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聊的這部《星際穿越》,
來自大名鼎鼎的:
評分網站霸主、亡妻俱樂部VIP、米其林三星燒腦主廚、時間の傀儡師、電影膠片的守護者、「好萊塢最後一位作者導演」,英國編劇、導演兼製片人,
克里斯多福·愛德華·諾蘭!
相信很多朋友都能get到諾蘭導演的這些頭銜,也側面證明了他作品的受歡迎程度。
不過這部《星際穿越》雖然是諾蘭電影裡,國內評分最高的一部,但同時也是關於電影本身,最有爭議的一部。
這期節目我們仍然用夾敘夾議的形式,以二刷的心態回顧劇情,結合導演手法、配樂等角度的分析,也會分享一些搜集到的創作背景。即便剛剛看過《星際穿越》的朋友,也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開嘮!
帶你看懂本世紀最佳科幻片《星際穿越》
我們提煉一下視頻中,關於星際穿越「常被忽略的6個秘密」!
1.電影中Copper穿越的這500英畝的玉米田,是咱的實拍狂魔諾蘭專門墾荒種下的。沒想到收成還不錯,最後居然還小賺。
跟CG的玉米地相比,確實可以拍出更多更自然的細節。整個農場的景觀,借鑑了安德魯·韋斯的名畫《克裡斯蒂娜的世界》。不過諾蘭沒那麼殘忍,畫面上還是挺田園牧歌的。
就像《楚門的世界》那期講過的一樣,很多好萊塢電影的美術設計都會從繪畫作品汲取靈感。
2.其實《星際穿越》的劇本2007年喬納森·諾蘭就寫好了,原計劃是由史匹柏導演,後來才找到的諾蘭導演。
根據網上的報導,在舊劇本當中無人機是經過蟲洞飛來地球的,Cooper也是根據它的指引才找到了NASA基地。因為後面引力波的加入,才改成了現在這樣。
但是這段改編其實對劇情沒有什麼推動作用,抓到的無人機和卸下來的電池,後面也沒用上。
但是讓我們聯想到了馬修·麥康納的主演的另一部《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記得片頭那段騎牛比賽的倒計時嗎?跟這段追逐戲的作用是一樣了,是用這段序幕隱喻了整個一部電影故事。卡車上的機位安排,跟後來飛船上的幾乎一樣。
3.全家去看簡陋的棒球比賽,遇到大沙暴的場景,靈感來源1930年代的Dust Bowl。偽紀錄片裡的人,都是當年災害的倖存者,在描述沙暴時期的經歷。
4.關於宇航局開啟的「拉撒路計劃」中,「拉撒路」這個名字不是街道,而是聖經故事裡的人物。本來得病去世了,耶穌來治病不過沒趕上。
但是耶穌就跟拉撒路他哥說:「你兄弟必然復活!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活著信我的,還永遠不死,你信嗎?」結果拉撒路真復活了。
而宇航局為計劃起這個名字,應該也是寓意著想在絕望中求生存。
《聖經·約翰福音》
【約11:21】 馬大對耶穌說,主阿,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約11:22】 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什麼,神也必賜給你。
【約11:23】 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
【約11:24】 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
【約11:25】 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約11:26】 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
5.關於《星際穿越》被質疑的巨大配樂聲是有意為之。一般好萊塢電影的對白和音樂的響度,是有一個工業標準範圍的(美國標準ATSC A/85)。
很多人評價這部的音樂鋪得太滿,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響度超過了一般好萊塢電影。不過漢斯·季默採訪時候說,這不是技術瑕疵,而是特意在極限的邊緣試探,甚至上映前測試的時候燒壞了幾個電影院的音響。
6.永恆號到達了土星附近的情節,其實早在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裡,原計劃就是飛船從地球到土星的。但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所限,才改為木星。
《星際穿越》空間站的很多設計,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庫布裡克的影響,土星的畫面也算是「繼承」了他的設想。
而在《2001:太空漫遊》上映不到16個月後,人類成功登月;《星際穿越》則是上映後15個月左右,人類首測觀測到引力波,不得不感嘆這樣神奇的巧合。
以上只是這期節目中的一小部分內容,如果覺得看的不過癮,更豐富的解析內容,不要忘記觀看我們文中的視頻節目!
讓我們下一場電影見!
喜歡我們視頻的小夥伴,也不要忘記 關注、分享 我們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