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教授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 將液體變成「門」

2020-10-31 廈門日報社

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化學組織——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近日公布2020年度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今年的評選結果中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們引領的新興方向: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教授等人提出的「聚集誘導發光」,和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它的靈感來自科幻電影。

「液體門控」的靈感最初來自《星際之門》,電影中扭曲時空的流動液態的星際之門,促使侯旭思考液體能否成為一種「門」。(侯旭團隊 供圖)

  IUPAC1919年成立於巴黎,去年起,它發起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評選,希望能在全世界範圍內遴選出具有巨大潛力的創新技術,以此來改變當前的全球化學與工業界格局,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遴選出的新興技術被期待能更好提升人類生活和社會質量,幫助我們更合理、更高效地利用和轉換資源,為新材料、電池、傳感器和醫學等諸多應用領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液體門控」是2015年由侯旭教授等人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有趣的是,科幻電影是他的靈感之源。37歲的侯旭說,「門」的概念在人們腦海中一直是以固體的形態存在著。但是,美國的科幻電影《星際之門》中,外星科技利用流動態星際之門,扭曲了時間和空間的蟲洞,實現物質在瞬間光年傳送。雖然是科幻影視作品,但這個概念卻讓侯旭對「門」的形態有了更為廣義的理解。

  在一次偶然的分離實驗中,侯旭偶然發現氣體會在超過某一個臨界壓強值時從液體中穿過,而低於這個壓強時無法穿過。這一現象讓侯旭有了靈感:是否液體也可以成為「門」?近幾年,侯旭團隊將該原創概念發展成形,讓這個想法成功地走進了現實。

  專家們認為,這項新興技術將在大規模過濾和分離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汙水處理,並且,液體門控技術不需要消耗電能,可以節約傳統技術所需要的巨大能量消耗。

  據介紹,侯旭教授課題組引領的液體門控技術的研究在許多其他的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化學傳感檢查,生物3D列印和微流控晶片等。評論認為,儘管液體門控技術是一項新興技術,但已經被認為是有望迅速擴大規模,並被國際化工的龍頭企業所採用的變革性技術。

  【名詞】液體門控技術

  2015年,受生物胃黏膜、肺泡等啟發,侯旭等人首次提出了仿生「液體門控」這個新概念。液體門控,區別於傳統觀念中固態的門,把液體作為動態「門」,即功能液體穩定在彈性體多孔膜中,來實現對物質的可控輸運與分離。

  通過液體的動態重構與可逆恢復,液體門控體系可以實現孔道的開關功能以及可調的壓強控制性能;通過對膜孔道的修飾和門控液體的選擇,可實現門控體系對所傳輸物質的物理或者化學響應。結合以上兩種特性,液體門控技術可以對所通過的物質包括氣體,液體以及多相混合液體進行動態分離。(整理自網絡資料)

相關焦點

  • 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廈大教授讓液體成為「門」
    化學化工學院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它的靈感來自科幻電影。今年的評選結果中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們引領的新興方向 : 華南理工大學 / 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教授等人提出的"聚集誘導發光",和廈門大學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
  • 液體可以成為「門」!廈大教授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
    「液體門控」的靈感最初來自《星際之門》,電影中扭曲時空的流動液態的星際之門,促使侯旭思考液體能否成為一種「門」。化學化工學院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它的靈感來自科幻電影。今年的評選結果中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們引領的新興方向: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教授等人提出的「聚集誘導發光」,和廈門大學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液體門控」是2015年由侯旭教授等人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有趣的是,科幻電影是他的靈感之源。37歲的侯旭說,「門」的概念在人們腦海中一直是以固體的形態存在著。
  • 廈大教授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 液體可以成為「門」
    」的靈感最初來自《星際之門》,電影中扭曲時空的流動液態的星際之門,促使侯旭思考液體能否成為一種「門」。化學化工學院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它的靈感來自科幻電影。  今年的評選結果中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們引領的新興方向: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教授等人提出的「聚集誘導發光」,和廈門大學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  「液體門控」是2015年由侯旭教授等人首次提出的新概念。
  • 廈大教授讓液體變成「門」,科幻片裡的場景要成真
    教授侯旭從中找到靈感讓液體可以成為「門」它的靈感來自科幻電影!但是,美國的科幻電影《星際之門》中,外星科技利用流動態星際之門,扭曲了時間和空間的蟲洞,實現物質在瞬間光年傳送。雖然是科幻影視作品,但這個概念卻讓侯旭對「門」的形態有了更為廣義的理解。
  • 廈大侯旭團隊「液體門控」入選2020年度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 靈感來自科幻電影
    「液體門控」的靈感最初來自《星際之門》,電影中扭曲時空的流動液態的星際之門,促使侯旭思考液體能否成為一種「門」。化學化工學院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它的靈感來自科幻電影。今年的評選結果中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們引領的新興方向: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教授等人提出的「聚集誘導發光」,和廈門大學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液體門控」是2015年由侯旭教授等人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有趣的是,科幻電影是他的靈感之源。37歲的侯旭說,「門」的概念在人們腦海中一直是以固體的形態存在著。
  • 科幻電影裡找靈感?搞化學的都會做菜?他可入選了化學元素代言人!我...
    在這張周期表中,出現了九位中國青年化學家的名字。我校侯旭教授成功入選,代言第100號元素「鐨」!人物名片侯旭,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和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研究涉及界面科學、高分子材料、仿生智能孔道系統等領域,相關論文多次發表在《自然》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科幻電影中的外星人形象,是從哪裡來的靈感?
    說到科幻電影,自然少不了好萊塢的一些特效至上的科幻片。而關於外星人的電影,向來是拍攝科幻片的主要題材和靈感來源,那麼大家知道拍攝科幻片中外星人的形象是從哪裡找來的靈感嗎?首先要說的是西方科幻片中的外星人形象。
  • 當科幻電影中的設備映射到現實生活中
    科幻電影一直是技術領域的靈感來源之一,眾多我們現在使用的新技術,最早都出現在科幻電影中,雖然它們只是道具和特效,但無疑帶給了人們很多靈感,最終將它變為現實。當然,還有一些科幻電影中的設備恰恰相反,其靈感來自於現實,或許還存在「廣告植入」的嫌疑。其實人類最開始的幻想從文字變為了電影最終成為了現實。
  • 10個出現在科幻電影中卻真實存在的智能設備
    科幻電影一直是技術領域的靈感來源之一,眾多我們現在使用的新技術,最早都出現在科幻電影中,雖然它們只是道具和特效,但無疑帶給了人們很多靈感,最終將它變為現實。當然,還有一些科幻電影中的設備恰恰相反,其靈感來自於現實,或許還存在「廣告植入」的嫌疑。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那些出現在國外電影中、而現實又存在的科技設備。
  • 【科幻經典】 星際之門Stargate
    ↑ 點擊上方「微科幻」關注我們      《星際之門》(英語:Stargate,另譯:星際奇兵)是一部於1994年發行的美國科幻電影
  • 廈大教授孫世剛當選院士 另有兩名廈大校友榜上有名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未經廈大官方核實)  昨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發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廈大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孫世剛當選中科院院士  廈大12院士9人在化院  這12名院士,9人在化學學科,2人在生命科學學科,1名在海洋學學科。  廈大化學化工學院是在化學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化學系成立於1922年,是廈大最早成立的系所之一,第一任系主任為留美博士劉樹杞教授。
  • 科幻經典《星際穿越》:科幻電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引語:科幻電影《星際穿越》是科幻電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電影的科幻部分非常「硬」,涉及到前沿的物理科學理論,比如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等理論,並在此基礎上為觀眾展示了眾多最神奇的物理現象,比如黑洞,比如時間不均勻,比如引力效果等等。電影不僅僅是單純地講科幻,如果那樣,整部電影就太無趣了。
  • 星際爭霸劇本創作的背後其靈感來自於這部經典科幻作品
    很大程度在於那個年代科幻遊戲的設定受到了科幻小說或者科幻作品的影響。客觀來說不少的科幻遊戲其實很多都是模仿的科幻小說的劇情來創作的,而今天呢大麥就要來和大家說說星際爭霸2在劇本創作的時候其靈感的來源是來自於哪一部科幻作品。
  • 動漫插圖欣賞:來自太空科幻電影的靈感的情節再創作
    圖片創作中體現捕獲了叛軍在某些寒冷星球上的防禦陣地,叛亂沒有可以傷害這臺機器的武器。我認為這次看似神來之筆的墜落是許多優秀科幻小說的創作源泉,也許還成就了很多「科幻小說之父」,這張也許就是幾乎被忘記的一張現場舊照片。
  • 經典科幻電影中的蟲洞與時空旅行
    《超時空接觸》以阿雷西博天文臺為背景:在與蟲洞題材有關的電影中,《超時空接觸》絕對是一部非常棒的科幻電影,票房高達1.66億美元,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在1997年上映的這部影片中,動用了位于波多黎各阿雷西沃山谷中的阿雷西博天文臺和新墨西哥州索科羅縣的甚大陣,這些背景都是當時非常先進的射電望遠鏡,通過射電望遠鏡尋找外星智慧生命也是我們目前的主要方法
  • 頂尖教師中「小鮮肉」 解密廈大新生代最強大腦
    (資料圖)­  說到廈大的「牛」教授,很多人腦海會浮現那些耳熟能詳的院士、資深教授,不過,我們今天為您介紹的是廈大頂尖教師中的「小鮮肉」。­  這些「小鮮肉」一般是「80後」,他們是近幾年從國外名校引進的青年頂尖人才。­  「頂尖」是有來由的,校方一般以國家有關部委的青年人才支持項目來界定這個群體。
  • 「飄」在空中的投影畫面,來自科幻電影中的未來科技實現了
    此處應有掌聲,絕對的最先進顯示的技術,你絕對沒聽過,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才出現過。 這項科技的發明者為電子與計算機工程教授兼全息攝影專家丹尼爾·斯馬利,他長久以來一直致力於創造出全方位逼真的3D圖像投影。斯馬利的文章已經發表在「 自然」雜誌上並得到了眾多的好評。
  • 烏龜得到一種液體,滴上一滴就能長出人手,最後放棄變成人類機會
    嘿,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一部烏龜得到一種紫色液體,滴上一滴就能長出人手,最後卻放棄變成人類機會的美國科幻片《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然後在兩個罪犯身上注射實驗,兩個罪犯隨後開始變異,竟然變成了一頭犀牛和一頭野豬,這兩個怪獸將成為大頭的左膀右臂,而一直在跟蹤科學家的長髮姐,恰好在實驗室看到這一切。
  • 從《寄生獸》到《毒液》細數科幻作品中的液態角色!
    毒液君初次登場漫畫封面圖而創作毒液的靈感來源也版本甚多:浪漫主義的說法是——在某個悶熱的夏日,漫威公司大樓,一位漫畫編輯將自己沒喝完的牛奶遺忘在了角落。很久之後當再他發現時,這杯牛奶已被一塊漂浮的黑色液體覆蓋,他凝視著這個小傢伙,腦海突然迸發一道靈光,不如把它變成角色加入到漫威宇宙!仔細看海報還真像一口絲滑純牛奶誠然,上面的說法過於夢幻。
  • 科幻電影中的量子物理
    尹璋琦,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技術研究中心準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