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李玫瑾直言: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現如今社會,很多80後父母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在自己成家之後,基本都是跟老人一起住,那麼一家「三代」已經成了現如今社會的一個整體現象。
現在生活又都那麼的緊張,更多的家庭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的比較多,那麼「隔輩親」帶出的孩子,和父母自己帶出來的孩子一樣嗎?
朋友小媛就是和公婆一起住,日常小夫妻倆都忙著工作,帶孩子的「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家中退休在家的兩位老人身上。
最近小媛發現孩子日常平時不是看電視就是看手機,不讓看就哭鬧,這讓小媛很惱火,為此小媛還和婆婆理論了一番,婆婆說誰家孩子不這樣,這很正常,小媛則認為,孩子天天看電視和手機,對孩子以後影響很大。
到了單位,小媛問了身邊的同時,大家都對孩子看電視這個事情很無奈,很多家長也都對此產生一疑問,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為此小媛還專門諮詢了有關這方面的問題,孩子看電視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能合理地安排好時間就行,若是無節制的無安排地看,肯定是不行的。
對此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也曾說過這個話題,深受廣大父母家長的認可。李玫瑾直言: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英國教育專家馬丁·洛森也曾說過:「若是能讓你的孩子在十二歲之前不看電視,那麼孩子將會獲益一生。」
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大人如此更何況是孩子,我們初為父母,孩子在成長,父母也在成長,不要總去責怪孩子做得不好,想要孩子做得更好,方法很重要。我們常說: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你畫什麼,他就是什麼。
孩子三到五歲是養習慣最好的階段,在這個期間家長可以利用「繪本」這個育兒的好工具,讓孩子愛上學習。
三到五歲的孩子對文字不是很敏感,圖畫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他們可以通過繪本上五顏六色的圖畫,來學習到很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從中養成好習慣。
繪本中每一個小故事主人公的「做法」也會讓孩子很好地區學習和模仿。
繪本是讓孩子接受知識最快最有效的小幫手。而繪本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認可接受。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孩子可以很好地學到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方法,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此「李玫瑾教授」給廣大家長推薦這一套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書籍《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中英雙語繪本,一共10冊裡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學地去教育孩子。
和大家一樣,我也曾擔心過孩子自卑、懦弱或者脾氣大的問題,這些毛病和缺點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最關鍵的是看爸爸媽媽怎麼處理。
我們也當過小孩,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對自己惡言相向,所以我選擇這套繪本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裡面的主題都非常貼近生活,而且主人公小腳鴨的做法就是我們想要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
一共分為10個主題,分別是《我能保護自己》、《勇敢做自己》、《媽媽我能行》、《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好孩子懂禮貌》、《我們都是好朋友》、《分享讓我快樂》、《做最棒的自己》、《養成好習慣》。
色彩鮮豔的圖畫,簡單又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讓孩子體會並理解各種美好的事物。
爸爸媽媽給孩子樹立觀念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用自己的態度、行為示範給孩子樹立一種榜樣,這些都是心理的撫養。
很多家長恰恰把這個最關鍵的部分交給了別人,每個人的養法都不一樣,目的是讓孩子不出問題、不受傷害、不走丟,但是怎麼教育、教育過程中要強調什麼,這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
還有一個推薦給大家的理由是,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8元全套10冊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是爸爸2盒煙錢,這樣培養孩子品格的繪本,裡面蘊含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