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代扔沒有想像那麼美:月入過萬隻是傳說 從業者「都在虧錢」

2021-01-08 騰訊網

7月,上海開始率先實施目前國內最嚴的垃圾分類投放制度。不按要求分類投放的居民將面臨城管執法部門50-200元的罰款。

強力推行之下,一門新職業也應運而生——垃圾代扔,或美其名曰「代收垃圾網約工」、「垃圾分類師」。有媒體甚至報導,在上海,垃圾代扔一個月的收入可以過萬。真的如此嗎?這種新職業是否真有如此廣闊的就業市場前景?

多個城市陸續實施垃圾分類投放制度。

「核算了一下,發現這樣有點虧不起」

「這有一個外賣的盒子。」「這個盒子如果洗乾淨的話,它屬於可回收垃圾。如果沒有清洗,也可以作為幹垃圾」。穿著紅馬甲,帶著紅帽子和口罩,套上藍色鞋套,走進上海市民家裡的周國獻,自稱是垃圾分類師。這是他7月以來的新職業。

在淘寶上下單「垃圾代扔」的上海居民薛女士家裡養了一隻貓,她支持垃圾分類,但如何給寵物糞便分類讓她感到困擾。在這次上門服務中,周國獻告訴薛女士,貓砂是幹垃圾,狗屎可以用馬桶衝掉,紙屬於幹垃圾。

周國獻所提供的垃圾代扔服務由上海一家社區服務公司組織發起。公司老闆王先生是江蘇人,來上海十多年,一直從事家電維修等社區服務業務。7月1日,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制度在上海實施,王先生看到商機,在淘寶上發布了服務,發現有需求的人還不少,來諮詢的人挺多。

垃圾分類投放制度催生了一門新業務——垃圾代扔。

王先生的目標客戶是兩個特殊群體:一是工作忙碌的中青年,他們下班在家的時間和生活垃圾投放時間不吻合,或者是垃圾投放點離得遠一點,下班疲憊不堪的上班族不願為扔一次垃圾特別跑一趟;二是上了年紀行動不便的老年人。

目前,王先生僱傭了十多名像周國獻這樣的垃圾分類師,提供垃圾代扔的服務。不過,垃圾分類師只是協助幫忙做垃圾分類,「可以上門講解、做一些提醒」,居民個人仍然要主動做分類,並不是將垃圾分類的責任完全交給垃圾分類師。

「如果幹溼垃圾都是混在一起的,垃圾味道也很大的,的確很髒,師傅是不願意幫他們做分類的。」王先生坦白講。

王先生設計的收費標準是單戶包月180元,季繳420元,年繳1320元,但服務標準是隔日上門,同時負責垃圾放置處地面免費清理。公司同時也推出了團購價,如果是3-5戶組團,每月的價格是162元;5-10戶組團則按每月127元收費。

王先生告訴南都記者,他最初考慮將每戶每月的收費設定在80元左右。不過,「核算了一下,發現這樣有點虧不起」。

網上不少人傳言,這樣的網約垃圾代扔一個月可以賺到一萬元人民幣以上,但這並不是普遍情況。

「(一萬月薪)不只是誇大了,我們現在還在虧錢,怎麼可能會賺錢。」王先生開始跟南都記者吐槽:一個垃圾分類師目前一天上門最多跑20戶。他給垃圾分類師傅每月開的薪水是4000元。「按照目前的服務效率,其實師傅們的業務量也是達不到4000元標準的」。

月薪超一萬元的垃圾分類師讓不少人對這份新職業好奇。一些垃圾分類師慕名而來,主動在淘寶找上門,要到王先生這裡當垃圾分類師。「但一萬元這個標準達不到,我們也不敢承諾。」王先生說。

網約「垃圾分類師」上門服務。

「客戶太分散了,不太方便接單」

淘寶平臺顯示,王先生的店鋪月銷129張訂單,有52人贊過。來諮詢的人更多,但草創的垃圾代扔「行業」顯然受制於服務半徑的限制。

「客戶太分散,有的住得比較遠,就不太方便接單。」王先生說,雖然目前他們提供的服務已經涵蓋了上海市區以及嘉定、長寧、寶山等幾個近郊區,但分散的客戶也增加了師傅的交通成本,公司需要給師傅們在薪水外額外給予公交補貼。

南都記者問王先生,虧本的情況怎麼改變呢?「目前還不是太好改變,除非小區和居委會願意支持我們」。他想做一些地推,在小區開展垃圾分類演講,然後集中登記有需求的客戶,這樣也許可以改變目前垃圾代扔服務不夠集中的現狀。最近,他正在聯絡社區和居委會,洽談合作。

這也是很多垃圾代扔服務者都在思考的解決辦法,但要想賺錢依然很困難。安徽人牛阿姨(化名)的根據地在上海寶山區,她和丈夫自己做搬運服務,她的姐姐在上海開了一家家政服務小微企業。垃圾分類的行動開展後,手裡掌握了保潔阿姨和鐘點工的資源,她和姐姐突發奇想,也在淘寶上線垃圾代扔服務。

但是,牛阿姨的服務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她不做個體家庭客戶的代扔服務,只接社區物業的訂單。目前有一個300戶規模的小區想跟牛阿姨合作,3500元一個人,兩班倒,這份工資比小區負責路面清掃的清潔工拿的稍微高一點。「剛做了一個禮拜,還沒賺錢」。

對於垃圾代扔的商業前景,王先生仍未喪失信心,但也不十分樂觀。他對南都記者說,「前景應該還是可以的,需要服務的人還是很多的」。至於如何承受成本壓力,他說,「能撐多久就撐多久吧,還不一定」。

在一些一二線城市,三輪車大軍事實上成了垃圾回收的主力軍。

「城市的螞蟻是不容忽視的力量」

除了垃圾代扔,傳統的廢品回收業務也在加速搭上「網際網路+」便車。雖然人們都管他們叫做「代收垃圾網約工」,但垃圾回收的服務和垃圾代扔有本質的不同。

牛棚創立的「易代扔」,如今是支付寶官方合作的垃圾分類最大回收平臺,已累計用戶服務超過了250萬次。在此之前,易代扔主營業務是廢棄家電、紡織物的回收,服務範圍覆蓋全國180個城市;飲料瓶、廢塑料等五種生活廢棄物的回收業務也已經拓展到了三四十個城市。

上海的垃圾分類吸引了全國關注,也讓APP「易代扔」更多被公眾和媒體所注意。不過,平臺的名字,讓牛棚感到有點「躺槍」。有不少人以為易代扔也做垃圾代分類代扔的業務,但牛棚對南都記者說,「純粹代用戶做垃圾分類,我們堅決不做」。

在上海,曾有一名房東在房租期滿收回屋子時,發現屋內垃圾滿地,就找到了易代扔,以為這是一家上門做垃圾分類的公司,但上門師傅堅持垃圾分類是居民用戶自己的責任,平臺不能全盤接下這個活,最後這名房東為此報了警。

「我們一直堅持這個原則。」牛棚告訴南都記者,「可以懶,可以不去扔,不去找廢品回收站,但不能慣著老百姓,家裡的垃圾分類是居民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牛棚真正想做的事情是用網際網路的技術,給垃圾回收這個行業賦能,特別是為城市的「三輪車大軍」賦能,這是他當初進入這個行業的初心。

他曾根據上海的人口密度做過測算:在上海,騎著三輪車,搖著鈴鐺,馱著一車車硬紙板、飲料罐的廢品回收從業者至少有7萬人,他們大多來自河南、山東、安徽。

「他們就好像這個城市的白細胞。」牛棚估計,在一二線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其實有40%-60%的份額是被這些三輪車大軍給收掉了。

但三輪車大軍的處境並不好,每天讓交警趕、被城管追,物業還不讓進門。如果垃圾分類將這些人排除在外,「垃圾量會撲出來」。相反,三輪車大軍在牛棚眼中是寶貴的人力資源,他們擁有相對較低的物流成本,服務的顆粒度也最低。「如果把城市的『三輪車大軍』收編,對他們的服務合理管控,加以規範,讓他們有平臺的公信力背書,有後端的企業為他們服務,提高他們的效率和服務的價值,這是一個方向。」牛棚說。

易代扔的任務則是搭建一座更加直接的橋梁,直接接觸到產生垃圾的人和回收垃圾的企業,做批量規模化的垃圾回收。就在一年之前,生活垃圾回收的業務量還只是個位數,甚至是零。但隨著垃圾分類一時蔚然成風,每天的業務量已經上升到好幾百。牛棚顯得信心慢慢滿滿,「下一步很快就會達到好幾千」。同時,在大環境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找上門求合作。

牛棚也看了那篇「回收小哥月入過萬」的新聞報導,但「真沒有這麼高的利潤,這樣的報導反而害得不少企業失去政府扶持。」他反覆對媒體說。

雖然也會遇到不考慮師傅上門辛苦,上傳一堆書包圖片,但其實只有兩個飲料瓶要賣的用戶,但「目前90%的用戶做的非常棒」。很多人甚至完全是出於垃圾回收利用的公益心,分文不要。這種信任也讓進入生活垃圾回收領域的牛棚更加感受到把商業和社會責任結合能夠創造的價值。

但也不是沒有難題。平臺的要求是,回收師傅可以就近掛靠服務商,經過正規培訓,考試合格之後再加入。最大的難題是回收師傅的價值觀,他們對「網際網路+」沒有概念,還有不少人並不樂意被收編。

「我們會堅持做下去」,現在平臺已經有幾千名上門回收員。此外,保潔阿姨、物業保安也可以成為兼職員工。「城市的螞蟻是不容忽視的力量。」牛棚說。

採寫:南都記者 吳斌 發自北京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牛市更容易虧錢?投資的時候,你我都不可能理性
    這些數字告訴我們,與2014年6月的初始股權財富相比,在18個月之內,流動產生的累積收益,使得最底層的人群損失了28%的資金,最富裕的群體卻獲得了31%的收益。為什麼牛市反而容易虧錢?01 無法克服的「賭徒」心理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的投資行為是理性的,好像自己的每一個推斷都是有依據的。誰會白白把錢往水裡扔?
  • 完美錯過扔垃圾時間?支付寶上線「易代扔」服務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6月11日報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即將於7月1日正式施行。對於早出晚歸的「996」一族而言,如何在規定投放時間段內扔垃圾?近日,支付寶悄然上線「易代扔」服務,免費上門回收生活垃圾。
  • 小學生發明的「花式扔垃圾姿勢」,都長什麼樣?
    讓我們一起來進行一個想像—— 如果在一個小學裡,小學生可以決定扔垃圾的方式、垃圾分類的規則,甚至親手設計垃圾桶,那麼這個學校可能會解鎖哪些出乎意料的「花式扔垃圾姿勢」?
  • 網上月入過萬成常態?錢真的那麼容易賺嗎,網友表示有話要說
    ,特別在網上就更加的厲害了,現在網上幾乎都是月入兩三萬,甚至是十幾萬的,如果你沒有月入過萬,那麼根本是不好意思上網的,真的是這樣嗎?網上月入過萬成常態?錢真的那麼容易賺嗎,網友表示有話要說
  • 把月入過萬當成普通生活:以為賺錢很簡單,是年輕人最大的錯覺
    所以說,年入百萬的高收入人群不是沒有,但是只是極少的一部分。月薪過萬更不是普遍現象,而是絕大多數青年人努力的方向而已。02 以為錢好賺,是年輕人最大的錯覺中年人經過社會和生活的洗禮,知道錢不是那麼好掙的。
  • 海賊王1001話貼吧情報:索隆再被扔飛,終究是吃了沒有月步的虧
    最新一話的海賊王漫畫中我們看到了索隆被馬爾科直接扔到了屋頂上,這一幕對於我們來說好像似曾相識,感覺索隆之前也被別人這樣扔飛過,其實在不久前的德雷斯羅薩篇中索隆也是用了這個方法才到達敵人的身邊,如果當時不是提督的「必殺保齡球」幫忙,索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琵卡殺掉很多無辜的人,現在我們就不得不提出一個疑問
  • 如果我們將垃圾丟入火山焚燒,是不是會方便許多呢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製造大量的垃圾,而目前垃圾處理的辦法,一般為焚燒或者填埋,但是這兩種處理垃圾的辦法都不是最科學的,因為這樣也會汙染大氣或者土地。很多人都致力於尋找更合適的垃圾處理辦法,同時也有人在想,能不能將垃圾丟到火山裡呢?這樣垃圾就會被巖漿吞沒,那麼這個辦法到底可行嗎?
  • 理工男探索智能垃圾分類一步解決「你是誰」「你扔的是什麼垃圾...
    2020年9月,南昌大學主校區開始逐層撤除樓道內原有的垃圾桶,在學生公寓樓下鋪設四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並將環境信用體系接入學校管理系統,要求學生垃圾下樓、實名分類投放。這些四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由南昌大學「葉子再生」創業團隊研發設計運營,能夠一步到位解決「你是誰」「你扔的是什麼垃圾」和「獎懲兌現」等多個難題,團隊創始人正是尚一,成員都是來自南昌大學各個學院的學生。
  • 扔垃圾也能換禮品
    9月14日,大觀鎮金龍村村民朱明壽指著家裡的垃圾桶說,垃圾可以積分,積分可以換禮品,洗滌劑、垃圾桶、洗衣粉、肥皂……「都是生活必需品,實用著哩!」「我們把可回收垃圾裝好交給保潔員,便可獲得一張積分券。」村民朱明壽向記者講起了他扔垃圾得積分的過程,自從家門口放上了三種顏色的垃圾桶,家裡人就開始學習如何準確地把垃圾分類,因為扔了垃圾還能換禮品,家人的積極性都非常高。
  • 「拆二代」收租月入60萬 為何感覺人生毫無意義
    比如昨天刷上熱搜的那個深圳拆二代。 他家裡有7棟房子收租,是繼承父母的房產,隨著深圳的房價水漲船高,他靠這些房子,每個月可以收租60萬。
  • 農村有人回收舊電視機,一臺幾十塊錢,賣掉虧不虧?
    這年頭搞回收的其實都是挺賺錢,平時在農村收破爛的人一個月也能夠賺個兩三千,而在城裡收的話更是月薪上萬都可能的。反正現在收破爛的就是喜歡收各種舊電視電腦什麼的,在農村一些老電視機拿去賣的話,也就是幾十塊錢而已,那麼賣掉虧不虧呢?農村有人回收舊電視機, 一臺幾十塊錢,賣掉虧不虧?
  • 月入1萬在全國範圍內能打敗多少人?
    那麼月收入超過1萬元的人口有多少呢?854萬人,以14億人口為基數,此數字佔比不過只有0.61%。說直白點,如果你的月收入超過1萬,那麼你就已經戰勝了全國超過99%的人。看到這,是不是會讓你感到驕傲呢?
  • 小孩「天女散花」拋垃圾視頻轟動業主群;夜半有人鬼祟扔大件……
    兩小孩把居民們暫放在樓道口的快遞箱以及垃圾從20幾層樓扔了下去。「這不是第一次看到小孩從高空扔東西,大概幾周前,也有兩個小孩在我家門口往樓下扔東西。」B女士說,她向同層以及樓上樓下的鄰居了解過,兩個小孩並非是同棟樓業主家的。
  • 以前罵外國遊客亂丟垃圾,如今沒有遊客的日本京都,依然滿地垃圾?
    當然,問題最嚴重的還是隨地亂丟垃圾的現象。 日本的街道上一般都不設置垃圾桶,日本人自己這麼多年基本已經養成了習慣,垃圾都是自己帶回家扔。
  • 雷峰塔被扔成「錢山」 景區無奈:誰有辦法告訴我們
    同時,在玻璃幕牆上方,則有顯示屏滾動播放著當年挖掘保護雷峰塔地宮的紀錄片,不過沒人看,大家都忙著扔錢。、博物館甚至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都有人扔錢。而上世紀50年代,美國影片《羅馬假日》中,奧黛麗·赫本在許願池扔硬幣的橋段,讓扔錢一時間成為風尚。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2016年拋入這個許願池的硬幣總值140萬歐元(約合1027萬元人民幣),這筆錢最終被用於慈善。
  • 2019好萊塢最虧錢5部電影誕生,竟然全部都是商業特效大片
    2019年湧現了很多爛片,但是虧錢的爛片也不少。如果說賺錢的電影都是相似的,基本上都是大IP和超級英雄電影。那虧錢的電影就虧得各有特色各有各的精彩了,不是所有讓好萊塢的金主爸爸們血虧的電影都是爛片,但是這些最虧錢的電影裡各中原因五彩繽紛值得各位關注了解一些呀~TOP.5《黑衣人:全球追緝》按理來說,《黑衣人:全球追緝》這部電影躺在《黑衣人》這個玄幻的大IP上,又有錘哥和女武神這樣的「下崗」復聯人員加持應該不會效果太差。
  • 世界上那些把垃圾分類到極致的國家,都是怎麼做的?
    ▲圖源網絡Selina還記得那些讓人頭大的扔垃圾經歷:喝過飲料的瓶子是需要把它衝洗乾淨之後才能按照材質分類丟棄,裝牛奶的盒子需要衝洗乾淨再把它剪開來才可以丟棄,快遞的紙盒需要把它恢復成紙板原有的樣子才可以扔……而現在,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了Selina的一種習慣。但,垃圾為什麼要分類呢?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 果殼箱外「流浪」著一包包垃圾 怎麼扔垃圾是門學問也是文明規範
    袋子破了,裡面的泔腳水流得一地;垃圾多的時候,甚至讓等公交的人無從下腳。負責這一段道路保潔的印阿姨介紹,把垃圾扔在此處的大部分是附近的商家,還有在便利店買了吃食的市民。「蘇大理想眼科醫院」公交站後面一家便利店的店員說:「有顧客買了吃的,出去等公交,吃完了就把包裝扔那兒。」
  • 魔幻香港樓市:兇宅搶瘋了,豪宅虧慘了!
    事實上不止生產總值,在樓市上,深圳的熱度也要蓋過香港了。 香港樓市於內地而言一直是個傳說,真實情況到底怎麼樣,不盤不知道,一盤嚇一跳。 而近幾年情況則發生很大變化,房屋署每年有一個「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推出,讓輪候公屋人士入表申請參與抽籤。 這些特快公屋單位,十之八九都屬「兇宅」,或對面就是垃圾房之類不受歡迎的單位。 縱然如此,每年入表抽籤的人數還是越來越多。
  • 致費城76人:生活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好,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
    76人跟這個形式相比,還要微妙一些——直到現在,看到富爾茨在魔術都是一種很奇怪的體驗,76人天賦溢出的盛況似乎還是昨天的事情,轉眼間他們就從朝氣蓬勃的創業團隊滑落到了接近「積重難返」的位置,這就好像你本來抓了一套順子,逮個機會就能一把扔,偏偏沒有耐心要單走一個6,把局面搞成了拼刺刀的肉搏戰,看著手中的3、4、5、7、8、9、10,這得耗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