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噹!【零廢棄校園】系列推文的第二期「校內測試暨師生共創篇」來啦!還沒看過第一期「校內調研篇」的小夥伴,歡迎點擊閱讀文章。
我們將用這個系列帶領大家一起去看看——一個「零廢棄校園」的建立,從前期調研、師生共創到最終方案落地,都會經歷哪些有趣步驟和的發現!
*該項目由深圳市華基金生態環保基金會與造點共益設計諮詢聯合發起,報告由造點撰寫。我們由衷感謝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鼎太小學的學生和老師們,支持並協助我們在校內開展以下調研及測試活動。
讓我們一起來進行一個想像——
如果在一個小學裡,小學生可以決定扔垃圾的方式、垃圾分類的規則,甚至親手設計垃圾桶,那麼這個學校可能會解鎖哪些出乎意料的「花式扔垃圾姿勢」?
動圖來源:giphy.com
在上一期的推文中(還沒讀的小夥伴點我!),我們帶大家一起挖掘了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鼎太小學(簡稱鼎太小學)「隱秘的角落」裡,都藏了哪些有關垃圾處理的寶藏故事和行為。
之前的調研結果顯示,鼎太小學的師生需要更多實踐機會和外部條件支持,幫助他們將自身的環保理念轉化為實際行為。目前,校園裡有三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如何讓學生更精準地把垃圾扔進桶裡?
2.如何讓師生的垃圾分類知識轉化為正確的行為?
3.如何讓被忽視的校園宣傳欄成為傳遞零廢棄理念的最前線?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沒有直接給出最終解決方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創意框架」,來讓師生們發揮他們的機智才能,通過試玩和集體表態等共創方式來探索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想知道零零後的「小魔獸」們如何在2天之內玩壞設計師的創意,並發展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玩法?那就跟我們一起走進【零廢棄校園】系列第二期——「校內測試暨師生共創篇」,看看發生了什麼吧!
第一步
設計師提供了這些靈感吸引神獸上鉤
實地調研結束後,設計師們趁熱打鐵進行了一系列頭腦風暴,產生了上百個點子,並最終挑選了以下9個方案來製作模型到學校裡進行測試。
我們在學校測試的所有方案
猜猜哪個方案最受同學們歡迎?同學們又受到這些創意靈感的啟發產生了什麼奇思妙想?我們將帶大家來一一細看。
第二步
學生們用天馬行空的智慧來填充!
01 如何讓「垃圾扔進桶」更有吸引力?
設計師提供的靈感:
受學生們「投籃式」扔垃圾的啟發,我們對各班的垃圾桶進行了趣味改造,用低成本的方式為現有設施增添了「行為助推」功能,引導同學們更精準地將垃圾扔進桶裡。
我們在教學樓每一層的走廊上,都設置了3類被改造過的垃圾桶:三色投籃線,強調距離與命中率的關係;黃色跳房子,標示了扔垃圾的最短動線;白色的簡易籃板,則是被瞄準的靶心。
Before: 學校原本的垃圾桶
After:改造後的垃圾桶
同學們的腦洞大開
這些簡單卻能引發互動的改造方案無疑給鼎太小學的學生帶來了許多歡樂。幾乎每個課間都有同學三三兩兩地圍在垃圾桶前,討論這些改造該怎麼用、怎麼玩。不少人在路過垃圾桶時,會下意識地伸出手,試試該用怎樣的距離和姿勢來完成扔垃圾的動作。
手裡啥也沒有,扔了個寂寞...
在所有的改造方案中,三色投籃線贏得了最多學生的關注。
許多同學選擇站在最遠的綠線上扔垃圾,而且和「投籃式」的扔法不同,我們發現大家會特意彎下腰,伸長手臂確保物品能穩穩地落進桶裡。
左滑比比看誰的手更長?
中高年級的學生除了試玩,還愛跟同伴一起探討三色投籃線的使用規則。對同學們來說,有「激將法」意味的文案更能激發同學們為自己的扔垃圾行為負責。
首日測試結束後,(文案遭到了吐槽的)設計師們火速更新了一波改造方案,讓走廊裡的垃圾桶往學生心中的模樣又貼近了一步。
「我站在綠線,都可以伸手就碰到垃圾桶,命中率怎麼可能才70%。綠線的命中率當然是100%啊,裡面的紅線應該是命中率200%才對……」
——某四年級男生
「知道了綠線的命中率是100%的情況下還扔不準,那才丟人吧。」
——另一位四年級男生
原三色投籃線
迭代後的「激將法」三色投籃線
跳房子地貼的使用方式,則完全是學生在試玩的過程中發明出來的。嫌一步步跳到垃圾桶前過於平庸和無趣,不少同學嘗試站在最遠的3號格子裡,以投三分球的姿勢躍起,遠距離「投垃圾」。
與大家慣常的扔垃圾方式略有不同,地上的格子變成了所有人統一的「起跳點」,所以走廊上也逐漸出現了帶有」競爭感」的花樣扔垃圾姿勢——看誰跳得高也依然扔得準!
最後一個簡易的籃板改造,似乎沒太受到學生的青睞。同學們摸索了一陣卻沒有找到適合的玩法後,便果斷放棄了這個創意方案。缺乏想像空間和趣味性的改造方案,在「吸引注意力」這第一步就栽了跟頭。
因為過於平凡而無人問津...
+ =
未來的趣味垃圾桶長什麼樣?
通過對比三個方案在「試玩」中的受歡迎程度,我們能看出同學們更偏好具有趣味性、挑戰性,並且能幫助他們規劃自身行為的改造方式(如:規定站位、投扔距離等)。同學們愛玩、愛比拼的天性,也發展出了一系列打破常規而富有感染性的扔垃圾方式,完全甩開了設計師原本的預設。
走廊所具有強烈的社交性質,也有助於新的良好行為的傳播
因此,未來垃圾桶的趣味改造,可以結合美術課的時間,完全交由學生來設計。學校只需規定基本設計原則,比如地貼需要創造「挑戰性」和「目標感」等,就可以收穫一堆「基於使用者視角」的行為助推方案了。
學生們的創意又會是什麼樣的呢?
02 如何培養垃圾分類「行動上的王者」?
設計師提供的靈感:
已接受過垃圾分類課堂教育的鼎太小學師生們,對實踐垃圾分類處於躍躍欲試的狀態。
為了給 「技癢」的同學們更多實操機會,我們為一年級和六年級各一個班級增設了校園常見垃圾的分類垃圾桶(包括食物、塑料瓶、紙張和其他垃圾四大類),將追求常見物品的分類「純度」作為更低門檻的開始。
通過簡單的視覺設計,我們為這些垃圾桶附上了「知識傳遞」的功能,讓同學們直觀地看見垃圾被處理和回收後的「生命歷程」。
Before: 校內原市政垃圾分類桶
After: 帶有垃圾「生命歷程」的校內常見垃圾分類桶
同學們的腦洞大開
經過兩天的觀察,我們發現垃圾桶上豐富的視覺元素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一年級的同學常常在課間圍著四塊展板,討論不同類別垃圾的「來龍去脈」。
在沒有任何指引的情況下,兩位班主任也自發地選擇了適用於自己所帶年級的教育方式,推動學生進行分類。一年級班主任開展了「垃圾分類」小課堂,帶領全班複習相關知識;六年級的老師則選擇給予高年級學生全然的信任,讓他們自由地探索、試錯。
一年級的老師在開展零廢棄課堂,被路過的設計師發現了!
從結果上來看,兩個班過半的垃圾都被正確地分了類,但有爭議或易混淆的情況依然存在,比如:用過的紙巾混入了紙張回收桶。這些情況說明,實際生活中的垃圾分類需求比課本上的案例要複雜得多。
顯然,高年級的同學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測試正式結束前,我們進班跟學生面對面交流他們的分類體驗時,不少人分享了他們感受到的垃圾分類的「複雜性」。
「我有些時候扔垃圾會感覺分類很模糊,比如我的這支筆,它外殼是塑料材質,裡頭有墨水,那我該把它扔到塑料垃圾還是其他垃圾呢?」
——某六年級女生
文具的成分比想像中複雜
親自實踐了垃圾分類之後,同學們不僅能判斷一些常見困難背後的原因,也自然而然地對解決方案進行了思考,因為解決這些困難如今變成了他們的責任。
「當你只有單個垃圾的時候,其實分類不難;但是當你有很多垃圾(混在了一起),比如下午值日生掃地的時候,分起來就特別麻煩。」
——某一年級男生
「我覺得應該貼個『垃圾分類回收表』,這樣有些分類很模糊的東西,比如玻璃,就可以明確出來應該丟哪裡,這樣就不會出現錯扔、亂扔的情況。」
——某六年級男生
+ =
未來的校內垃圾分類實踐長什麼樣?
分類垃圾桶上的可視化信息不僅吸引了學生注意,還引發了朋輩討論。同學們在進班環節的熱烈分享,體現出他們對校園垃圾分類的設施、規則實際上有許多具有實操性的構思。
在未來,鼎太小學的學生除了需要更多的垃圾分類實踐機會,還可以更直接地參與到分類規則的制定中來。當學生們得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並且還可能影響他者時,他們也許會更有動力去主動承擔「零廢棄推動者」的角色。
分類垃圾桶和下遊的垃圾處理流程也要相互配合
03 如何讓零廢棄校園宣傳「活起來」?
設計師提供的創意靈感:
作為一所典型的公立小學,鼎太小學的校園宣傳欄仍在沿用傳統的「照片結合大篇文字」的方式,對垃圾分類等理念和知識進行宣傳。然而,這樣只有輸出、缺乏互動的宣傳方式,似乎並不符合在參與式媒體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的習慣。
為了讓零零後們「打入冷宮」的校園宣傳欄再次「活起來」,我們邀請全校師生參與了零廢棄宣傳欄的內容共創:他們需要在「模擬宣傳欄」的巨幅海報上,親自票選出心中最愛的欄目。
兩天之內,超過900名學生參與了共創,讓「零廢棄小妙招」和「環保紀錄片分享」成為了最受學生歡迎的兩個欄目。
Before: 校內原有的垃圾分類宣傳欄
After:等同學們來投票的零廢棄共創宣傳欄
同學們的「腦洞大開」
領取到選票貼紙後,同學們都興奮不已,成群結隊地在課間來到「宣傳欄」前。做出最終選擇前,大家往往會拉著好朋友討論半天欄目裡的內容;有的人為了凸顯他們強烈的支持態度,還在自己的「選票」貼紙上畫上了充滿情緒的圖案和小人畫。
「零廢棄小妙招」欄目只用了一上午,就獲得了遠超其他欄目的票數。學生們紛紛被案例裡奇思妙想的廢物利用創意所吸引,一邊跟朋友商量著當晚就試試看,一邊又在探討中產生了新的手工點子。
「『零廢棄小妙招』上改造後的小房子圖好漂亮,還能給小倉鼠用,這想法太棒了!我回去也想試一試。」
——某三年級女生
「環保紀錄片推薦」是第二個脫穎而出的欄目,這無疑戳中了零零後們的身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的特質。鼎太小學的學生對使用電子設備獲取線上資訊並不陌生,部分實驗班也由學校統一配備了iPad,用來完成日常的學習和作業。所以依靠在線媒體內容了解陌生的領域,十分符合他們日常的信息吸收習慣。
同學們的投票結果
+ =
未來的零廢棄校園宣傳欄長什麼樣?
對於小學生而言,只有當校園宣傳欄開始承載學生愛看的內容和形式,並提供直接互動的方式時,它才不再只是一堵「寫了字的牆」,並真正在同學們心中真正「活起來」。
因此,未來的校園宣傳欄可以作為師生共創校園文化生活的第一線,由他們自行提出和決議有關零廢棄的話題。大家可以將自己新鮮出爐的手工藝品和緊跟網際網路熱點的環保影視作品推選為宣傳內容,而具體的互動形式也可以進一步拓展,比如增添掃碼獲取資源的功能、加入校內環保QQ群等。
第三步
一起創想零廢棄校園的未來
以上便是這次校內測試暨師生共創的全部過程啦!
這次的經驗為鼎太小學推動建設零廢棄校園又進一步驗證了方向。有些方案在測試和共創的過程中呈現出了很強生命力,值得被推薦給其他的中小學或教育機構,一起來嘗試。
這樣的結果和你預想的有出入嗎?
設計師改造完20個垃圾桶後,想說……
回到文章開頭,我們邀請大家一起進行的那個想像——
假如一所小學裡扔垃圾的方式、垃圾處理規則,甚至連所有的垃圾桶都是小學生親手設計的,那麼「好玩」、「新鮮」和「值得被實驗/探索」就成了生產創意的首要原則。而將學生們直接變成「創意提供者」,則是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的最好方法。
建立零廢棄校園的過程也許就像創造一個屬於兒童的「零廢棄實驗基地」——在這個安全空間裡,設計師和教育者要做的,是尊重同學們渴望通過實踐去學習環保行為的衝動,並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
這一個多月來,我們在鼎太小學所收穫的洞察和開放性解決方案,或許能為其他對「零廢棄校園」感興趣的學校、機構或夥伴提供參考。
以鼎太小學為起點,我們期待未來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育者,主動參與到「零廢棄」理念的推動與落地中來,讓環保的種子隨新一代的成長,生根發芽。
動圖來源:giphy.com
小預告
如果大家好奇文中的方案和點子,在被優化和落地後實際長什麼樣子,歡迎在暑假結束後跟我們一起回到鼎太小學,一起來看看新學期裡,學校又有哪些環保「新氣象」?
「零廢棄校園」系列第三期——方案落地篇,等待你的圍觀哦!
你有什麼更好的零廢棄改造升級點子?
我們留言區等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