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有存在這樣一種觀點,人類就是生命世界中最完美的形態,人類的生命形態是所有生命的巔峰,人類外形也是最具審美的,如此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對其他的生命進行剝奪,對生存環境進行破壞,也就沒有了任何壓力。因為只有人類才是完美無缺的,而其他生命不過是為了形成人類而留下的殘次品,殘次品就應該像垃圾一樣回收到垃圾場去。這讓我想起了半個多世紀之前的納粹主義者以及今天的激進種族主義者,他們將自我的生命拔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超過其他所有的生命,所以他們就可以漠視其他的生命,無視其他生命的對與生的渴望。
顯然無疑,這樣的想法的必然是錯誤的,不單是人類族群之間是平等,如果從生命的基本角度出發,整個生命群體之間都是平等。所有的生命都是源自於一個在37億年前形成的單細胞生命,經歷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複製,同樣的生長,來到今天。在生命的世界,絕對不存在任何完美的生命形態,所有的生命不同不過因為是對於不同的生態位產生不同的適應而引發的結果,與完美與否沒有任何的關係。
歷史中和現在的此類思想來源於人類與其他所有生命的巨大差異,人類可以做到其他生命物種絕對不可能實現的,如創造文明、建造人類文明紀元。無比巨大的成就感衝擊人類,使其驕傲自大而盲目,不願相信人類不過是在百萬年才演化在生命的岔路分支上,不願意承認人類取得的一切成就所依靠的人腦不過是自然選擇下進化的產物,反而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就像是隕星撞擊地球一樣理所當然。
人類生命完美嗎?當然不完美,我們可以輕易地在其他生命中找到非常多的證據來證明,人類生命是非常脆弱,且瑕疵滿滿的。完美的生命,應該是在各個層面都有頂尖級的能力,不說是Top 1的存在,那也是頂尖級的。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人類引以為傲的大腦也不是,人類的大腦並不總是能夠戰勝其他生命的大腦。海豚依靠精確的雷達系統進行食物捕捉,海豚大腦能夠對聲納看到的世界做出精準的判斷和行動,而人類幾乎不可能。
其他證據可能都不是非常具有力度來說這個問題,但有一點是解釋這個問題的強有力證據,那就是:人類的生育是幾乎在所有物種中最為艱難的,以及人類的幼崽極度依靠父母的養育。而對於其他的生物種類,即便是離人類最近的親戚---黑猩猩,也要比人類要輕鬆的多,人類需要對幼兒養育長達3-5年的時間,此時的幼兒還不具備初步的生存能力,依然需要父母的養育,幾乎要到10周歲以上,才具備基本生存的能力。除了人類之外,沒有任何一個物種需要投入如此多的時間和成本來養育後代。如此會造成巨大的生育成本,多數動物的後代在出生後幾個小時就能行走,短短幾個月之後就可以自己進食。這是人類生命不完美的最有力證據。
170年前的,《物種起源》告訴我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有的生命都在自然環境這個競技場中進行競爭,爭奪食物、領地、配偶等等,而競爭的成功者都是那些能夠更適應環境的生物。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只有更適應,沒有最適應。自然環境存在變化,就像是天氣一般,也許今天是晴天,可能明天就要下雨,環境的變化雖然不如天氣一般快速的發生變化,但確實是在實實在在的變化,如現今的撒哈拉沙漠地區,在數十、百萬年前,多數地區是一片叢林的,又如今天的黃河流過的黃土高坡,萬年前也是一片森林地帶,今天一個變成了沙漠,一個變成的荒漠。因此,即便是今天最適應的生命,也許在明天就可能不再適應,要被環境所淘汰了。
生命的適應性的源自基因變異。基因掌控著生命的行為和軀體特徵,基因變異驅動的行為和軀體特徵的改變,改變的行為和特徵經過自然環境的篩選後,剩下的行為和特徵就是適應的性的改變。人類在百萬年前,曾是用四肢行走,在東非大草原面對環境變化,低矮的食物逐漸減少,高處的食物需要人類站直才能獲得。於是,基因變異使得人類獲得直立,而自然環境則將那些還是使用四肢行走的原始人類淘汰。直立雖然解決的食物的問題,但是也帶來其他的問題,比如速度,生育等等,顯然,在自然界,直立絕對不是最優的方式,它不過是適應自然環境的結果。
環境和基因兩者合作驅動生物演化出各種不同的行為和軀體特徵,包括人類在內。基因是這一過程實現的根本原因,理論上,基因變異是不會停止,除非生命的結束。變異不止,進化不停,生命就只有適應,沒有完美。
智慧是人類認為與眾不同的根源,智慧也是隔絕人類與其他生物一扇牆,不過在在這扇牆體裡還嵌著一扇和眾多的窗戶,多種動物在隔著門和窗眺望著牆體這邊的人類。智慧是在進化的產物,這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既然進化能給人類選擇到變異產生智慧的基因,那麼其他生物的基因也就完全有可能發生此類的變異,產生智慧,人類是一個自然選擇下的幸運兒,被第一個隨機選擇出來成為智慧的擁有者。
在現在自然世界中,已經不少的生物具備低級的智慧能力。雖然不能像電影《猩球大戰》中的凱撒一般,但是足以匹配人類幼兒3-5歲的智慧。如烏鴉會利用高聳的煙囪中冒出的熱氣來驅趕或殺死羽毛中的寄生蟲,通過,黑猩猩會利用樹葉取水喝,將木棍戳進螞蟻洞穴,引誘螞蟻沿著木棍爬出,方便它抓來吃,等等行為,都已經證明生活在野外少數生物是擁有智慧的,只不過此時的智慧等級是比較低的。
人類智慧同樣是經歷過漫長的歲月進化和經驗積累才到達現在的程度。百萬年前的人類,也許並不比現在這些表現出智慧的生物聰明,與當時生物並沒有什麼區別。
人類必須要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不存在完美或者殘缺,高尚或者是低賤,有的只是智慧高低以及不智慧差別,人類從來高估自己,卻低估其他所有的生物。生命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網絡,網絡中的任意一個節點的損失,都有可能影響到整個生命網絡的穩定,就仿佛是亞馬遜雨林的一隻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導致颶風在美國德薩斯州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