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液,身邊的致癌物質?

2020-12-06 果殼網

前不久,有關「洗手液含致癌物三氯生」的消息在網上傳的很熱鬧,後又有專家表示,其中的三氯生其實不太可能致癌。那麼,洗手液到底對人有沒有危害呢?

 

洗手液,內有乾坤

洗手液是一種很常見的日用品,其作用就跟它的名字一樣:用來洗手。當然,肥皂(包括俗稱的香皂)也可以用來洗手。實際上,洗手液的功能與肥皂類似,通過以機械摩擦和表面活性劑的作用,配合水流來清除手上的汙垢和附著的細菌。不過,洗手液往往還會標榜自己添加了抑菌成分,可以更有效的消除細菌,並在一定時間內,部分地抑制細菌在皮膚上的繁殖。這樣,就可以讓雙手的皮膚保持相對潔淨,降低傳染疾病的風險。引來爭議的,正是這部分抑菌物質。

 

如何抑菌?

我們常說的抑菌物質,通常有抗生素類和具備抑菌活性的非藥物消毒劑兩類。其中,抗生素類是指那些可以作為藥物使用的化學物質(如常見的阿莫西林、氟哌酸等),但它們很少用作日用品的抑菌劑。這倒不是因為其殺菌功效不佳,而是要防止抗生素濫用。

 

因此,洗手液裡添加的通常是具有消毒、抑菌作用的非藥物化合物。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抑菌」,指的是它們在實驗室中顯示了抑制細菌繁殖的功效,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發出聲明稱,在美國,有「抗菌」標誌的非處方類洗護用品的「抗菌」實驗,並不是直接地測試該產品在降低感染率方面的功效。而且,在預防疾病方面,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標有「抑菌/抗菌」功效的洗護用品優於普通的肥皂和清水。

 

抗菌成分反而致癌?

目前,洗手液中用得較多的抑菌化合物,有三氯生(Triclosan)、三氯卡班(Triclocarban)、OPP(2-苯基苯酚)、PCMX(4-氯-3,5-二甲基苯酚,又稱「對氯間二甲苯酚」)等。另外,某些洗手液的配方表中,使用了含義模糊的說法,如「BMAS抑菌成分」,這不是化學上通用的縮寫,因而尚不能判斷其實際成分。此次,引起大家關注的是三氯生。

 

而在上述幾種有抑菌作用的化合物中,研究得較為透徹的也是三氯生。2012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公開了一份關於三氯生的消費者指引,對其安全性評價:「目前,尚無實驗數據證明三氯生是對人有害的……雖然,有動物實驗顯示,它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動物的激素水平,但沒有證據證明它會對人類產生類似作用。」換句話說,以目前的科學研究水平來看,三氯生還是一種安全的物質,FDA還批准將其用於牙膏。

 

另外,從現有數據看,三氯卡班、OPP和PCMX都被認為是對人相當安全的物質,其毒性非常低,應該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通過對肝細胞的體外實驗,也未發現它們能顯著的導致突變發生。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腫瘤研究院(IRAC)公布的一份常見物質的致癌風險研究報告中,將OPP定義為第3類物質,即尚無證據顯示其有致癌可能性的物質,與咖啡因(茶和咖啡中廣泛含有的物質)同屬一組。

 

同時,考慮到上述物質是添加在洗手液中,基本上只可能通過皮膚滲透而被人體吸收,其攝入劑量更小,其健康風險應該是進一步降低的。總之,從目前的科學研究來看,用於洗手液中的抑菌物質,只要是經過衛生監管部門批准使用的,都是安全的,並無明顯的致癌風險。

 

我們需要使用抗菌/抑菌洗護用品嗎?

作為消費者,我們可能需要考慮另外一個問題:有沒有必要去使用這些抑菌洗手液?或者說,這些洗手液,是否真的如其廣告所說,能給我們和家人的健康,帶來額外的保護作用呢?恐怕還真不一定。

 

  • 首先,即便使用最普通的肥皂,或者不含抑菌成分的洗手液(可以理解為液體肥皂),只要洗手的過程規範、認真(如醫護人員普遍使用的「七步洗手法」),同樣可以消除手上的絕大部分附著菌落。相反,即便是使用了有抑菌物質的洗手液,倘若留下了若干「死角」沒有清洗到,依然會留下傳染疾病的隱患。從這個角度說,「如何洗手」比「用什麼洗手」更為重要。(如何洗手?請看:洗手——那麼重要?)

 

  • 其次,還有一個濃度的問題。當我們在討論「某個物質的抑菌作用有多強」時,一定是針對其某個具體的濃度而言的;也就是說,任何消毒、抑菌劑,都有一個能夠發揮其作用的最低抑菌濃度,低於此限則不再具有抑菌作用。這就像是把一杯酒倒入水缸,這一缸水恐怕是嘗不出酒味的。
    而當我們洗手時,是要用自來水把手上的泡沫或洗手液給衝掉的。這樣,究竟還能有多少抑菌劑殘留在皮膚表面並發揮作用,就因人而異了。如果衝洗得久一點、徹底一點,則皮膚上的抑菌劑濃度就會降低,是否還能達到其最低抑菌濃度,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來證明。然而,目前這方面的實驗報導非常少,尤其是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地區、不同職業的研究開展得不夠充分,普通公眾只能通過廣告上的動畫演示來做出選擇。

 

  • 另外,還要考慮免疫系統的問題。眾所周知,我們的人體內是存在大量細菌的。相應的,人體的免疫系統對外來有害細菌養成了一種動態的抵禦能力。如果我們的手上真的做到長時間沒有附著的細菌,可能就「太乾淨了」,反而不利於免疫系統的鍛鍊,這一點對於生長發育中的兒童尤為重要。
    同時,抑菌劑也可能出現和抗生素類似的「耐藥」現象。也就是說,當一種細菌沒有被抑菌劑完全抑制時,就相當於給這些細菌進行了一次人工選擇,其中的「倖存者」往往是有較強的耐受能力的個體,而它們的後代也將繼承這種特質;經過數代的選擇過程,就可能「選育」出對這種抑菌劑耐受能力極強的品種,讓抑菌劑的效果風光不再。

 

那麼,對於這些聲稱具有長時間抑菌作用的洗手液,應該抱有什麼樣的期待,才算合理呢?

 

首先沒有必要害怕,畢竟FDA、IRAC等相當靠譜的專業機構並未對其安全性提出警告,大可放心的使用。同時,也無需寄以過高的期待,因為洗手液畢竟不是藥物,其審批過程無需提供像藥物那樣嚴格、完整的實驗數據,其效果也未必有宣傳的那麼好。總之,洗手這事,態度、意識比洗手液更為重要。

 

正確洗手口訣:

  1. 洗手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
  2. 先洗手心再手背
  3. 揉搓指縫不能少
  4. 洗手至少20秒
  5. 流水衝洗淨
  6. 一人一巾習慣好

 

果殼網相關小組:

 

參考資料:

  1. Wiki: Triclosan
  2. FDA Taking Closer Look at 'Antibacterial' Soap
  3. FDA:Triclosan: What Consumers Should Know
  4.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esticide Program Residue Monitoring 2003
  5. Wiki: 2-Phenylphenol
  6. Wiki: Chloroxylenol
  7. IRAC: AGENTS CLASSIFIED BY THE IARC MONOGRAPHS, VOLUMES 1–109
  8. Wiki: Triclocarban
  9. http://health.365jia.cn/news/2013-10-25/CD237E5FA496AB8E.html

 

 

相關焦點

  • 【網絡謠言粉碎機】拍完X光懷孕孩子不能要,洗手液致癌……這些...
    「拍完X光發現懷孕,孩子不能要」 「洗手液會致癌」 「5G輻射對人體危害很大」「5G網絡會干擾天氣預報造成重大損失」「無線耳機能致癌」……看到這些披著科學外衣且02洗手液含三氯生能致癌洗手液中含有有害化學物質三氯生,會傷害甲狀腺甚至致癌。
  • 佳潔士含有可致癌物質「三氯生」
    繼高露潔被曝光含有致癌物質後,其老對手寶潔旗下產品亦「中榜」  昨日,記者了解到高露潔的老對手寶潔旗下佳潔士有兩款產品含有三氯生這種化學物質。這是繼媒體曝光高露潔含有三氯生(Triclosan)的化學物質,與經氯消毒的水接觸後會產生「哥羅芳」,長期使用可致癌後,又一個廣為消費者熟知並使用的品牌榜上有名。
  • 天天在身邊的甲醛致癌物質你知道嗎?
    因為你在床上度過了三分之一的生命,所以每次你變得舒適時,你可能不希望吸入致癌物質。相反,尋找有工具機上用品。家具甲醛廣泛用於將刨花板固定在一起的膠水中。選擇用實木製成的家具,或者選擇可能已經過大量甲醛釋放的舊家具。如果您想要避免使用有毒的阻燃化學品,請使用這個甲醛含量低的家具。空氣清新劑人造香料中含有化學物質,包括甲醛。
  • 喝熱咖啡反而會致癌?還要當心7種東西,是潛伏身邊的「殺手」
    還有一些內衣上的顏色會跟隨汗液脫落在皮膚上,被皮膚吸收可產生致敏和致癌作用。2、紙巾現在市面上的紙巾質量參差不齊,一些商家為能讓紙巾看起來更加美白,會添加太多螢光增白劑,此類物質不僅僅對身體有害,而且也會致癌。
  • 闢謠特工隊|免洗洗手液比清水洗手好?不一定
    根據免洗洗手液中殺菌物質的不同,可將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免洗洗手液分為兩類:含酒精類免洗洗手液主要成分為酒精,含量在55%-70%之間,原理是通過酒精快速殺滅手上細菌。不含酒精類免洗洗手液 一般使用某些化學成分如苯扎氯銨等,代替酒精殺菌。這些化學物質雖然殺菌效果好,但在洗手液中有用量限制,濃度不得高於0.1%。
  • 5種身邊常用物致癌
    致癌的化學物質:苯乙烯代表物品: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容器危險等級:1級美國國家毒理學規劃處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苯乙烯是一種致癌物,會對人體DNA造成破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就是由苯乙烯製成的。無皺襯衫可能致癌致癌物質:甲醛代表物品:無皺襯衫
  • 免洗洗手液MSDS報告辦理要求
    國內多家企業為了緩解人們的需求,大量生產免洗凝膠,免洗洗手液,不僅滿足國內需求還出口各國。很多做出口貿易的朋友都非常了解,化工產品出品運輸時須提供MSDS(SDS)即化學產品說明書,便於產品運輸及存儲時得到恰當的管理。
  • 牙膏含三氯生被疑致癌 國標允許其作防腐劑出現
    美國媒體有一篇報導說,一些牙膏中含有一種叫三氯生的物質,一旦遇到自來水中的氯,就會產生一種叫「氯仿」的致癌物。那麼,在我們身邊常見的牙膏中,含有這種三氯生嗎?它真的有這麼可怕麼?「聞牙膏色變」究竟有沒有必要?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 堅果裡隱藏的致癌物質
    堅果裡隱藏的致癌物質(華蓋/供圖)  1.黴變導致的致癌危險 很多堅果容易受到黴菌的侵染黃麴黴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致癌物質。研究發現黃麴黴毒素能誘使動物發生肝癌,也能誘發胃癌、腎癌、直腸癌及乳腺、卵巢、小腸等部位的癌症。 我們為什麼要吃堅果? 精氨酸植物甾醇不飽和脂肪抗氧化劑 自己購買花生等乾果時,應注意查看是否有黴變的問題。一方面可以手工挑選去除黴變果仁。
  • 洗手液,「普通」的就很好 免洗洗手液不建議長期使用
    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自今年1月份開始,洗手液銷售額增長規模約為年前的10倍多。與此同時,市面上各類洗手液也層出不窮,抑菌洗手液、免洗洗手液……是否帶著抑菌字樣的就比普通洗手液要好?免洗洗手液如此方便,是否可以替代洗手?你的洗手液,姓「消」還是姓「妝」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家用普通洗手液,出門則手袋裡放一支免洗洗手液已經成為了生活的常態,而方便度似乎是這二者之間最大的區別。
  • 致癌物質氨基甲酸乙酯讓古越龍山很受傷
    致癌物質氨基甲酸乙酯讓古越龍山很受傷   古越龍山生產的黃酒被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檢測出含有較高分量的可能致癌的氨基甲酸乙酯,上周五大幅下跌4.2%後,他們擔心這一消息經過周末發酵,本周股價可能繼續大跌。不僅僅是黃酒,其他白酒品牌也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酒類股現在聞「氨基甲酸乙酯」色變。
  • 身邊最危險致癌物
    美國「男性健康」網站對我們身邊一些可能含有致癌物的物品由輕到重、從1到5進行了危險分級,對它們多加注意,能減少患癌風險。  致癌物質:甲醛  代表物品:無皺襯衫  危險等級:2級  甲醛能讓無皺襯衫看起來挺括利落,但它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有證據顯示,甲醛會導致鼻腔癌和呼吸系統腫瘤。
  • 洗手液大測評:多芬、優護優家等免洗洗手液除菌率最高!
    導讀:測評結果顯示,當手部沾染大量外來細菌時,抗(抑)菌洗手液比普通洗手液更能有效去除手部細菌。其中,6款免洗洗手液(有效成分以酒精為主)的手部細菌去除率最高,可達99%以上。近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發布了一則關於當下熱門品類洗手液的比較實驗。
  • 它內含的葉綠素可以抑制致癌物質,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抗衰老
    葉綠體的色素就是葉綠素,這種色素因為能抑制致癌物質而備受矚目。將致癌物質與葉綠素混合餵飼沙門氏菌,與只餵飼致癌物質的對比組相比,該組的細胞突變減少了,果蠅實驗也表明,與只餵飼致癌物質物質相比組相比,該組的死亡率減少了。從這一結果不是就能得知葉綠素是具有抑制致癌物質的效果嗎?
  • 人造草皮含多種致癌物質 在上面踢球易得睪丸癌?
    荷蘭一家電視臺最近發出了警報:即使「優質」人造草皮同樣有極高的致癌風險。國際足聯最近一些年通過「認證」優質人造草皮賺了不少昧心錢,實際這個組織根本沒有組織專家對人造草皮的致癌風險進行評估。發出這一指令的是荷蘭政府,要求國家健康和環境部門立即調查人造草皮問題,目前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地已有30多家俱樂部因為這個原因暫停舉辦比賽。
  • 日冕物質拋射難預測:對航空乘客構成致癌輻射
    ,最新研究顯示日冕物質拋射將對人類產生致癌輻射,並且很難預測它們什麼時候發生。  日冕物質拋射是巨大的膨脹太陽物質雲,通常會1-3天抵達地球,在朝向地球運行的過程中,會受到太陽風的影響。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英國雷丁大學科學家稱,日冕物質拋射(CMEs)是類似雲層的結構,當它掠過地球時,受到太陽風的影響作用。  這意味著日冕物質拋射的運行很難預測,並非之前預測的單個泡沫狀實體。與日冕物質拋射直接碰撞將帶來災難性後果,甚至它能對潛在暴露日冕物質拋射環境的航空乘客構成威脅,產生致癌輻射效應。
  • 生活小科普:免洗洗手液能代替水洗洗手嗎?答案是……
    免洗洗手液已成為最暢銷的防疫產品之一,不少街坊出門除了戴口罩,口袋裡也會帶上一瓶免洗洗手液。有街坊問,免洗洗手液真的洗得乾淨嗎?免洗洗手液能代替水洗洗手嗎?消費者該如何選購、使用免洗洗手液?針對疑問,小e從廣州質檢院了解到,免洗洗手液不能代替水洗洗手,有條件時還是推薦使用流動水配合洗手液或皂液洗手清潔。另外,不建議手部有破損皮膚時使用酒精類免洗洗手液,兒童及易敏感人群應慎重選擇免洗洗手液。免洗洗手液有哪些品種?目前,市面上的免洗洗手液通常由消毒成分、揮發性溶劑以及一些護膚成分配製而成,主要分為含酒精免洗洗手液、不含酒精免洗洗手液兩大類。
  •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致癌物質分為5類4級(圖)
    所謂致癌物有分類嗎  【回應】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致癌因素分為四級,經評估有400多個因素對人類致癌或可能致癌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主任李槐說,致癌物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這些外因大致可以分為化學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和食物致癌物。
  • 比較試驗 | 哪款洗手液、消毒溼巾更殺菌?我們測試了60件消毒品
    比較試驗的標準比較試驗依據《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消毒技術規範》等國家強制性標準以及《洗手液》《溼巾》國家推薦性標準,主要對樣品的風險物質、消毒效果等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① 全部樣品風險物質均符合國家規定的限量要求。
  • 【大課堂】抗菌洗手液、免洗洗手液、消毒溼巾,你最中意哪一個?
    【大課堂】抗菌洗手液、免洗洗手液、消毒溼巾,你最中意哪一個?本期內容:常態化疫情防控識病防病篇抗(抑)菌洗手液、免洗洗手液、消毒溼巾你最中意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