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運營實戰攻略(貼身必備)

2021-01-14 梅花網

文:木木老賊(ID:mumuseo)

頭疼的標題、永遠找不著北的選題、一批批飄過的熱點、爆款閱讀量考核、漲粉與取關、創意的枯竭等等......

這些年來,多少微信公眾號運營黑絲熬成白髮,多少年輕的腦瓜愁到撞牆,多少青蔥少年掉發不止。

從剛開始的激情四射、活力十足,到現在的迷茫、焦慮、不知所措。我們不缺一個個鮮活的刷屏級案例,缺的可能是讓我們循序漸進的系統知識。

之前老賊給大家分享過很多關於微信公眾號運營的內容,很多小夥伴反饋不錯,說很多發愁的問題馬上就慢慢有頭緒了。

這裡,老賊把這些內容再次梳理了一下,希望能幫大家更系統地解決公眾號運營問題。(文章較長,希望大家耐心閱讀)

01、公眾號閱讀量是怎麼來的

02、3個選題的方向

03、什麼內容易分享

04、標題如何獲得點擊

05、如何提升用戶關注率

06、如何降低用戶取關率

07、4個角度優化內容

08、熱點要不要追

09、是否能夠轉載文章

10、公眾號自檢清單

01

公眾號閱讀量是怎麼來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應該先思考一下這幾個公式:

文章總閱讀量=已關注用戶閱讀量 + 未關注用戶閱讀量;

已關注用戶閱讀量=粉絲總量 x 會話標題打開率;

未關注用戶閱讀量=覆蓋朋友圈用戶總量 x 朋友圈標題打開率;

(未關注用戶主要考慮朋友圈渠道,這裡忽略其他小流量渠道)

覆蓋朋友圈用戶總量=文章總分享量 x 用戶朋友圈平均好友量;

所以:

文章總閱讀量=粉絲總量 x 會話標題打開率 + 文章總分享量 x 用戶朋友圈平均好友量 x 朋友圈標題打開率。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完全精準的數學公式,但能很大程度上反應一篇爆款文章總閱讀量的重要組成。文章總閱讀量還包含很多細項,整體包括:

公眾號會話閱讀

好友轉發 (包括轉發到好友、轉發到群)

朋友圈 (包括轉發到朋友圈、發連結到朋友圈)

歷史消息 (包括關注後查看、未關注查看)

看一看 (文章被推薦到微信「看一看」)

搜一搜 (在微信搜一搜直接搜索文章閱讀)

其他:

微信菜單、公眾號頁面模板、公眾號自動回復、公眾號文章內鏈點擊、微信收藏閱讀、圖文閱讀原文點擊、微信頁卡(包括圖文頁下廣告點擊、原創文章被轉載後點擊).....等等。

這些在閱讀上也是同樣的道理,用這個公式作為思考模型完全沒問題。沉下心來好好思考和推敲,你能從中得到很多運營方向的啟發。

02

3個選題方向、1張選題圖

「一篇文章成功的80%都靠選題」,聽起來誇張,做起來就相信了!

但是~選題難啊!公眾號要做什麼內容,一直是運營者發愁的事。有建立自己選題庫的還好,不然就是從早到晚的選題、選題、選題。很多小夥伴都為此抓狂。

特別是新手,很多不知道從哪入手,每天做一篇是一篇,完全沒有頭緒。

老賊給大家三個選題方向,對所有公眾號基本都適用。

我們說公眾號要給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要能幫他們解決某個問題。對不對?

那說到底,究竟要提供哪些有價值的內容?又是幫用戶解決哪些問題呢?

我們可以提供3種選題內容,解決3個問題。

☑ 寫觀點乾貨類,能提供技能指導。

☑ 寫情感心態類,能幫助心靈慰藉。

☑ 寫新聞熱點類,能緩解資訊焦慮。

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類人群都需要技能指導、實用建議及乾貨類的內容;

所有人都需要有內容能提供慰藉、抒發情感、緩解壓力,或者幫助表達,甚至發洩情緒;

所有人也都需要接收最新新聞熱點,行業資訊。

這3種選題內容基本是所有人都需求的!這樣的內容更容易生存,也活得更久。

總結起來就是用戶存在:知識焦慮+情感焦慮+資訊焦慮。

而為了做好這3種選題,防止跑偏,我們還需要思考3個關鍵項:

☑ 公眾號類型定位——解決這3種內容的佔比問題

你公眾號存在最核心的目的是什麼?定位是幫「哪些用戶」在「什麼場景」解決「什麼問題」!

明確這個問題,然後針對定位確定你是要做乾貨觀點類的公眾號,還是新聞資訊類,或者是情感類?這直接決定了以上3個方向的內容在你公眾號的佔比,不至於跑偏。

☑ 垂直細化方向——解決這3種內容的範圍問題

不要追求大而全,做好小而美就很好了,你的垂直細化方向直接決定了你公眾號內容的範圍,不要太寬泛。

寫乾貨時就是你所屬領域下的細分知識;寫情感也不是大到沒邊界,雖然現代人的大多情感訴求差不多,但是不同人群情感訴求點都不一樣,職場人有職場人的煩惱、95後有95的煩惱、年輕爸媽也有他們的煩惱。

寫新聞熱點就更不用說了,因為我們一直都在強調新聞和公眾號屬性的關聯性,各個群體有都有各自關心的話題和角度。

☑ 自身人格化定位——解決這3種內容的風格、價值觀、調性問題

你的公眾號想要塑造怎樣一個人?這不僅幫你區別於其他帳號,也幫助用戶通過個性鮮明、情感飽滿、印象具象的人物模型來感知帳號。

而這一點直接決定了以上3個方向內容的寫作風格、表達方式、語言特色、內容調性等。

好了,有了這3個選題方向,接下來我們需要讓選題更細化,更系統,做一張自己的用戶所需選題圖譜。

我們的公眾號是給用戶帶來價值,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乃至幫助用戶成長,消除焦慮感。

那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提供「用戶成長所需知識」,幫他們消除焦慮,變得更好。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列出「用戶成長所需知識/信息」,並基於此不斷提供用戶對應所需的有價值內容,這就是選題了。

比如一個面向新媒體運營的公眾號,它的「用戶成長所需知識」以及對應進一步細化的內容就是這樣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細化是沒有止境的。它僅僅是一個起點,一個龐大內容選題庫的起點。

要想內容規劃足夠詳細,要想更清楚的知道具體做什麼內容,想要選題方向更明確,那這個圖的每一個點就得不斷的分解出下一層,不斷的細化內容。

這個選題細化一定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斷的補充和細化用戶成長所需知識(乾貨、情感、資訊),優化關鍵項以及不必要的項。

久而久之,一個完整的用戶成長知識圖譜就會一步一步的呈現在你眼前。做完這一步,你的進步是巨大的,對於選題的掌控,可以說是質變。

03

什麼內容易分享

思考一個問題:用戶為什麼會分享你的文章?

這就跟賣產品一樣,除了產品本身好,我們還需要給用戶一個購買的理由。做內容也同樣需要給用戶一個分享的理由。

本質來講,每個人都喜歡分享,你見到過幾個人藏得住秘密?但人又都是逐利的,沒有理由誰又會分享!

那這就得說到社交貨幣了,它是一種可以誘發傳播的因素或工具。

簡單點說,每個人都有「自我分享」的欲望,我們都傾向於分享那些按照我們想的定義自己的內容。基本上,能夠自我塑造的內容都是社交貨幣。

在生活中,貨幣是最容易流通的;而在網際網路,社交貨幣最容易流通(轉發分享)。 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關鍵點就是增加內容的社交貨幣屬性。

這種內容的社交貨幣主要包括:

1、為用戶提供談資:

你的內容能給用戶提供談資嗎?

《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

《斜槓女孩!22歲創業,28歲兩登福布斯,10年內打造矽谷一線基金》

2、幫助用戶表達想法:

你的內容能幫用戶說出了內心想說的話嗎?能幫他們表達一直壓在心底的想法嗎?

《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你》

《女生最反感男生發什麼朋友圈?》

3、幫助用戶塑造/鞏固形象:

你的內容能幫用戶塑造和強化他們想要的社交形象嗎?足球迷更容易轉發世界盃信息,不是嗎?

《總有人問我當護士怎麼樣》

《愛旅遊的人一定要去的十個城市!》

4、滿足用戶幫助他人需求:

你的內容能夠讓用戶幫助自己的朋友、家人、同事,完成利他的舉動嗎?

《厲害!一枚貼紙可以守護女性人身安全原來是這樣做到的》

《三大運營商宣布,9月1日起取消手機國內長途漫遊費》

5、促進社會比較:

你的內容能讓他們看起來更有地位?更有逼格?還是更有錢?能讓他們參與到社交比拼中嗎?

《你以為,在商務艙就能睡個好覺?》

《世界500強獨佔115席!中國企業離偉大還有多遠?》

要是你的內容在一定的質量下,還能夠提供足夠多的社交貨幣(提供談資、幫助別人、展示形象、幫助表達、促進比較),那就能大大提高轉發分享的機率。

你可以經常在創作完文章的時候,問問自己:我的這篇文章可以作為社交貨幣嗎?讀者分享轉發的可能理由是什麼?

思考它,強化它!

04

標題如何取

微信公眾號運營永遠也逃不過寫標題這個話題,標題直接就決定了打開率,乃至後面的分享率,成敗有時候就靠標題了。

關於標題如何取,老賊建議大家一定要關註標題的3個關鍵功能不可忽視:一是提高打開率;二是管理用戶預期體驗;三是促使分享。而不是只盯著打開率。

首先是提高文章打開率:

提高標題打開率的方法很多,比如:

製造懸念好奇、與「性」相關、與「我」相關、包含衝突、利用具體數字、描繪細節、追熱點傍大款、知乎體、運用對比、刺激痛點、提供解決方案、突出利益、營造緊迫氣氛、強調稀缺性、標明地域、承諾價值、利用大V背書、盤點合集、前後添加修飾詞、暗示危險、標題有指導建議、直接標明受益人、刺激情緒......等等。

老賊之前就結合以往許多公眾號的標題和自己的實操,總結出了10個寫標題的方法:

1、數字符號

我們的大腦會優先識別數字,標題使用數字能增加辨識度,激發人們打開文章的欲望。

《5小時3刷 它配得上華語最佳》

2、疑問反問

疑問句可以很好的引發用戶共鳴和好奇心。而反問的語氣會更強烈些,往往會打破讀者的過往認知。

《如果不能喝奶茶,我要這皮囊有何用?》

3、傍大腿追熱點

這個大腿可以是名企、名校、名人、明星、牛人KOL、熱點事件等。

《故宮出了條開運紅繩,姚晨、景甜、吳奇隆都在戴》

4、實用乾貨

典型的屬於告訴讀者:你這裡有破解方法。

《男友鏡頭裡的你特別醜?有這簡單3招就不愁了》

5、引用對話

最簡便快捷的方法就是把「你、我」這兩個字加入進去,就好像讀者就在你的對面。

《恭喜你!在25歲之前看到了這篇最最靠譜的眼霜測評!》

6、驚喜優惠

先告訴用戶產品人氣旺、銷量高、明星青睞等等。然後營造稀缺感或驚喜感。

《INS上篩瘋了的設計師包包,居然只要1元錢 》

7、戲劇衝突

戲劇化的核心,就是製造矛盾,製造衝突,製造反差。

《每天晚上吃宵夜,我瘦了30斤》

8、好奇懸念

激發用戶的好奇心,但不立即揭示答案。

《跟風買這些口紅,你只會越來越醜!》

9、對比法則

通過參照物的對比,讓用戶更有點擊進行進一步了解的欲望。

《生理期用這10件小物,比紅糖水管用100倍》

10)對號入座

通過特定的標籤和屬性,圈定人群,讓用戶挪不開眼——這篇文章是專門寫給TA看的。

《白羊座有哪些難以啟齒的小怪癖?》

這些方法確實能大大提高標題的點擊率,但如果純粹去吸引點擊,能提高打開率,卻也可能是造垃圾,提高不了一篇文章整體的閱讀量。

因為標題第二個功能就是管理用戶預期體驗。

標題第一個功能提高打開率,其實就是通過標題提高用戶對文章內容的預期,讓用戶對此充滿期待,激發他們點開了解的興趣。

但如果只考慮打開率,肆無忌憚的取吸引眼球的標題,結果很可能就是標題黨。你給了用戶非常大的預期,但如果內容跟不上,不僅最終提升不了閱讀量,還會造成用戶反感取關。

而標題管理其實就是要做標題與內容之前的預期平衡。在提高用戶預期,激發用戶打開標題興趣的同時,還要照顧用戶看到內容之後的感受,標題吹大了誤事。

好的標題應該是從標題看到內容能超出用戶預期,而不是脫離內容放大虛談。

這又引出標題第三個功能:促使分享。

一方面,標題與內容的這種預期關係會直接決定用戶是否願意分享。

就算你的內容不錯,但是用戶覺得過於低於標題給出的預期,有標題黨嫌疑,他也不會分享。因為他可不願意成為「標題黨」的傳播者,同樣的預期體驗他不願意大規模給到朋友。

另一方面,就算內容高於用戶預期,如果分享朋友圈會影響他的社交形象,那用戶也不會分享。比如《操!滾蛋》

所以,寫標題不僅要考慮閱讀量,也要為用戶考慮這個標題會給他帶來什麼樣的社交形象。要利己,更要利用戶。

05

如何提升用戶關注率

除了閱讀量、選題、取標題......公眾號圖文能否獲得新關注,是否能漲粉也一直是頭疼的問題。

刷屏的案例只有那僅僅的1%,而99%的公眾號卻是圖文打開率越來越低,哪怕辛辛苦苦把閱讀量做起來,可用戶看了就是不關注。

不關注何來漲粉?再多的活動和廣告都沒用!

在此之前,我們一定要注意:新關注都是針對外部用戶的。這是一個本質問題,我們要讓那些看文章時還沒關注的人關注我們。

那如何讓新用戶在看完文章後願意關注呢?

內容本身過硬這個點就不說了,肯定是提升公眾號關注率的關鍵,它是一切的基礎。

老賊給大家分享一些具體的方法。

1、讓閱讀真正開始

不是用戶點擊標題進入了你的文章,他就會乖乖認認真真看你的文章。

沒有文章開頭去激起他的閱讀欲望,讓他將注意力放到文章上來,可能你的用戶早跑了,更別提關注。關於文章開頭,給大家一些建議。

濃縮精華:可以對文章核心點進行簡要概括,讓讀者提前有預期。比如可以在開頭寫出文章內容框架,讓讀者閱讀理解更輕鬆;也可以概括全文要講的內容。

描述痛點:可以拋出廣大讀者扎心的痛點,激發興趣,然後一步步給出建議或者解決方法。

製造懸念:可以一開始製造懸念、塑造反差、形成衝突等等,激發讀者好奇心。這應該是我見過最多的開頭形式了。

金句名言:可以用強大的金句或名言直接給整個文章定調,馬上讓讀者點頭叫好。不過,名言好找,金句難求。

講個故事:可以開頭就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會講故事的人從來不擔心不會開頭,它仍然是吸引讀者閱讀最有效方式之一。

開門見山:還可以有事說事,開門見山的表達觀點。這個方法還是非常適合現在碎片化閱讀時代,因為不羅嗦,也不繞,有啥直接說。

引入事件:也可以直接就通過描述一個新聞、自己見聞或最新出現的現象等,將目光過渡到正文內容。這在文章開頭的作用其實和講故事很像。

2、頭部引導關注

在公眾號圖文中,放與不放關注引導,差別真的很大。

少數新讀者會特別想關注你,而大多數讀者都是處在一種可關注可不關注的狀態,這時候有一個明顯的提示就會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

你可以非常簡單粗暴的來引導關注:也可以用一句很有特色、有調性的話來引導。

3、公眾號介紹/推薦語足夠清晰

我們一般都會在圖文裡給讀者一段公眾號的推薦語或介紹,這也是提高公眾號關注率的一個關鍵項。

讀者關注一個公眾號不止是為了看你這一篇文章,而是希望之後能持續在你這裡看某一類文章,這個你得自己告訴他,不要讓用戶猜你會提供哪些內容。

如果你不能給他一個明確的預期,那麼他就很難選擇關注你。

所以,我們需要清晰的公眾號推薦語:

告訴讀者我們是幹什麼的、在解決什麼問題、風格調性是什麼樣的、主要針對什麼人群、優勢點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背書等等。

4、給二維碼加一句關注引導

一般公眾號結尾處都會放個二維碼,而用戶「最終的決策」與「開始行動」之間,就差一個「引導」,這話一點不假。

給二維碼附帶一句引導關注的話比簡單放一個關注二維碼要好太多,行為指引更明顯。

5、準備一些」小禮物」

這個方法是用得非常多的,就是讓讀者看完文章在後臺可以獲取提前設置好的東西。

如果你給予的東西確實是讀者非常需要的,不僅不會受到讀者的牴觸,還會大大增加讀者對於公眾號的好感度。

比如可以像羅輯思維之前那種每天語音並推薦一篇文章;比如可以給讀者準備一些資料包/工具包/優惠包。

還可以給讀者準備一些小禮物,比如書籍、紅包口令、特權服務、會員等等,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讀者看完文章關注的可能。

6、為新讀者提供更多豐富內容

這個方法也是比較常見的,可以在圖文底部以圖片/標題/標籤雲的形式推薦更多優質文章。

這能夠讓新讀者閱讀到更多有幫助的內容,也讓他們很快對你的公眾號有一個內容質量以及內容方向的判斷。

當然了,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它會無形中讓讀者覺得至少我們這個號的內容豐富度還不錯。

7、為公眾號增加差異化屬性

一個差不多的公眾號,一篇差不多的文章,讀者會什麼選擇關注你,而不是關注別人呢?

你需要給他一個選擇你的理由!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為公眾號增加一些不同,最好是超出預期的不同,體驗起來更加滿意。

比如排版,我們可以更好的設計圖文的排版,讓讀者閱讀體驗比別人更好;

比如我們可以為讀者把每篇文章做成思維導圖,這也是好的不同;

比如提供給讀者文中提到的資源,讓他們讀完還有個小驚喜;

......

我們為讀者做得越多,相應的他們也會對我們的支持越多,這是相互的。

另外,還有一個與其他公眾號最不同的東西,那就是你的風格,或者說公眾號的人格化屬性,一定要強化強化再強化。

8、認真結尾,提高關注可能

如果一個讀者從頭看到了圖文結尾處,那最後關注的可能性就已經大大提高了。這個時候,如果爛尾了,那就只能說「掉得大」。

關於結尾,這裡老賊也給大家幾個建議:

總結全文:對全文進行簡要概括,幫助讀者理清思路;

強調觀點:可以再次強調觀點,升華主題,讓用戶牢牢get你的點;

雞湯共鳴:可以直接甩雞湯,就是要赤裸裸的打動你;

金句名言:可以製造金句或引用名言,逼格立馬提升,這也會刺激讀者分享;

話題互動:也可以針對性拋出一個話題,引發討論;

下期預告:還可以做下期預告,綁住你的讀者,關注吧,下期更精彩。

總之,就算想不到好的結尾,也不要用一堆無關的廢話。

06

如何降低用戶取關率

好不容易做起閱讀量,換來一批粉絲關注,結果天上砸下來兩個字:取關!

看到這兩個字都是膽顫心驚,新媒體小編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那對此,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除了看著後臺發呆一小時,至少要知道:

既然用戶當初關注了你,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因為你的某一篇文章、某一個欄目、某一個功能、某一項服務、某一次互動、某一場活動等等。相應的,一段時間後,他又取關了,肯定也是有原因。

很多人喜歡發現問題後就一頓亂幹,完全不分析原因,改到哪算哪。如果自己都沒有去分析掉粉的原因,那又怎麼能真正找到降低粉絲取關的關鍵,並予以解決呢?

老賊建議大家從3個角度去分析公眾號掉粉的可能原因,然後提出假設並進行驗證,去解決問題。

1、內容是是否留住了用戶

就算你每天都在認真選題,但如果用戶僅僅只是點開一晃而過,你的內容留不住人,或者不能得到大家認可,那也是白搭。

1)你的公眾號定位是否清晰?

做公眾號最怕的是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知道推送哪個定位下的內容。

你都是亂的,粉絲也都蒙了,能不取關嗎?

可以隨便找幾個人,翻看你公眾號的歷史文章,問問他們的感覺如何。你可能就有答案了。

2)你的內容是否在同類公眾號裡面都是比較優質的?

你有沒有對比過你的內容和同類公眾號的?你是否比他們更加用心的在打磨?是否你有別人沒有的功能、服務、用戶體驗?

用戶不是傻子,他們會挑一個內容更加優質的公眾號,長期比不上別人,取關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經過競品的分析和對比,結合自己的帳號進行優化。並為公眾號增加一些不同,比如功能上的、服務上的、內容上的,讓用戶體驗起來更加滿意。

3)你的內容是否也在進步?

在這樣一個時代,沒有進步就是退步。

做公眾號也是一樣,你的內容是否有跟著行業的變化趨勢做了相應的升級?或者有在你的定位之上做了更多的延展?

如果沒有,那就比較危險。用戶進步了,你卻還在原地踏步,他當然要走。想要留人,你就得跟他們一起進步,而且還要進步更多。

4)你的內容是否具有連續性,讓用戶想要等著看? 

新用戶第一次看到你的文章時,覺得不錯可能就關注了,但是只是暫時的,他只是想看後續的內容。

當他第二次、第三次看你的文章,發現垂直度很高,而且是一個系列的,這個時候粉絲黏性會大大提高,而且是經常等著你推送。

就算你出現了幾次內容發揮不好的情況,他也能接受,這才算是真正的「成交」,減少取關。

2、你的用戶體驗是否做好了?

做公眾號就像做產品,如果體驗糟糕,很難留住用戶。

而對於體驗感的打磨是永無止境的,事無巨細,涉及方方面面。好就好在,公眾號體驗感的打造並沒有打磨產品那麼難,有很多我們馬上就可以著手優化。

1)公眾號視覺體驗是否糟糕?

比如配圖、排版、編輯等特別爛。這種情況,一般是用戶實在受不了才取關,死在這上面是最不應該的,就不多說了。

2)廣告推文是否過多?

第一,需要合理安排廣告推文的推送密度;第二,你越是經常推廣告,越是要做更優質的內容來回饋粉絲;

第三,認真審查接到的廣告,對粉絲負責;第四,嘗試用他們更喜歡更能接受的形式廣告內容。

3)是否長期標題黨?

注意,我這裡說的是「長期」標題黨,一二次標題黨沒什麼,但是如果經常玩這個,基本是自殺。

每一次標題黨都是對粉絲信任度的一次消耗,時間長了,也就沒人犯傻了。

4)推送頻率是否過高,或者太低?

每一個公眾號都會有自己的推送時間和推送頻率,但是有一點:不要為了推送而推送,如果質量不過關,寧可不推。

如果你並沒有那麼大的內容產出,或者精力有限,可以通過降低推送頻率來保證推送質量,並不是每天推送就會留住用戶,相反,壞的內容其實就是在趕他們走。

5)是否經常不回後臺消息?不回復留言?

有人給你發消息或留言你還不回,那就只能等死了。特別是留言這個版塊,一定得好好利用,該回復的回覆,該解答的解答。

鼓勵大家經常留言,形成良性互動。

6)推文核心亮點是否容易get到?

碎片化閱讀時代,用戶注意力總是沒那麼集中,他們更多的是快速掃描式閱讀或者跳躍式閱讀。

這個時候,文章中的很多關鍵部分很可能被直接忽視掉,會影響用戶的閱讀體驗,包括對公眾號的判斷。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你圖文中的核心部分重點標註出來,可以加粗,可以加顏色,可以加下劃線等等。

3、是否和粉絲建立了更多聯繫?

如果沒能和用戶建立更多的關係,僅僅是通過推文「你寫他看」來連接用戶  ,這種關係是很脆弱的。

而且這種弱關係,用戶取關起來也會沒有  「負擔」 ,不得不防!

1)是否經常會做用戶小互動?

比如,咪蒙之前結尾處有各種內容徵集、新世相有晚禱時刻、深夜發媸有話題討論、蟬創意會經常發起話題做UGC......

這都是他們在長期運營過程中摸索出來的用戶互動形式,與自己的定位或業務相匹配,也是用戶喜歡的,能夠更好的增強公眾號與粉絲的關係。

公眾號互動形式其實很多,可以在圖文結尾處加一句走心的話/小思考;可以每天回答一個粉絲問題;可以徵集讀者故事發布;可以發起各種有趣的投票;甚至你可以專門籌備粉絲節日等等......

2)有專門建立社群來維護粉絲嗎?

單純維護粉絲關係,公眾號肯定是敵不過社群的,之前老賊和一些自媒體人聊到這個問題,他們都普遍認為,有專門運營粉絲群後,取關率會降低很多。

把自己和粉絲真正連接起來,這個連結產生的價值不僅僅局限於用戶維護,還有品牌傳播,活動傳播,產品調研,直接銷售等等。

這個社群可以是微信群,可以是知識星球,也可以是飯糰等等,讓粉絲找到群體,有情感付出。

3)你有讓粉絲為公眾號投入更多嗎?

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會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要看過去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多少投入,比如時間、金錢、情感、精力等等。

一個人在某件事上付出投入得越多,越是不容易放棄。

問題是,你的公眾號除了讓用戶投入時間看文章,還讓他們投入過什麼?

比如可以經常徵集用戶觀點,可以讓用戶參與公眾號或社群的運營,可以讓用戶幫助公眾號審稿子、一起策劃活動、一起想選題、一起做公眾號推廣、一起參與公眾號欄目的劃分等等。

07

4個角度優化運營

如果在運營一段時間後突然沒了方向,不知道該怎麼去優化了。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從文章打開率和分享率這兩個最基本指標著手。

打開率體現了你的選題和標題是否足夠吸引人,這直接決定了用戶是否點開文章;分享率則體現了你的文章內容是否足夠打動用戶,這直接決定了你文章的二次傳播。

基於公眾號文章的打開率和分享率,一個公眾號的所有推文無非是以下4種類型:

第1類:高打開率,高分享率

第2類:高打開率,低分享率

第3類:低打開率,高分享率

第4類:低打開率,低分享率

1、高打開率,高分享率

這樣雙高的情況,當然是最好最理想的。

這個時候成功來之不易,一旦成功了,我們就需要去學習成功。

馬上去分析這些「雙高」的文章,從選題到標題、從排版到內容、從轉發設置到情感表達......一處也不放過地歸納出方法,然後放進自己的  「軍火庫」 ,長期打磨積累,形成自己的系統知識。

2、低打開率,低分享率

這種雙低的情況,肯定是每一個新媒體人最不願意的見到的。

但是事情一旦發生,躲肯定是躲不了的,還不如好好汲取教訓,爭取下次能避免甚至完全不犯。

怎麼辦?

我們要總結出失敗的點,把上面01—06每一個點包含的內容都好好檢查優化一次。

3、低打開率,高分享率

文章推送出去,分享率還挺高的,但是打開率很低,這種情況是最揪心的,因為辛辛苦苦做的幾千字內容,質量得到了大家認可,但是卻敗在了打開上面。

不甘心!

如果標題和封面不能馬上吸引別人點開,那麼它將永遠沒有上場的機會。

這個時候需要參照上面 「04 標題如何取」 去做優化。

4、高打開率,低分享率

最後一種情況是文章推送出去,打開率還挺高的,但是分享率很低。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文章本就不行,只是標題黨,那也無話可說。

如果選題本身不錯,也費盡了力氣做內容,標題也取得恰到好處,最後卻因為一些細節沒做好,分享率很低,最終導致閱讀量大打折扣。

遺憾,可惜了!

這個時候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那些已經閱讀文章的人為什麼分享你的文章?

所以這裡可以參照上面說的社交貨幣,包括:提供談資、幫助表達想法、幫助鞏固形象、滿足用戶幫助他人的需求、 滿足攀比心理。

08

熱點要不要追

一個熱點事件來了,我們首先要決定的就是這個熱點要不要追,而且是要快速決定。

不是所有的熱點我們都要去追,也不是所有的熱點都適合我們去追,對熱點首先要有一些判斷標準。

1、熱度

這個很簡單,就是這個熱點的火熱程度或被關注程度。當然你也得關注這個熱點對你目標人群的覆蓋度。

2、傳播度

熱點光有熱度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定的傳播性,比如新鮮、有趣、有用、有情感、有態度。

3、話題性

這裡說的是熱點本身的話題性,比如有爭議、有漏洞、有群體指向、情緒激烈、開放話題、與人人相關、有延展性等。

4、相關度

這個相關包括2個方面,一是與你定位的相關度,二是和目標用戶的相關度。

簡單的說,如果一個事件特別火,但不能和你的行業和定位產生關聯,那意義不大。

同樣,你看到的熱點在目標用戶眼裡未必是熱點,或者壓根就不感興趣,那就是非常弱相關。

5、風險度

追熱點,也是需要考慮風險的,這一點很多營銷人會偶爾失去理性,導致熱點最後反而給品牌造成傷害,損壞企業價值觀。

以上就是判斷熱點要不要追的5個標準,這裡老賊沒有把「時效性」單獨寫出來,因為本身有話題性的熱點都會時效性比較強,能夠有一段時間的持續時間。

那有了標準如何判斷要不要追呢?

用最簡單的方式,從1分到5分,對各個評判標準進行打分:

5分到1分依次對應:5分(高)、4分(不錯)、3分(一般)、2分(一點點)、1分(基本沒有)。

而風險度,它的打分正好相反:1分(高)、2分(中等)、3分(一般)、4分(一點點)、5分(基本沒有)。這個很好理解,風險越底越好分越高嘛!

首先,做成表格如下:

根據實際情況你可以增減一些判斷標準,很多公眾號自己也有追熱點的一些硬性標準。

然後,基於具體熱點事件給各個判斷標準進行評分。

最後,將各個判斷標準和對應分值生成為雷達圖,這樣每個熱點就可以很直觀的進行對比,越是完整的雷達圖,熱點價值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為什麼要用雷達圖?因為雷達圖的呈現會更直觀和均衡。千萬別直接把各個判斷標準的分值相加,然後比大小,這個沒有意義。

因為其中任何一個判斷標準不行,都會直接決定追熱點的效果。比如儘管最終你的總分很高,但如果「風險」是1分,那也不能做。

09

是否能夠轉載文章

經常有人問:做公眾號能不能轉載其他號的文章?會不會不好?

我的觀點很簡單:

轉載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恰恰相反,只要隨便看一些大號就會發現,他們每天都需要轉載,甚至轉載量比原創量還要多。

除了少數有特色的個人自媒體,對於絕大部分公眾號來說,轉載可以說是剛需。

很多公眾號的小編每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來授權轉載文章,有時候甚至比選題的時間花得還多。

公眾號的存在就是給用戶帶來價值,而用戶又讓公眾號產生價值,這就是運營的目的所在。

所以,不管是原創還是轉載,最終要的是能夠持續提供滿足用戶價值、超出用戶預期的好內容。

如果你的轉載內容能夠滿足這些,那就是能,用戶會證明這是對的。而且很多用戶不會在乎這是誰寫的,他們要的是:「哇,這個內容好棒!」

另外,大多轉載都是為了減輕原創的壓力。

如果有強力原創能力,那當然寫原創。但實現情況是,大多數公眾號轉載不是因為沒有原創能力,而是發文需求量太大,沒那麼多精力。

所以,在原創輸出有限的情況下,轉載未嘗不可。這不是鼓勵大家不原創,而是鼓勵通過原創+轉載的方式持續給用戶創造價值,有更多精力去提升原創能力。

最後,原創選題需要有選題庫、選題群,同樣轉載也有轉載庫,轉載群,不僅能夠提高轉載效率,同時打好關係儘可能獲得雙開。

10

公眾號自檢清單

每一個新媒體人都應該有一份自己總結出的日常自檢清單,作為行為準則和指導標準,不斷推動自己成長進步。

我們需要把一次次失敗中發現的問題歸納出來、把學到的知識拆解成一個個關鍵點、把你經常會忽視的標準整理出來,總結出一條條需要關注的點,形成自檢清單,學會自檢!

經常對照自檢清單,能規避很多不該犯的錯誤,明確那些自己該重視的事,可以將以前學到的知識真正利用起來,將運營的各個環節做得更好,那離成功自然就會越來越近。

老賊之前也梳理了一份新媒體人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到的問題清單,供你參考,一共60條。

01、我的目標用戶是誰?至少每周問自己一次,最好每天都有思考。

02、我的目標用戶有哪些長期需求,有哪些是馬上就需要解決的需求?

03、我的公眾號定位是否清晰?是幫  「哪些用戶」 在 「什麼場景」 解決 「什麼問題」 ?

04、我的公眾號能給目標用戶帶來哪些價值?提供乾貨、解決資訊焦慮、還是提供情感慰藉?

05、為什麼用戶會選擇其他解決方案,去看其他同類公眾號?他們會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我還可以怎麼去改進?

06、如果我想成為目標用戶的首選,有沒有什麼用戶一定需要來找我才能更好滿足的?

07、如果用戶在後臺聯繫我,他們會叫我什麼?小編?

08、我的公眾號對於新讀者是否有建立公眾號認知?比如第一時間讓用戶了解公眾號定位,突出公眾號介紹、提醒關鍵詞回復等等。

......

以上僅為部分摘取,具體可以查看《一份新媒體人日常自檢清單!》一文。

你會發現,每看一次自檢清單,都會帶來新的啟發和思考,而每對照清單優化一輪之後,心裡也會更有底氣。

好了,以上就是老賊給大家梳理的微信公眾號運營相關內容,希望助你更好的去建立自己的系統知識體系。

當然,這些方法還是需要進行驗證,沒什麼100%放之天下皆好的解決方案,一個東西可能適合所有的公眾號,唯獨不適合你的;也可能偏偏就只適合你,不進行驗證你是不知道的。

簡單的拿來主義有時候不僅起不到作用,還可能害死你。

2019年,不管是新媒體從業者的寒冬還是新的春天,不管這個行業如何驟變。與其凝望深淵停滯不前,不如大步向前,只爭朝夕!

最後,分享英國作家恰普曼的一句話給大家:無論是美女的歌聲,還是鬣狗的狂吠;無論是鱷魚的眼淚,還是惡狼的嚎叫,都不會使我動搖。

祝大家每天都有點滴進步!

如果覺得文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或同事,也許能幫到他們。

·END·

本文由木木老賊(ID:mumuseo)授權梅花網轉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相關焦點

  • 【TOP50】白領日常必備微信公眾號
    雖然微信如今已成為手機必備的交流軟體,同時基於微信的公眾號也隨著其功能的逐日完善,漸漸成為人們資訊閱覽的來源,但由於公眾號數量眾多,在沒有其他人分享推薦的情況下,好的公眾號很難被發掘,推介優質公眾號也是本榜單的意義所在。
  • 迅蟒自媒體助手告訴你微信公眾號運營的小秘密!
    微信公眾號運營是一門學問,很多運營者或者學習別人、或者自己摸索,逐漸總結出一些屬於自己的運營經驗,今天筆者介紹一些微信公眾號運營小技巧,和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相互交流。  Tip1  學會使用複合行資源,摒棄單一類型的資源。現在使用單一內容還受粉絲歡迎的,絕對只有頭部大號。
  • 高仿微信公眾號「釣魚」詐騙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微信公眾號上處理事務。《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騙子們如今開始利用仿冒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詐騙,有的通過取「高仿名」冒充正規機構,有的通過造假、借用他人工商執照、法人信息註冊微信公眾號實施詐騙。
  • 微信公眾號怎麼添加客服功能?
    首先,我們先搜索「微信公眾平臺」,找到「微信公眾平臺」官網,打開微信公眾平臺。  然後登陸微信公眾平臺的帳號。  接著需要點擊後臺「添加功能插件」,左側導航欄就會出現,選擇添加客服就可以在網頁版接待粉絲了!
  • 微信公眾號說沒就沒了? 微信公眾平臺多久不用會被取消?
    微信公眾號說沒就沒了? 微信公眾平臺多久不用會被取消?時間:2017-04-16 16:0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微信公眾號說沒就沒了? 微信公眾平臺多久不用會被取消? 微信公眾平臺多久不用會被取消?
  • 如何運營好一個個人公眾號?
    不過,或許,我的平凡是90%個人公眾號運營者共同的經歷和心得,如感興趣,可以繼續看下去:敘述包含:一、運營一個個人公眾號是種什麼體驗?二、在運營公眾號過程中會經常性碰到的問題?三、運營個人公眾號的收穫?四、給打算運營個人公眾號人的建議?一、運營一個個人公眾號是種什麼體驗?
  • 網際網路時代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的應用
    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眾號上線,截至2016年底,微信公眾號數量已經超過1200萬。微信已成為深入影響國內主流人群的媒體接觸方式,甚至帶來了生活方式和閱讀習慣的改變。利用微信公眾號構建交流的平臺成為科技期刊運用新媒體的一種新嘗試。本文對科技期刊應用微信公眾號存在的優勢、問題及發展前景進行探討,以期為科技期刊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發揮積極意義。
  • 嘗試了幾十款微信公眾號編輯工具,用到最後的只有這一款!
    很多用戶覺得,微信公眾號自帶的編輯器很簡單,可以滿足基本需求,這一點認同。如果能滿足更多需求,又不破壞微信公眾平臺原有的簡約感,在功能上更豐富,為什麼不嘗試呢?壹伴就能做到以上說的這幾點要求。和其他第三方編輯工具不同,壹伴編輯器插件實現在微信公眾平臺直接編輯,且帶有增強功能。
  • 高中物理七大力學模型解析,高分必備
    高考君,自主招生及藝考方向資深老師,運營自主招生及藝考微信公眾號.每日政策資訊解讀、高考精選學科知識、學霸經驗分享等精編內容,發布於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搜狐等眾多主流平臺,解決廣大高考學子、家長在自主招生及藝考方向的眾多疑問,受到廣大學子及家長的一致好評。
  • 一張思維導圖告訴你新媒體運營人必備的七大能力
    新媒體人必備七大能力今天靜靜用一張思維導圖告訴大家想要做新媒體人需具備的七大能力,對於一些希望從事新媒體運營的寶寶們應該是比較有幫助噠~好啦,不多廢話了,上圖~新媒體運營必備七大能力通過這張思維導圖我們能看出來,如果你想從事新媒體運營這個職位,你需要具備文字撰寫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緊跟時事熱點能力,了解用戶心理、溝通交際能力、渠道合作能力以及項目管理能力。
  • 公眾號運營:玩轉12種形式,讓你的活動更出彩
    然後幻想著有一天出現一篇爆文,從此公眾號走紅網絡。另外一種方式是促進分享、促進交易或者促進其他KPI的曬照活動,比如將某個指定圖片、指定文章分享的指定的朋友圈、微信群或者其他平臺,進而截取相應的圖片;或者拍攝購買的物品或者購物小票等,發至公眾號後臺,運營者收到後再進行選取與獎勵。活動形式評點:互動感更強、能與運營目標結合。
  • 微信生態用戶裂變增長方法拆解盤點:關於公眾號、個人號、社群、小...
    2016年底,我開始研究微信生態下的新型漲粉方法,算是最早一批做微信生態裂變漲粉的運營人。成功應用到「考研派「旗下系列公眾號,3個月內0成本,獲取精準考研用戶50萬,成為考研在線領域微信流量第1。2017年全年,通過自己一系列的裂變漲粉方法,累計獲取用戶近100萬,並成功將40萬粉絲大號出售給某微信頭部大號。
  • 迅蟒自媒體助手帶你盤點微信公眾號未來發展新趨勢
    時至今日,微信已經不僅僅是人們日常使用的即時通信工具,它支撐起了一個龐大的市場,包括了微信支付、微商、微店、自媒 微信公眾號也是當下最火的自媒體平臺,經過這6年的磨合、調整,目前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自媒體營銷市場。
  • 微信公眾號留言區,為什麼不能相互評論?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然阿姨的產品課(ID:illusionland),作者:然阿姨,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有個讀者同學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麼微信公眾號留言區不讓網友們相互評論?於是就有了今天的這一篇。評論,是圍觀群眾針對作品的評價。
  • 微信公眾號封面圖的視覺效果,有哪些被忽略的點?
    封面圖與品牌的協調 如果消費者已經對品牌有認知,且該認知可直接通過視覺傳達,封面圖設計需要與消費者認知相協調,否則會影響品牌整體定位,給用戶帶來困擾 對於企業的公眾號,封面圖是品牌視覺的一部分,要優先考慮企業品牌層面的需求,再將需求與微信的環境相結合,實現協同效應
  • 微信公眾號分割第一案宣判 虛擬財產分割應有法可依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公號創業合伙人「拆夥」,虛擬財產分割宜有法可依一種說法處置微信公眾號等虛擬財產,首先需要將財產屬性和人身屬性分開。近日,「年收入超300萬的微信公眾號因『拆夥』經法院判決進行分配」的案件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這也是全國第一起微信公眾號合夥運營團隊退夥財產分配案件。
  • 只花了1000塊,我給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辦了場線下見面會。
    原標題:只花了1000塊,我給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辦了場線下見面會。 即便在個人垂直微信公眾號運營日漸式微的今天,依舊可以從中獲得別樣的運營樂趣。 尤為特別的是:這是完完全全由我個人運營、獨自承接、從頭到尾跟進的活動,也是一個定製化、精品化的粉絲活動,是自己以創業者思維去完成的小型項目。我個人從中收穫良多,非常難忘。 而我也將在這篇文章中,事無巨細、毫無保留地分享,希望給大家一點啟發。 即便在個人垂直微信公眾號運營日漸式微的今天,依舊可以從中獲得別樣的運營樂趣。
  • 「技巧」聊聊微信公眾號原創與偽原創
    ,此文是七叔先生8月22日在其公眾號上首發並申明原創。截止目前,此文閱讀量10w+,爆文無疑。前幾天還誇微信公眾號對版權保護做得比較好,這立馬被打臉。轉發給七書先生助手,對方表示感謝並表示會立即進行維權。
  • 基於微信公眾號的健康傳播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截止到2018年1月22日,共搜索到1213個相關微信公眾號。其次,根據初步獲得的相關微信公眾號,進行二次篩選,將不符合條件的公眾號進行剔除。七健康傳播微信公眾號傳播效果分析(一)總體狀況分析以下以健康傳播公眾號為分析單位,對196個公眾號在一個月時間(31天)內的基本信息和發布情況進行分析。1. 公眾號的認證情況經統計發現,在196個微信公眾號中,有93個公眾號認證為企業公司,94個帳號未做認證,有6個公眾號的認證為官方機構。
  • 微信公眾號加大個人號免費認證範圍
    繼上次微信公眾號宣布個人號免費認證之後,近日開始加大免費認證範圍,圈內不少站長都已經成功申請認證!有認證成功的站長表示:這波公眾號個人認證確實不用跟之前一樣找認證公司付300元審核費,免費申請,一年可以認證2次,認證成功後,公眾號會顯示黃V和認證描述,相當於多了個防偽標誌和個人品牌,相比認證的企業號,個人號認證暫時沒啥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