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漢服事件背後是漸漸拾回的民族自信:月亮再也不是國外的圓了

2021-01-08 逆旅公子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家。

這些年來,國內的發展世界矚目。

中國,開始成為各國媒體上醒目的標題;中國人,也在各個世界各個角落展現光華。

國力上的自信,也帶來了文化自信。

在國外生活的時光,體會尤為深刻。

多年前的澳大利亞,留學生們都渴望融入主流社會。

當時一部分華人眼中,西方的發達國家理念先進,生活小資,人們以生活在海外為榮。大家崇尚國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學習當地人的喜好,模仿他們的生活軌跡和處事為人之道。逐漸改變原本自己習慣的中國式的生活方式。

澳洲人生活緩慢而慵懶,人們各自生活,互不幹擾。曾經人們羨慕這裡的閒適和自由。

從前人們聽說誰在國外定居,總會報以羨慕的眼光;看到誰有外國的朋友,總會覺得這人特別牛。街上看見外國人,不管認不認識,都想要衝過去合照。

人們願意打聽和了解國外的一切,因為那聽上去仿佛就像烏託邦一樣美好。

然而這幾年,情況變得不一樣了。

看到近幾年來澳洲的中國留學生,越來越體會到我們的民族越來越自信。

留學生們一來到澳洲,不像以前那樣跟著當地人吃西餐,喝洋酒,海邊衝浪,公園燒烤。

取而代之的,是尋找最好吃的麻辣火鍋;為一杯奶茶排隊半小時;在傳統茶館喝功夫茶;搬到華人區,只為點外賣方便。

他們一來,仿佛自帶氣場,全身上下都在向世界展示著「我來自中國」。

不掩飾自己的中式英語,不隱藏自己的中國胃,不撕下自己的中國標籤。

你要問家境殷實的留學生們最愛出入的場所是哪裡?答案很神奇。

不是國外的網紅酒吧,不是鬼佬們喜歡出入的夜店,不是小資情調十足的英式下午茶,不是知名的米其林西餐廳。

而是傳統的中式茶館,地道的潮汕牛肉火鍋店,品類豐富的華人超市,和國內一模一樣的KTV和音樂餐吧·····

即使到國外,也要尋找更貼近故鄉的生活方式。把故鄉的煙火氣深深植根,不因境地而改變,這是留學生們的漸漸展現的民族自信。

曾經的留學生出國,小半為學業,大半為移民。如今的留學生,畢業後大多迫不及待想要回國。

即使留在國外的人,大多還是從事著跟國內有密切聯繫的工作。

越來越多的九零後、零零後的年輕人,認同和喜愛著中國文化。

他們帶外國朋友喝茶吃串,看中國電影;

異國他鄉的街頭,有人穿上了漢服,在外國人驚豔的目光中,落落大方;

雪梨街頭藝人的表演者中,不知不覺多了彈古箏的女孩,一曲奏畢,掌聲如雷······

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受過傷害,受過屈辱和懷疑,但是無論在哪,無論多少年,還是能豔驚四座。

民族自信,帶來的是文化自信,人格自信。

年輕人對自己的文化越來越重視,越來越認同,越來越喜愛,越來越珍惜。

中國網友看到韓國人說我們明朝的服裝是韓服時,紛紛曬出證據,據理力爭,這是因為對中國文化愛得深沉,所以不容被偷竊,不容被污衊,這是年輕人文化自信的底氣。

「衣冠文物 悉同中國」

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不再像以前一樣一味地讓小孩學習鋼琴、小提琴、跆拳道、英語、油畫。

他們開始意識到中國文化的魅力。漸漸地,書法,國畫,古琴,茶道,國學,武術,圍棋變得更加熱門。

還記得那個在畢業演講上貶低自己國家,說美國空氣香甜的中國女生嗎?

不知現在的她,是否後悔自己曾經說出的話。

如今,月亮再也不是國外的圓了。

相關焦點

  • 《葉問4》:「國外的月亮也沒那麼圓」背後深藏著我們成長的足跡
    國外的月亮也沒那麼圓國外的月亮也沒那麼圓《葉問4》劇情中葉問所到之處,所聞所見,沒有一樣讓他感覺傳說中的「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是真實的存在。難道不是說明我們中國的月亮比國外的圓嗎?一路走來,葉問始終不忘練武初心,一次次伸張正義,用一招一式的正宗詠春,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功夫。當萬會長在唐人街擺了鴻門宴迎接葉問時,提出他的徒弟李小龍授武予洋人引起公憤時,葉問卻提出「用中國武術,去改變外國人對我們的偏見」,透露了葉問的自信和改變中國命運的決心。
  • 從「外國月亮比中國圓」到「四個自信」
    改革開放40年,從早期少數人妄自菲薄、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到如今「四個自信」深植中國人內心,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國民心態、民族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民族自信心的建立,民族自卑心的消除,從根上說,取決於國力的振興。」河北大學特聘教授李振綱一語道破國家興衰與人民心態的關係。「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 漢服「抄襲」韓服?網友回懟:「多讀書,多學習,別搞笑了!」
    漢服「抄襲」韓服?網友回懟:「多讀書,多學習,別搞笑了!」近期一則漢服「抄襲」韓服的話題引發不少網友熱議黑叔看到標題眼睛都在冒火又拿傳統文化搞事情?李清照是韓國的漢字是韓國的孔子是韓國的不過事實上韓國已經成功向聯合國申請了「端午祭」成為世界非遺(弱弱說一句:咋不上天呢!!)某些韓國人眼裡:全宇宙都是韓國的!
  • 留學生的不當言論令人心寒,國外的月亮就那麼圓?
    事情要從近期留學生紛紛回國說起,當時由於國外多個國家疫情爆發,在外的留學生開始紛紛回國,當然回國後的第一件事情肯定是要進行隔離。回國被隔離這件事在我們看來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到「許可馨」的口中卻變了味,她發布了一條微博稱「留學生回國主動配合集中隔離,下場就是不給飯吃還腹瀉,還要被同胞追著罵。放心吧,我們不會回來給祖國添麻煩了,以後再也不會了」。
  • 月是故鄉明,還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呢?
    突發感慨,就寫了這一篇《月是故鄉明,還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呢?》的文章。從哪裡說起呢?作為從90年代走過來的人,切實的感覺到了祖國的變化,今天我們不聊制度,不聊民生,法律和文化。我們只聊治安。記得小時候,小編痴迷於街機,總是一玩就是一天,每次結束回家的時候就找不到自行車,那時候自行車還是挺貴的,因為這事小編沒少挨揍。我想80後,90後們都深有體會的吧,當時的那個時代。
  • 誰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然而,網絡上卻不時有這樣的聲音出現: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所以當他們稍有不如意時,便陷入對外國的無限嚮往之中,進而對自己的國家產生更多不滿和抱怨。那麼,外國的月亮就真的更圓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實際上,若從某些方面來看,中國的「月亮」其實更圓一些。最近國外的亂象頻現,涉及濫用職權、破壞法治等多個方面,不僅成為公眾關注的重磅醜聞,也給那些崇洋媚外者打了一劑「醒腦針」。
  • 軍網刊文:外國的月亮比較圓?NO!
    信息 軍網刊文:外國的月亮比較圓?NO!參與互動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 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其實我不但不想去國外定居,我甚至連我所在的城市都不想出。因為我安全感比較低,只要出了家門這一畝三分地,總有一種要罩不住的感覺。也許在家門口有人威脅要殺我,我都不會怕,但去了外地,陌生人的一個眼神都會令我驚魂不已。1998年在大家的記憶中可能只有「糧食大豐收,洪水被趕跑」,還有一件就是在印尼發生的「黑色五月暴動」。
  • 最迷漢服的,是穿破洞牛仔褲長大的90後
    /左起依次為《香蜜沉沉燼如霜》《江公主們的戰國》《新入史官丘海昤》劇照發生在2003年的王樂天事件讓漢服重新回到大眾視線。當年11月22日,電力工人王樂天身穿一針一線都出自親手縫製、上衣和下裳相連的「深衣」,在鄭州最繁華的街道上閒逛,所到之處引起路人大規模圍觀。
  • 國外的月亮比國內圓?國產亮劍破局出海:月是故鄉明
    一個叫胡適的學者,在當年面對中國落後挨打時,口不擇言,說了句:"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總覺得別人的東西,就是比自家的好,連"月亮也比中國的圓"。自輕自賤取媚於他人?臣妾做不到啊。而另一個叫聞一多的學者,講的話就很有未來感:"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
  • 《葉問4》無需盲目崇洋,其實外國的洋月亮並沒有那麼圓
    很多人都認為國外的月亮很圓很大,認為外國什麼都比自己國家的好,認為帶一個「洋」字的東西就是高檔的,他們紛紛捨棄自己長大的家鄉,捨棄陪伴自己的朋友和親人,離開自己的祖國,放棄自己的國籍變成外國人,他們還認為加入了外國籍人也變得高大起來,似乎在外國不需要工作就可以享福一樣,殊不知在國外也有一番心酸淚。外國真的的就好嗎?
  • 國外的月亮真的比國內圓嗎?
    甚至「月亮都會比國內圓」。想盡辦法,恬不知恥去移民入國籍!感覺做什麼都要高人一等,國內斂財國外消費。待國外有難時,又想盡辦法,厚顏無恥的往國內跑,然後口口聲聲的義正言辭的說愛國,簡直就是主持人說的:國家建設你不在,千裡投毒你最快。這是哪門子的愛國,請問你愛的又是哪個國?
  • 為什麼要說韓國是世界上丟失領土最多的國家,原因是太盲目自信
    最近幾年的韓國,發展也是突飛猛進,十分發達。有多的人也慕名去韓國旅遊觀光,去欣賞一下韓國文化和民族風情。說起韓國,他們的整容行業也是十分發達。並且有部分的女性對這個行業也是十分關注。韓國人民對於自己的國家也是十分熱愛。
  • 其實在日本人眼中,國外的月亮才是最圓的
    有一句話叫做「國外的月亮都比國內的圓」用來形容一些人崇洋媚外,其實這種現象在日本更為嚴重。就拿汽車來說,日本是一個汽車工業很發達的國家,本土也有許多豪車,可是日本銷量最高的豪車卻是奔馳。日本人對於身高比較高的民族也很羨慕,就比如許多日本人會在中國人面前感到自卑,因為中國特別是中國北方人的身高一般都是很高的,所以日本人看見中國高大的身材就羨慕不已。
  • 真的是因為國外的月亮圓?
    國外的月亮比國內的圓,很多時候、很多行業、很多事件、很多人都會這樣說。農業農民也不例外。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就對中美的農民做了一番比較。說美國的農民每人平均年收入10—20萬美元,而中國農民來自於農業的收入不足一萬人民幣。
  • 漢服熱:不僅是一種美麗,還有泱泱華夏5000年來的文化沉澱
    漢服的再一次出現,或許就已經註定了它可以風靡全國,因為漢服熱的背後,不僅只是一種美麗,還有著泱泱華夏5000年來的文化沉澱。 第一是很明確的指出漢服是漢朝歷史上的服裝,第二則是指華夏族漢人的民族服飾,第三人們把漢服定義為,它能代表中國的華服和中國人的民族服飾。 總的來說,人們對漢服的了解都徘徊於漢民族傳統服飾和中國人民的民族服飾之間。
  • 謎之自信的韓國——泡菜是我的,柿餅是我的,端午節是我的
    中國拯救了韓國的「泡菜危機」在韓國,有一個傳統理念,叫「身土不二」,意思是生我養我的土地長出來的東西才是最適合我們的,所以在抵制外國貨上,韓國是非常有信念的。但是事無絕對,這個信念也曾慘遭打臉。遇到天災時,白菜就會身價倍增,有時一顆白菜要賣到80多元人民幣。無奈,一大波新鮮蔬菜從中國山東運往韓國。
  • 如何看待螢火蟲漫展漢服秀取消事件?
    先聲明,這不是漢服秀,也不要把這個秀叫漢服秀。首先,中國法律法規沒有一個明文規定,到底什麼朝代的服飾算傳統漢服,有人認為是漢朝服飾,有人認為是唐朝的服飾,也有人認為是明朝的服飾,反正就是很多。可以這麼說,穿漢服的這群人他們自己就對漢文化了解知之甚少,更別談什麼推廣漢服。也就導致了一個圈子亂想叢生,誰都想證明自己是傳統漢族傳統服飾的正統。
  • 印度工廠被砸之後,蘋果也發出最後通牒,國外的月亮並沒有國內圓
    但其實在富士康剛剛搬到印度發展的時候,印度工人其實並不是願意面對這種流水線生產的工作,因為要市場面臨加班等情況。這就導致這次搬遷有些得不償失。而近日,蘋果的印度工廠也是再次遭遇了問題。印度工廠被砸後,蘋果發出最後通牒根據印度媒體表示,臺灣企業緯創在印度開設的一家iPhone工廠遭遇到了打砸事件,工廠被2000多名員工打砸公司的內部設施,給工廠帶來了相當大的損失,預計在10億歐元左右。而這次事件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因為薪資過低,並且還拖欠工資等一系列因素所造成的。
  • 韓國記者眼中的黃禹錫事件
    有獎評新聞   韓國不是沒有理性之聲,但是卻被「黃教授———國民英雄」的韓國狂熱所壓抑。如果世界公民的理性薄弱,民族主義的狂熱很可能就會凌駕於整個社會。這是韓國在經歷黃禹錫事件後領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