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完結篇》是由葉偉信執導並監製,甄子丹、吳樾、吳建豪、斯科特·阿金斯領銜主演的動作電影,於2019年12月2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該片講述了遠赴美國開館的李小龍因授武予洋人得罪當地人馬,葉問現身美國唐人街,引導小龍以武震懾整個唐人街,以德令華洋各路折服的故事。
劇中引人入勝的中國武打功夫讓人過癮又解氣,尤其是到最後與海軍陸戰隊軍官斯科特·阿金斯對戰的那一場,關乎到民族尊嚴,葉問不想輸也不能輸。中國人一直都是在用實力證明自己,你可以對中國功夫有偏見,但你對中國的拳頭不敢有偏見。
但是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葉問要離開洛杉磯回國前和萬宗華的對話。萬宗華把籤好字的介紹信遞給葉問,說這是一封遲到的介紹信,葉問接下介紹信,說「國外的月亮也沒那麼圓」。葉問本來是為了讓兒子能在美國上學才來的美國,經歷了打打殺殺的各種場面,親眼見證了國外的傲慢與偏見,其實在這之前他已經不準備再讓兒子來美國求學。
國外的月亮也沒那麼圓
《葉問4》劇情中葉問所到之處,所聞所見,沒有一樣讓他感覺傳說中的「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是真實的存在。
萬若男因為在比賽中成績優異被選上啦啦隊隊長時遭到同學的妒忌,不斷地以歧視的眼光挑釁萬若男,但另一方面足可見我們國內的孩子走出來照樣樣樣優秀,不比國外的孩子差,甚至更加出色。難道不是說明我們中國的月亮比國外的圓嗎?
葉問獨闖美軍海軍陸戰隊軍營,和洋人在看似監獄的地方展開激烈搏鬥;中秋節的比武大會上,美國海軍陸戰隊空手道教練受人指使專門到會場挑釁,被葉問一舉拿下。
這不光是一場激動人心的視覺盛宴,正好說明我們中國的武術精湛的武術文化比他們宣揚的空手道技高一籌。難道不是說明我們中國的月亮比國外的圓嗎?
一路走來,葉問始終不忘練武初心,一次次伸張正義,用一招一式的正宗詠春,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功夫。
當萬會長在唐人街擺了鴻門宴迎接葉問時,提出他的徒弟李小龍授武予洋人引起公憤時,葉問卻提出「用中國武術,去改變外國人對我們的偏見」,透露了葉問的自信和改變中國命運的決心。
直至最後,萬宗華把寫好的介紹信遞給葉問時,葉問意味深長地說出了國外和我大中華之間的差距:「國外的月亮也沒那麼圓」。是啊,比文比不過,比武差我們很遠,國外拿什麼來說,他自己的月亮比我們圓?
美國有美國的先進之處,但要說到文化傳承,歷史底蘊,中國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傳承,豈是你建國僅僅幾百年的米國所能望其項背的。
根據哲學觀點,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當我們自身出了問題時,就應該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跑到國外去拿著有服水土的問題找自身的原因。
越盲目自卑,越找不出原因,因為方向已經發生本質的錯誤,越走得遠,希望越渺茫,往往起到南轅北轍的作用。總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事實上恐怕來得都是些酒肉和尚,假冒偽劣。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之所以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原因不外乎兩方面:首先,外來的和尚思想、視野和信息來源方面不同,短時間內能使人們產生好奇和新鮮感;其次,外來的和尚與人們之間有一定距離,距離不光能產生美,距離還能產生神秘感。
可是,當你和他們相處時間越久,彼此越對方的套路時,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值就會慢慢拉近,越來越低,甚至再靠近他們時,還能感覺出他們的缺點,最終必然產生審美疲勞,和大眾都是一樣的貨色。
馮小剛執導的賀歲片電影《手機》中的一句臺詞,影片中的人物非墨在與妻子的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說:「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總會有些審美疲勞。」「審美疲勞」原屬於美學用語,其實用在各方面也是這個道理,都具有通用性。
現實生活中也不泛這樣的例子。在一次全公司的技術交流會上,公司給我們聯繫到從上海來的一位學術專家。因為在這場盛大的技術交流會前,公司做足了宣傳工作,希望大家都能在這場交流會上,有所伸張。
全公司上下人馬,都推掉了自己手頭的工作,甚至不遠萬裡從各分公司起來的技術大咖也來學習這場技術的分享。整個禮堂黑壓壓地坐滿了各專業的同事,準備聆聽一場來自海外的學術饕餮盛宴時,專家的PPT剛展現在大屏幕上,全場啞然失笑。
原來,這位專家展示給大家的PPT正好是全公司上下,剛剛公司內容培訓的教材,而這個PPT的培訓教材就來自於我們公司的一位院士之手。
當專家的交流會走向尾聲時,全場上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以示這場饕餮盛宴要多諷刺有多諷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預期了多大的魔力,就收穫多大的失望。
當然,並不是所有外來的和尚的經都不足取,畢竟名聲在外,沒有一把刷子也是不可能把自己推向浪尖上的。我們當然應該學習他們身上,我們所缺少的優點。
不盲目自大,不自暴自棄
當然,盲目崇拜外來的和尚的原因也不外乎自身的功夫就是不太硬,自身本來就存在問題,是應該向優秀的人們學習。這就需要我們自強、自力更生。
事實上,也正是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存在的問題,我們才能挖掘求新的潛力,開闢自身的新天地。這就是我們成長的過程,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別人的長處,吸取別人的教訓,促進自己的成長。
仔細注意身邊的人,你往往會發現,往往越是沒本事,混的越差的人,脾氣越大。他們越「高調」地展現自己的情緒,說明他們的內心越空洞,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情緒」了,這就是不成熟的表現。
而越是成熟的人,因為其內心足夠強大,他們自帶光芒,不需要靠表現自己,靠他人的認可來獲取存在感和認同感。
所以,不盲目自大,否則就是自負。
不盲目自大,並不代表,你就可以蝸居在自己脆弱的小心臟裡,不思進取,自甘墮落。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要GET到自己的優點,那就是自信。
自信就是先讓自己認可自己,你自己都覺得自己不怎麼樣,那就真的不怎麼樣。事實上,自信也不是通過表現,讓別人來認可你,相信你,那不是自信。
復旦大學的教授成果說,自信是自己喜歡自己、自己信自己、自己認可自己。而不是別人信自己、別人認可自己,別人信自己那叫做「他信」,而不是自信。
她講到她朋友所說過的一句話: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這只能說她由內到外的自信溢於言表。
不盲目自大,不自暴自棄。正像《葉問4》中說的「心有正義自無畏,勇立潮頭敢擔當」,展現的是中國武者待人謙和卻不屈於暴力、威脅的錚錚鐵骨。
我們也不需要妄自菲薄,要積極的看到自己閃光的地方和可提升的空間,並且用實際行動來提高自己,我們的「月亮」自然就圓了。
《葉問4》中葉問人到暮年,表現出來的不亢不卑,沉穩自若,也是一個武術者難得的一種境界。
接近片尾時,劇中來了一段「回憶片斷」:銀幕上出現一幕幕《葉問》系列前作的畫面,演繹著葉問從當時的年輕力壯到鬢角泛白的變化,看著他溫柔對待妻子、強硬對抗外敵的模樣,內心不禁激情翻湧,這就是葉問的一段成長曆程。
儒雅、低調、剛強、勇敢、正直均融入葉問於一身,使他的氣質到得到了很好的展現,而他面對挑戰時的不急不躁、面對強敵時的臨畏不懼的品質也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難道不是我大國的一段成長曆程嗎?所以,葉問的「國外的月亮也沒那麼圓」背後恰恰深藏著我們的成長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