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上映的《葉問4》,講述了葉問為看望徒弟李小龍,來到美國唐人街,卻意外捲入一場當地軍方勢力與華人武館的糾紛中,面對民族歧視與壓迫,葉問挺身而出,拼死一戰,為葉問系列電影畫上了一個句號。
在這個系列電影裡,葉問一直在面臨歧視和挑釁,與對華人有偏見的日本人、美國海軍陸戰隊對戰就可見一斑。
葉問背負的從來都不止他一個人的尊嚴與榮譽。
歷史上,排華聲潮確實存在。
其間,華工飽受不公,被排除在美國憲法賦予的權利外。
華工沒有投票權,沒有任何政治地位,拿最廉價的工資,幹最重的苦力活,備受歧視與壓迫。
而在歷史上,100多年前,有一個和葉問一樣的中國人,為了改變外國人對華人的偏見而執著一生。他用一生積攢的一萬兩千美元(按當時的價值,幾乎相當於現在的百萬美金),倡建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他就是華工丁龍。
丁龍希望美國人能了解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和傳統,知道中國更多的人和事,進而理解中國人,並給予更多的尊重。
100多年前,為什麼會有大批的華人到美國務工,他們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
100多年前,華人在美國主要從事哪些工作,經歷過怎樣的欺凌與壓迫?
100多年前,為了得到尊重,華人做出了哪些嘗試與努力?
100多年前,丁龍經歷了什麼,他為何要為了華人同胞而奔走?他又是如何聯繫上哥倫比亞大學,並成功倡建東亞系?
……
以上疑惑,在《縱橫四海——一個華工的美國傳奇》裡,你不僅能找到答案,還能瞥見一個時代的畫像!
圖書信息
如果喜歡今天的內容,
記得點個在看哦!~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