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口中子星VS黑洞,會怎麼樣?

2020-12-05 宇宙奇幻解說

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引力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結果,那吃一口中子星有多恐怖呢?

可以這麼說,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之外宇宙間密度最大的星體,密度高達每立方釐米一千億克以上,舉個慄子,一個高爾夫球大小的中子星,質量可能相當於喜馬拉雅山的重量。別看它體量小,但架不住它質量大呀。

如果你吞下一勺子中子星,首先中子星會在你的身體裡保持原樣,但不保證你的身體還是原樣,你將中子星吞下之後,會在一瞬間被巨大的引力撕碎。一旦,中子星開始衰變,質子和電子從壓縮的狀態分開,釋放出極其強大的能量,雖然不足以摧毀地球,也可以讓地球變成下一個火星,整個星球上的幾乎全部死亡,環境徹底被改變。

有人可能會說了,那黑洞比中子星密度更大,甚至比中子星更恐怖,因為所有物理定律在黑洞面前都不值一提。

的確,黑洞是為我們迄今為止仍無法理解的存在,黑洞吞噬一切物質使得光速不可逃逸。

但幸運的是,黑洞可比中子星溫柔多了,你吃下一口黑洞,或許你在一瞬間覺察不出什麼,但馬上你會感覺的身體在緩慢變形,至於那種形狀,可能是苗條,可能是一張餅。

雖然你不會在一瞬間被撕碎,但看著自己的身體在慢慢拉扯那種感覺也不是好受的吧,你想喊,但可惜,一切都晚了,就算你用盡全力也無濟於事,因為你壓根就無法動彈,根本無法逃脫黑洞巨大的引力,所以你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死去。

所以,總的來說,一個如九天狂雷崩騰而下,一個如溫水煮青蛙般的將你熬幹,黑洞給你足夠後悔的機會,卻不給你生存的可能。

相關焦點

  • 當黑洞與中子星相撞,中子星會被黑洞吞噬嗎?
    當黑洞與中子星相撞,中子星會被黑洞吞噬嗎?中子星跟黑洞的大名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那麼如果中子星跟黑洞接觸到一起會產生什麼現象呢?中子星跟黑洞相比,如果按從體型上來說的話,90%的中子星都比黑洞大。如果按體積算的話,99.99%的黑洞都比中子星大,後來有天文學家通過大量的計算和分析更精確的得出黑洞的最大質量是500億倍太陽的質量,最小質量也是太陽的4.2倍。而中子星的最大質量是太陽質量的4.2倍,最小的質量是0.4倍太陽質量,而黑洞的硬度和密度是中子星的億兆的立方倍,所以說對於黑洞來說的話中子星只是虛胖而已。
  • 如果中子星碰撞變黑洞,地球讓黑洞吃了,人類會進入另一個空間?
    實際上,從恆星演化末期滅亡的最終走向之一來說,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過程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因為,兩者都會按部就班的經歷收縮、塌陷和爆炸這三個主要階段。至於恆星死亡後形成的是中子星、還是黑洞,則主要取決於恆星自身的質量。
  • 中子星碰撞會產生黑洞?
    兩顆中子星的碰撞也可能形成黑洞。如果它們合併到一個超出臨界限制的對象中,則應創建一個黑洞。該團隊對中子星合併進行了幾次計算機模擬,發現關鍵極限不僅與兩顆星的總質量有關。取而代之的是,結果取決於中子星的內部結構,這仍然是我們尚不完全了解的。
  • 中子星碰撞是否會產生黑洞?
    原則上,創建恆星質量的黑洞很容易。只需等待一顆大恆星到達壽命盡頭,然後觀察其核心在自重作用下坍塌。如果核心的質量大於2-3個太陽,則它將成為黑洞。小於約2.2太陽質量,它將成為中子星。小於1.4太陽質量,它變成白矮星。兩顆中子星的碰撞也可能形成黑洞。如果它們合併到一個超出臨界限制的對象中,則應創建一個黑洞。但是那個限制到底是什麼?
  • 當黑洞遇上中子星,強者遭遇強者,這場戰爭將如何演繹?
    中子星之所以稱之為中子星,是因為原子被壓縮成為中子,而在黑洞之中,就連中子也沒有。恆星級的黑洞是由質量更大的恆星坍縮而來的,通常認為恆星的質量達到太陽質量的25到30倍就會坍縮為黑洞,在黑洞中,物質會被不斷的壓縮,一切都以物質的最基本形態存在著,那就是基本粒子。通常認為,黑洞的實體就是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的奇點。
  • 當你吃一勺中子星進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
    恆星的後續變化是由恆星的質量決定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最終會變成一顆「白矮星」,而質量更高的恆星會演化為「中子星」或者是「黑洞」。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星體,中子星產生的引力可以讓光線扭曲,科學家甚至在中子星的附近找到了時空彎曲的證據。
  • 吃一勺黑洞會怎麼樣?你會把地球都吸乾淨
    恆星演化到末期會變成白矮星、中子星以及最神秘的天體黑洞。前文我們講到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超高密度令人難以置信。白矮星的密度達到1立方釐米1000噸的程度。而中子星更是令人恐怖,中子星的密度可以達到1立方釐米10億噸的恐怖程度!那大家一定想知道比中子星還神秘的天體黑洞是什麼樣的呢?那麼黑洞是什麼呢?
  • 中子星遇上黑洞會發生什麼事情
    在浩瀚的宇宙中,黑洞是最令人生畏的天體,人們已經發現的疑似黑洞數以萬計。另一個神秘的天體就是中子星,一小勺中子星就重達數億噸,令人匪夷所思,目前人們發現的中子星也已近萬顆。於是我們就很好奇,如果他們兩個相遇會如何呢?
  • 科學家發現最奇怪引力波信號:由比黑洞小但比最大中子星大的神秘...
    神秘質量之差 這個尺寸就是科學家們所說的質量差距:這個物體比迄今為止研究的任何黑洞都要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5倍),但也可能比任何已知的中子星大(大約是太陽質量的2.5倍)。
  • 中子星VS黑洞:人類觀測到宇宙中,一場來自9億年前的天體廝殺
    在宇宙規則作用下,體量大的天體總會吞併一些個頭小的,從而讓它的體積質量變得更大一點兒,慢慢由行星成長為恆星,再由走向死亡的恆星轉變成白矮星、中子星甚至黑洞。大家都知道中子星和黑洞,是宇宙中密度和引力強度數一數二的天體,那麼問題來了,這兩種極端天體之間,會存在相互廝殺吞併的現象嗎?
  • 1釐米大的中子星撞地球會怎麼樣?地球會因此而滅亡嗎?
    假設1釐米大的中子如果撞擊地球之後,可能對地球有著非常大的影響,1釐米的中子星,它所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一顆幾十億噸的小行星。但是可以放心的是,如果1釐米的中子星撞擊地球,不會造成全人類的滅亡,只是會融入到地球之中。
  • 中子星碰撞後會灰飛煙滅還是形成黑洞?最新研究結果是形成磁星
    大質量恆星在聚變壽命結束時會爆炸成超新星,然後留下一個緻密的中子星。除了黑洞之外,它是最小、最密集的天體,所有的質子和電子都被自身引力壓在一起,形成中子並釋放出能量。由於中子之間的簡併壓力與引力產生抗衡,故而中子星不再繼續坍縮成黑洞。
  • 中子星碰撞會產生黑洞?中子星和黑洞都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
    由兩顆中子星撞擊而成的黑洞GW170817概念圖。圖片:NASA/CXC/M.Weiss博科園-科學科普:LIGO的數據顯示,由中子星合併而成的天體大約是太陽質量的2.7倍。因此,研究人員說:它要麼是迄今為止發現質量最低的黑洞,要麼是質量最大的中子星。
  • 有史以來質量最低的黑洞!中子星碰撞產生了一個微型黑洞
    令人難以置信的引力波事件給了我們碰撞中子星和碰撞中子星的圖片,這是一個天文上的禮物。看起來它給了我們另一項新的研究——有史以來質量最低的黑洞。高質量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在物體真正碰撞之前就開始了,所以當2017年8月GW170817發出信號時,世界各地所有可用的望遠鏡都轉向觀測1.3億光年之外發生的事情。
  • 在最大中子星和最小黑洞之間存在質量間隙,天文學家發現神秘物體
    當質量最巨大的恆星死亡時,它們會在自身引力下坍塌並最終形成黑洞;當質量稍小的恆星死亡時,它們會以超新星的形式留下一顆緻密的恆星殘餘物,它就是中子星。最近幾十年來,天文學家已經知道,最大的中子星的質量不超過太陽質量的2.5倍,而已知質量最小的黑洞大約是5倍太陽質量。
  • 迷你黑洞,還是巨型中子星?
    如果你能把一大塊物質擠壓得足夠小,它最終會達到坍縮點。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當你擠壓物質時,物質會往回推。物質的推動和重力的拉動之間形成平衡,使行星和較小的恆星處於流體靜力平衡狀態。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太小了,不能變成黑洞,它最終會變成白矮星。
  • 研究揭示了黑洞和中子星碰撞的後果!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見證了黑洞與其他黑洞的合併以及中子星與其他中子星的合併。而現在天文學家們現在正等待著黑洞與中子星合併的第一次探測——這樣的碰撞可能會產生關於恆星演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見證,這是迄今為止對引力如何運作的最佳觀測場景。
  • 中子星黑洞在星群中併合揭秘
    科技日報北京3月5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通訊·物理學》雜誌5日發表的一篇天體物理學研究,科學家通過對「中子星—黑洞併合」進行前所未有詳細地建模,揭秘了中子星和黑洞在緻密的恆星環境中併合時的電磁輻射特徵,以及緻密環境中的併合所具備的、孤立併合所沒有的另外兩大特徵。
  • 中子星比黑洞更加極端的天體
    你我的質量全部加起來,也只相當於它的一立方釐米,就好像一顆十億噸重的方糖,或者說把珠穆朗瑪峰壓縮後放進一杯咖啡中,從外部觀察中子星極端得超乎想像,它的引力大小僅次於黑洞,而且只要再緊密一些,它確實也能變成黑洞,光在它的附近被扭曲,意味著你可以同時看見它的正面與一部分背面,它的表面達到百萬攝氏度的高溫,而我們的太陽也不過區區六千度,而我們的太陽也不過區區六千度,
  • 理論分析:簡述中子星和黑洞
    恆星內核的萬有引力與高密度物質狀態相互作用,在內核逐漸冷卻的情況下,引力使得物質密度更大,相應地高密度也會使引力更強,使得內核中的原子解體,核子與電子呈現相同的能態,隨著內核的坍塌,內核中所有的質子與高速運動的電子發生反應,全部轉化為中子和中微子,在質量一定時,就會形成一顆高密度中子簡併物態的中子星天體。如果質量更大,遺留下的內核將會演化成為一顆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