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匹敵黑洞引力的中子星,一勺中子星能毀滅地球

2020-09-24 十字觀世界

這是太陽,旁邊的是中子星

但別讓它的大小欺騙了你,中子星是一種質量極大的宇宙天體,它是一個引力怪獸,會吸收周圍的一切天體,其密度極大,直徑可能只有一座城市大小,但質量卻是太陽的1.4倍,中子星顧名思義,便是由中子形成的星體

形成於恆星末期,恆星到了末期之後,其核心裂變衰弱,壓力來與引力無法平衡,受力量變化影響,恆星會向內塌陷 ,因為在恆星末期塌縮過程中,產生巨大壓力,最終發生劇烈爆炸,不僅會將恆星壓破,內部的原子核結構也會被破壞,恆星內部的電子會被壓縮到原子核中,跟質子結合後電荷變為中性,便形成了中子,中子不帶電,大量的中子聚集到一起,便形成了中子星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其密度約為每立方釐米重達1億噸到10億噸左右,相當於挖一勺中子星土的重量,有可能會超過整個喜馬拉雅山的重量了

為何中子星的密度如此之大呢?這是因為,在其壓縮過程中,原子核的外部結構消失,原子核差不多佔據了整個原子,所以中子星的密度,也就相當於整個原子核密度,這便是中子星密度十分驚人的原因,那人類能否靠近中子星呢?

中子星因為密度巨大,所形成的引力也十分驚人,太空飛船一旦靠近中子星,很有可能會被中子星強大的引力瞬間瓦解,除此之外中子星的表面溫度高達一百萬度,內部溫度達六十億度,而我們稱之為「火球」的太陽還不到6000度,一旦旦人類靠近中子星,無法承受高溫將會被瞬間氣化,消失在偌大的宇宙中

當人類有天可以製造出超級太空衣,那時人類便可以靠近中子星,當太空人舀起一勺中子星土,又會發生什麼呢?

因為中子星土離開中子星,沒有引力束縛,穩定性會大大減弱,中子星土將會迎來衰變,中子星土分解為質子跟中子,沒有引力束縛,中子星土體積迅速膨脹,最終發生劇烈爆炸

假如一立方釐米大的中子星,靠近地球又會發生什麼,受地心引力影響,加上本身的重力,中子星將會像失控了一樣直衝地心,而對地表來說,相當於一平方釐米的土地,將會承受幾十億噸的重量

土地將會瞬崩塌最終進入地表之下,因為中子星強大的撞擊,地表也會產生波動,可能會引發地震,伴隨而來的便是海嘯等災害,最終人類也將不復存在

一個直徑大約1平方釐米的中子星,竟然有毀滅整個人類乃至地球的能力,可見在偌大的宇宙中,看似小小的星體,對於地球來說卻是致命的,而生存在這顆藍色星球上的我們,更是顯得渺小無力

但是我們探索的腳步卻一直沒有停止,我們不斷將探測器送上太空,去探尋這宇宙的奧秘,一次次新的發現對人類來說,無疑有巨大的吸引力,我們邁向宇宙深空的腳步,也永遠不會停止,終有一天


我們也有可能,像這看起來小小的中子星一樣,擁有無法預估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帶一勺中子星回地球,會發生什麼?
    吃一勺中子星,會發生什麼?其實,這種星體最大的特點還包括,擁有超強的伽馬輻射,無論是人還是動物,一旦靠近伽馬射線暴都會灰飛煙滅,目前,中子星仍然是人類探測到的僅次於黑洞的最大密度星體,它的密度已經超越了人類常識,有科學家表示,中子星每立方釐米的質量為8千萬到20億噸之巨,也就是說一勺中子星物質,相當於全世界汽車總重20億噸,或是一座珠穆朗姆峰,可以說,如果有幸能夠嘗到一勺中子星物質,那將是地球都修不來的福氣,當然,我有理由相信這個福氣無人敢消受
  • 當你吃一勺中子星進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
    恆星的後續變化是由恆星的質量決定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最終會變成一顆「白矮星」,而質量更高的恆星會演化為「中子星」或者是「黑洞」。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星體,中子星產生的引力可以讓光線扭曲,科學家甚至在中子星的附近找到了時空彎曲的證據。
  • 吃一勺「中子星」進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星體,中子星產生的引力可以讓光線扭曲,科學家甚至在中子星的附近找到了時空彎曲的證據。如果把一勺中子星物質,吃下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這個事情只能在我們的大腦中實現,因為中子星上的物質可以一直保持狀態,是因為中子星強大的引力才能維持的脆弱平衡,如果離開中子星的引力範圍,那麼這些物質就會崩潰,並且釋放出強大的能量。假設,我們可以用勺子挖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並且把它吃下肚子,在這個過程中,這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都會保持原樣。
  • 吃一小勺中子星物質會怎樣?這一勺相當於全世界汽車總重20億噸
    中子星,同黑洞一樣是20世紀激動人心的重大發現,它是處於演化後期的恆星,當老年恆星的質量為太陽質量的約8~30倍時,它就有可能最後變為一顆中子星,而質量小於8個太陽的恆星往往只能變化為一顆白矮星。因此,它比白矮星的級別更上一層,白矮星的密度雖然大,但還在正常物質結構能達到的最大密度範圍內:電子還是電子,原子核還是原子核,原子結構完整。
  • 比黑洞還恐怖的一立方米中子星放到地球上,地球會被毀滅嗎?
    而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一個星體了。和白矮星相比,中子星可以說是一顆比白矮星還要高級一些的星體,因為兩者都是恆星演化到末期從而形成的結果。白矮星形成的契機是小質量和中等質量的恆星演變而成的。而中子星是由大質量和超大質量的恆星產生的超新星爆發,經過一系列的變化,這時便形成一顆中子星。不過最後隨著他們能量的不斷損耗,最終都會成為不發光的黑矮星。
  • 一勺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放在地球上會怎樣?
    其實這個結局並不複雜,對地球沒有任何影響,根本啥也不會發生。 緻密的天體 實際上,白矮星,中子星,黑洞是宇宙中的緻密天體,質量未必比恆星大,但密度都要比普通的天體大得多。比如:中子星一勺子大概就是一立方立釐米,質量差不多就得有好幾億噸重。
  • 中子星密度是水的100萬億倍,若地球壓成中子星,體積將會多小?
    假如把地球壓縮為中子星那樣的密度,地球的體積又會小到怎樣的程度呢?讓我們聽聽科學家怎麼解釋的吧!首先讓我們先介紹下大密度天體的常客「黑洞」,早在18世紀數學家、物理學家拉普拉斯就表示,一個具有與地球同樣密度,而直徑是太陽250倍的天體,它發射的光線將被自身的引力吸引,其發射的光線將不會被我們看到,因此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很可能是看不見的。
  • 吃一勺黑洞會怎麼樣?你會把地球都吸乾淨
    恆星演化到末期會變成白矮星、中子星以及最神秘的天體黑洞。前文我們講到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超高密度令人難以置信。白矮星的密度達到1立方釐米1000噸的程度。而中子星更是令人恐怖,中子星的密度可以達到1立方釐米10億噸的恐怖程度!那大家一定想知道比中子星還神秘的天體黑洞是什麼樣的呢?那麼黑洞是什麼呢?
  • 當黑洞遇上中子星,強者遭遇強者,這場戰爭將如何演繹?
    坐井觀天,我們感覺太陽的強大無可匹敵,而放眼整個宇宙,比太陽更強更大的天體多如牛毛。太陽本身只是一顆黃矮星,在恆星家族中只是位數中等,即使是在主序星階段結束之後也只能坍縮成為一顆白矮星,而如果是質量更大的恆星,則有機會變為子星,甚至黑洞。中子星和黑洞是宇宙中已知的兩種最強大的天體。什麼是中子星?
  • 一勺中子星重達10億噸,如果把它放在地球上,地球會被砸碎嗎?
    對於人類而言,除了地球之外,如果不穿任何裝備,去到其他的天體上基本都是死路一條。太陽甚至可以融化地球上一切的物質,讓這些物質最終成為等離子體,也就是一坨電子、原子核、光子等粒子的狀態,原子結構都無法完全保住。
  • 如果可以從中子星上取下一立方釐米的物質,放到地球上會怎麼樣?
    中子星是這個宇宙中威力和影響力僅次於黑洞的特殊天體,它以其巨大的質量、很強的引力特別是高緻密度聞名於世。如果我們有能力將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取出來然後快速地放到地球上,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態呢?在中子星的內部,由於之前原子與原子之間、原子核內部空間都已經被嚴重的壓縮了,所以中子星的密度極高,可以達到每立方釐米10^11千克-10^12千克級別,也就是說如果挖出來一勺中子星,其重量會達到幾億噸甚至幾十億噸。正因為中子星的密度極大,因此中子星的體積較小,通常情況下直徑只有40-50公裡。
  • 中子星核心存在大量夸克,介於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夸克星可能存在
    白矮星不再坍縮是因為其中的電子簡併壓力抵消了引力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印度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算出白矮星電子簡併壓力能抵抗的引力極限,得到的結果是白矮星質量上限為1.44倍的太陽,這也被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如果質量超過此極限,它就會進一步坍縮成中子星。
  • 吃一小勺中子星會怎樣?地球可能就這麼沒了
    目前,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中子星在400光年外,其名為RX J1856.5-3754,這顆中子星於1992年被發現,在1996年被確認為中子星,它的直徑在10到30千米 之間,並以每小時39萬千米的速度在星際介質中飛行著,想要吃上一勺中子星,RX J1856.5-3754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 當黑洞與中子星相撞,中子星會被黑洞吞噬嗎?
    當黑洞與中子星相撞,中子星會被黑洞吞噬嗎?中子星跟黑洞的大名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那麼如果中子星跟黑洞接觸到一起會產生什麼現象呢?中子星跟黑洞相比,如果按從體型上來說的話,90%的中子星都比黑洞大。如果按體積算的話,99.99%的黑洞都比中子星大,後來有天文學家通過大量的計算和分析更精確的得出黑洞的最大質量是500億倍太陽的質量,最小質量也是太陽的4.2倍。而中子星的最大質量是太陽質量的4.2倍,最小的質量是0.4倍太陽質量,而黑洞的硬度和密度是中子星的億兆的立方倍,所以說對於黑洞來說的話中子星只是虛胖而已。
  • 知道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是怎麼形成的嗎?
    白矮星的體積很小,它的體積只有地球這麼大,也就是說要幾百萬個白矮星加起來才只有太陽這麼大。甚至有的白矮星只有太陽的千萬分之一這麼大。但是白矮星的質量去與太陽相當,因為白矮星的密度極大,白矮星上一勺大小的物質就可以重達1噸。
  • 中子星為什麼會叫做「中子」星呢?
    中子星的構成    中子星之所以叫做中子星,原因就是中子星基本上是由中子構成的。
  • 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為什麼地球還沒坍縮成中子星?
    其實中子星密度也沒什麼好稀奇的,假如按中子星的門檻計算密度的話,不過就是和原子核的密度差不多!而原子核就是物質世界中最小組成部分原子的核心而已,去掉了核外電子,剩下的就是原子核!一、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
  • 吃一口中子星VS黑洞,會怎麼樣?
    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引力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結果,那吃一口中子星有多恐怖呢?可以這麼說,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之外宇宙間密度最大的星體,密度高達每立方釐米一千億克以上,舉個慄子,一個高爾夫球大小的中子星,質量可能相當於喜馬拉雅山的重量。別看它體量小,但架不住它質量大呀。如果你吞下一勺子中子星,首先中子星會在你的身體裡保持原樣,但不保證你的身體還是原樣,你將中子星吞下之後,會在一瞬間被巨大的引力撕碎。
  • 理論分析:簡述中子星和黑洞
    恆星內核的萬有引力與高密度物質狀態相互作用,在內核逐漸冷卻的情況下,引力使得物質密度更大,相應地高密度也會使引力更強,使得內核中的原子解體,核子與電子呈現相同的能態,隨著內核的坍塌,內核中所有的質子與高速運動的電子發生反應,全部轉化為中子和中微子,在質量一定時,就會形成一顆高密度中子簡併物態的中子星天體。如果質量更大,遺留下的內核將會演化成為一顆黑洞。
  • 一勺足以壓垮地球,承受著一整個恆星重量的中子星,它究竟多大?
    文章介紹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幾個不同望遠鏡和觀測站的數據,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的成員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AEI)將中子星的大小估計縮小了兩倍,將中子星的半徑縮小到更精確的測量範圍。中子星究竟有多大?就恆星物體而言,這些密度極大的,引力坍縮所形成的恆星體積卻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