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17000光年外!索菲亞觀測臺捕捉到了恆星形成的宇宙光!

2020-12-04 遨遊世界科學

我們知道當比我們的太陽大很多倍的大質量恆星誕生時,它們會發出熾熱而明亮的光芒,最終爆發為超新星。它們釋放的能量如此之大,以至於可以影響星系的演化。但是,不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天文學家對這些巨大恆星的形成知之甚少。

索非亞科學中心的大學空間研究協會高級科學家吉姆·德·布澤說:「像這樣的大質量恆星只佔所有恆星的不到1%,但它們可以影響它們相關恆星的形成。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有更安靜、更卑微的起源,因為它們的數量非常之多,但是我們必須更徹底地理解了它們的誕生屬性。」

為了了解更多關於恆星的誕生起源,研究人員使用平流層紅外天文觀測臺(SOFIA)研究了一種名為W51的巨大天體雲。它位於17000光年之外,主要由氫構成,是一個罕見的、巨大的恆星正在形成的地方。但是它們出生在天體雲的深處,我們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光是看不見的。利用索菲亞的機載望遠鏡和敏感的紅外攝像機,研究小組仔細觀察了密集的雲層內部。他們捕捉到了由正在形成的恆星引發的宇宙光秀,其中包括許多以前從未見過的恆星。索菲亞平流層天文臺,是一架波音747SP噴氣客機,改裝後攜帶一個106英寸直徑的望遠鏡。這是美國宇航局和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的聯合項目。

在斯隆數字巡天計劃(Sloan Digital Sky Survey)拍攝的一張恆星場圖像上,被稱為W51的恆星孕育室中大質量恆星的形成引發了一場宇宙光秀。最古老和最進化的大質量恆星在圖像的左上方,顯示在黃色氣泡的中間。最年輕的一代通常出現在圖中央附近的區域,靠近中間偏左的最亮的球。像這樣的大質量恆星釋放出如此多的能量,以至於它們在我們星系的進化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這臺紅外相機,被稱為索非亞望遠鏡(SOFIA Telescope)的「微弱物體紅外相機」(Faint Object infrared camera),擁有靈敏的探測器和強大的放大率,可以讓研究人員在這些巨大的恆星誕生後立即發現它們,並了解大質量恆星是如何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形成的,甚至是如何在遙遠的星系中形成的。

索菲亞科學中心的大學空間研究協會科學家王吉·林說:「這是目前使用這些波長的紅外光所能獲得的最佳解析度。」「這不僅揭示了我們以前看不到的區域,而且對理解恆星及其母雲的物理性質和相對年齡也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將索菲亞的數據與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和赫歇爾太空天文臺的數據結合起來分析了這些恆星。他們發現,雖然它們都很年輕,但其中一些進化的更徹底,而另一些則是星雲中最年輕、最近誕生的恆星。其中一個可能非常大,估計質量相當於100個太陽。如果未來的觀測證實它確實是一顆巨大的恆星,而不是多顆兄弟恆星聚集在一起,那麼它將是銀河系中質量最大的恆星之一。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捕捉到1600光年外「骷髏星雲」:景象迷人
    11月2日,據外媒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ESO)通過使用智利帕瑞納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觀察到了「骷髏」星雲(NGC 246)一些令人驚嘆的細節。據了解,「骷髏星雲」距離地球大約有1600光年,是位於鯨魚座的一個行星狀星雲,顧名思義,其外形與頭骨十分相似。
  • 飛翔中的天文臺——索菲亞
    ,其主要設備外的艙門被打開Image: NASA/Jim Ross索菲亞利用不同「色」的紅外光觀測星雲和星系。它不像一些地上的「親戚」那樣擁有超大鏡面,也不像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那樣自由自在,完全脫離地球大氣的束縛,但索菲亞卻能夠捕捉到較廣範圍的波長,分辨出細微的色差,使其成為天文學界無與倫比的天文臺。
  • 天文學家觀測到2.15億光年外超大質量黑洞潮汐瓦解恆星全過程
    ,即約16300光年,所以這個星系的直徑目測大約只有32600光年,屬於比較小的螺旋星系。左邊旋臂上的藍色恆星估計是銀河系內的恆星。該星系距離我們約66百萬秒差距,即約2.15億光年,在目前在光學波段探測到的所有潮汐瓦解事件中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起。
  • 天文學家觀測到2.15億光年外超大質量黑洞潮汐瓦解恆星的全過程
    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位於智利帕拉納爾的超大型望遠鏡觀測到位于波江座的一個螺旋星系裡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潮汐瓦解併吞噬恆星的全過程。左邊旋臂上的藍色恆星估計是銀河系內的恆星。該星系距離我們約66百萬秒差距,即約2.15億光年,在目前在光學波段探測到的所有潮汐瓦解事件中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起。
  • 黑洞手撕恆星!2.15億光年外發生一起宇宙慘案
    黑洞,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極度彎曲周圍時空,產生強大引力場,在事件視界範圍內連光也無法逃脫,從而如幽靈般潛行於宇宙黑暗森林中,無法被直接觀測到。更可怕的是,黑洞還是卓越的清道夫,能夠吞滅周圍的一切物質。
  • 射電望遠鏡觀測到,1000光年外的英仙座中,有74顆原恆星!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恆星形成涉及許多現象的複雜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塌縮、磁場、湍流、恆星反饋和雲層旋轉。這些效應之間的平衡,在不同的源之間有很大不同,天文學家已經採用了統計的方法來理解典型早期恆星形成序列,最早的階段被稱為原恆星階段。
  • 望遠鏡捕捉到孕育銀河系最大恆星星雲照片(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捕捉到銀河系NGC3603星雲圖片。圖片顯示,這片區域絢爛多彩。銀河系已知最大恆星便位於這片區域中。這片極具魅力的星雲距太陽有2.2萬光年,並以驚人的速度孕育新恆星。
  • 99億光年外,一個黑洞噴發的氣體,在100萬光年外形成了4顆恆星
    不過,最新的一項研究卻發現了一個出乎意料的事實:99億光年外,一個星系中心的黑洞噴發的氣體,在距離黑洞100萬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間,形成了4顆巨大的恆星!Gilli)主持的,該研究團隊利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其他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了一個黑洞,該黑洞噴發的物質導致在100萬光年外的多個星系中形成了4顆新的恆星。
  • 2.15億光年外,一顆黑洞偷吃了一顆恆星,被人類抓拍到
    導讀:科學家歷時數月的跟蹤觀測,使他們清楚地看到了遠古太陽的毀滅,就像它發生的那樣。該事件的目錄條目為AT2019qiz,是有史以來最接近此類耀斑的事件,距離僅有2.15億光年。天文學家說,他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捕捉到一顆恆星被撕成條狀並被黑洞吞噬的過程
  • 首次觀測到450光年外恆星的巨大日冕物質拋射!
    研究人員首次以完整的方式確定並表徵了活躍恆星HR 9024大氣中的一次強烈噴發,其特徵是x射線的強烈閃光,隨後釋放出一個巨大的等離子體氣泡,即含有帶電粒子的熱氣體。這是首次在太陽以外的恆星上觀測到日冕物質拋射,日冕是恆星的外層大氣。
  • 美國航天局:人類首次觀測到恆星核燃料耗盡坍縮產生的激波暴
    美國航天局:人類首次觀測到恆星核燃料耗盡坍縮產生的激波暴 新華網 2016-03-2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
  • 三萬光年外恆星殘餘物射線爆發
    3萬光年外磁星發出耀眼光環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導,目前天文學家正在利用美國宇航局的「雨燕」(Swift)衛星和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Fermi Gamma Ray Space Telescope),觀察距離地球30000光年的一個恆星殘餘物中頻繁發生的一些高能伽馬射線爆發,這種爆發宛如天國焰火。
  • 7000萬光年外!美麗的星系「像盛開的玫瑰」正在孕育新的恆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在距地球7000萬光年的一個螺旋星系中捕捉到了這束令人難以置信的恆星和恆星氣體。這個螺旋星系位於距我們不到7000萬光年的白羊座。1784年,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首次發現了這個星系。在NASA的照片中,NGC 972星系就像一束五顏六色的玫瑰。 哈勃照片中深橙色的色調顯示,氫氣飄過整個NGC 972。 更明亮的光斑也可以通過旋轉的暗星雲和星塵看到——新生的恆星將它們的光投射到太空中。
  • 歐洲南方天文臺首次直接觀測到行星誕生:塵埃和氣體呈螺旋狀旋轉
    天文學家們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VLT)觀測到一個恆星系統誕生的跡象。在年輕的AB Aurigae星的周圍,存在著一個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緻密圓盤,天文學家在其中發現了一個突出的螺旋結構,它的「扭曲」標誌著一顆行星可能正在形成的位置。這一觀測到的特徵可能是第一個「嬰兒」行星存在的直接證據。
  • 人類能觀測到150億或者50億光年外的星球嗎?
    首先,人類不可能會觀測到距離地球150億光年的星球。宇宙誕生到現在才過去138億年,所以光在宇宙中的傳播距離最多只有138億光年。不過,由於宇宙膨脹,遙遠天體的共動距離可達465億光年,但這與觀測到距離地球150億光年外的星球是兩碼事。
  • 哈勃望遠鏡拍攝到:7500光年外的宇宙煙花!
    你可以這樣描述這個位於7500光年外船底座的雙星系統。1838年埃塔船底座經歷了一次災難性的爆炸,並迅速升級為1844年4月成為天空中第二亮的恆星。今天研究這顆恆星的研究人員仍然可以看到它周圍大爆炸的跡象,這個巨大的啞鈴形狀是由塵埃、氣體和其他細絲在噴射過程中被拋入太空而形成。這些熾熱的星雲被稱為侏儒星雲,自1990年哈勃望遠鏡發射以來一直是它的目標。
  • 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一顆恆星的自我爆炸!
    就像星系間的狗仔隊一樣,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一顆超新星快速消退的名人身份,一顆恆星的自我爆炸。哈勃望遠鏡拍攝的這些照片被合成成一部生動的電影,講述了這場巨大的恆星爆炸消失在7000萬光年之外的螺旋星系NGC 2525中。
  • 哈勃觀測到108億光年外兩星系,疑「星球大戰」後,留下痕跡
    哈勃望遠鏡看到了108億光年外兩個星系疑似「星球大戰」過後留下的痕跡,1990年發射成功的哈勃望遠鏡再一次讓人類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因為傳統情況下,一個正常的星系分布特點是,中間部分恆星數量多,周圍距離中心越遠數量越少,而這一次發現的距離地球108億光年的「R5519」星系中間居然是一個半徑為8.5萬光年的空洞!不僅如此,該星系恆星形成速度是銀河系的將近五十倍,這兩個證據都表明,曾經有另外一個星系以極快的速度撞擊過該星系。
  • 望遠鏡捕捉到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畫面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國太空網站近日報導,望遠鏡捕捉到一顆垂死的恆星在被一個超級黑洞撕裂時發出的罕見閃光。報導稱,這一罕見的潮汐撕裂事件是已知距離地球最近的此類事件,相距距離僅為2.15億光年。潮汐撕裂事件是指恆星在伸展過程中被「意面化」(撕裂成義大利細麵條狀——本網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