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食蟹猴卵巢單細胞衰老圖譜

2020-11-25 騰訊網

卵巢是機體衰老過程中較早出現退行性變化的器官之一,其衰老表現包括卵母細胞數量減少、質量下降,以及相應的女性生殖力降低。此外,卵巢衰老伴隨的性激素分泌紊亂還可能導致衰老相關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但迄今為止,科學界對人類卵巢衰老機制仍然知之甚少,這無疑制約了女性卵巢衰老及相關疾病幹預手段的發展。

1月30日,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美國索爾克(Salk)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研究組等研究團隊合作,在Cell雜誌在線發表題為「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tlas of Primate Ovarian Aging」的文章(封面文章)。該研究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增齡伴隨的抗氧化能力的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

卵巢結構複雜,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其中包含處於多個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還有其它為卵泡發育提供必要營養和支撐的多種細胞類型。。「這就好比一個精密的機械鐘錶,裡面需有多種不同大小和用途的齒輪相互連接和相互協同,以確保其正常工作。」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之一、中科院動物所副研究員王思說。而利用傳統研究技術難以精確揭示衰老過程中不同類型的細胞的衰老規律及分子調控機制。此外,由於倫理及樣本來源的限制,難以獲得跨越年輕年老的人類正常卵巢組織。

圖:衰老卵巢染色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別獲取了年輕和年老食蟹猴的卵巢組織,通過組織病理學分析發現年老食蟹猴卵巢組織呈現出閉鎖卵泡增加、健康卵泡減少,並且纖維化程度增加等衰老特徵,提示年老靈長類卵巢出現了結構和功能的退行性變化。進而,研究者通過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系統地揭示了包括卵母細胞、顆粒細胞、基質細胞、平滑肌細胞、內皮細胞、自然殺傷T細胞和巨噬細胞等在內的靈長類卵巢主要細胞類型的基因表達特徵,鑑定並驗證了多個卵母細胞特異的新型標誌基因。由於卵泡發生是一個多階段的複雜發育過程,研究人員基於階段特異的分子表達水平和轉錄因子調控網絡,在單細胞解析度解析了處於不同發育成熟階段的4個卵母細胞亞群,並揭示了重要轉錄因子在這些亞群中的協同調控機制

通過進一步的探索,該項研究發現衰老導致卵巢中細胞類型特異性的氧化還原調控網絡失衡。在衰老過程中,早期卵母細胞的線粒體功能及氧化還原酶相關基因如GPX1、GSR等的表達顯著下調,提示相比於中晚期的卵母細胞而言,早期卵母細胞對衰老相關的氧化應激更為敏感。此外,顆粒細胞作為卵母細胞的「保育員」,在卵泡發育和成熟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該項研究發現在衰老過程中顆粒細胞的氧化損傷增加,伴隨著促凋亡基因表達上調、氧化還原酶相關基因表達下調。在此基礎上,鑑定出IDH1和PRDX4等氧化還原調控基因是顆粒細胞衰老的新型分子標誌物。

圖:靈長類卵巢衰老高解析度分子圖譜研究

那麼,人類卵巢在衰老過程中,是否也有與食蟹猴相似的細胞分子事件呢?

為深入探究人類卵巢衰老是否也發生了與食蟹猴相似的細胞分子事件,研究人員從進行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健康女性的卵泡液中分離了顆粒細胞。利用這些細胞,驗證了前述增齡相關細胞氧化損傷的增加以及新型衰老標誌物的表達變化等。同時,在人類顆粒細胞中證實了氧化還原基因表達改變與細胞凋亡及線粒體功能紊亂之間的因果聯繫。

圖:封面故事《猴子撈月》

該項研究是國際上首次報導非人靈長類器官衰老的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研究,揭示了細胞類型特異性的氧化還原調控的失穩是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卵巢衰老的共性分子機制。研究加深了人們對卵巢組織結構增齡性變化的認識,解析了衰老過程中不同卵巢細胞類型的易感性及易感分子,提供了靈長類卵巢衰老的潛在調控靶標信息,為預警卵巢衰老及女性生殖力下降提供了新的生物學標誌物,為發展延緩卵巢衰老及相關疾病的幹預策略奠定了理論基礎。

據悉,該項研究由北京大學、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等機構合作完成。中科院動物所劉光慧研究員、北京大學湯富酬教授、中科院動物所曲靜研究員、美國索爾克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中科院動物所王思副研究員、北京大學博士生鄭宇軒、中科院動物所李靜宜副研究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于洋研究員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張維綺研究員為並列第一作者。中科院動物所周琪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院士、宣武醫院陳彪教授以及中科院動物所宋默識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高級作者。該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等項目的資助。

參考資料:

北大生科:Cell | 湯富酬組與合作實驗室共同揭示靈長類卵巢衰老的分子標記物

http://www.bio.pku.edu.cn/homes/Index/news_cont/22/14948.html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發現卵巢衰老分子標記物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435271.shtm

· END ·

喜歡別忘了點「在看」!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繪製「單細胞衰老圖譜」揭示靈長類卵巢衰老特徵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大學等多家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學術期刊《細胞》上在線發表封面文章稱,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繪製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衰老伴隨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這為預警卵巢衰老及女性生殖力下降提供了新的生物學標誌物
  • 研究繪製靈長類卵巢衰老的單細胞轉錄圖譜
    研究繪製靈長類卵巢衰老的單細胞轉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7:45:56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劉光慧、曲靜、北京大學湯富酬教授以及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
  • 中國學者首次繪製出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圖譜
    衰老的血管難以給全身提供足夠的養分,將直接導致人體臟器功能的衰退。中國學者首次繪製出了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圖譜,該成果5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大尺度電鏡三維重構等技術揭示,年老血管呈現血管壁增厚、鈣化、纖維化以及血管內皮細胞減損等一系列衰老特徵。「目前沒有明確的人類老年血管的細胞組成和分子特徵,不同來源的血管壁細胞存在高度異質性,就是說心臟和手指的血管細胞組成是不同的。」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曲靜介紹。
  • 基於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小鼠全細胞圖譜發表—新聞—科學網
    相關成果以「Mapping the Mouse Cell Atlas by Microwell-seq」(利用微孔板測序技術繪製小鼠細胞圖譜)為題,於2018年2月23日在生命科學國際頂尖期刊Cell(《細胞》)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連結:http://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8)30116-8。
  • 科學家繪製水稻根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新聞—科學網
    對於根尖這一重要的高異質性器官,傳統的高通量測序無法檢測不同細胞型的轉錄組差異。 12月1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谷曉峰課題組與德國海德堡大學Jan U. Lohmann課題組合作,在《分子植物》在線發表研究論文。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通過蛋白組與單細胞轉錄組的整合分析預測了調節性蛋白的細胞來源,構建了一個無偏倚的肺衰老圖譜。圖1 | 單細胞圖譜揭示小鼠肺部主要細胞類型據報導,衰老是轉錄不穩定性增加的結果,而非轉錄協同產生的,並且與衰老相關的轉錄噪聲增加可能會導致不明確的細胞類型出現。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通過蛋白組與單細胞轉錄組的整合分析預測了調節性蛋白的細胞來源,構建了一個無偏倚的肺衰老圖譜。圖1 | 單細胞圖譜揭示小鼠肺部主要細胞類型據報導,衰老是轉錄不穩定性增加的結果,而非轉錄協同產生的,並且與衰老相關的轉錄噪聲增加可能會導致不明確的細胞類型出現。
  • 基於單細胞RNA測序繪製人類肺組織分子細胞圖譜
    RNA-seq技術已經在繪製器官基因表達譜研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目前很難系統地鑑定和定位單個器官中所有分子細胞的類型,並創建完整的分子細胞圖譜。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單細胞RNA-seq分析創建了一個全面的成人肺分子細胞圖譜。
  • ...劉光慧/張維綺/宋默識合作繪製靈長類心肺衰老的單細胞景觀圖
    【學術前沿】劉光慧/張維綺/宋默識合作繪製靈長類心肺衰老的單細胞景觀圖 2020-09-11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ell子刊新成果:建立人類精子發生過程高精度轉錄組圖譜
    8月30日,這一由中國團隊完成的新研究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上在線發表,他們首次從單細胞水平系統闡明了人類精子發生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細胞命運轉變路徑,繪製了人類精子發生的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圖譜,解析了成年男性全部生殖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標記,並初步探索了將單細胞轉錄組技術用於人類非梗阻性無精症的研究和診斷。
  • 湯富酬、喬傑團隊與合作者建立人類精子發生過程高精度轉錄組圖譜
    首次從單細胞水平系統闡明了人類精子發生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細胞命運轉變路徑,繪製了人類精子發生的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圖譜,解析了成年男性全部生殖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標記,並初步探索了將單細胞轉錄組技術用於人類非梗阻性無精症的研究和診斷。
  • 非人靈長類胰島衰老單細胞圖譜首次被解析
    隨著人體衰老,胰島「工作」異常,血糖調控能力減弱,衰老和胰島調控究竟有哪些關聯?6月10日,《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線發表我國學者論文,這是國際上首次報導非人靈長類胰島衰老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揭示了蛋白穩態失衡是胰島β細胞衰老的關鍵特徵和分子驅動力。
  • 單細胞測序繪製人類肺組織細胞圖譜
    同時作者利用多用細胞注釋分析方法,全面分析肺部不同細胞類型的組成、功能、細胞間相互通訊,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人類肺組織細胞類型和轉錄組圖譜。通過小鼠肺組織細胞進行同源比對,解析了肺組織在進化上的改變情況,並探討了在醫學研究中的意義。
  • 彭廣敦教授: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本次會議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研討會以邁向臨床精準醫療為主題,聚焦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聯用研究臨床疾病,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交叉分析應用,會議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幹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組學技術在醫學轉化上的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彭廣敦教授分享了「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精彩議題。
  • ...中德科學家繪製單子葉植物水稻首個根組織單細胞解析度轉錄組圖譜
    自2009年湯富酬等人在Nature Methods首次報導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以來,單細胞測序技術發展迅速。2011年,Nicholas等人開發了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發了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2013年,湯富酬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了單細胞全基因組DNA甲基化檢測技術(scRRBS)。之後,研究人員進一步開創了單細胞Hi-C、單細胞ChIP-seq、單細胞ATAC-seq技術等。
  • /喬傑/高歌等繪製人類中期妊娠胎兒組織細胞的基因組結構圖譜
    與普通測序不同,單細胞測序規避了細胞異質性帶來問題,科學家們可以通過該技術表徵單個細胞的基因組概況(例如基因組、轉錄組、甲基化組、染色質結構等),從而對生物組織中的細胞進行分型。但是,單細胞ATAC-seq的檢測能力同樣有限,會導致假陰性結果的出現【6,7】。因此,高精度的單細胞測序技術亟待開發和整合。
  • 世界首張哺乳動物細胞圖譜成功繪製
    科技日報訊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郭國驥教授團隊自主開發了一套完全國產化的icrowell-seq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平臺,對來自小白鼠近50種器官組織的40餘萬個細胞進行了系統性地單細胞轉錄組分析,並繪製了世界上第一張哺乳動物細胞圖譜。
  • 2018單細胞測序應用領域突破性成果盤點
    Cell:美國研究團隊繪製目前規模最大免疫細胞圖譜,探索乳腺癌免疫微環境  2018年8月23日,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團隊,使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分析了人乳腺腫瘤以及配對的正常乳腺組織,外周血和淋巴結4個組織來源的共47016個免疫細胞的基因表達特徵。揭示腫瘤內淋巴細胞和髓系細胞的異質性,與正常乳腺組織相比表現出顯著的表型擴增。
  • 生科湯富酬課題組攜手北醫三院喬傑課題組首次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和...
    結合體外模擬人類著床策略1和高精度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2,3(single-cell RNA-seq, single-cell Trio-seq2),首次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和DNA甲基化組圖譜重構了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系統解析了這一關鍵發育過程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DNA甲基化動態變化過程。
  • 湯富酬課題組與合作者開發出單細胞轉錄組三代單分子測序新方法
    過去十餘年間單細胞測序技術的不斷發展極大地加速了生物醫學領域的相關研究,幫助科研人員克服了稀有生物樣本以及生物樣本內生異質性等重大挑戰,一系列模式生物及人類自身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也由此誕生。然而目前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幾乎全都是基於二代測序平臺,測序讀長短,一般在150bp左右,即使採用雙端測序技術,測得的有效讀長也不超過50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