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64億公裡外傳回照片,上面的內容,讓科學家們欣喜若狂!

2021-01-13 騰訊網

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於2012穿過了太陽風的邊界,進入了星際空間,旅行者1號」的這趟旅程已經持續了43年,距離地球長達約太陽211億公裡。時至今日,它依然還沒有走出星際空間。(在2018年,旅行者二號也進入了星際空間)

在2025年之後,旅行者一號就會徹底和地球失去聯繫,並成為漂浮在宇宙中的一艘「流浪探測器」,但是它身上的推進劑能使用到2040年,但即使如此,旅行者一號也不可能廢除太陽系。

關於太陽系邊界的定義,科學界一直有爭議,目前科學界比較傾向於根據太陽的萬有引力來定義太陽系邊界。也即如果一個天體主要受到太陽引力的作用,圍繞太陽運動,那麼它就是太陽系天體,簡單來說,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按照這個標準,太陽系八大行星、日球層以及遙遠的小行星與彗星都在太陽系範圍內。

目前科學家已經知道,在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我們稱之為柯伊伯帶,這是短周期的彗星的起源之地,那這裡就是太陽系的邊界了嗎?

在1950年,荷蘭天文學家簡·亨德裡克·奧爾特作了彗星軌道的統計研究,發現軌道半徑為3萬至10萬天文單位的彗星數目很多,他推算地球邊界應該存在一個大致球層狀的彗星儲庫,雲團所受的太陽輻射較弱,非常穩定,存在數百萬顆以上的彗星核,可以不停產生新彗星,去取代被摧毀的。這個雲團在5000到100000個天文單位之間。我們現在稱之為「奧爾特雲」或者叫或「奧爾特一歐匹克雲」。

所以奧特爾進一步完善了這個觀點,提出該雲團所受的太陽輻射較弱,非常穩定,所以一個完整的太陽系組成應該是中間有8大行星圍繞著太陽運動。太陽系的外圍分布著柯伊伯帶,而邊界則籠罩著奧爾特雲。黃道離散盤則分布在兩者之間。

截止到2018年12月28日,2艘旅行者號現在分別位於距離太陽145個天文單位和120個天文單位處。120個天文單位有多遠?已經遠遠超過了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的距離,也遠遠超過了冥王星所在的柯伊伯帶(30-50個天文單位)的距離——現在的位置上旅行者2號的信號以光速傳播也需要16.5個小時才能抵達地球——而太陽的光傳到地球只需要8分鐘。

旅行者1號和2號目前的位置示意圖。

但是奧爾特雲一直延伸到距離太陽50000—150000天文單位的區域。如果旅行者1號要飛出太陽系需要30000年的時間,儘管我們永遠無法看到「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的那一天,而「旅行者1號」攜帶的「地球之音」光碟刻有人類文明的種種信息,特殊處理讓它足以抵禦10億年時光的侵蝕。

並且,旅行者一號所傳回的資料,幫助人類更好探索宇宙,其中,1990年,旅行者一號在64億公裡外傳回的照片可以說讓科學家欣喜若狂,這是被載入航天史的一張照片,叫做「暗淡藍點」。

沒有錯,旅行者一號拍攝的正是我們生存的家園——地球,「旅行者號」正接近太陽系邊緣時,薩根又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建議,不妨讓「旅行者號」轉一下身,以便最後能夠拍上一張太陽系的「全家福」,當時因為水星太過接近太陽而沒被拍攝,火星就因為太陽光線影響了太空船上的鏡頭而拍不到。

在這張全家福中,正好拍攝到了我們的地球。

第一張照片中,地球僅是一個0.12個像素大小的圓點。當時由於鏡頭幾乎正對著太陽,支架反射的一縷光線正好籠罩住這個光點。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稱這幅地球影像為「暗淡藍點」,它讓我們看清地球其實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不點。

他在自己的經典之作《暗淡藍點——探尋人類的太空家園》寫道,「碩大的宇宙夜幕中一個孤獨的圓點,對我來說,它強調了我們在更友善、更積極地處理相互之間的關係上的責任,以及保護和愛惜這個黯淡藍點的責任,這是人類已知的唯一家園。」

21世紀,NASA旗下的加州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成像處理技術工程師凱文·吉爾(Kevin Gill)對原始照片進行了全新數位技術處理,圖像變得細膩,減少了顆粒感。讓我們人類目前的唯一家園——暗淡藍點(Pale Blue Dot)看起來更清晰些。

這張照片對於我們如何從宏觀角度看待我們的宇宙起到了重要作用,畢竟對於宇宙來說,無論是地球,還是人類,都僅僅是滄海一粟罷了。

相關焦點

  • 從64億公裡外傳來的照片,清晰又罕見,科學家欣喜若狂!
    從64億公裡外傳來的照片,清晰又罕見,科學家欣喜若狂!到現在,人類對宇宙又有了更深的認知,無論太陽還是地球,它們只屬於宇宙中的一顆星系。在這廣闊無垠的宇宙中,類似於太陽系的星球,數以萬計,數都數不清,要想真正了解到其中的奧妙,需要很長時間的剖析。曾經我們都普遍認為太陽系中主要分為八大行星,每顆行星都有自己的運轉方式。從64億公裡外傳來的照片,清晰又罕見,科學家欣喜若狂!
  • 地球64億公裡外傳回照片,上面的內容,讓科學家們欣喜若狂
    這張照片就是有名的「地出」照片,在阿波羅8號飛船環繞月球飛行期間,地球正在月球的地平線上緩慢的升起。,但在43年的飛行中,旅行者1號已經距離地球211億公裡了,即使發射以光速發送信號,也需要將近16小時才能達到地球。
  • 「旅行者一號」在64億公裡外,傳回一張照片,讓科學家欣喜若狂
    為了探索太陽系的邊界,這兩個探測器已經離開地球40多年,目前距離地球超過200億公裡。據科學家介紹,這兩個宇宙探測器已經接近太陽系的邊界,可謂是進入星際空間。預計在2025年前後,最先發射的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就會到達臨界點,徹底與地球失去聯繫,並成為漂浮在宇宙中的一艘「流浪探測器」。
  • 地球65億公裡外傳回照片,上面的內容,突破科學家的認知
    在外部太陽系中,海王星的外黃道面附近(距太陽約30個天文單位),有一個空心的圓盤形區域,上面有密集的天體。這就是短周期彗星的起源,我們稱它為柯伊伯帶。科學家們認為,外部太陽系中仍然存在第九顆行星,因此我一直想探索外部太陽系。
  • 地球65億公裡外傳回照片,照片的內容,突破科學家的認知
    現在人們也在享受著世界發展所帶來的益處,與此同時由於一些不合理的發展行為讓地球的資源遭到了損害,人類依附於地球上的資源生活,當地球由於人類的破壞而受傷之後 根據科學家的猜測,就目前地球上的資源來看,不可能維持人類長久的生存在地球上。
  • 地球65億公裡外傳回照片,照片的內容,突破科學家的認知!
    現在人們也在享受著世界發展所帶來的益處,與此同時由於一些不合理的發展行為讓地球的資源遭到了損害,人類依附於地球上的資源生活,當地球由於人類的破壞而受傷之後,人類也會因此遭到反噬根據科學家的猜測,就目前地球上的資源來看,不可能維持人類長久的生存在地球上。所以科學家想到了,去探測更多未知的星球來為人類新家園尋找目標。
  • 地球65億公裡外傳回照片,內容?超出科學家的認知
    在外部太陽系中,海王星的外黃道面附近(距太陽約30個天文單位),有一個空心的圓盤形區域,上面有密集的天體。這就是短周期彗星的起源,我們稱它為柯伊伯帶。科學家們認為,外部太陽系中仍然存在第九顆行星,因此我一直想探索外部太陽系。
  • 從60億公裡外傳回一張照片,旅行者1號拍攝的是地球嗎?
    從60億公裡外傳回一張照片,旅行者1號拍攝的是地球嗎?現如今旅行者1號已經進入了太陽系最外層的邊緣,也就是正處在太陽影響範圍內,最開始旅行者1號的任務主要是經過木星進行土星的探測工作,早在1980年,旅行者1號就已經結束了自己的任務,成功為人類提供了衛星詳細照片。
  • 探測器從64億公裡外的太空回傳照片,科學家:揭秘時刻總算來臨!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和技術上的突破,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已經不滿足僅僅研究地球了,很多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廣袤的宇宙,想著人類科技什麼時候能發展到宇宙當中。並且人類科學家們也是一直在向這方面努力著。科學家們將目光放到遙遠的太空當中,渴望窺視宇宙的奧秘,因此這麼多年裡,人類不斷向天空當中投放人類科技,就是希望能對這個宇宙多一份了解,從上個世紀開始,在蘇聯和美國的帶領下,人類科技就已經不斷步入到太空當中。
  • 距離地球65億公裡外傳回照片,上面的內容,突破科學家的認知
    如果地球沒有辦法再讓人類生存下去,人類能不能找到另外一顆宜居星球?懷揣著種種想法,人類沒有停止過向外太空發射探測器的舉動,而隨著人們了解到的知識越來越多,科學家們也驚訝的發現,這個宇宙可能並不像人類所想像的那樣理所應當。首先在是否會有宜居星球這個問題上,通過人類的觀測與推論計算,確實會有很多顆星球擁有人類能夠在上面生存的條件,而衡量能否適宜人類生存的標準就是是否具備液態水。
  • 離開地球65億公裡外傳回照片,上面的內容,突破科學家的認知
    ,但是表面的溫差也無法讓大多數的生命存火在上面。而隨著探測器,觀測儀器的不斷革新,科學家們對宇宙的認知也在不斷刷新。哪怕是最基礎的知識,在不斷更新的探索數據中都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在探測器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類小型天體,然而與我們所認知的天體的形狀大相逕庭的是,這些天體的形狀竟然是不規則的造型,這樣一來其自轉公轉
  • 地球1.46億公裡外傳回畫面,有沒有外星人的存在?看完你就明白了
    地球1.46億公裡外傳回畫面,有沒有外星人的存在?看完你就明白了!宇宙的浩瀚程度令人難以想像,現如今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之下,人類逐漸地將視野放在了宇宙中,為了能夠觀察到宇宙中的狀況,各個國家都推出了探測器和衛星,在人類的不斷努力之下。
  • 旅行者1號在64億公裡外傳回的這張照片,為何讓人感到挫敗感
    ,其中旅行者1號探測器與我們地球的距離已經超過150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相當於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為1.5億公裡),也就是說,旅行者1號探測器現在已經離我們地球達到225億公裡遠。這個距離已經非常遙遠,探測器發回的信號,大約需要20小時43分鐘才能到達我們地球。
  • 旅行者1號從64億公裡外,拍攝的地球照片,地球只有像素那麼大
    旅行者1號在土星軌道拍攝的地球,距離為15億公裡左右在旅行者1號拍攝的大量行星照片中,最經典照片並不來自木星、土星或者海王星,而是來自旅行者1號的母行星地球,這張照片就是航天史上最經典的照片「暗淡藍點」,從暗淡藍點這張照片中看似乎乍一看沒有什麼特別,但是仔細看你會發現在這張照片中有一個像素般大小的亮點,這個亮點就是我們的地球,什麼那就是地球?
  • 64億公裡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科學家公開旅行者一號拍攝的照片
    在人類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類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是非常好奇的,比如說從古至今,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地球的探索,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學家也在逐漸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如果不是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或許我們還會認為,地球是宇宙中最大的一顆星球,其實,眾所周知,地球只不過是宇宙眾多行星中不起眼的一顆,至於地球到底在宇宙中是什麼樣子的?可以看看旅行者一號,從64億公裡外拍攝的地球照片,64億公裡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科學家公開旅行者一號拍攝的照片!
  •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外星人,1.46億公裡外傳回的圖像,一目了然!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外星人,1.46億公裡外傳回的圖像 ,一目了然!人類作為一種貪婪的生物,絕不滿足於地球上僅限的資源,所以把更多的目光投放到了其他的星球上,希望在這裡可以找到更多的資源。更是為了可以找到另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 旅行者一號給地球拍了張照片,在64億公裡之外,讓人類陷入沉思!
    文/貓行旅行者一號給地球拍了張照片,在64億公裡之外,讓人類陷入沉思!地球從誕生到如今已經有了46億年的時間了,這是多麼龐大的時間軸啊!而人類在地球面前如此的渺小。但這都是相對而言的,畢竟地球在太陽系、銀河系,甚至是銀河系之外的總星系。都是非常渺小的存在的。
  • 旅行者一號,在距地球64億公裡外,拍攝的一張照片,讓科學家沉默
    為了探索太陽系的邊界,這兩個探測器已經離開地球40多年,目前距離地球兩百公裡億公裡。這兩個宇宙探測器已經接近太陽系的邊界,可謂是進入星際空間。當然在旅行者一號漫長的旅途中,也傳回了很多重要的消息,這些資料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加全面地了解太陽系的全貌。
  • 旅行者1號從64億公裡外,傳回多張照片,呈現難以置信的地球!
    旅行者1號從64億公裡外,傳回多張照片,呈現難以置信的地球!月球距離地球384000公裡,從月球當中看地球是最美麗的,這是在太空當中最佳的觀測地點,火星距離地球5500萬公裡的地方,從火星上看地球,是沒有月球看的那麼美麗,剛開始,科學家們大多認為銀河系是宇宙的全部,而直到後來,天文望遠鏡不斷的升級,銀河系也只是宇宙當中數千萬億個行星當中的一員,如果將宇宙縮小,再縮小,就可以看到宇宙當中還是有很多的像星星一樣的點,這其實都代表著類似於銀河系的星系
  • 探測器從64億公裡之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探測器從64億公裡之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64億公裡的之外的宇宙中看地球,能夠有什麼樣的變化呢?火星上很多都是鐵元素,所以讓火星看上去就是一個紅色的星球,火星的紅色在太陽系也是非常美麗獨特的,但是相比於地球的美麗就要差很多了,站在火星上看地球,地球已經是一顆藍色的星星了,不過如果是晚上,我們還是能夠發現地球的,離開火星之後,我們來到距離地球13.5億公裡的土星上面,土星也是太陽系非常美麗的星球,因為它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土星光環,從土星上看地球,地球就更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