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繪畫藝術方面,靈感一直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探討話題。這些靈感的源泉來自哪裡?從天而降,還是另有乾坤。本文在深入分析世界級繪畫大師作品基礎上,找尋那些神秘的靈感來源。以期達到向大師學習,深挖其精髓的目的。
說到繪畫大師,我們不得不提到畢卡索,他是當今西方世界最具創造力的藝術大師。在其一生中,繪畫手法不斷變化,極其豐富多樣。
具體舉例來說,畢卡索作為世界公認的繪畫天才,其筆下的繪畫作品銜著橄欖枝的「和平鴿」,形象生動、線條優美、簡練、概括大氣而美好;而其立體主義風格的繪畫作品,則具有抽象變形的特點,立體主義對空間點線面的相互關係塑造,與傳統繪畫完全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點。
小時候,在聽老師講到和平鴿是畢卡索的作品時,很難想像這樣完全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竟出自一人之手。和平鴿是普通人意義上的繪畫好,流暢的線條,合理的結構布局;而畢卡索後期立體主義則是藝術家意義上的藝術性存在。
顯而易見,仔細分析「和平鴿」的靈感來源,與立體主義風格的靈感來源完全不同。
大師也基於前輩大師的臂膀之上,他們的靈感也是學習來的
很多喜歡畫畫的朋友,都會認為大師與我們非常遙遠,不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因此,在畫畫時拒絕學習前輩大師的作品,把大師和我們的界限劃得非常清楚,認為我們是我們,大師是大師。
但是,在大師的境界並非如此。畢卡索就曾經親口說過,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中國和非洲。因此,他一直在研究中國和非洲古老的藝術品。就畢卡索的立體主義作品而言,其實是顯而易見的,其作品靈感,與非洲木雕有著不解之緣。
通過仔細研究,我們就能發現其中的底層邏輯。非洲木雕的誇張變形、強調神性之美,與畢卡索立體主義繪畫風格,簡直如出一轍。
我曾幾次到國家博物館非洲展廳參觀這些驚人的藝術品,對此感受頗深。
我承認,我輩很多畫畫的人,可能終其一生也不會達到大師的境界。但是,畢卡索級別的大師,還要基於前輩大師呢,我們自然也要效仿學習前輩大師,分析大師作品,了解作品背後的更多深層邏輯。
源於現實生活積澱,來自畫家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
畫家筆下的線條是細膩的,觀察事物的眼光是獨到的。有人說,正是藝術家的細膩情感世界造就了美好的藝術成就。當然,這樣的藝術成就不僅僅限於繪畫藝術。從事藝術事業的朋友們,對此應該感受頗深。
仍然以畢卡索為例,畢卡索的情感經歷極其豐富,他的情感故事也是大家喜聞樂道的八卦傳說。但就藝術創作而言,其藝術作品與畫家資深的情感經歷是密不可分的。
傳說中,畢卡索至少與7個女人保持過戀人關係。畫家是多情的,同是站在繪畫者的角度,在我看來,正是畢卡索的細膩情感世界,造就了畫家的繪畫成就。這與天賦相關,也與畫家的尋求積極情感表達相關。
有人說,畢卡索晚期作品,立體主義的女人並不好看,但在我看來,卻更具神性之美。普通人只是站在普通審美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如老子所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因此,世上又哪有什麼美醜可言呢?所有這些不過是畫家的一種精神境界表達而已。這樣的繪畫表達,凝練了現實世界的精神感受,更加簡練、概括,為世人不知而已。
綜上所述,繪畫大師的靈感源泉,有先天天賦的成分,也需要後天的學習累積。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賦,當然通常那1%的天賦更重要。對於繪畫來說,也是如此。我想,情感細膩就是畫家最大的天賦。但是,這樣的天賦發掘,也是需要那99%汗水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