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1月22日報導:11月22日下午,由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生活垃圾分類「小發明、好方法、金點子」徵集活動舉辦頒獎儀式。近百位獲獎學生代表、指導老師、學校領導以及領導嘉賓相聚於共青森林公園,共同見證活動圓滿收官。
溼垃圾要破袋後再丟棄,這已經形成了廣大上海市民生活垃圾分類的共識。在破袋這件小事上,上海的大中小學生有層出不窮的金點子。上海電力大學聶文龍、蘭旭、林珺璐、齊偉惟和許漳同學的破袋器小發明,甚至已經成功申請到2項專利,並在黃浦區、靜安區200多個小區安裝使用,使用壽命可達5到10年。
奉賢區古華小學的張米婭同學,製作了一款新型的廚餘垃圾桶,由溼垃圾桶、液體回收裝置和汙水軟管組成,縮短汙水在垃圾桶內留存的時間,從而減少空氣異味。憑藉這個好方法,張米婭同學獲得了小學生組「好方法」三等獎。
此次活動自7月1日啟動以來,得到廣大青少年學生熱烈響應,同學們一方面認真投入學校、社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同時積極開動腦筋,就地取材,充分運用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設計製作小發明,總結提煉好方法,提出各種有利於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的金點子。至8月20日徵集截止,共收到548份作品並由專家進行了緊張、專業、細緻的初審、覆審和終審,評選出學生個人獎70個,優秀指導老師獎10個,優秀組織獎10個。
市綠化市容局總工程師朱心軍在儀式上致詞,他表示,這些成果都體現了同學們關注垃圾分類工作的意識,體現了綠色生態的理念,更體現了同學們的智慧和創意。上海之所以能在垃圾分類中走在全國前例,與廣大青少年學生的關注、參與是分不開的。他向一年來積極參與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廣大青少年學生表示衷心感謝。
頒獎儀式上,獲獎學生代表上海市進才實驗中學周詳暢談參加此次活動的感想,她表示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不僅僅是綠色環保的一項具體舉措,也是城市文明和市民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見證。作為一名中學生,自己既是現代城市生活中的小居民,是社會基礎設施的使用者,更是這座城市的小主人,應當努力成為未來之城的改進者和創新者。在參與的過程中,讓自己從原先的旁觀者變成一名體驗者,對城市運行有了新的發現與更為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