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人類先後發射了著名的宇宙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為了探索太陽系的邊界,這兩個探測器已經離開地球40多年,目前距離地球超過200億公裡。據科學家介紹,這兩個宇宙探測器已經接近太陽系的邊界,可謂是進入星際空間。預計在2025年前後,最先發射的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就會到達臨界點,徹底與地球失去聯繫,並成為漂浮在宇宙中的一艘「流浪探測器」。
在過去的四十多年,旅行者一號位地球傳回了很多重要的宇宙消息,這些珍貴的資料幫助科學家更加全面地了解太陽系的全貌。眾所周知,旅行者一號曾傳回了海王星附近的景象。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在海王星軌道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被稱為柯伊伯帶,據說這是短周期的彗的起源之地,這片景象被科學家推測為太陽系的邊緣地帶。
除此以外,旅行者一號還曾在1990年給地球傳回了另一張照片,這是旅行者一號離開地球64億公裡以外的地方拍攝的,而這張照片轟動整個天文學界,更讓科學家欣喜若狂。這就是後來被認為是人類航天史具備裡程碑意義的照片,名字叫做「暗淡藍點」。
令人意外的是,旅行者一號拍攝的「暗淡藍點」照片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據介紹,當時的「旅行者一號」已經離開地球64億公裡,有科學家建議讓「旅行者一號」空間旋轉,以便能夠拍上一張太陽系的「全家福」。不巧的是,當時的水星正好抵近太陽,而火星因為太陽光線太強而影響鏡頭聚焦。換句話說,這張太陽系的「全家福」並不完整,但是意外收穫卻讓人類更好了解到了我們生活的地球。
從「暗淡藍點」中可以看出,地球是一大約0.12個像素大小的圓點。當時由於鏡頭幾乎正對著太陽,支架反射的一縷光線正好籠罩住這個光點。而這張照片也讓人類意識到,我們生活的地球其實只是浩瀚宇宙中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不點。正是這個毫不起眼的小不點,在過去的幾千年承載了人類所有的夢想。也有人感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太重要了,並呼籲所有人要善待地球。
限於當時的技術,旅行者一號拍攝的「暗淡藍點」並不是很清楚。到了21世紀後,科技的發展讓人類可以更好地處理這張照片,成像處理技術工程師對原始照片進行了全新數位技術處理,圖像變得細膩,減少了顆粒感。讓我們人類目前的唯一家園——暗淡藍點看起來更清晰些。
事實上,我們目前所了解的很多宇宙資料,幾乎都是旅行者號探測器的功勞,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所處的地球的確是微不足道。正因為這樣,很多人也都猜測,在星際空間一定存在很多比人類更高等的文明,不知道你是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互動留言,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