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VR技術的大熱,幾乎各行業都想來蹭上一波熱點。有些找對了時機,見縫插針在風口上飛了起來,例如目前爆火的VR成人影片。VR在教育、醫療、健身、直播、旅遊等行業均有涉獵,但目前發展程度遠遠不及VR遊戲。
其中一個重要差別在於VR設備上,頭顯價格從百元到上千不等,價格不同,能夠得到的體驗自然也天壤之別。前段時間,國內相當流行某款VR手機盒子,在某網購平臺上的價格也相當驚人!最低竟然僅售22.8元,這個價格,連副像樣的裝X鏡都買不到啊。難道是梁靜茹給這款產品勇氣,讓它在名字裡加上VR這兩個英文的嗎?
VR,即虛擬實境技術,是一種綜合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各種現實及控制等接口設備,在計算機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中提供沉浸感覺的技術。其中,由計算機生成、可交互的三維環境和沉浸感,這三大要素是VR中缺一不可的。
說的更簡單直白一點,當你在體驗VR產品的時候,它是否能讓你有強烈的真實感和帶入感,以至於分不清現實和虛擬。一般來說,這種感覺越強烈,也就證明VR頭顯效果越好。並且,在一定程度上,VR產品的效果和它的價格也是成正比的。
但像上述所說的VR手機盒子,也就是類似3D眼鏡這樣的東西,除了可以在眼前顯示3D圖像,使之看起來更立體之外,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想要在這上面體驗到VR的真實感、沉浸感簡直是在痴人說夢。
面對如此廉價的「科技」產品,消費者對它的評價也就一個字,差!更有甚者直呼,還能再不走心點嗎,這特麼是放了兩塊放大鏡進去嗎?通常碰到這種事,大家把它當個笑話聽聽也就罷了。可大部分人對VR並不了解,如果親身經歷了諸如此類的踩雷事件,且不說對VR的好感一落千丈,萬一再把這髒水往VR遊戲上潑怎麼辦?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人們對VR這種新技術的認識程度不夠,更多的是某些居心叵測的企業為了蹭熱點,提銷量去模糊VR的概念,鑽了部分人認知漏洞的空子。讓它們那些根本不是一回事的產品看起來和真正的VR「差不多」,吸引那些囊中羞澀卻又想趕一把時髦的消費者為其買單。
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不管什麼樣的產品只要往VR上靠,就能賣出不錯的銷量。3D變VR就是一個非常常見的例子,特別是在教育行業!目前來說,能夠提供成熟VR教育的企業少之又少,怎麼可能滿大街都是?滿大街都是坑還差不多,一步一個坑都挖好了就等著「小兔子」跳呢。那些沒有資歷但野心勃勃的教育機構,也正是利用了某些好面子的消費者,盲目崇拜科技,但是卻一知半解的這個特點,把3D教育的白菜賣出了VR教育的白粉價!
這裡面的水相當深,最容易中招就是有些閒錢且過度將希望寄託於子女的家長。他們對此類產品的了解較少,可是又禁不住深諳心理學的推銷人員的煽動,在試用了傳說中的「VR教育」設備之後,被3D的立體圖像震撼,還不乖乖奉上錢包?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對這項新技術的了解度不夠。只有保持開放的內心,願意接觸新產品,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妄下定論,對自己的了解的事物也保持謙遜的態度。那麼,還有誰能騙得了你呢?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