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分割第一案宣判 虛擬財產分割應有法可依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公號創業合伙人「拆夥」,虛擬財產分割宜有法可依

一種說法

處置微信公眾號等虛擬財產,首先需要將財產屬性和人身屬性分開。

近日,「年收入超300萬的微信公眾號因『拆夥』經法院判決進行分配」的案件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這也是全國第一起微信公眾號合夥運營團隊退夥財產分配案件。因當下公號聯合創業現象很常見,也面臨類似的利益分配問題,該案判決也被認為具有範本性意義。

據央視新聞報導,2016年,趙某等四人共同設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以趙某個人名義註冊,並開設銀行公共帳戶,四人分別或聯合署名發表文章。2017年7月,四人產生分歧,公眾號的合作運營無法繼續,此後,三名合伙人訴至法院。

日前,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後維持一審判決,即被告趙某向三原告各支付折價補償款85萬元,同時,依照各方確認的分配比例,支付合作期間稿酬、分紅及平臺收入。

微信公眾號分割第一案帶來頗多啟示

社交時代,微信公眾號早已成為現代人的「標配」——人人都有麥克風,誰還沒開個公眾號。也因此,作為全國第一起微信公眾號分割案,此案引發輿論關注也在情理之中。

對於此案,我認為,當事法院的判決合情合理。

此外,我認為從判決來看,該案對於維護個人權益的啟示頗多。

首先,微信公號分割應考慮預期利益分配。

微信公號等虛擬財產具有經濟價值,財產屬性非常強。年收入300萬元的公號,相關收入應該由廣告和打賞等商業利益構成,法院考慮的不僅限於公眾號當下的實際收入,還應考慮到這是合夥幾人創業項目,必須要將帳號的預期利益考慮進來。

因此,在完成帳號歸屬權之後,完全可以將帳號預期收益,用收益分成合同的方式進一步作出明確。

但在這個判例中,沒有見到預期利益分配。可能是法院考慮到各個合伙人關係鬧僵無法挽回,一次性分配可能更有利於該公號繼續經營。若非如此,法院判決應考慮對其他合伙人更高額度的補償。

其次,微信公號註冊為法人,更利於保障各方利益。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帳號是趙某以其個人名義註冊的,也就是說,這個帳號是個人帳號而非公司帳號。在此背景下,註冊人會被微信推定為所有權人,涉及財產分割等問題的話,依法將轉化成債權債務關係。

如果這個案子註冊主體為法人的話,所有權歸屬可能就會出現其他結果了。

這就提示我們,基於公眾號、直播號、網紅號等的創業團隊,最好帳號註冊信息確定為法人為宜。如果不能確定為法人的,應另行籤訂收益分成、勞務、演藝或著作權合同,即便萬一後續合作出現問題,帳號可能保不住,但收益仍可以按照合同約定繼續獲得。

虛擬財產的法律定性亟待進一步明確

隨著法槌的落下,此案已經塵埃落定,而在當下正值民法典及網際網路法律立法之際,針對微信公眾號等虛擬財產的法律和財產屬性問題是不是該寫進法律,該如何寫,顯然應該引起立法者特別重視。

其實,早在民法典民法總則起草過程中,草案曾一度將虛擬財產作為物權客體加以規定,這算得上是虛擬財產第一次出現在民事法律體系中。

不過,將虛擬財產定性為物權的法律認識並不科學,這主要有幾個原因。

首先,虛擬財產具有高度人身權益屬性,不能簡單劃歸物權客體。

比如,微信帳號等網絡帳號,其中存在大量用戶的隱私權利。以帳號形式存在的虛擬財產,一旦被納入到物權客體,財產處理就要按照物權編的規定進行,包括法定繼承、離婚分配、抵押處分等,這些都會因物權特有的財產處理方式影響權利人隱私權、人格尊嚴和人身自由權利的行使。

其次,若將虛擬財產劃歸物權客體,將使網絡實名制被「懸空」。

我國「一法一決定」和「帳號十條」等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網際網路帳號不能轉讓,不能讓與,更不能交易。也就是說,虛擬財產的所屬帳號應符合真實身份認證制度。

而一旦將虛擬財產掛上物權外衣,這些處分都將變成依據物權法律做出,會使得網絡實名制被「懸空」,刑法關於帳號非法交易的相關罪名也就無法適用,必然會在相當程度引發帳號買賣,促成電信詐騙等非法行為。

最後,從網絡平臺與用戶之間籤訂的網民協議看,帳號的所有權是在平臺手中,只有使用權在用戶手裡。眾所周知,所有權是物權的核心權利,如果連所有權都沒有,其他物權也就成為空談。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在民法典民法總則草案向社會公布後,我撰寫了數篇文章呼籲應將虛擬財產從物權客體中去掉。後來,民法總則公布時,採納了這一意見,將虛擬財產從物權客體中去掉,僅在其第127條做了籠統性規定,即虛擬財產其他法律法規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虛擬財產需以其不同屬性分開處置

那麼,問題來了,民法總則對虛擬財產沒有做出切實可行的規定,將這個問題留置下來,下面該如何解決呢?

一方面,從司法實踐角度看,一般將虛擬財產的財產屬性和人身屬性分開,具有財產屬性的可以按照一般法律進行分配,比如繼承問題、拆夥糾紛、離婚分配等;具有人身屬性的,按照帳號註冊信息進行分配,如果帳號財產所有權存在多人的,再由註冊帳號者給予相關補償。

另一方面,對於純粹社交帳號繼承等問題,這個比較複雜,在全世界判例範圍來看一直也沒有統一結論。美國曾有過父親起訴雅虎要求繼承兒子帳號的案件,儘管法院判決帳號應由死者父親繼承,但雅虎也僅是將帳號中父子通訊信息和照片用光碟給了父親,並沒有最終將帳號密碼給繼承人。

我國網際網路平臺和國外網絡企業做法大致一樣,除非當事人有明示,否則一般不會將帳號作為遺產法定繼承範圍。網絡平臺的理由有兩個,一個是用戶隱私權保護問題,二是帳號所有權不屬於用戶。

相信隨著實踐的推動,虛擬財產的繼承、分割等諸多問題,法律將進一步給出越來越明晰的答案。

□朱巍(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給網絡虛擬財產加設「放心鎖」
    如今,玩網路遊戲、刷微信公眾號、看短視頻已經成為許多人習慣的休閒方式,但同時各類網絡虛擬財產糾紛也隨之而來。華南理工大學網際網路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謝惠加表示,當前,社會生活向虛擬社會延伸,信息網絡技術向現實社會生活滲透,要求民事立法對網絡虛擬社會的民事法律關係給予相應關注。
  • 2020財產分割標準來了!
    但是離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會涉及很多問題,比如財產的分割,孩子的所有權等等,咱們今天不聊感情,只聊財產。  首先要談到夫妻共同財產問題。要確定夫妻共同財產的範圍,又首先要確定夫妻一方財產。   夫妻離婚時所有的財產,除了夫妻一方的財產外,其餘財產均為夫妻共同財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
  • 安吉麗娜離婚 "財產分割"用英語怎麼說?-附音頻
    轉載請務必註明:此文章轉自平臺蟹老闆英語課,微信公眾號為xiexinchengstevenAngelina Jolie和Brad Pitt的離婚案為什麼會引起那麼多的關注?「婚前財產」可以說成prenuptial property,「婚後財產」可以說成postnuptial property。
  • 婚姻法司法解釋致新案迭出 房子仍是財產分割難點[1]- 中國在線
    夫妻不離婚也可以分家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人民法院審結了自司法解釋(三)出臺後浙江省首例婚內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案,判決雙方在不解除婚姻關係的情況下分割房屋轉讓款120萬元,原、被告各得60萬元。「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不得要求分割共同財產是多年的慣例。多年來,對不起訴離婚只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訴求一直困擾著法官。」
  • 夫妻關係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什麼情況能分割?什麼情況不能分割?
    夫妻關係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什麼情況能分割?什麼情況不能分割?(前段時間和大家分享了一些關於職場中的勞動爭議案件,今天和您分享一點我們身邊關於婚姻糾紛的小故事!覺得實用的話,點個讚再走吧!)分析:對於上述問題,有些人認為「一般來說是不能分割共有財產的,因為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它們是共有財產,如果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任何一方均可以隨時使用支配,也就是說夫妻共同財產在夫妻關係存續期間,一般是不能分割的,所以張三的請求不能支持」。
  • 婚姻關係存續期間,能否主張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法官說法哪些情形下可以進行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雖然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已經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司法實踐中仍然要從嚴把握。關鍵要考慮以下幾點:第一,準確理解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共同財產分割的理論基礎。基於共有關係的特殊性,一般來說不得分割共有財產,這是為了維護家庭與社會的穩定,尤其在婚姻家庭關係中涉及到夫妻對家庭應當承擔共同的撫養、扶養、贍養等義務,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的確存在一些特殊情形,使得分割共有財產成為必要。根據我國《物權法》第99條規定,共有人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可以請求分割。
  • 婚姻法:2020年如何規定離婚財產分割?
    #離婚財產分割#依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夫妻感情破裂要離婚的,需要處理的問題包括共同財產分割,共同債務承擔、子女撫養權歸屬等,那麼2020婚姻法離婚財產如何分割?一、2020婚姻法規定離婚財產如何分割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離婚財產分割是屬於民事行為,可以由男女雙方共同協商,如果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判決。
  • 同居關係中的財產分割應重點考慮同居時間節點
    因財產處理問題,成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劉某返還其存款50000元,並支付資金佔用期間的利息。劉某主張50000元的存單系成某給付的訂婚禮金,並且在同居期間已經花費,不應再返還。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為50000元的存款系成某的個人財產,兩人同居期間有一定開支,但鑑於劉成桂取用該款的時間離雙方同居關係結束時間較短,因此酌請判令劉某返還成某45000元。
  • 腫瘤一鍵分割
    3DSlicer中文論壇目前已有近7000註冊用戶,每天大家進行提問我都會抽時間進行解答,有一些為共性問題反覆提出,大家還沒有養成搜索問題尋找答案的習慣,文字描述和截圖說明有些用戶還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在微信中開了視頻號
  • 2020年婚姻法最新規定,這4類財產屬於個人財產,離婚不分割!
    經濟越來越發展,當然人們的經濟壓力也越來越大,壓力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多,離婚的家庭也不斷增多,而離婚,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財產的分割,共同財產是必須要分割的。但事實上,夫妻之間也有個人財產。夫妻個人財產也可以叫做夫妻特有財產,可以理解成夫妻一方自身擁有所有權的財產。在離婚時,通常涉及財產的分割,但是個人財產是不可分割的。小麗和小華是一對夫妻,兩人結婚五年了,但是最近,因為各種原因的瑣事要離婚,但是兩人在財產分割上達不到一致的意見,小麗認為這些都是個人財產,不需要和你分割。
  • 分割到普朗克長度
    [宇宙解碼]微信公眾平臺,是廣大宇宙愛好者的草根媒體平臺。在這裡,我們將伴隨大家一起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
  • 買了房,離婚怎麼分割?最全房產分割釋義來了
    婚前一方全款購房,並登記在自己一人名下,離婚時,房產如何分割?如果雙方沒有相反的約定,該房產應當認定為房產登記一方的個人婚前財產,離婚時另一方無權分割該房產。婚前全款購房,並登記在自己一人名下的房產,屬於登記方在結婚之前就已經享有所有權的財產,因此,該房產屬於登記方的個人財產。
  • 婚姻法新司法解釋六焦點:婚內財產分割保護弱勢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三)》13日起生效實施,重點對「婚前貸款買房、父母出資買房,離婚時如何分割」「懷疑孩子不是親生,對方又拒絕做親子鑑定怎麼辦」「第三者是否受保護」「墮胎是否侵犯生育權」等爭議較大的問題作出解釋。記者進行了追訪,讓我們從中體會「我的婚姻究竟誰做主?」
  • 圖像分割系列<->語義分割
    精選文章,第一時間送達 上期講到圖像分割(Image segmentation)根據某些規則把圖片中的像素分為不同的部分(加不同的標籤),它可分為:超像素、語義分割、實例分割、全景分割, 各有聯繫,又有區別。
  • 芻議婚姻法解釋(三)有關房產分割問題
    一、《婚姻法解釋(三)》中有關房產分割問題的條文規定  1.《婚姻法解釋(三)》第五條規定了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的共有財產。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如果簡單的從房屋產權證書取得的時間來劃分按揭房屬於婚前個人財產還是婚後夫妻共有財產,不難推斷出可能會出現對一方顯失公平的情況,所以將離婚案件中夫妻一方婚前貸款購買、婚後共同還貸的不動產作為一方的個人財產,符合物權法原理及合同法相對性原則。
  •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離婚後反悔,財產能否重新分割?
    河南振豫律師事務所整理離婚案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離婚後反悔財產怎麼分」相關案例給大家詳細解讀如下:以案說法:男方劉某與女方陳某與2017年3月經過協商辦理離婚手續。雙方約定:兒子劉一一歸爸爸撫養,雙方婚後交了42萬元首付的未還清貸款的期房登記為劉某所有,由劉某承擔每個月的房貸費用,待房貸還清,劉某將房子過戶到兒子劉一一名下。協議中對其他財產如何分割另有約定。
  • 乾貨| PCB設計工程師一定要了解的「跨分割」
    跨分割,對於低速信號可能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在高速數位訊號系統中,高速信號是以參考平面作為返迴路徑,就是回流路徑。因此,PCB布線要儘可能靠近一個平面,並避免跨分割。若必須跨分割或者無法靠近電源地平面,這些情況僅允許在低速信號線中存在。 如果在PCB設計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跨分割,又該如何處理呢?
  • 繼承遺產致兄妹鬩牆,共有房屋該如何分割?
    2020年12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宣判。法院認為:阿北作為涉案房屋的按份共有人,在各共有人之間未約定不得分割共有房屋的情況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九條的規定,有權隨時請求分割,且在各方未就分割方式達成一致協議、難以實物分割情況下,二審改判將涉案房屋予以拍賣或變賣的形式分割。
  • 昆明「泛亞有色」案二審宣判
    新華社昆明7月26日電 26日,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對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雲南天浩稀貴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被告單位,以及上訴人單九良等21名被告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職務侵佔上訴一案二審公開開庭宣判。
  • 【以案釋法】離婚後財產糾紛的庭審現場,請來了手語翻譯
    【以案釋法】離婚後財產糾紛的庭審現場,請來了手語翻譯 2020-07-29 0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