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教師中「小鮮肉」 解密廈大新生代最強大腦

2021-01-09 閩南網

­  【數據】

­  56人

­  截至2015年12月,全國共有「千人計劃」青年人才1776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55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99人。

­  廈大總計56人次入選,名列全國第14位。其中,「千人計劃」青年人才29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6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1人。

­  廈大近幾年引進一批頂尖青年人才,緊盯科研領域前沿。圖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受邀來廈大演講。(資料圖)

­  說到廈大的「牛」教授,很多人腦海會浮現那些耳熟能詳的院士、資深教授,不過,我們今天為您介紹的是廈大頂尖教師中的「小鮮肉」。

­  這些「小鮮肉」一般是「80後」,他們是近幾年從國外名校引進的青年頂尖人才。

­  「頂尖」是有來由的,校方一般以國家有關部委的青年人才支持項目來界定這個群體。包括:「千人計劃」青年人才項目、「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和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等,年齡不能超過40歲。

­  廈大目前有56人入選上述計劃,今天,我們為您介紹其中三位青年才俊。

­  周大旺 研究肝臟再生,「震驚」哈佛導師

­  【人物名片】

­  廈大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閩江學者」特聘教授。首批國家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

­  【教育背景】

­  本科就讀廈門大學,碩士就讀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博士就讀美國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哈佛醫學院博士後。

­  廈大目前擁有35名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周大旺家,就佔了兩席,他和妻子陳蘭芬。

­  兩人相識於廈大,周大旺本科讀化學,陳蘭芬讀生物。廈大畢業後,兩人赴美留學,在美國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一同獲得博士學位,又一起在哈佛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

­  五年前,在哈佛醫學院醫學系當講師的周大旺決定回國。這看上去是個讓人不解的決定,他有很好的美國教育背景,曾在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做博士後研究,這家醫院全美排名第一;他和陳蘭芬已經有兩個孩子,在美國上學。在很多人看來,他們的未來充滿美好。

­  但周大旺卻因為看到美國未來發展的局限而焦慮——當他走出國門,才意識到,國內的許多政策其實比美國靈活,更重要的是,周大旺認為,隨著國家對青年科研人才的重視和研發投入的急劇增加,中國將步入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回國將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  2011年,在美國待了近12年的周大旺,入選中組部首批「千人計劃」,回到廈大。「千人計劃」是國家的頂尖海外青年人才的引進計劃,當年,數千名海歸報名申請,最終只有143人成功入選,每個人獲得國家和所在大學總共600萬元的科研經費資助。

­  隔了1年,陳蘭芬也帶著孩子回國「投奔」丈夫,她也是「千人計劃」入選者。現在,兩人在廈大生命科學學院組建了一個科研團隊,實驗室400平方米。

­  周大旺在廈大繼續他在美國做的前沿研究。撇開晦澀的學術名詞,他研究的是諸如肝臟這樣的器官的大小維持功能——健康者把肝臟捐贈後,正常情況下,切了多少它就長出多少,它似乎有記憶功能。但是,如果肝臟病變,它就失去這一功能,雜亂無章地生長,無序的生長最終導致癌症的產生。

­  這位建陽人介紹了這種基礎研究的作用:如果搞清楚細胞裡哪些機制導致肝臟的再生,那麼,可以把藥物靶向到這些區域調控肝臟的再生,就像上了一個開關,當肝臟受損或老齡者肝臟處於衰弱狀態,再將它活躍起來,促進肝細胞增殖和再生,恢復其強大的再生功能。這項研究也可以用於肝癌的預防和治療。

­  周大旺團隊在廈大從事的肝臟再生和肝癌發生發展的研究工作,目前已處於世界前沿,甚至超過他之前所在哈佛大學的團隊,當然,更不用說廈大的實驗室條件了,後者「完美勝出」。

­  周大旺說,他在哈佛時的導師也看到他在廈大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表示「十分震驚,也感到很欣慰」。

­  程俊 在百萬元超級計算機上做實驗

­  【人物名片】

­  廈大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國家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

­  【教育背景】

­  本科、碩士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就讀於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劍橋大學博士後。

­  為了到廈大,在英國阿伯丁大學化學系當老師的程俊快馬加鞭,把他原本要一學年教授完的課,縮短至一學期完成。

­  今年1月,在英國十年的程俊,以國家「千人計劃」的身份,全職來到廈大。上周,他在自己的辦公室接受我們的採訪,十幾平方米的辦公室窗明几淨,井井有條,還有綠色植物。他樂滋滋地說,是這幾天從英國回來的妻子幫他整理的。

­  對於像程俊這樣的海歸,選擇回國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容易,有相當大部分是因為家庭——上海交大畢業的妻子在英國已經有一份很好的職業,兩個孩子也在那裡快樂學習。

­  但是,36歲的程俊還是決定全職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廈大,他是湖北人,本科和碩士都在上海交大讀,在劍橋大學讀完博士後,和廈大沒有任何交集。

­  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認為他在廈大化學化工學院有用武之地——以基礎理論研究聞名的廈大化學,剛好契合他的研究領域。程俊是一位計算電化學家,他的辦公室擺著三臺電腦,一臺比一臺大。但和他最近添置的100多萬元的超級計算機相比,這三臺電腦其實也算不得什麼。

­  計算化學家沒有「試管」,計算機就是他們的「試管」,他們的實驗過程都在計算機上——模擬實驗過程,計算實驗結果,甚至還可做出科學預測。程俊認為,理論化學和實驗化學,各有千秋,是平行和互補的關係。他舉例說,燃料電池、儲能材料以及與太陽能相關材料等,這些是科學界關注的熱點,科學家們一直想合成一些更便宜、更耐用、功能性更好的材料。那麼,就可以在計算機上先模擬計算出一個「理論材料」出來,然後再告訴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這個材料很好,你們有沒有辦法合成?

­  程俊那臺100多萬元的「新歡」,是他用「千人計劃」的國家資助買的,他說,這真的不是宣傳,這是真相:中國現在對科研的投入,比英國大學還有力;後者的科研設備和中國更不能比。

­  不僅如此,程俊說,在國外,基本都是你一個人孤軍作戰;來到廈大,化院的團隊精神讓他大吃一驚,同事們會推薦他適合做什麼項目,告訴他如何申報課題。

­  不到三個月時間,程俊似乎已經順利融入新的集體,他還加入學院籃球隊。還有一個好消息,可能再過半年,程俊的妻子和孩子也會回到廈門,他非常感激妻子做出的犧牲。

­  紀榮嶸 哼唱識別技術輸入QQ音樂

­  【人物名片】

­  廈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教育背景】

­  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

­  2012年底,29歲的紀榮嶸即將完成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的研究時,他幾乎同時得到國內排名在前兩名的大學和廈大的工作機會。在猶豫不決時,他頻繁地接到廈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系領導的電話後,終於對廈大「投降」了。

­  他一般會在美國中午十二點後接到廈大的電話,那時是中國深夜十二點,有點不可想像:領導熬到半夜,為的是給他打個電話。

­  午夜溫情電話的功力可想而知,2013年,紀榮嶸和妻子一同來到廈大。當然,紀榮嶸的選擇不全是因為午夜電話,還因為他想繼續做學術——他說,為了留在美國,大多數中國人不得不選擇放棄學術,到公司做技術。而他認為,一個年輕人要是願意從本碩讀到博士,還願意去讀博士後的話,他肯定是想繼續學術之路的。

­  紀榮嶸的研究很「接地氣」,用大白話說,他是用大數據來研究社交媒體的。譬如說,針對熱點事件,把社交媒體的數據抓捕下來,告訴企業與客戶,社交用戶是怎麼評論他們的,有多少人喜歡,甚至可以告訴他們過去一個月的走勢,過去一個月中國的每個省份對這個事件的評價,不止文本,還有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文件。紀榮嶸把它稱為「微博的情緒預報」,有點像天氣預報。

­  有趣的是,回國後紀榮嶸團隊還幫助騰訊優圖在哼唱識別比賽中拿到兩個世界第一。所謂的哼唱識別是:如果你只知道某段旋律,但卻想不起來是哪首曲子,你只要哼唱幾句,軟體馬上幫助你找到歌曲。廈大的技術成功地輸送到了QQ音樂中。據說,這也是廈大在計算機領域第一次有自主研發的技術進入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的一線主打產品。

­  紀榮嶸經常被人問到:廈大的工科相對弱,會不會後悔回來?紀榮嶸會反問人家:為什麼要後悔呢?

­  他在廈大還找到學術研究的新天地,在學校鼓勵的跨學科融合的背景下,紀榮嶸所在的學院和廈大經濟學院、王亞南經濟研究院的一些老師,每隔一段時間,都要聚在一起,介紹各自在做些什麼課題,發現彼此的共同興趣點,最終自由組隊,做感興趣的學術研究。(記者佘崢通訊員李靜)

­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蘇仕穎

相關焦點

  • 90歲廈大「最強大腦」:39年前就會玩電腦
    (本報記者林銘鴻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文/本報記者佘崢 通訊員歐陽桂蓮)廈門大學昨天為中科院院士、廈大化學化工學院田昭武教授舉行從教70周年活動,也祝賀他90歲生日快樂,6月28日,是田昭武90歲生日。在廈大科藝中心舉行的這一活動,以科學論壇為主,同時也是廈大電化學創辦六十周年的慶典。  田昭武從事電化學研究,被認為是中國電化學的奠基人之一。
  • 最強大腦千絲萬縷
    最強大腦千絲萬縷是一款十分考驗玩家智力的休閒益智類手機遊戲,在這款遊戲中有著很多的解密類問題和關卡需要玩家去挑戰,通過挑戰更多的關卡來獲得獎勵,玩家隨著對關卡的熟悉,通過關卡的速度也會逐漸的上升,遊戲的玩法十分簡單!
  • 最強大腦急轉彎
    遊戲的種類真的是太多了,而且並不是每一個都是超級酷炫的畫面,最強大腦急轉彎就是一個考驗大家腦力的遊戲,說不定遊戲結束還能讓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呢,因為這裡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任何搞怪無釐頭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 「小鮮肉」用英文怎麼說?
    原標題:「小鮮肉」用英文怎麼說? 都敏俊小鮮肉,宋仲基小鮮肉,楊洋小鮮肉,一塊一塊鮮肉不停刷新著迷妹們的「老公記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小鮮肉用英文怎麼說呢?」
  • 《最強大腦》參賽者最強人,現在都在幹什麼工作?
    說起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立馬浮現在我們腦海的就是蔣昌建老師的那句「我們要在這裡讓智慧飛揚起來,讓科學流行起來」在節目當中,讓小編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水哥」王昱珩,「蜂巢迷宮」鮑雲,「記憶大師」王峰這三位頂尖大腦。那麼這三位現在在做什麼呢?
  • 新生代最強的奧特戰士是誰
    奧特曼分為昭和系,平成系和最新的令和系,而平成系又分為舊平成和新生代兩個時期。新生代的開創年是2013年,銀河奧特曼是第一位新生代奧特曼。從這裡開始,奧特系列的風格有了極大的變化,不像昭和那樣熱血,也沒有平成這般的特效,而是開始展示玩具,向子供向發展。新生代奧特曼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借力量,強化自身實力。銀河,維克特利,艾克斯,歐布,捷德,羅索,布魯。
  • 美國1/3的頂尖AI科學家來自中國,為何我們的最強大腦在建設他國
    中國:圖片來源於網絡那麼,既然我們人口又多,又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那為什麼我們沒有世界級的頂尖人才呢又或者說,為什麼我們的科技在世界上卻不是頂尖水平呢?近期,紐約時報給出了一組數據,從這個數據中,我們大致可以窺探出究竟有多少我們國家的人才在為別人的國家建設。
  • 這幾位小鮮肉的電影你看過麼?哦,還有2個鮮肉是一隊的,看看吧
    "小鮮肉"用於形容男藝人,指年輕、帥氣的新生代男偶像。一般是指年齡在18-30歲之間的性格純良,感情經歷單純,沒有太多的情感經驗,並且長相俊俏的男生 。慢慢的小鮮肉成了年輕男藝人的代名詞。隨著小鮮肉被大眾熟知,逐漸被眾多的女性天天掛在嘴上。那麼小鮮肉的演技怎麼樣呢?
  • 奧特曼:奧特曼中有多少組合?奧特兄弟上榜,最強的不是新生代
    奧特曼相信很多人都認識,每一位奧特曼都可以說是非常強,當然我們都知道奧特曼並不是單獨作戰,他們也是有著自己的組合,這些組合也是有著名字,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奧特曼中有多少組合?奧特兄弟上榜,最強的不是新生代。
  • 你在《最強大腦》中到底學到了什麼?
    自從《最強大腦》播出後,人們對它的關注就一直沒有停過。有人羨慕裡面的選手擁有非凡的記憶力。有人佩服選手神一般的變現,也有人批評節目只是在作秀,並非是真實的。更有人也想上節目,苦練記憶力。那麼你又在《最強大腦》這個節目中學到了什麼呢?
  • 普通人也能練成「最強大腦」嗎?
    近幾年,隨著大眾對腦力開發、訓練的關注度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在記憶力、辨別力、想像力等方面表現出彩,那麼,普通人通過系統訓練能否練就「最強大腦」呢?2014年江蘇衛視推出的國內首檔大型科學類真人秀電視節目《最強大腦》,節目專注於傳播腦科學知識和腦力競技,全程邀請科學家,從科學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並將篩選出的選手組成最強大腦中國戰隊,迎戰來自海外的最強大腦戰隊,決出世界最強大腦。
  • 中國科學家解密「瞬間記憶」大腦「路線圖」
    中國科學家解密「瞬間記憶」大腦「路線圖」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29 14:43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上海10月29日電(記者 王琳琳)一本《論語》,甚至是厚厚的《紅樓夢》,為什麼有人能一目十行,不到幾分鐘,就可講出書中的內容,連具體的數字也能複述出來?這種「瞬間記憶」的大腦「路線圖」究竟是什麼?
  • 最強大腦修行圖,來看看愛因斯坦的最強大腦的構成
    最令人震驚的是,他解剖完愛因斯坦的屍體後,並沒有把大腦放回頭顱內,而是放到了裝滿甲醛的容器中帶走。為了方便研究,後來哈維把愛因斯坦的大腦切成了240片,從此他一直背負盜腦者的罪名。但他卻依然立誓要保護愛因斯坦的大腦,他是要讓神經解剖專家找出愛因斯坦天才智商的答案。
  • 誰是最強大腦?
    誰是最強大腦?1前不久,飛機上偶然看見視頻裡正在轉播央視一檔節目:《誰是最強大腦》現場選撥賽。看完節目,我並不認同這種篩選最強大腦的方式:以拼圖的速度快慢做依據,做判斷最強的標準,手法玩的最快,就是最強的大腦?拼圖只是一種能力,熟能生巧。有的人喜歡玩拼圖,手法熟練。有的人沒有玩過,第一次上場手生,肯定在熟練玩家面前敗北。將完成拼圖的時間短長,作為判斷兩個人的大腦強度差異。用時短就該是最強大腦,耗時長就不是?
  • 《最強大腦》是如何練成的,謝華老師為您解密
  • 《最強大腦》國際賽外國選手神操作,是真的高智商還是投機取巧?
    這季《最強大腦》終於迎來了國際賽的大比拼,這次我們的老對手羅伯特.黛西蒙教授又一次率領國際戰隊迎戰中國戰隊,在接連的與腦王失之交臂之後,他今年很想贏一場。此次國際賽一共分為五場小比試,其中在4月19日更新的視頻國際賽的上半場,上半場的比賽中中國戰隊有四人參與比賽,分別是鄭林凱、凡正陽、丁若虛和王易木,其中丁若虛和王易木是以CP形式進行比賽。
  • 新生代高手雲集,誰才是最強
    大家好,我是老神仙,奧特曼從昭和到平成,再到現在的新生代奧特曼,可謂是一個比一個強,那麼在年輕一代的新生代,誰比較厲害?首先是「借債王」歐布奧特曼。歐布的歐布聖劍,四元素的力量,這個聖劍硬度極高,連魔格究極大蛇都咬不動,在新生代中算是歷史最悠久,最強的武器。歐布最後一集,9個奧特曼一起開大,比開掛誰都比不上歐布的,畢竟歐布是債王。然後是光之國「大孝子」捷德奧特曼。宇宙警備隊與貝利亞展開激烈的大戰,為了結束這場戰鬥,光之國開發了寄宿著奧特戰士們的力量的奧特膠囊。
  • 廈大教授孫世剛當選院士 另有兩名廈大校友榜上有名
    廈大12院士9人在化院  這12名院士,9人在化學學科,2人在生命科學學科,1名在海洋學學科。  廈大化學化工學院是在化學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化學系成立於1922年,是廈大最早成立的系所之一,第一任系主任為留美博士劉樹杞教授。
  • 《最強大腦》特別專訪 遊戲與智力開發
    《最強大腦》自從開播以來,秉持著科學性、娛樂性、觀賞性的製作風格,收視一路飄紅。在同時段的電視節目中收視率和收視份額均獲第一,引領了科學類節目的潮流,讓更多的人觀眾了解到人類大腦的神秘與記憶力的無限可能!  相信各位觀眾在3月31日最新一期的《最強大腦》的國際賽最終戰中已經被國內外的「最強大腦」們的智慧所折服。
  • 華語樂壇新生代歌手中,能被稱為天王天后的,這兩位真的實至名歸
    很多人都說如今華語樂壇的新老歌手出現嚴重的斷層,恕小編不敢苟同,最起碼小編是看到了一些新生代的崛起,這些人都在努力的證明自己,他們用實力摘掉了自己身上所謂小鮮肉的標籤,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而這其中最經典的兩位就是鄧紫棋和華晨宇,她們如今可是備受好評,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標籤是可以摘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