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狼」般的掠食者被發現,其化石塵封博物館三十年

2021-01-19 大象公會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權轉載,歡迎訪問關注。


擁有2200萬年歷史的骨骼化石被鑑定為屬於一種食肉動物。遠在大型貓科動物出現之前,它曾是地球上的「王者」。

在民間,獅子享有「百獸之王」的稱號,但是最近發現的一種來自古代非洲的食肉動物可能是獅子王位的有力挑戰者。

非洲巨獅鬣獸(Simbakubwa kutokaafrika)有三排能把皮肉撕裂的利齒,它的體型可能比北極熊還龐大。

來源:Mauricio Anton

這個巨型掠食者的名字叫做非洲巨獅鬣獸(Simbakubwa kutokaafrika),在斯瓦希裡語裡的意思是「來自非洲的巨獅」。4月18日,《古脊椎動物學雜誌》(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這種動物。2200萬年前,它曾經在現在的肯亞遊蕩,它的體型很有可能比北極熊還大。


但別被它的名字搞混了,Simbakubwa並不是貓科動物,而是一類被稱為鬣齒獸(Hyaenodon)的動物。在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哺乳動物中,不少都屬於鬣齒獸。在鬣狗、貓科動物、犬科動物和熊科動物出現之前,鬣齒獸曾是地球上的頂級掠食者


這項研究所描述的Simbakubwa化石在1978年至1981年間出土,但是在2013年之前一直沒人發現它的真實身份。那年,來自杜克大學狐猴中心(Duke Lemur Center)的古生物學家Matt Borths前往肯亞的奈洛比國家博物館研究哺乳動物化石館藏,結果發現了一種史前巨型食肉動物的下頜骨。這塊骨頭十分巨大,因此只能被放在特製的架子上。


Borths說:「當我第一次拉開抽屜的時候,我驚呆了。」他認出這是一種鬣齒獸的下頜骨,但是很明顯它比他見過的大部分其他鬣齒獸的樣本都要大,並且更為完整,保存得更好。他說:「樣本被美美地保存著。」他指的是這個食肉動物牙齒鋒利的邊緣。


他和俄亥俄大學的古生物學家Nancy Stevens聯合起來開始研究起這個巨型食肉動物,後者曾在發現了Simbakubwa的地方做過化石研究。


來自北卡羅來納州高點大學(High Point University)的古生物學家Heather Ahrens也認為「Simbakubwa的許多特徵」使其區別於其他已知的大型鬣齒獸,這讓Simbakubwa成為鬣齒獸這類已滅絕的食肉動物下的一個新物種。

Simbakubwa和其他鬣齒獸(如偉鬣獸)與現代食肉動物大相逕庭。現代食肉動物只有一排可以咀嚼肉類的後牙,但是鬣齒獸卻有三排。Borths說:「這些額外的刀鋒般的牙齒讓它們的下頜變得相對較長,讓它們的頭顱相對於身體看起來特別大。我猜它們長得有點兒像指環王裡的座狼。」

非洲巨獅鬣獸(Simbakubwa kutokaafrika) 和人類體型的對比。

來源:Mauricio Anton

這套牙齒讓鬣齒獸得以從非洲登陸歐亞大陸,並成為生境中的頂級掠食者。不過,這個王位並不那麼穩固。


Borths認為,鬣齒獸的滅絕並不是它們的生理結構使然,而是突如其來的氣候變化的結果。大型鬣齒獸可能以大型食草動物為食,比如早期的象、河馬的近親石炭獸(anthracothere),還有大型蹄兔。大約1000萬年前,旱季和雨季越來越劇烈的交替使得草原變得分散,鬣齒獸的獵物可能變得稀少,甚至完全消失

但是,Ahrens認為古生物學家無需同情鬣齒獸,「我認為這項研究突出了一點,那就是在研究已經滅絕的古代生物的成功時,要意識到自己作為現代人的偏見。」


要知道,大型鬣齒獸在地球上生存了1500萬年,它們所屬的鬣齒獸科動物的存在時間更長,最早出現在5600萬年前。Simbakubwa 可能長得像託爾金小說裡的怪獸,但它卻是地球上最成功的食肉動物家族的一份子。


Borths認為,這項化石發現也有其他貢獻。它提醒我們,博物館館藏裡有好東西。比如在3月份的時候,另有一個團隊從加州西部科學中心(Western Science Center)收藏的化石裡發現了一個新的北美洲乳齒象物種,而在此之前,它已經默默無聞地躺在那裡快20年了。


Borths說:「博物館館藏裡可能藏著成噸的新物種化石。」


原文以Fearsome ancient carnivore discovered after fossil lingered for decades in museum drawer為標題


Nature|doi:10.1038/d41586-019-01279-3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 Chinapress@nature.com。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2019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權轉載,歡迎長按下方二維碼訪問關注。點擊「閱讀原文」獲取英文原文。



相關焦點

  • 比傳說中的「座狼」還大?科學家發現史前巨型食肉動物
    大多數情況下,6至11隻座狼會組成一個狼群,一同生活、狩獵、巡視和保衛領地,它們狩獵的方式與一般的狼類似,也是團團包圍獵物、每一隻座狼依次進攻,直至獵物失血過多、精疲力竭,它們再一擁而上的擊殺獵物。比較特殊的情況裡,座狼會和其他的種族聯合起來,比如半獸人和地精,充當它們的坐騎和守衛。
  • 2200 萬年前滅絕怪獸比《指環王》中的 「座狼」更可怕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指環王》系列電影中,作者託爾金虛構了一種可怕的怪獸——「座狼(warg)」,它是一種類似狼的怪獸,長著鋒利的牙齒,生活在霧山。有趣的是,託爾金或許真不知道,在2200萬年前真實生活著一種類似座狼的動物,它們甚至比座狼更可怕,更兇猛。
  • 日本科學家發一新物種恐龍化石,為其命名為「神威龍」
    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新恐龍的化石,命名為「神威龍」。恐龍的骸骨近乎完整,約有8米長,是日本境內發現的最大的恐龍骸骨。▲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新恐龍「神威龍」化石,研究人員表示,這意味著日本或東亞地區曾經有過一個獨立的恐龍世界以及一段獨立演化過程。
  • [視頻]驚人的化石發現:巨型水獺體型和狼差不多
    (原標題:[視頻]驚人的化石發現:巨型水獺體型和狼差不多)
  • 史上首隻完整暴龍化石在北卡州博物館展示
    2006年,美國蒙大拿州一個牧場主人發現了一個由暴龍及三角龍組成的巨型化石,似乎在生前的最後一刻仍在搏鬥,並一同長埋地底6,700萬年。它是世界上第一具而且是目前唯一一具完整的霸王龍化石,骨頭、身體形狀保持完整,被稱為近代古生物學界最重要的發現。
  • 「狼與香辛料」10周年新作!赫蘿、羅倫斯女兒登場!
    「狼與香辛料」10周年新作!赫蘿、羅倫斯女兒登場!」10周年新作2冊即將在2016年9月10日發售!這也是輕小說系列闊別5年的新作品,之前官方就有公布這次即將發售的2冊小說的大致內容,其中1冊短篇集「XVIII」將講述赫蘿與羅倫斯的愛情故事後續。而另一冊的「狼與羊皮紙」將以赫蘿和勞倫斯的女兒為主角講述一個全新的故事。
  • 一億五千萬年的文化——狼鰭魚化石
    古生物化石,是指埋藏在地層裡石化了的生物機體、遺蹟和遺物的總稱,經過億萬年的演變,由於冰河運動、地殼變遷等原因,地球生物被埋藏於地下,今天重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就變成了古生物化石。古生物化石從表面看只是石頭而已,但專業領域研究專家會發現,這些化石不僅具有藝術欣賞價值,有利於世人學習並了解萬物造化的奧秘,這些化石也蘊藏著無法估量的的科學文化價值,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研究此件狼鰭魚化石,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補這一時期生物演化重要階段的不少空白。狼鰭魚(LCOPTERA) 產於中國遼西,形成於晚侏羅紀--早白堊紀,距今已有一億四千萬年。
  • 《動物森友會》之十大「細思恐極」
    這也令我不禁好奇,在這座島上,作為唯一人類存在的我,與小動物們,難道都不用進食就可以存活嗎?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小動物們也會吃東西,不過只有三明治/甜甜圈/飲料這三種。雖然在一些小動物的家中也會看到灶臺之類的廚房家具,卻從來沒有見到過它們做飯。
  • 日本發現世界最小恐龍蛋化石打破金氏世界紀錄
    ▲日本發現世界最小的恐龍蛋化石,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圖/兵庫縣立人與自然博物館)王佩翊/綜合報導日本筑波大學與兵庫縣立人與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團隊5日宣布,今年5月發表有關「史上最小非鳥類恐龍蛋化石」的論文,成功獲得金氏世界紀錄。據了解,該化石是在兵庫縣丹波市的1.1億年地層中被發現,長約4.5公分、寬約2公分,重量則為10公克。
  • 成都崇州有座化石版的「侏羅紀公園」
    2016年在成都崇州成立的天演博物館,以館藏近5萬件古生物化石標本,打造了一座化石版的「侏羅紀公園」。  這裡有體長23.8米、距今1.5億年左右的馬門溪龍,有化石含骨量高達67%、生活在6700萬年前的巨型山東龍,包括霸王龍、暴龍、劍龍、翼龍等電影裡出現過的恐龍,幾乎都能在這裡找得到標本。
  • 美國北卡一家博物館獲贈「決鬥恐龍」化石
    隱藏14年 「決鬥恐龍」的發現過程及其通往NCMNS的漫長旅程與化石本身一樣充滿戲劇性。 2006年夏天,當太陽炙烤著蒙大拿州的加菲爾德郡時,一位名叫Clayton Phipps的化石獵人取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2015 年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被授牌為「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館位於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內,建築面積20700平方米,其中,展覽區面積近11 000 餘平方米。為什麼建立「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 等待10年,投資10億,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館終於要開了
    圖源:px所以,從2002年就開始籌備建設新館,2011年據說開放但一直推遲,終於,新館「吉薩大埃及博物館」要在2021年開放啦!1「吉薩大埃及博物館」有多厲害?它的投資高達10億美元,就建在吉薩金字塔的旁邊,從窗戶裡可以直接看到。
  • 瑞士最「好色」的地方在哪裡?
    到訪這座藝術品般的城市的人總是會被這裡的各色風情和絕妙風光所陶醉她的名字,叫琉森��琉森位於瑞士和歐洲的中心位置。Photo: ilove_lucerne/instagram「如果有天堂,這裡就是天堂的入口」說的大概就是童話般超凡脫俗的琉森吧如果用一種顏色定義琉森你會給出什麼答案?「雲探」琉森旅行靈感,一起「色」起來吧!
  • 江西發現霸王龍足跡……化石尺寸驚人!
    有趣的是,這個體長與贛州本地發現的暴龍類——虔州龍的體長非常相似,後者的體長約7.5至9米,「足跡和虔州龍骨骼化石的發現地相距不過33公裡!」邢立達強調,「從頂級掠食者的活動範圍看,該區的掠食者可能只有一種,此次發現的暴龍足跡非常可能是虔州龍留下的。」
  • 紐西蘭保育之戰 Zealandia 西蘭蒂亞 親近森林 趕跑掠食者
    我們今天在那裡看到的許多物種,包括牛、羊、馬、貓、狗和老鼠,都是七八百年前人類移居該處後引入的。島上甚至沒有毒蛇! 那裡的植物,近80%不曾在其他地方出現過。樹木也與其他溫帶地區的不同,大部分的紐西蘭灌木都不會在秋天落葉,所以看起來就像熱帶雨林般四季常青。島上最珍貴的物種,還包括各種各樣稀有的鳥類。外人最熟悉的,或許要數奇異鳥(kiwi)了。
  • 「狼與香辛料」赫蘿10周年紀念手辦開訂
    「狼與香辛料」赫蘿10周年紀念手辦開訂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江西發現霸王龍足跡......化石尺寸驚人!
    、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等學者共同研究,論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國內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通報》上。暴龍的化石被發現於北美洲各地;亞洲則有其親戚——特暴龍、分支龍等。這個標本最初是當地人在修路的時候發現,施工隊清理石頭時候發現一塊巨大的紅色砂巖上有一個奇形怪狀的印記。當地施工隊便派人聯繫並告訴了鈕科程,這個印記看起來像是由一隻恐龍或者是某種巨大的三趾動物留下的。
  • 贛州發現暴龍足跡,化石尺寸驚人!
    暴龍的化石被發現於北美洲各地;亞洲則有其親戚——特暴龍、分支龍等。有趣的是,這個體長與贛州本地發現的暴龍類——虔州龍的體長非常相似,後者的體長約7.5至9米,「足跡和虔州龍骨骼化石的發現地相距不過33公裡!」邢立達強調,「從頂級掠食者的活動範圍看,該區的掠食者可能只有一種,此次發現的暴龍足跡非常可能是虔州龍留下的。」
  • 江西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屬於哪個是時代的?
    江西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屬於哪個是時代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江西現新種長鼻子恐龍化石 被命名匹諾曹王 來源:中國江西網 鼻子長達9米 其化石骨架計劃半年後展出 經典童話名著《木偶奇遇記》裡長著長鼻子的匹諾曹,給許多人留下童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