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密度最高的星球!帶一勺中子星回地球,會發生什麼?

2020-09-12 九品博物官

吃一勺中子星,會發生什麼?其實,這種星體最大的特點還包括,擁有超強的伽馬輻射,無論是人還是動物,一旦靠近伽馬射線暴都會灰飛煙滅,目前,中子星仍然是人類探測到的僅次於黑洞的最大密度星體,它的密度已經超越了人類常識,有科學家表示,中子星每立方釐米的質量為8千萬到20億噸之巨,也就是說一勺中子星物質,相當於全世界汽車總重20億噸,或是一座珠穆朗姆峰,可以說,如果有幸能夠嘗到一勺中子星物質,那將是地球都修不來的福氣,當然,我有理由相信這個福氣無人敢消受。


畢竟,中子星是一顆恆星發生了超新星爆炸後,為數不多的結局之一,同時,它也是繼黑洞之後引力最為強勁的星體,縱觀來看,中子星的面積最大為300平方千米,地球的面積是中子星的1700倍,如果將水的密度與中子星作對比,你會發現,中子星的密度相當於水的100萬億倍,倘若地球按照該比例進行壓縮,最終地球的直徑將不會超過22米,人們往往驚奇於,中子星的質量在太陽的1.35-3倍,一顆典型的中子星的質量是太陽的1.35到2.1倍左右,半徑僅有10到20公裡的中子星,只要兵乓球大小的質量就已等同於地球上的一座山,中子星的自轉速度,最高每秒可旋轉1122圈,那它的逃逸速度又是怎樣的?逃離中子星的引力束縛的速度是15萬千米/秒,是光速的1/2,是地球的1.3萬倍以上,可以說,中子星並非是大質量恆星的最終形態,它有著很高的溫度和強大的輻射能量,每秒輻射出的能量轉化成電,能夠讓我們地球用上幾十億年。


綜合來看,中子星同黑洞一樣,是20世紀激動人心的重大發現,它是處於演化後期的恆星,當老年恆星的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8-30倍後,它就有可能會變為一顆中子星,而質量小於8個太陽的恆星,往往只能變為一顆白矮星,簡單來說,中子星和白矮星一樣,都是恆星演化而來,白矮星的形成則是由中小質量的恆星末期變成紅巨星時,內部的氦聚變成碳核後形成的白矮星內核。


中子星同樣是由恆星末期演化而來,和白矮星不同的是,形成中子星的一定是大質量恆星,正常在9倍太陽質量以上的恆星及大概低於30倍的太陽質量,因為再大質量的恆星演化出來的不是中子星,而是黑洞,順帶一提,中子星的能量消耗只能通過減慢自轉速率的角動量來維持光度,當中子星的角動量消耗完之後,它的結局將會與白矮星一樣,變成一顆不發光的黑矮星,有人曾計算過,把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放在地球上,中子星物質會迅速下沉向地心,同時開始吸附地殼物質加速膨脹並衰變爆炸,產生的能量相當於10億顆氫彈爆炸的能量,要知道毀滅恐龍的希克蘇魯伯隕石,造成的爆炸能量只不過是氫彈的200萬倍,而地球上密度最大的金屬鋨密度也才1立方釐米22.6克。


想要拿到這一勺中子星物質,首先你得去抵達中子星,現階段,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中子星編號為RX J1856.5-3754,它位於南冕座,離地球約400光年,克服這一距離後,你面臨的下一個困難將是在中子星表面著陸,的確,你可以讓飛船在中子星軌道上運行,但是總要將一個挖掘機放下去,鑑於中子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十分驚人,即使你能夠將挖掘機從1米的高度丟下去,它也會以每秒2000公裡的速度在1毫秒之內落地,摔成一堆廢鐵,其次是中子星的溫度很高,你知道嗎?太陽表面溫度在5700攝氏度左右,而地球上熔點最高的金屬,也就是鎢,它在靠近太陽表面的瞬間都會被汽化,相比之下,中子星更誇張,比太陽的溫度還高166倍的中子星,它的表面溫度就超過了1500萬攝氏度,中心的內核溫度甚至達到了1億開爾文,正是中子星的劇烈反應,致使一般中子星的壽命相對來說都很短,我也不認為人類以後會發明出來那樣的鏟子。


假設最終,你在宇宙中最強的挖掘機技術的支持下,成功挖到了一勺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並克服了所有的困難,帶著這一勺中子星物質,再奔波400光年,回到地球,坐在餐桌前,在打開超級容器的一瞬間,你會發現這一勺中子星就比航母還要重得多,同期,中子物質也得到了自由,原因是它們失去了原本在中子星上巨大的引力束縛,實際上,這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最恐怖的不是它的質量,反而是自由中子衰變後釋出的能量,事實是這勺中子只能自由10分鐘,之後它將開始衰變,衰變成穩定的質子並釋放出大量的能量,所以很快,你就會和中子星物質合為一體,均勻地分布在它的表面,結局大概是,你被中子星吃掉了,這或許就是「死亡」的味道。


屆時,整個地球的人都會與你來一場「冒險」,要知道它相當於原子彈「小男孩」能量的1萬億倍,是人類製造的最大的氫彈,即沙皇炸彈能量的3億倍,是白堊紀造成恐龍滅絕的隕石能量的6萬倍,等同於地球在12年內,從太陽得到的能量,爆炸結束,所有的熔巖、碎石和塵埃落回地面後,地球大致上還是一個球形,只是連一隻跳蚤都找不到了,因為中子星離開束縛的瞬間,它的質子和電子就會分開,這個過程釋放的能量是太陽的2到3倍以上,這意味著,地球無疑會由此走向毀滅,最後變成太空中的一堆塵埃。

相關焦點

  • 吃一勺「中子星」進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星體,中子星產生的引力可以讓光線扭曲,科學家甚至在中子星的附近找到了時空彎曲的證據。如果把一勺中子星物質,吃下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同樣質量的物體,體積越小產生的引力就越大,除了黑洞內部的物質以外,中子星上的物質就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的物質。就算是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產生的引力,也足以摧毀人體。因此,就算中子星物質可以保持原樣,你把它吃下肚子後,也會在瞬間被強大的引力撕碎。
  • 擁有匹敵黑洞引力的中子星,一勺中子星能毀滅地球
    形成於恆星末期,恆星到了末期之後,其核心裂變衰弱,壓力來與引力無法平衡,受力量變化影響,恆星會向內塌陷 ,因為在恆星末期塌縮過程中,產生巨大壓力,最終發生劇烈爆炸,不僅會將恆星壓破,內部的原子核結構也會被破壞,恆星內部的電子會被壓縮到原子核中,跟質子結合後電荷變為中性,便形成了中子,中子不帶電,大量的中子聚集到一起,便形成了中子星
  • 當你吃一勺中子星進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
    如果把一勺中子星物質,吃下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這個事情只能在我們的大腦中實現,因為中子星上的物質可以一直保持狀態,是因為中子星強大的引力才能維持的脆弱平衡,如果離開中子星的引力範圍,那麼這勺物質就會崩潰,並且釋放出強大的能量。 假設,我們可以用勺子挖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並且把它吃下肚子,在這個過程中,這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都會保持原樣。
  • 吃一勺黑洞會怎麼樣?你會把地球都吸乾淨
    恆星演化到末期會變成白矮星、中子星以及最神秘的天體黑洞。前文我們講到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超高密度令人難以置信。白矮星的密度達到1立方釐米1000噸的程度。而中子星更是令人恐怖,中子星的密度可以達到1立方釐米10億噸的恐怖程度!那大家一定想知道比中子星還神秘的天體黑洞是什麼樣的呢?那麼黑洞是什麼呢?
  • 宇宙中密度最大的物體是什麼?
    你看,宇宙比你可能想像的要神奇的多,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這會讓普通的人類科學家都感到困惑和難以理解。例如…中子星。 一顆中子星的誕生。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的天體。當然,可以說黑洞是密度最大的,但考慮到黑洞從現代技術上講是在觀察世界之外的,所以中子星才是密度最高的。
  • 一勺中子星重達10億噸,如果把它放在地球上,地球會被砸碎嗎?
    可怕的天體 在宇宙中,存在著許多非常恐怖的天體。對於人類而言,除了地球之外,如果不穿任何裝備,去到其他的天體上基本都是死路一條。太陽甚至可以融化地球上一切的物質,讓這些物質最終成為等離子體,也就是一坨電子、原子核、光子等粒子的狀態,原子結構都無法完全保住。
  • 中子星密度大質量大,一立方釐米重量上億噸,是什麼概念?
    中子星的確密度很大,中子星可以說是宇宙中可怕程度僅次於黑洞的天體,其表面的引力場異常強大,和黑洞有得一拼,換句話來說,中子星就是一顆失敗的黑洞。中子星和黑洞同樣是恆星生命末期可能到達的終點之一,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形成的少數終點之一,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其生命末期會形成一種密度介於黑洞和白矮星之間的天體,這個天體就是中子星。
  • 中子星密度是水的100萬億倍,若地球壓成中子星,體積將會多小?
    中子星密度是水的100萬億倍,若地球壓成中子星,體積將會多小?密度可以說是物理學中重要的物質屬性,我們都知道密度的計算公式是質量除以體積,那麼宇宙天體中密度最大的天體之一的中子星其密度有多大呢?假如把地球壓縮為中子星那樣的密度,地球的體積又會小到怎樣的程度呢?讓我們聽聽科學家怎麼解釋的吧!首先讓我們先介紹下大密度天體的常客「黑洞」,早在18世紀數學家、物理學家拉普拉斯就表示,一個具有與地球同樣密度,而直徑是太陽250倍的天體,它發射的光線將被自身的引力吸引,其發射的光線將不會被我們看到,因此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很可能是看不見的。
  • 如何看待,一勺中子星半個地球水,一個奇點進化成如今無盡宇宙
    科學家不斷的推理認為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產生了如今豐富多彩,縱橫交錯的宇宙時空,但我們都會想到一個簡單的問題,大爆炸之前是什麼,奇點這是我們常聽到的答案。奇點又是什麼?據科學家描述,大爆炸之前宇宙完全處於無盡黑暗之中,此處就不要什麼光了,因為連恆星都不存在,沒有發光物體哪來的光?黑夜中我們是看不見的,就像瞎子一樣,就像不可見光一樣,就像超聲次生波一般我們必須藉助機器,一種可以觀測黑夜的機器才能看清宇宙本來的面目。
  • 中子星密度僅次於黑洞的天體!人落到上面會發生什麼?
    【每日科技網】  恆星演化到末期會成為中子星,其密度在宇宙中僅次於黑洞,甚至可以令光線彎曲,但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落入中子星,會發生什麼樣的場面?  首先,中子星的質量比太陽大35%-1倍,但密度高達2×10的15次方克/立方釐米。  這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將太陽那麼大的物體壓縮到地球上的一個城市中,所以假設你手上有一個石頭大小的中子星,它的質量可高達1億噸,所以你的手會瞬間坍塌。
  • 中子星密度極大,一立方釐米上億噸,這是什麼概念?
    12-09 21:30:19 來源: 科學探索菌 舉報   在一些極端條件下,物質的性質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星球是什麼?
    【每日科技網】   雖然宇宙中的恆星數量不計其數,但恆星的密度往往較低,這與恆星的結構有關。恆星的主要成分為氫,其次是氦,此外還包含少量的其他元素。理論上,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強,往引力中心收縮的趨勢也越強。
  • 宇宙中最危險的物質——可能像細菌一樣蠶食整個地球
    電子和質子合併成中子,在半徑約10公裡的時候達到最大密度。人們對中子星的內部了解甚少,但有證據表明,奇怪的物質可能就在離子、電子和氣體的薄殼下面。一些假設表明,甚至可能沒有中子星這種東西,我們懷疑是中子星實際上都是一顆陌生的恆星。普通的中子星在其殼下應該有一種幾乎完全由中子構成的流體。這是中子,一種神秘而密度極高的物質。僅僅一勺就比地球上最高的山還要重。
  • 如果把一立方釐米中子星放在地球上,地球會不會被穿透?
    在宇宙中,有許許多多恐怖的天體。其中,中子星可以算是這些天體中的佼佼者。它們的主要特點就是:質量特別大,密度特別大。要知道在宇宙中是「質量為王」的世界,質量會影響到一個天體的宿命。像黑洞這樣的天體,如果它靠近了某些其他的天體,就會把其他的天體撕碎,然後吃掉。
  • 比黑洞還恐怖的一立方米中子星放到地球上,地球會被毀滅嗎?
    在宇宙中存在著許多非常恐怖的天體。對於人類而言,除了地球之外,如果不穿任何裝備去到其他的天體上,基本都是死路一條。太陽甚至可以融化地球上一切的物質,讓這些物質最終成為等離子體,也就是一坨電子、原子核、光子等粒子的狀態。原子結構都無法完全保住。
  • 中子星密度每立方釐米1~20億噸是怎麼來的通俗演繹
    一個中子星的半徑只有10千米左右,也就是說你在中子星上行走,繞其一圈也就是六七十公裡,最小的中子星半徑只有幾公裡,按人在地球上行走的速度,一天就可以繞行一圈。可中子星的質量有多大呢?根據錢德拉塞卡極限計算,不得小於1.44倍太陽質量,根據奧本海默極限規定,不得超過太陽質量的3倍。
  • 吃一小勺中子星物質會怎樣?這一勺相當於全世界汽車總重20億噸
    它的密度已經超越人類常識,科學家表示,中子星的密度為每立方釐米8×1013克至2×1015克之間也就是每立方釐米的質量為8千萬到20億噸之巨,也就是說一勺中子星物質,相當於全世界汽車總重20億噸,或者一座珠穆朗姆峰,可以說,如果有幸能嘗到一勺中子星物質,那將是地球都修不來的福氣,當然我相信這個福氣還無人敢消受!
  • 地球物質到了中子星上是什麼狀態,比如水?
    在中子星上,一切我們地球上存在的物質都不復存在了。中子星上只有中子,是一種特殊的物質狀態。這是由於質量巨大而體積很小的天體,引力壓力太大,原子被壓垮了,原子核也被壓碎了,電子壓進了原子核中,與質子中和成為中子,加上原來的中子,整個星球就是由中子組成的一個大原子核。
  • 宇宙中的物質密度存在極限嗎?中子星密度高達10億噸每立方釐米!
    一立方釐米大約就是一個骰子大小,在宇宙中,存在很多極端的情況,比如下面幾個:地球核心密度高達15克/立方釐米,是水密度的15倍,主要成分是鐵和鎳,由於巨大的壓力,使得鐵鎳原子之間的間隙縮小。金屬鋨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質是金屬鋨 ,密度高達22.6克/立方釐米。
  • 中子星密度達百萬億噸,這是什么元素?是否表示宇宙還有未知元素
    粘合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之間的作用力是強力,它的特性非常有趣,我們先來看看四種基本作用力:在質子與種子的度下,引力就不用考慮了,弱力也太弱,只有強力和電磁力兩種可以在這裡發生作用,強力有一個特徵,太近和稍遠都不行,只有剛剛好它的作用力才最強,因此它有一個作用範圍,而電磁力則不然,屬於長程力,它可以無限疊加,這會發生一個有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