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生活在華北平原的農村,我們家種植的農田每年種植一季冬小麥,一季玉米,而小麥作物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基礎糧食。小時候經常跟著爸爸媽媽往農田跑,當時覺得好玩,現在想想那時候簡單的快樂是那麼幸福。
我們那裡因為是乾旱少雨的地區,通常一個大隊只打一口深井,專門用來澆地。像我們北方種植小麥,一般都要經歷4次澆水,第一次澆水是在小麥種植一周多後澆一次,為了促進小麥發芽生長,第二次澆水也就是所謂的「越冬水」了,不過越冬水的時間並不是固定的,爸媽通常是根據冬季氣溫來判斷要不要澆水的。
按照我們的經驗,通常是在溫度下降到四五度的時候,開始澆越冬水,往年的這個時候(也就是立冬和小雪節氣之間)已經開始澆越冬水了,不過今年立冬節氣後,天氣一直比較好,溫度也偏高,所以越冬水不能澆,選擇延遲澆才是明智選擇。
因為越冬水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小麥更安全健康的度過冬季,既能保證小麥冬季的用水問題,防止小麥乾旱;又能防止病蟲害對小麥的侵犯,減少病蟲害危險;還可以為春天小麥返青提供必要的支持。
所以冬小麥的越冬水對氣溫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氣溫太高澆水,基本上越冬的效果就起不到了,等於白澆水。氣溫過低澆水也不行,因為溫度低水不容易滲到土地裡,會凍傷凍死小麥青,造成小麥的減產。
根據我的經驗,冬小麥在氣溫達到4-5度左右的時候,看好日子,選擇中午、下午氣溫比較高的時候澆地,這個時候水可以滲到田地,保護小麥苗,等晚上氣溫下降也不會凍壞小麥。
像我們村一個大隊只有一口井用來澆水,有時候排隊排到晚上了,不得不選擇晚上澆地,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個時候建議根據當下的環境和氣候變化,如果有必要,延後澆水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兒,但是越冬水還是很有必要澆的。
還有就是收割玉米的時候,將秸稈打碎還田了,這種情況下可以適當提前澆越冬水,要不然土壤混合著碎秸稈,反而會水分不足,土壤鬆散,更不利於小麥生長。
各地的情況不同,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操作,比如阿冰老家華北平原,因為冬季常年乾旱少雨雪,如果不及時澆越冬水,會使小麥大量減產的,也不利於小麥生長發育,所以在我們當地越冬水必須澆。
可是對於一些稍往南的地區,可能雨水比較充沛,小麥情況不像北方那麼惡劣,澆不澆越冬水,就要視情況而定了。
(文/李阿冰)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