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類歷史最具變革性轉機的靈感竟然來自於鳥?

2021-01-13 觀復文化

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鳥類館長海倫·詹姆斯說:

「飛行可以提供各種資源,比如更安全的築巢地點和獲取食物的途徑……它打開了更多的世界。」

更多科學家認為對於鳥類來說,成功的飛行帶來了新的進化可能性的爆發。

而「像鳥兒一樣自由飛行」並不僅僅是一種帶有詩意的想像,更促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具變革性的轉機之一。

因為飛行不僅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極大拓展了人們的生活與活動範圍,更促進了人類對世界的認知可能性。

由此可以說,與鳥類的飛行改變了地球的進化史一樣,人類動力飛行的發明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具變革性的時刻之一。

這其中的關聯性還不止如此——人類動力飛行的發明,正是從鳥類飛行中獲得的靈感……

▲「數千萬年來鳥類的進化引導了人類動力飛行的一些最重要的元素。」

人類飛行設想之初——從「鳥類為什麼會飛」開始

想要從鳥類飛行中獲得可行性靈感,便要從「飛行是如何產生的」這一難題下手,在古生物學家們的發現中,其中一個最被廣泛接受的假說要追溯到小型兩足恐龍,它們在奔跑時形成的拍打動作,類似於現代鳥類的雛鳥。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滑翔是第一階段,拍打是第二階段,」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館館長馬修·卡拉諾說。

「現在看來很清楚,鳥類飛行的起源可能不是從滑翔開始的,而是大量的拍打和撲動。」

▲設想中的始祖鳥形象

卡拉諾引用了肯尼斯·戴爾在蒙大拿大學飛行實驗室的發現,並開始研究幼鳥用翅膀爬樹的方式。他說:

「你可以想像這樣一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並不真正是飛行的行為變成了飛行」

據古生物學家猜測,鳥類的「親屬」最早的飛行實現於侏羅紀中晚期,距今約1.6億年。這些原始鳥類——始祖鳥,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

▲始祖鳥模糊了恐龍和鳥類之間的界限,是已知最早的原始鳥類之一。上圖為史密森學會鑄造的始祖鳥標本,1875年在德國發現,現陳於自然博物館。

然而難點在於,人類將飛行之夢繫於對鳥類飛行的研究中,然而鳥類的飛行是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逐漸進化完成的。

要想探知從始祖鳥到現代鳥類的飛行秘密,可謂迷霧重重……

人類飛行設想進階階段——模仿鳥類的翅膀

縱觀歷史,人類對飛行的想像首先是「通過模擬鳥類拍打翅膀來飛翔」。

希臘神話中,伊卡洛斯就是靠著蠟和羽毛製成的翅膀飛出迷樓的;1505年,李奧納多·達文西寫了一本關於鳥類飛行的法典,並設計了一種稱為「撲翼機」的飛行裝置,但從未製造過。

▲靠著蠟和羽毛製成的翅膀由於飛得太高而融化,伊卡洛斯也因此而墜落

然而,這一設想在客觀上似乎為人類實現飛行之夢設下了阻礙。

正如史密森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首席館長彼得·雅卡布說:「將自然飛行的靈感轉化為人類飛行的絆腳石是模仿鳥類拍打翅膀的飛行方式。」

這其中的原因現代科學已經不難解釋:如果沒有合適的重量、形狀或產生升力的動力,撲翼裝置註定要失敗。

人們不得不承認,直接模仿和複製鳥類飛行並不是人類在天空中翱翔的最有效途徑,正如卡拉諾對這種嘗試所做的總結與回望:「你在追尋進化所做的一切,但進化並沒有試圖飛翔」。

▲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和幻想家們一直在研究並試圖建立鳥類翅膀的力學模型。博物館愛好者可以在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大衛·H·科赫化石館——深層次」虛擬參觀中看到恐龍飛行進化的展示

然而,儘管直接模仿鳥類扇動翅膀飛行是個錯誤的設想,但觀鳥滑翔卻激發了發明家們建造帶有固定翅膀的滑翔機的靈感——這種固定翅膀由彎曲的形狀來產生升力。

工程師奧託·利林塔爾通過對鳥類的深入研究,開創了第一次真正嘗試飛行的先河,甚至在1889年出版了一本書,名為《鳥類之光是航空的基礎》。

這不得不說,是另一個角度的進展。

人類飛行設想實現階段——終於像鳥一樣自由了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終於實現了我們人類最早的夢想:在空中翱翔。

萊特兄弟的第一架動力飛機目前位於史密森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雅卡布稱之為一個開創性的物體,就像第一個輪子——「你可以看看它,並認為從這一個對象散發出現代世界的許多方面。」

▲萊特兄弟

這夢想最終的實現,也來源於對鳥類飛行的深入思考。

其奧妙在於「機翼翹曲」的概念:通過改變一側機翼的迎風角來增加一側升力,進而使其上升、並且使飛機轉向。

這一靈感來源於禿鷲繞圈滑行—— 正如時人評價:「從鳥身上學習飛行的秘密,就像從魔術師那裡偷得魔術的秘密一樣」。

▲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通過將機翼向相反方向彎曲來改變每側產生的升力來實現平衡和轉彎。

生物的共通性,在於普存的真理。而尋找真理,需要主動而漫長的積累和適當的「靈光乍現」……所有人類歷史的變革性轉機,無不如此。

文章來源:smithsonianmag

圖片來自於網絡

編輯:觀復採芹人

監製:觀復文化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歷史上最大的鳥是什麼鳥嗎?比鴕鳥還大!
    據外媒報導,人類目前已知的最大鳥類是已經滅絕的象鳥。這種不會飛的動物高度超過了10英尺(3米),最初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大約在500-1000年前消失的象鳥其滅絕原因被認為是棲息地的減少以及/或是對它們的過渡捕殺。如果它們的視力真的很差,那麼它們真的非常容易被獵殺。  來自奧斯汀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科學家們對兩具來自不同種類的象鳥的頭骨進行了CT掃描。基於這些掃描得到的頭部內部輪廓,研究小組製作出了描繪它們大腦形狀的數字模型。
  • 第五人格監管者,靈感竟然來自於這些恐怖片,晚上不敢睡了!
    第五人格監管者,靈感竟然來自於這些恐怖片,晚上不敢睡了!那麼這些靈感哪裡來的呢?監管者:廠長1、「木偶比例」這個皮膚靈感來自於《死寂》電影中的恐怖角色,但是看起來沒有電影裡面的可怕啦。
  • 廈大侯旭團隊「液體門控」入選2020年度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 靈感來自科幻電影
    「液體門控」的靈感最初來自《星際之門》,電影中扭曲時空的流動液態的星際之門,促使侯旭思考液體能否成為一種「門」。(侯旭團隊 供圖)臺海網10月31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化學組織——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近日公布2020年度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引領的新興方向,其中之一來自
  • 白春禮:物質科學變革性突破對科學發展的影響
    信息科技將進一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知識傳播應用進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將進一步對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發揮關鍵作用,能源科技將進一步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環境問題開闢途徑,納米科技將進一步帶來深刻的技術變革,空間科技將進一步促進人類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將進一步為人類認知客觀規律、推動技術和經濟發展展現新的前景。」
  • 廈大教授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 將液體變成「門」
    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化學組織——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近日公布2020年度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今年的評選結果中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們引領的新興方向: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教授等人提出的「聚集誘導發光」,和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它的靈感來自科幻電影。
  • 真的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啊~
    真的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既要把附近所有的鳥窩給「端掉」又給鳥兒們裝一些新的「家」我就尋思著鳥兒在樹上安居樂業的,也不能一落鳥糞在車上,就把附近所有的鳥窩給拆除掉吧~到底是鳥做錯了?還是車主的做法太過激?人類和大自然的關係經過成千上萬年的演變,到現在應該是相互依存,和諧統一的。
  • 廈大教授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
    「液體門控」的靈感最初來自《星際之門》,電影中扭曲時空的流動液態的星際之門,促使侯旭思考液體能否成為一種「門」。(侯旭團隊供圖)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佘崢 通訊員 歐陽桂蓮)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化學組織——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近日公布2020年度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引領的新興方向,其中之一來自
  • 廈大教授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 液體可以成為「門」
    >  「液體門控」的靈感最初來自(侯旭團隊 供圖)   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化學組織——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近日公布2020年度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引領的新興方向,其中之一來自
  • 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廈大教授讓液體成為「門」
    (侯旭團隊 供圖)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化學組織——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近日公布 2020 年度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引領的新興方向,其中之一來自廈大化學化工學院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它的靈感來自科幻電影。
  • 什麼鳥,竟然這麼難找!
    連續數年, 他狂熱地走在保護某種「大鳥」最前線。 那麼他心心念念的「大鳥」究竟是什麼? 是普通人根本買不起, 杜拜酋長養的土豪鳥嗎?
  • 【大自然的饋贈】人類的創意,源於大自然的靈感
    作者:寶寶知道 秋天的雛菊都說,大自然是最出色的設計師,它造化了世間萬物,讓他們彼此依賴又彼此不侵犯,就這樣和平永恆地存在,而人類卻是最聰明的建造者,你看,不管大自然賦予什麼,沒有賦予什麼,他們都能通過自己聰明的腦袋將一個個創意呈現出來,讓人嘆為觀止。
  • 為尋創作靈感,退休美術老師捕鳥獲刑,這次他又上山了...
    楚天都市報8月26日訊(記者黃忠 通訊員蔣長順 鮑歡)為尋找創作靈感,竟然非法捕獵鳥類。今日,記者從十堰張灣區檢察院獲悉,退休美術教師戴某被當地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真誠悔過的戴某,也從一名捕鳥人變成護鳥人,經常上山開展野生動物保護義務宣傳。
  • 人類的意識靈感或是一種量子反應,它鏡像或來自浩瀚宇宙
    它是一種發散性的思維,靈感好像並非來自我們大腦的本體,許多創造者得到那一瞬間的靈感好像都會異常興奮,因為那似乎來自某種外界的信號告知的,而不是邏輯推理出來的。這種現象讓我們想到了一種極其相似的物理現象,量子糾纏。科學家通過研究量子糾纏理論的認知發現不同的物質一旦產生了第二次感應,就會有一種超越光速的電信號傳輸,這種運作方式非常類似於大腦,轉瞬即逝一閃而過。
  • 為尋創作靈感,退休美術老師捕鳥獲刑,這次他又上山了……
    楚天都市報8月26日訊(記者黃忠 通訊員蔣長順 鮑歡)為尋找創作靈感,竟然非法捕獵鳥類。今日,記者從十堰張灣區檢察院獲悉,退休美術教師戴某被當地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真誠悔過的戴某,也從一名捕鳥人變成護鳥人,經常上山開展野生動物保護義務宣傳。
  • 9個源於自然的靈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發明包括可以讓人類攀爬陡峭的玻璃牆的工具、有能力拉動數百倍於自身重量的搬運機器人,以及NASA用於太空修復的機械手爪。 座頭鯨與渦輪葉片 在自然中,蜂巢裡的一切井然有序地進行著,從來不會有蜜蜂告訴其他蜜蜂應該做什麼,但它們仍然能本能地感覺到有什麼工作需要進行並著手開始做。
  • 盤點百年諾貝爾獎歷史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自然科學成果
    最初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在前一年中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人」。1968年增設「紀念諾貝爾瑞典國家銀行經濟學獎」,並於1969年首次頒發,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科技界最具影響力的獎項,諾貝爾獎的頒發歷來受全世界廣泛的關注。
  • 世界上最大的鳥,側臉超帥,你知道是什麼鳥嗎?
    但是它的正臉照竟然十分呆萌、可愛。大家或許聽說過或見過它。角雕是世界現存體型最大、最具力量的老鷹之一,僅次於食猿雕和虎頭海雕。 哈比鷹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老鷹之一,也是巴拿馬的國鳥。
  • 來自大自然的靈感:在大自然的啟發之下,人類所創造的5大發明
    在人類幾十萬年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為了能夠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必須改善身邊的生活條件,因此,需要發揮想像和創造力來發明許多的事物。而大自然往往是帶給人們靈感最多的地方,甚至於有許多頂尖的技術也來自於大自然。今天,我們就要重點為你介紹,在大自然的啟發之下,人類所創造的5大發明。
  • 繪畫大師的靈感來自哪裡?2個底層邏輯,告訴你不為人知的秘密
    在繪畫藝術方面,靈感一直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探討話題。這些靈感的源泉來自哪裡?從天而降,還是另有乾坤。本文在深入分析世界級繪畫大師作品基礎上,找尋那些神秘的靈感來源。以期達到向大師學習,深挖其精髓的目的。
  • Criterion總經理:新作靈感來自《火爆狂飆天堂》
    Criterion的總經理和執行製作人Matt Webster近期在訪談時指出,無論Criterion接下來會做什麼遊戲,都會受到《火爆狂飆:天堂》的啟發,該作有著超越其時代的特性,強調在線社交遊戲。他說:「我們未來的方向都來自我們過去的開發經歷,這就是為什麼追溯《火爆狂飆:天堂》這樣的遊戲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