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地球在同時進行著自轉和公轉,公轉是由於萬有引力的存在,是由於太陽的吸引,這個可以理解;那麼,自轉的原因呢?
關於地球自轉的原因,現在還是停留在各種假說之中,並沒有科學的證實,或許,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在以後會弄明白這一點。
有人說,地球自轉是由於太陽系早期形成時的慣性,這種慣性一直保持到了現在。按這種說法,太陽系所有的行星都應該是往一個方向自轉。但是,當其它行星都按著逆時針方向旋轉時,金星卻按著順時針方向旋轉;其它行星都是斜著身子轉,天王星卻橫著身子轉。
更何況,即使地球自轉是與生俱來的,是由於太陽系形成時的慣性,那麼這個與生俱來的動力又是什麼呢,地球不會無緣無故的就自己轉動起來吧?
不管怎麼說,自轉是需要動力呢?這是毋容置疑的一點。這個動力也許有太陽吸引的因素,有形成初期慣性的因素,有月亮的因素,有的早期行星撞擊的因素.畢竟,地球在宇宙中肯定會受到好多外在的影響。
但這些因素只是外在的,內在因素才是主要的,好多人恰恰都忽略了這一點。
地球的自轉也是在變化著的,速度在逐步減慢,下面先看一組現代科學家們通過地質研究來得到的數據
剛形成時: 一年1400多天,自轉一圈只需要6小時
5億年前: 一年410天,自轉一圈21小時
3億年前: 一年400天
2.8億年前:一年395天
0.6億年前:一年376天
現在: 一年365天,自轉一圈23小時56分
在此,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那就是時間只是人假想出來的一個尺度,站的角度不同,決定了看待時間的方式也就不同。就像古人說的那句話: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一年的時間對於地球也許就相當於一秒;億年的時間對於宇宙也許就相當於一秒。
從地球形成到現在,雖然有幾十億年的時間,但這些時間對於太陽系來說是不算什麼,也就是說,地球的外部環境是相對來說穩定的。比如,5億年對太陽系來說只是一個小數字而已,這5億年裡,太陽系是相對穩定的,但地球的自轉卻發生了很大變化。
據此,可以推論,外力並不是地球自轉的主要因素,地球自轉所需的動力,主要還是來自於其本身。也就是說,地球內部的能量推動了整個地球的自轉(本文獨家觀點,版權所有)。
現代科學把地球分為三層構造:地殼、地幔、地核。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星球內部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可以引起眾多的火山和地震,可以形成圍繞地球的磁場,可以讓地幔層布滿巖漿,可以形成整個地殼,可以讓高山變大海,可以讓大陸板塊漂移.
當然,也正是這種能量,伴隨著地球的起源、形成和成長,這個主題作者以後會有專門的文章來講述。
至於說地球為什麼會越轉越慢,雖然與主題不符,但在這裡也簡單說一下。現代科學認為是由於太陽和月亮產生的潮汐摩擦地球、洋流、氣團、地震火山等各種地球上的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億萬年的時間裡,這些因素會產生一些影響,但終究有限,還遠遠達不到主宰地球轉動的程度。
幾十億年的漫長歲月過去了,地球內部依然在進行著能量的運轉,在推動自身轉動的同時,也維持著自身的存在,否則,難免會被其它天體吞食,或者分崩離析。但就像太陽上面的氫元素終會燃燒殆盡,最後會變成白矮星一樣,地球的能量也終會消耗完。地球轉速減慢正是其能量逐步減少的體現,當然,以現代科學認為的地球還有50億年壽命來算,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時間了。
在宇宙生存方面,地球一直都是自給自足的,作為宇宙的成員,要面臨其它天體的吸引和誘惑,還有那些「不講武德」星體的撞擊或輻射。與其依靠外力,還不如靠自己的力量,畢竟,這個世界還是自己最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