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聶靈靈)「這是我用垃圾換來的!」9月14日,大觀鎮金龍村村民朱明壽指著家裡的垃圾桶說,垃圾可以積分,積分可以換禮品,洗滌劑、垃圾桶、洗衣粉、肥皂……「都是生活必需品,實用著哩!」
「我們把可回收垃圾裝好交給保潔員,便可獲得一張積分券。」村民朱明壽向記者講起了他扔垃圾得積分的過程,自從家門口放上了三種顏色的垃圾桶,家裡人就開始學習如何準確地把垃圾分類,因為扔了垃圾還能換禮品,家人的積極性都非常高。
自今年5月開始,金龍村村民家門口都放置了藍、綠、紅三色垃圾桶,藍色代表可回收物、綠色代表易腐垃圾、紅色代表其他垃圾。把垃圾按照戶集、村收、鎮運的處理模式,嚴格實行垃圾分類投放,並將可回收垃圾交由保潔員回收。村民每次交回可回收垃圾時,就可獲得1次積分,當積分達到相應數值時便可兌換禮品。
「剛推行垃圾分類時,也遇到很大的阻力。」金龍村黨支部書記羅春蘭說,村民不太明白垃圾分類後究竟有什麼好處。
「垃圾分啥子類喲,塑料瓶瓶那些,拿到灶上就燒了。」村民鄒貴珍回憶起最開始聽說垃圾分類時候的情況,他們覺得垃圾分類既費時又費力。隨後,村委會通過院壩會等形式向村民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村委會工作人員也入戶走到村民家中,手把手教大家垃圾分類。
「考慮到部分老年人、小孩不認識垃圾桶上的字,每個垃圾桶上還配了圖片,方便大家準確分類。」羅春蘭說,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後,村民們的意識得到提升,垃圾分類逐步走進大家的生活。
記者在金龍村朱家院子看到,每家每戶的門前都擺放著藍、綠、紅三色垃圾桶。村民莫光蘭正把家中的垃圾拿到門口進行分裝。「垃圾分類確實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好處,以前不了解,現在總算明白了。」莫光蘭說,「可回收垃圾回收後可以再次利用,易腐垃圾村裡統一收起來後可以做成肥料,垃圾分類後受益的還是我們村民。」
「以前瓶瓶罐罐直接扔了,現在我們都統一交給保潔員。」鄒貴珍說,現在村裡的衛生環境也得到改善。
垃圾有了好去處,村民們也養成了不再隨手亂扔垃圾的好習慣。記者在朱家院子看到,整個院子既乾淨又整潔,徹底改變了「髒、亂、差」的現象。
路過此處的遊客張先明評價說:「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幹淨的農村院子!」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