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成成果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等重點領域

2020-09-23 重慶晨報

周家足在看博士論文

周緒紅院士(左一)帶領團隊在土木工程學院實驗室

戴欣用圖解釋無線充電原理

玻璃纖維拉絲車間 受訪者供圖

本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陳竹)昨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142項成果獲科學技術獎。

據重慶市科技局介紹,今年的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獲獎成果突出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轉化。

104項獲獎成果聚焦大數據智能化、裝備製造、材料工業、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佔比達到73.2%。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獎成果「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及綠色製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開發了全球品種最多的系列特種玻璃纖維,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30%,近3年直接經濟效益超65億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獎成果「高效安全海上風電機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研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5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其一體化設計、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國際領先,近3年銷售收入達13億元、銷售訂單達82億元,培育了重慶市風電產業鏈。

此外,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的獲獎成果中,體現了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76項成果由不同性質的單位合作完成,佔比達到53.52%。49項成果由企業牽頭完成,佔比達到34.51%。60項成果由市內外單位合作完成,佔比達到42.3%,特別是與四川省合作完成19項成果,佔比31.67%,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更為緊密。

獲獎項目介紹

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 讓國產5G手機比蘋果5G手機信號強20%

5G下載一部高畫質電影只需1秒鐘,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為什麼這樣快?「玻璃纖維」有很大作用。

在昨日召開的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重慶國際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重慶理工大學、四川大學等單位共同研發的「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及綠色製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成果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該技術可以生產幾百種型號的玻璃纖維。「這種材料可以做成直徑3微米左右的細絲,相當於一根頭髮的百分之一。」項目牽頭單位負責人介紹,用玻璃纖維做成5G手機的天線,信號強度損耗小,相比蘋果5G手機,信號要強20%以上。

5G要求傳播介質材料的介電常數和介電損耗要小,且在較寬頻率範圍內保持穩定,「一般材料的介電常數在6.2左右,我們技術可使其達到4.1,電損耗低於0.001。」

除了5G領域,玻璃纖維還可應用在物聯網、飛機、新能源、軌道交通、軍工等領域。比如,用它做成飛機外殼,可減輕飛機的自重,不僅更省油,也減小了飛機的製造難度。

過去,特種玻璃纖維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巨頭掌握。該技術攻克了特種玻璃纖維量產小、成型難、能耗高、環境汙染大以及品質不穩定等關鍵瓶頸問題,「我們在國內率先實現了異形比為1:3和1:4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的穩定生產,異形纖維最高填充可達70%,填補了國內空白。」

今年3月,重慶國際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長壽的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正式投產,這是國內最大的特種玻纖研發生產基地。該基地規劃建設7條特種玻璃纖維生產線,預計2022年全部建設完成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6億元。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陳竹

高性能無線充電系統 讓電動車邊跑邊充電,電損僅6%

想開電動車出去「浪」卻擔心續航裡程不夠?別擔心,重慶這項技術該技術可實現「即停即充、邊走邊充」。昨日,由重慶大學、江蘇方天電力技術有限公司、廣西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共同研發的「高性能電動汽車動/靜態無線充電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重慶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地面的供電裝置是分立放置的,當接收裝置移動至供電裝置上方時,充電過程將會快速啟動。」該成果的主要負責人,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戴欣介紹,充電過程中,電能有效傳輸高度達27釐米,基本滿足了市面上所有家用車的底盤高度。

傳統的動態無線充電通常需要限制車速在20km/h以下,而該成果使動態無線充電適應最高車速達到120km/h,實現了電動車「即停即充、邊走邊充」的高性能靈活電能供給方式。

「無論是直充還是無線充電,都會有損耗。」戴欣說,傳統電動車無線充電技術的充電效率只有80%左右,而該團隊研發的新技術可讓無線充電效率最高可達94%,僅損失6%,大大提高了電能的使用率。

戴欣說,傳統的供電裝置在沒有充電時也在運行,這不僅有電能損耗,還產生了對外電磁曝露。通過新技術,只有當接收裝置和供電裝置「配對」成功,給電池充電時才打開開關,沒有供電的區域則處於關閉狀態,大大降低了對外的電磁影響。

戴欣表示,該技術已進入產業化推廣階段。下一步他們將研究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網絡和電網的互動,不僅讓電網給電動車供電,也讓電動車行駛所產生的能量補給電網,「未來電動車續航再也不是事兒,人們將不再有充電的煩惱。」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陳竹

聲音

周緒紅談未來建築: 以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為基礎的綠色建築

昨日,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記者當日在「新建造·新建築」2020裝配式建築與新材料創新應用發展研討會上採訪了他。

周緒紅院士說,目前國家正在大力發展裝配式鋼結構建築。而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房屋用鋼量低、自重輕、裝配效率高、人工投入少。生產和施工過程均為幹作業,噪聲、粉塵和建築垃圾排放小,且房屋品質易保證,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裝配式綠色建築。

「未來的建築就是以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為基礎的綠色建築,包括生產、施工過程的綠色化和建築使用過程中的綠色化。」周緒紅院士說。

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這項技術可節省四到五成混凝土,綜合成本基本持平;與傳統的鋼結構相比,可節省用鋼量三到四成,綜合成本降低三成左右。「搞土木工程就要重實踐、講應用。」周緒紅說,未來他希望更高、抗震性能更好的建築,也希望他的技術被更多人採用,能在中國的農村、小鎮得到廣泛的運用。

另外,他還設想將智能化加到建築中來,比如一些擰螺釘和焊接的施工工作繁重枯燥,可以由機器人來完成。同時,未來太陽能和風能設備可以作為房屋的一部分,將隨著房屋建設進行一體化修建,這些房子就可以白天蓄能,電能完全可以由房子自給自足。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付迪西 實習生 劉寧

人物

美籍教授在西大建立起 全國首個積分幾何科研團隊

昨日,西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美國籍教授周家足獲重慶市國際科技合作獎。

66歲的周家足出生在貴州榕江縣,1974年赴武漢大學讀書,1986年獲碩士學位,1988年赴美國坦普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4年獲博士學位後留美,2003年,被貴州省以特殊專家引入貴州師範大學任教。

「選擇回國,一方面當時國內積分幾何幾乎處於後繼無人的狀態,同時也考慮到父母都在貴州老家。」2003年回到貴州後,周家足同時還在武漢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招收積分幾何碩士和博士,2006年受聘於西南大學,任數學與統計學院特聘教授、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助理、數學研究所所長。

周家足主要從事積分幾何、幾何不等式、凸幾何分析等方面研究,在西南大學建立了全國首個積分幾何科研團隊,推動組建數學與統計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

回國工作10餘年來,周家足先後在全國推動組建了4個研究積分幾何與凸幾何團隊,全國積分幾何博士點從原來的1個發展為4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從0項發展到50多項。在他的推動下,全國共有40餘名積分幾何與凸幾何博士畢業,徹底改變了國內積分幾何與凸幾何領域後繼乏人的狀況。其中,由他指導培養的博士就有14名。

在此期間,周家足還組織了20多次大型國際會議,邀請400餘名世界著名學者來華講學和交流,推薦引進多名世界著名數學家傑出人才來華工作與學術交流。

博士生導師退休年齡通常在65歲,今年66歲的周家足原計劃在帶完最後一位博士後退休,「如果高校還有需要,我也願意繼續盡一份力,我希望我的學生們能夠更快成長,超越我,才能讓國內積分幾何與凸幾何學科的發展更有希望」。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王乙竹

科學技術獎

自然科學獎24項

一等獎8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6項

技術發明獎4項

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科技進步獎114項

一等獎20項、二等獎45項、三等獎49項

企業技術創新獎

6項

國際科技合作獎

1人

突出貢獻獎

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周緒紅院士在鋼結構、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等領域研發成果國際領先,廣泛應用於卡達、科威特等30多個國家和國內廣東、重慶等省市的300餘項工程,近3年新增產值152.45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帶領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科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卞修武院士在國際上開創了腫瘤血管免疫微環境研究新領域,創建了「國家新藥創製腫瘤幹細胞技術平臺」,建立「腫瘤幹細胞研究」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使我市腫瘤血管病理學研究躋身國際前列。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 超七成獲獎成果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等重點領域
    來源:重慶日報網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超七成獲獎成果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等重點領域9月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卞修武院士在國際上開創了腫瘤血管免疫微環境研究新領域,創建了「國家新藥創製腫瘤幹細胞技術平臺」,建立「腫瘤幹細胞研究」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使我市腫瘤血管病理學研究躋身國際前列。國際科技合作獎獲得者周家足教授是積分幾何領域的領軍人物,積極推動重慶與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數學領域的交流合作,培養了一批青年專家,有力促進了我市積分幾何學科的快速發展。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向領域大數據的知識圖譜構建」啟動...
    2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牽頭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向領域大數據的知識圖譜構建」啟動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組在項目後續開展中的科學問題聚焦、理論方法創新、工程應用驗證及課題組織協調等方面提出建議。  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廖方宇表示,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將同院內外單位密切合作,整合匯聚優勢行業數據等資源,並以重點基金項目的實施為契機,推動以數據和計算驅動的創新技術的深入研究。
  • 聚焦重大傳染病與生物安全,上海成立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兩大機構!
    聚焦重大傳染病與生物安全,上海成立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兩大機構!兩大機構的成立,是上海市加強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技攻關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今年7月24日,上海公布,明確將啟動建設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並提出到2025年顯著提升上海生物安全應急管理、科技攻關能力,為將上海打造成為全球公共衛生最安全城市之一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與保障。
  • 【組圖】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開展 200餘家展商7大板塊...
    本屆展覽會圍繞「創新驅動數位化轉型,智能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主題,體系化展示我國在縱深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中所取得的各項成就。  其中,數字抗疫板塊位於8號館,展示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各部門以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位技術為驅動開展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復工復產的典型案例,涉及優秀技術產品、解決方案、實踐案例等方面。
  • A.I.D.E 5大重點,了解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
    +教育領域的「北京論劍」,會有哪些精彩看點?5大重點,帶你了解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A.I.D.E)。、大數據、腦科學……融合、創新大會分論壇議題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腦科學、心理健康、智能化教學、教學評價等諸多領域。
  • 立足AI+大數據,聚焦網絡AI視頻助力企業開闢增長新路徑!
    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應用在各行各業方興未艾,甚至成為搶佔市場的秘密武器。以全球領先的網絡營銷服務企業—聚焦網絡為例,近幾年不斷突破性地將人工智慧、機器深度學習、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應用到網絡營銷領域,致力讓營銷更簡單高效,助力企業贏取全球訂單。特別在2020年,隨著線上流量暴漲及5G的普及,視頻營銷一躍而起,成為替代圖文的新營銷模式。
  • 【芯融資】超60家企業融資額或超80億元,Q4融資「聚焦」四大熱門領域
    集微網報導,據公開信息統計,2020年第四季度獲得新一輪融資的半導體相關企業超60家,芯融資規模或超80億元,第三代半導體、傳感器、存儲、射頻依然是熱門領域。    2020年第四季度獲得新一輪融資的企業中(除未披露具體融資金額的企業),28家企業融資金額達近億元或超億元。其中,思特威、億咖通融資金額超10億元。
  • 醫學院廖洪恩課題組「智能型高能聚焦超聲診療一體化」成果被選為...
    在現如今的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時代,智能算法與大數據分析推動了多個領域的智能化進程,「智能+製造」成為我國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的重要一步。結合智能手段和醫療機器人,醫學信息智能化處理與診療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療精度與效率。與其他領域相比,醫療智能化有更高的精度、實時、安全要求。因此在醫學信息處理的過程中,需要快速準確地得到信息處理的結果並同時考慮系統的安全與可靠性。
  • 《Science》硬核成果再來襲!大數據和超算揭秘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
    大數據和超算揭秘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 2020-01-17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大數據算力、人工智慧 大橫琴科技公司五天四項突破備受矚目
    (原標題:聚焦大數據算力、人工智慧 大橫琴科技公司五天四項突破備受矚目)
  • 2020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暨AI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成功召開
    、人工智慧領域謀劃布局,加快推進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努力為重慶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今年恰逢重郵建校70周年,學校將抓好學科專業、人才隊伍等建設工作,進一步籌建大數據智能化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將重慶郵電大學在人工智慧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實現人工智慧與各學科融合發展,希望以此推動重慶郵電大學相關學科快速發展,實現人才和創新資源整合,努力朝著世界一流學科高峰攀登。
  • 中國發布丨工信部:2023年基本建成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體系...
    中國網1月13日訊 工信部日前印發《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下稱《計劃》),提出到2023年,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標識解析體系創新賦能效應凸顯,二級節點達到120個以上。打造3~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 中國信通院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工業大數據創新競賽圓滿落幕
    2020年11月24-25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和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工業大數據創新競賽」決賽答辯和頒獎儀式在深圳舉行。  本屆大賽聚焦「互聯工業 賦智賦能」主題,由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和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數據支持,自7月26日正式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國工業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高校和創新團隊的高度關注
  • 河海大學3項成果入選科技部重點專項
    前不久,科技部在「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等重點專項中遴選出24項技術裝備及成果,用以支撐防汛救災,河海大學3項成果獲推薦應用。獲薦成果一:短時臨近精細化雨量預報場技術。獲薦成果二:網格化精細預報降雨徑流水文模型技術。此項技術綜合考慮我國華北地區下墊面變化影響及西北地區超滲產流的水文模型,實現了對流域超滲產流和蓄滿產流的時空過程甄別及對地表水利工程攔蓄與地下水超採影響的精細刻畫,有效地提高了半乾旱、半溼潤和人類活動影響較強地區的洪水模擬預報精度。獲薦成果三:精細化網格預報與智能化預報技術。
  • 半導體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
    半導體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消費電子、通信系統、光伏發電、照明、大功率電源轉換等領域。半導體領域的科技競爭對於世界各國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儀器信息網特對半導體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情況進行盤點。  半導體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有哪些?
  • 軍工板塊市值增幅大 光啟技術成機構建倉重點
    ;7月份《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發布,更是進一步催化行情,迎來「漲」聲連連。  數據顯示,截止9月12日,國防軍工總市值漲幅為83.52%,總市值漲幅居前。  亂花漸欲迷人眼,在300多隻軍工概念股中,到底誰才是優質標的,哪只才是價值所在?  軍工板塊中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良好漲勢下,機構關注。
  • 佳兆業科創集團聯手一清創新 布局無人駕駛領域
    未來,雙方將持續優化合作模式,拓寬研究領域,在科技投入、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產業孵化以及基地建設方面完善工作,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落地。V2X商用無人車運營示範基地、智能網聯大數據研究基地等在內的智能駕駛產業基地。
  • 中國發布丨工信部:2023年基本建成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體系
    中國網1月13日訊 工信部日前印發《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下稱《計劃》),提出到2023年,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標識解析體系創新賦能效應凸顯,二級節點達到120個以上。
  • 北京發布「新基建」方案:聚焦生態系統基礎設施等六大方向
    建設完善統一的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平臺,匯聚並無條件開放政務、交通、城市治理等領域數據3000項以上,支撐交通、教育、醫療、金融、能源、工業、電信以及城市運行等重點行業開展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應用。建設北京公共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基地,通過訓練、競賽等形式有條件開放高價值多模態融合數據。
  • 國際頂級期刊聚焦西科大新型超浸潤材料應用研究成果
    國際頂級期刊聚焦西科大新型超浸潤材料應用研究成果 2020-05-17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