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生物發光是自然界中最迷人的現象之一,人們普遍覺得會發光的動物給人一種浪漫的感覺,但實際上,生物發光可不是為了好看才進化出來的,而是為了躲避捕食者、誘惑獵物亦或是在交配時派上用場。
而在眾多會發光的生物中,水母則是最為有名的,即使是在陽光無法穿透的深海當中,在螢光蛋白、光蛋白和其他生物發光蛋白的幫助下,水母這種美麗的生物仍然可以散發出誘人的光輝,但我們都知道,水母是有毒的,因此,貿然靠近水母的海洋生物要麼被它蜇到,要麼就嘗盡了苦頭。
第二種會發光的生物就是螢光魷魚了,雖然比不上水母發光營造出來的浪漫氛圍,但螢光魷魚的存在也是自然界中非常罕見的。
在日本的海岸外,每年都會出現大批發光的螢光魷魚,它們所發出的光芒以藍色為主,而且由於數量眾多,因此整片海域看起來就像被染料染成了藍色一般。
每年的3到5月是螢光魷魚交配的季節,它們會利用自身的發光本領來吸引異性,並在日本的富山灣附近聚集。
如果說前兩者發光生物讓人感覺美麗的話,那麼在深海中一種會發光的魚類就顯得另類了,它們身上發出的光是用來吸引獵物的,而且,很多人都在看過這種生物的真面目後,都會被其醜陋的面貌所嚇一跳,它就是鮟鱇魚。
鮟鱇魚也被人們稱作是燈籠魚,它們一般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深海水域,而鮟鱇魚頭上如同燈籠一般會發光的物質則是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科學家發現,鮟鱇魚的燈籠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它的內部具有腺細胞,能夠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作用進行緩慢的化學氧化而發光的。
而說到會發光的生物,又怎麼少得了螢火蟲呢?到了一年一度的螢火蟲交配季節,美國田納西州加特林堡市大霧山國家公園埃爾克蒙特野營地就會迎來成千上萬的遊客。
人們來到這裡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欣賞螢火蟲為了準備交配而舉行的「燈光秀」表演,這裡的螢火蟲就如同設置了亮度和開關的LED燈一般,每種螢火蟲都有可以辨認的典型閃光模式。
雄性的螢火蟲一邊飛舞一邊閃光,而靜止不動的雌性則用陣陣閃光作出回應,就像一場無聲的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