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無法成為黑洞,為何卻擁有黑洞的能力?摧毀力難以想像

2020-11-25 三體使者

宇宙已經走過了138億個年頭了,人類對於它的了解還只是在表層。因此人類也一直保持著一顆好奇心去探索宇宙,並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奇特的星球和天文現象,例如創生之柱、黑洞等。中子星也是宇宙中比較特別的存在,它被認為是宇宙中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天體了,那麼你了解中子星嗎?

根據天文學家的研究,中子星實際上是由恆星演化而來的。恆星在演化末期因為重力崩潰的原因發生了超新星爆炸,爆炸之後就有可能變成了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很大,但是它不能夠演化成黑洞,是因為它的質量還達不到黑洞的級別。於是這種在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天體就這樣成為了宇宙中獨特的存在。

科學家們之所以能夠證實中子星的存在,是因為有的中子星能夠發射出比較規律的無線電信號。通俗點講,中子星就是恆星在生命末期發生體積膨脹後爆炸,如果這時候質量足夠大的話就能夠形成黑洞,如果質量不足的話恆星的外層就會因為爆炸而散失在宇宙中,剩下的內核就逐漸演化成中子星。

科學家曾經在研究黑洞現象的時候提出了「相對論性噴流」的理論,這個理論指的是黑洞能夠從它的兩極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將大量粒子噴射出來,而且這種本事一般只有黑洞做得到。但是在浩瀚的宇宙中可謂是無奇不有,科學家在去年就發現了一顆能夠噴射出相對論性噴流的中子星,它距離地球大約有2.4萬光年。

按道理說這種現象不應該出現在中子星身上,但是存在即合理。所以科學家目前也在研究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或許揭開謎底之後對於恆星的發展史會更加地了解。

相關焦點

  • 黑洞吞噬光、恆星、中子星,黑洞中心是什麼?
    黑洞是一種特殊的天體,"黑"意味著它不會向外界發射或反射任何光,"洞"意味著它可以吞噬任何物質,包括光,一旦墜落進去,就會成為它的一部分。黑洞吞噬天體,被認為是目前宇宙中最神秘和最令人震驚的場景。最近,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黑洞吞噬中子星的引力波。黑洞還吞下了些什麼?
  • 中子星與黑洞之間的相遇——黑洞更有可能吞噬整個中子星
    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的坍塌核心,它們緊緊地壓縮物質,原子分裂而幾乎所有東西都轉變成中子。結果,大約1個太陽的質量被擠入了這些半個濰坊大小的物體中。這件事的大部分都是中子形式,但一些理論認為,在中子星內部深處,中子本身會解離,留下一堆夸克和輕子湯。
  • 在中子星與黑洞之間,有一顆夸克星正在蠢蠢欲動
    ,當太陽內部的氫原料完全燃燒殆盡,熱核反應開始由氫元素向鐵元素轉變時,太陽會發生超新星爆炸,最後變成一個白矮星,可能有些讀者會問:既然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的本體都是恆星,為何太陽最終只變成了白矮星,沒有變成中子星或者黑洞呢?
  • 矮白星,中子星,黑洞他們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聯繫?
    而在這之後電子繼續被壓縮,轉化成了中子,此時的恆星狀態被稱為中子星,而不是白矮星。當然,中子星的質量是有限的。如果原子核的質量超過這個極限,中子壓力將無法承受重力,中子星將進一步坍縮成黑洞。恆星的質量極限取決於它的溫度和密度。這些數據最終可以確定恆星的壓力。
  • 簡潔的中子星參數源於黑洞「無毛定律」
    在義大利SISSA科研機構的天體物理學最近在《物理評論通訊》雜誌發表了」中子星語言學「的研究成果,他們在文章中表述了中子星特性的簡潔語言,他們使用的物理語言與科學家想像的情形正好相反,這些語詞具有很好的簡潔性和有效性,他們在描述中子星時使用的語言與物理學家在描述黑洞時使用的語言十分相似。物理學家怎樣以多樣的語言方式描述一個物體的性質?
  • 擁有匹敵黑洞引力的中子星,一勺中子星能毀滅地球
    恆星內部的電子會被壓縮到原子核中,跟質子結合後電荷變為中性,便形成了中子,中子不帶電,大量的中子聚集到一起,便形成了中子星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其密度約為每立方釐米重達1億噸到10億噸左右,相當於挖一勺中子星土的重量,有可能會超過整個喜馬拉雅山的重量了為何中子星的密度如此之大呢?
  • 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中子星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根據最新的假說,在中子星和黑洞之間加入一種理論上的星體:夸克星),同黑洞一樣是20世紀激動人心的重大發現,為人類探索自然開闢了新的領域,而且對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上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
  •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但在黑洞情況下,由於恆星核心的質量大到使收縮過程無休止地進行下去,中子本身在擠壓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為粉末,剩下來的是一個密度高到難以想像的物質。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它吸進去,黑洞就變得像真空吸塵器一樣.    亦可以簡單理解:通常恆星的最初只含氫元素,恆星內部的氫原子時刻相互碰撞,發生裂變、聚變。由於恆星質量很大,裂變與聚變產生的能量與恆星萬有引力抗衡,以維持恆星結構的穩定。
  • 知道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是怎麼形成的嗎?
    黑洞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而且所有的物理性質在黑洞上都是無效的。在銀河系中可能存在著數百萬個黑洞,這不得不讓我們驚恐。你是否會去想,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就是另一個宇宙的黑洞。如果,仔細去想的話我們可能會暈。因為誰也無法解釋。
  • 藏在中子星與黑洞之間的神秘天體,它究竟是什麼?
    其實這也很正常,物理學經常發生這樣的事,考驗一個物理模型好不好的角度之一就是它的預測能力。舉個例子,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崇拜愛因斯坦,就是因為他的廣義相對論是一個很好的預測模型,這個理論從1916年提出至今,它已經無數次被證明正確。它預測了引力波,結果人類你發現了引力波;它預測了黑洞,人類果然發現了黑洞;它預測了引力透鏡,人類現在正在利用引力透鏡觀察我們的宇宙。
  • 不同類型的中子星具有怎樣的特性,吞噬中子星的黑洞能被觀察到?
    比如,當我們撞擊到巖石的時候,總感覺是被其堅硬的外表面所傷害,但事實上卻是電子穿過其空曠空間的速度太快,以至於我們無法看到它的空虛。中子星是一種極端的物質形態當大質量的恆星中心部分完全坍縮,從而形成中子星的時候,這樣的極端力量同樣也會在我們的大自然中發生。
  • 你認識黑洞嗎?你真的了解他嗎?
    說起黑洞,想必大家只在科幻電影中看到過他的真實樣貌吧,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黑洞是無法直接觀測的,也就是說我們用眼睛是無法看到他的,雖然無法看到,但是可以藉助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
  • 如果進入黑洞後會怎麼樣呢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要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了解一些關於黑洞的理論。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某一個恆星在準備滅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發生強力爆炸。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立即停止,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形體,同時也壓縮了內部的空間和時間。
  • 如果進入黑洞後會怎麼樣呢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要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了解一些關於黑洞的理論。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但在黑洞情況下,由於恆星核心的質量大到使收縮過程無休止的進行下去,連中子間的排斥力也無法阻擋,中子本身在擠壓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成粉末,剩下來的是一個密度高到難以想像的物質。由於高質量而產生的引力,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吸進去,黑洞就變得像真空吸塵器一樣。
  • 那黑洞呢,不可思議!
    沒錯,就是黑洞。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中子星是密度僅次於黑洞的天體)的產生過程:某一個恆星在準備滅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塌陷,發生劇烈爆炸,並向外輻射出致命的伽馬射線。但黑洞的產生過程也有其特點:由於恆星核心的質量大到使收縮過程無休止地進行下去,連中子和中子之間的排斥力也無法阻擋。中子自己再相互引力的吸引下被碾為粉末,剩下來的便是一個密度高到難以想像的物質。由於巨大質量而產生的引力,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它吸收進去。
  • 黑洞是宇宙裡最具力量的特殊天體,並且有能力摧毀整個世界?
    黑洞宇宙裡最神秘的宇宙是很奇怪的,但是如果一定要選出最奇怪的那絕對是黑洞。黑洞會刺激人們的想像力我們能看到他們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巨大的引力,讓它成為宇宙裡摧毀力最強。他是開一個恆星只要幾秒鐘,但他們也有另一面他們不是可怕的危險的東西。
  • 中子星遇上黑洞會發生什麼事情
    在浩瀚的宇宙中,黑洞是最令人生畏的天體,人們已經發現的疑似黑洞數以萬計。另一個神秘的天體就是中子星,一小勺中子星就重達數億噸,令人匪夷所思,目前人們發現的中子星也已近萬顆。於是我們就很好奇,如果他們兩個相遇會如何呢?
  • 比黑洞還恐怖的一立方米中子星放到地球上,地球會被毀滅嗎?
    太陽甚至可以融化地球上一切的物質,讓這些物質最終成為等離子體,也就是一坨電子、原子核、光子等粒子的狀態。原子結構都無法完全保住。我們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在宇宙中恆星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莫過於那些死亡恆星,它們分別是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緻密,也就是說密度非常大,那為什麼密度大就會很可怕呢?
  • 中子星到底有多恐怖?人在上面如何?科學家稱它為「黑洞兒子」
    科學家稱它為「黑洞兒子」我們有很多熱愛科學的小夥伴,你們肯定對宇宙間的秘密有所了解,知道多維空間的各種可能,也知道宇宙中最神秘的存在,黑洞的種種傳說,知道它特別恐怖,連光都無法從它嘴邊逃出,相信這些科學常識已然融入進你的血肉中,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那麼,你了解「黑洞兒子」嗎?我們大家了解中子星嗎?
  • 四種基本力中引力是最弱的,為何還能坍縮出破壞力超強的黑洞?
    四種基本力在物理學中,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釋一切和物質有關的物理現象,目前人類一共發現了四種相互作用,或者說是基本力,它們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和萬有引力相互作用。四種相互作用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使得每種力在不同的尺度下發揮著作用,它們的幾個重要性質對比如下:可以看到,強力和弱力的作用尺度非常小,基本只在原子核尺度有效,而且對距離的衰減非常快,所以無法對宏觀世界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