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於:OFweek雷射網,圖片來自「億歐圖庫」
【編者按】本文統計了17家雷射行業的上市公司(含4家科創板企業,不含新三板企業)營收、淨利潤、毛利率和研發投入等指標,一窺整個雷射行業在2019年前三季度的沉浮。
本文轉自「OFweek雷射網」,作者OFweek雷射網。經億歐編輯,僅供業內人士參考。
10月底,各家企業2019年三季報陸續出爐。OFweek雷射網根據公開數據,整理了與雷射相關的17家上市公司(含4家科創板企業,不含新三板企業)的排名,詳細內容如下。
在2019年前三季度的營收排名中,前三甲依然是大族雷射、華工科技、大恆科技,三者營收分別為69.44億元、38.78億元及22.14億元。科創板企業中,以雷射顯示為主戰場的光峰科技上半年營收13.52億元,整體排名第5;而以光學技術服務於國防科技工業的新光光電體量最小,今年前三季度營收0.94億元。
有趣的是,營收排名前三的企業實際上都經歷著不同程度的下滑,大族雷射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9.78%,是所有企業中降幅最大的。華工科技與大恆科技則分別下降3.71%和4.10%。此外在10月31日才上市的「雷射器第二股」傑普特,今年前三季度營收4.31億元,同比下降14.03%,而去年6月上市的「雷射器第一股」銳科雷射則始終保持增長,今年前三季度營收14.18億元(位列第四),同比增長30.72%(位列第六)。
營收增速最快的企業非帝爾雷射莫屬。帝爾雷射近五年增幅一直保持在100%以上,增長勢頭強勁,今年前三季度營收5.18億元同比增長104.44%。科創板企業柏楚電子、光峰科技分別以48.85%、37.48%的增速位列其後,而另一支科創板新股新光光電第三季度增速略有下降,使得前三季度增速排名下滑至第五位(上半年增速排在第二位)。
淨利潤過億的公司有7家,分別是大族雷射(6.00億元)、華工科技(4.63億元)、銳科雷射(2.80億元)、帝爾雷射(2.25億元)、柏楚電子(1.91億元)、光峰科技(1.60億元)、福晶科技(1.11億元)。
在這17家上市公司中,淨利潤保持增長的企業僅有9家。其中維宏股份2018年淨利潤變化幅度較大,虧損、盈利交替,使得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增幅高達741.32%。而帝爾雷射、華工科技則分別以93.46%、80.43%分列二三位,其中帝爾雷射淨利潤增幅是近五年的最低值(首次低於100%)。金運雷射、柏楚電子也有著不錯的增長,淨利潤增幅超過60%。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降96.51%的大恆科技,憑藉第三季度3114萬的淨利潤,實現了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正增長。
淨利潤同比下滑的企業有8家,分別是正業科技(設備)、大族雷射(設備、雷射器)、新光光電(國防)、光庫科技(器件)、銳科雷射(雷射器)、傑普特(雷射器、設備)、福晶科技(器件)和光韻達(設備)。
毛利率超過五成的企業有五家,其中主營雷射切割控制系統業務的柏楚電子排名第一,毛利率高達81.57%,同樣以控制系統為主業的維宏股份毛利率為63.06%,排在第二位。新光光電、帝爾雷射、福晶科技分別以59.33%、56.39%和54.87%分列3-5位。而銳科雷射毛利率從2018年的50.36%下滑至31.92%,光纖雷射器市場競爭的慘烈由此可見。
而柏楚電子不僅毛利率最高,68.7%的淨利率也是榜單最高,堪稱是最賺錢的公司。帝爾雷射、福晶科技、維宏股份、銳科雷射分列2-5位,前五名淨利率均高於19%。淨利率低於10%的企業有4家,分別是:大恆科技(1.43%)、正業科技(5.82%)、亞威股份(8.38%)、大族雷射(8.64%)。
對科技企業而言,研發投入是保持長久競爭力的根本保證。2019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增幅最高的企業是帝爾雷射,同比增長了88.04%,新光光電則以83.03%的增幅緊隨其後。光韻達、光峰科技、光庫科技以65.52%、65.01%和50.72%排在3-5位。研發投入增長較低的企業有大族雷射(1.62%)、金運雷射(2.78%)、亞威股份(4.38%)、福晶科技(4.60%)、維宏股份(8.50%)。
雖然帝爾雷射研發投入增幅最高,但依然趕不上營業收入的年年倍增,因此帝爾雷射研發投入佔比僅有4.32%,排在最後。研發佔比最高的是維宏股份,高達36.39%。新光光電、光峰科技、京華雷射研發佔比超過10%,正業科技、光庫科技、大族雷射、光韻達的研發佔比均在9%以上。
大族雷射:業績迎寒流,歐投不止步
柏楚電子股價止跌回升,已重回200元之上
光峰科技引爆科創板第一場專利戰
本文經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歐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