.2億元,大部分集中在5G產業。其中,三水新城科技創新產業園先後引入中南高科5G創新服務中心產業項目、藍灣雲計算產業項目兩個超20億元的5G產業項目,三水新城科技創新產業園驅動產業集聚的平臺效應初步顯現。
雲東海街道相關負責人認為,可借力形勢政策驅動和三水區通信天線產業基礎疊加優勢,聚焦通信天線向高級化發展趨勢,實施強鏈、補鏈。
方向以基站天線為突破口加快產業集聚
「三水如何緊抓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聚區?」「三水製造業在5G時代如何凸顯自己的特色?」「傳統製造業如何搶抓5G機遇?」在2020年「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大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論壇上,來自三水區政府部門、信息產業、商會、企業代表紛紛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和痛點,請金聖嶢把脈支招。
金聖嶢認為,要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聚區,三水首先要以龍頭企業為基礎,圍繞他們產業鏈上下遊,把相關配套企業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入三水,發揮龍頭驅動產業集聚效應作用。
三水區首家本土上市公司——盛路通信是紮根雲東海街道的電子通信產業龍頭企業,該公司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實現營收約14.22億元,同比增加48.50%。憑藉與華為超過10年的合作關係,企業在業內有「小華為」的美譽。作為5G天線龍頭企業,盛路通信先後組建了「廣東省天線與射頻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戰略決策及研發機構。同時也注重產學研結合,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對本土電子通信產業長遠發展可提供技術驅動。
專業人士指出,在5G通信基礎網絡布局中,通信天線、基站、毫米波、射頻器件等是未來大規模應用中必不可少的基礎性硬體設備。由於頻譜覆蓋特性,5G通信基站覆蓋的半徑更小,基站建設密度更高,預計5G通信需要建設的基站數量為4G的22—23倍,基站天線的需求預計會大幅增加。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基站通信天線市場規模達到138億元。5G時代,以50%的5G基站數量比例,基站區域天線個數128個測算,市場規模在兩千億以上。雲東海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基站、天線和射頻器件涉及大規模製造,以基站天線為突破口加快5G產業集聚,既符合三水區製造強區的產業格局定位,又有利於與廣州、深圳、東莞等以應用為重點產業形態的城市有效錯位,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舉措龍頭引領+平臺驅動+渠道招商
「圍繞5G通信基站天線產業鏈構成,我們重點關注天線、振子、PCB、功率放大器、濾波器、連接器和環形器等核心部件領域,梳理了7張目標企業名單。」雲東海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發揮盛路通信龍頭引領作用,實施「聚鏈」計劃,聚焦5G通信基站天線產業鏈建鏈、補鏈、強鏈,圍繞7張目標企業名單開展系列招商活動。
龍頭企業越強,產業的帶動性就越強,產業集群輻射力就越大,產業鏈就越豐富。據介紹,2019年,盛路通信新增的研發訂單在22.21億元左右,並預計每年遞增至少30%。為進一步發揮盛路通信龍頭引領作用,目前盛路5G通信產業總部項目已經落戶三水新城科技創新產業園,規劃用地268畝,總投資20億元,預計2024年建成投產,達產後3年內稅收不少於2億元。該項目定位為盛路通信全球總部,通過企業高端總部建設,構建產業鏈整合平臺。該項目負責人表示,將發揮盛路通信行業龍頭作用,帶領三水通信天線行業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為更好構建5G產業鏈,驅動產業集聚,金聖嶢建議通過政府政策引導,包括出臺涵蓋高層次專業人才引進、企業扶持等針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搭建產業發展服務平臺,為企業落地發展提供良好服務和專業支持。
打造以5G通信為主導的新一代信息產業集群,在政策引領方面,去年雲東海街道出臺了《電子通信產業扶持獎勵辦法》,包括五大方面17項扶持措施,單項最高可達1000萬元,以此加快電子通信、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創新應用和融合發展,全面推動電子通信產業集聚。
在搭建產業發展服務平臺方面,雲東海街道將進一步發揮三水新城科技創新園平臺驅動效應,聯合粵通院、中國信通院總院、中國電子學會天線分會、華南理工大學射頻與無線技術研究所、中國通信產業網等渠道,共同梳理目標企業,尋求對接、研判和招商業務支持,藉助渠道資源,引入5G通信基站天線產業鏈企業。
此外,雲東海街道還將開展系列招商活動,包括舉辦通信行業技術論壇,邀請中國通信產業網對三水區通信產業集群優勢擴大宣傳;聯合區內企業參加2020深圳國際電磁兼容與微波天線技術展覽會,開展以商招商;分別在上海、深圳與投資機構聯合舉辦2—3場新一代信息技術投資機會分享會;在廣州和三水本地分別組織1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投資機會研討會,邀請已有重點意向企業到三水區參觀投資環境、交流投資機遇。
雲東海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還將重點圍繞通信天線、射頻器件產業集中度比較高的區域,開展駐點招商,計劃依託專業機構重點篩選,選取具有潛在產能擴張和產業轉移優質企業為重點目標,分階段重點專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