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2020-07-08 oebiotech歐易生物

文章信息

文章:An atlas of the aging lung mapped by single cell transcriptomics and deep tissue proteomics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組學技術:scRNA-seq、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bulk RNA-seq


材料:scRNA-seq:3月齡小鼠(n=8)和24月齡小鼠(n=7);

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3月齡小鼠(n=4)和24月齡小鼠(n=4);

bulk RNAseq:3月齡小鼠(n=3)和22月齡小鼠(n=3)


研究背景

衰老會導致肺功能下降,也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慢性肺病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本文作者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分析(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來量化年輕和年老小鼠肺部30種細胞類型的細胞活性狀態變化。作者發現,衰老會導致轉錄噪聲增加,並且放鬆對表觀遺傳的控制。作者還觀察了衰老對於細胞類型特異性的影響,發現2型肺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是肺部老化的幾大標誌。本文通過蛋白組與單細胞轉錄組的整合分析預測了調節性蛋白的細胞來源,構建了一個無偏倚的肺衰老圖譜。


研究結果

1、肺衰老圖譜揭示轉錄調控的下調

作者取了15隻小鼠一共捕獲到14813個細胞(圖1a,年輕小鼠8隻,共7672個細胞;老年小鼠7隻,共7141個細胞)。通過使用高變基因對所有細胞進行無監督聚類,最終分成36個細胞群分別對應30種細胞類型,包括所有已知的上皮細胞、間充質細胞和白細胞系(圖1b,c)。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圖1 | 單細胞圖譜揭示小鼠肺部主要細胞類型


據報導,衰老是轉錄不穩定性增加的結果,而非轉錄協同產生的,並且與衰老相關的轉錄噪聲增加可能會導致不明確的細胞類型出現。因此,作者對轉錄噪聲做了量化分析,主要方法是計算每組年齡內每個細胞和細胞類型之間的歐式距離,該歐氏距離用作每個細胞轉錄噪聲的一種度量。結果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細胞類型的轉錄噪聲增加(圖2a)。為了進一步排除技術混淆,作者將每隻小鼠樣本得到的歐氏距離取平均值,獲得了高度一致的結果(圖2b)。這項分析證實了轉錄噪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圖2c,d),這與之前關於人類胰腺或小鼠CD4+T細胞的報導一致。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圖2 | 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數細胞類型的轉錄噪聲增加


2、mRNA和蛋白的數據整合

為了驗證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數據的完整性,以及肺部mRNA和蛋白含量隨年齡的變化,作者又分別取了6個(每組3個重複)和8個(每組4個重複)年輕和年老小鼠進行bulk RNA測序和蛋白質組質譜分析(圖3a)。作者利用scRNA-seq數據,將每個小鼠所有細胞的表達量求和模擬出一份bulk RNA數據,通過相關性分析觀察到真實bulk RNA數據和模擬數據之間存在很好的一致性,從而排除了單細胞解離過程可能帶來的幹擾影響(圖3b)。此外,作者還觀察到三組數據集在年齡變化上的強烈相關性(圖3c)。


無論在轉錄還是蛋白水平,上遊調節基因表達量變化表現都非常相近(圖3d)。在轉錄和蛋白兩組數據中,作者發現了一個促炎症特徵,包括Il6、Il1b、Tnf和Ifng上調,以及Pparg和Il10下調(圖3d)。受年齡調節的大多數基因集在轉錄組和蛋白質組中都顯示出相同的富集調控方向,且富集得分的pearson相關性係數顯著(圖3e)。許多細胞外基質基因,如Ⅲ型膠原,在mRNA和蛋白質水平均下調,所有基底膜相關的Ⅳ型膠原基因在蛋白水平均升高,但在轉錄水平(圖3f)和RNA原位雜交(圖3g)中的表達水平均降低。IV型膠原在轉錄和蛋白水平的差異突出了mRNA和蛋白結合分析的重要性。作者用免疫螢光法驗證了IV型膠原蛋白豐度的增加,有趣的是,老年小鼠的IV型膠原主要在呼吸道和血管周圍增加(圖3g)。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圖3 | 多組學數據整合揭示了RNA和蛋白質的調控關係


3、衰老會改變呼吸道上皮細胞和細胞外基質

作者分析了30種細胞類型組成隨年齡的變化,利用多維標度法(isoMDS() R function)對各細胞類型計數進行降維後,發現第一維度和年齡存在顯著關聯(圖4a,b;Wilcoxon檢驗,p<0.005),表明年輕和年老小鼠之間細胞類型組成不同。結果發現,與年輕小鼠相比,老年小鼠中纖毛細胞相對增多(圖4c,d),老年小鼠的各種免疫細胞群也顯著增加,包括CD4+和CD8+T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經典單核細胞(圖4e),且纖毛細胞的標記基因呈顯著上調(圖4f)。作者使用Foxj1(纖毛細胞標記物)和CC10(纖毛細胞標記物)進行免疫染色驗證了這一發現(圖4g)。在這項分析中,老年小鼠的纖毛細胞增多(圖4h),導致了老年小鼠呼吸道中棒狀細胞和纖毛細胞比例發生了顯著改變(圖4i)。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圖4 | 細胞類型分析揭示老年小鼠呼吸道纖毛細胞的增加


作者在5138個蛋白中鑑定得到32個在老化過程中有顯著變化的基質蛋白(圖5a)。發現在老年小鼠中膠原XIV下調(圖5b),利用scRNA-seq數據將膠原XIV的表達定位到了間質成纖維細胞,這些成纖維細胞和間皮細胞也同時表達Decorin(圖5c)。以上結果表明,蛋白質組學與單細胞轉錄組學的結合能夠使我們預測調控蛋白的細胞來源


作者應用先前開發的QDSP方法比較年輕和年老小鼠之間的蛋白質溶解度分布(圖6a)。通過對432種分泌型胞外蛋白的主成分分析,發現蛋白溶解度在第1主成分中分離,而年齡在第4主成分中分離(圖6b),分析還表明,許多ECM蛋白的豐度和溶解度,包括I型膠原和基底膜層粘連蛋白,均沒有發生改變,但是與基底膜相關的Fras1、Frem1,Frem2等在老年小鼠中均有下調(圖6c-i)。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圖5 | 通過單細胞轉錄組預測調控蛋白的細胞起源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圖6 | QDSP方法揭示細胞外基質(ECM)結構的變化


4、衰老對細胞類型的影響

通過對年輕和年老組間差異表達篩選出391個差異顯著基因(Wilcoxon秩和檢驗,FDR<10%)(圖7a),肺泡巨噬細胞和2型肺泡細胞是細胞數量最多的兩種細胞類型,這兩種細胞類型都在老年小鼠中表現出了明顯變化(圖7b-c)。作者觀察到MHCⅠ類基因H2-K1、H2-Q7、H2-D1和B2m基因顯著上調(圖7c),並用流式進行了驗證(圖7k-l)。作者利用肺泡巨噬細胞和2型肺細胞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進行了PCA主成分分析和細胞類型注釋(圖7d-e),發現流式分選後的bulk RNA-seq與scRNA-seq結果呈現高度一致(圖7f-j)。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圖7 |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中細胞類型差異分析


5、衰老細胞中膽固醇的合成增加

基於25個SREBP/Insig1已知靶點的上遊調控網絡分析發現,所有靶點均在衰老的2型肺泡壁細胞中增加(圖8a)。通過Uniprot、GO、KEGG注釋富集分析,作者發現膽固醇合成增加在2型肺泡壁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中非常顯著,沒有涉及到其他細胞類型(圖8b),大多數Insig1/2靶基因直接參與膽固醇的生物合成過程(圖8c)。為了確認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並分析細胞的實際脂質含量,作者進行了免疫螢光檢測發現老年肺部脂質體染色增加在肺泡2型細胞存在特異性(圖8d)。此外,作者通過流式細胞術和尼羅紅染色發現,老年小鼠CD45-細胞的平均螢光強度顯著增加(圖8e-g),CD45+細胞無明顯改變,表明中性脂質含量增加是上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所特有。至此,作者已經證明2型肺泡壁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和中性脂質含量的增加是肺衰老的標誌。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圖8 | 衰老小鼠中2型肺泡壁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中的膽固醇合成增加


總結

作者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和蛋白質譜分析量化了30種細胞類型的細胞活性狀態變化,通過整合分析,很好地預測了調節性蛋白的細胞來源,創建了肺衰老細胞參考圖譜。


本文揭示了肺部老化的幾大標誌:2型肺泡壁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


參考文獻

Angelidis I, Simon L M, Fernandez I E, et al. An atlas of the aging lung mapped by single cell transcriptomics and deep tissue proteomic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 1-17.


END


本文系歐易生物原創

轉載請註明本文轉自歐易生物


相關焦點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作者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分析(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來量化年輕和年老小鼠肺部30種細胞類型的細胞活性狀態變化。作者發現,衰老會導致轉錄噪聲增加,並且放鬆對表觀遺傳的控制。作者還觀察了衰老對於細胞類型特異性的影響,發現2型肺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是肺部老化的幾大標誌。
  • 靶向單細胞多組學方法,可在低深度下同時檢測蛋白表達和低豐度轉錄組
    通常,轉錄組的表達水平要比蛋白質低得多,而蛋白質的動態表達範圍則較大,拷貝數跨度約為6-7個數量級,轉錄本拷貝數跨度約為2個數量級。平行檢測蛋白質表達和轉錄組數據方法的開發,如CITE-seq、REAP-seq,解決了僅評估轉錄組所固有的一些限制,但也幾乎使每個單細胞的測序深度增加了一倍。
  • 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的深度解析
    一,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的誕生單細胞測序技術的進步使人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和規模研究多細胞生物的基因調控程序。單細胞多組學工具的開發則是邁向了解生物系統內部工作的又一重大步驟。單細胞技術發展的最初努力集中在單細胞RNA測序上,它可以剖析轉錄組異質性,揭示給定複雜組織中以前未知的細胞類型或細胞狀態。
  • 基於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小鼠全細胞圖譜發表—新聞—科學網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31722027)等資助下,浙江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郭國驥教授團隊在單細胞組學技術及哺乳動物全細胞表達譜系分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科學家繪製水稻根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新聞—科學網
    對於根尖這一重要的高異質性器官,傳統的高通量測序無法檢測不同細胞型的轉錄組差異。 12月1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谷曉峰課題組與德國海德堡大學Jan U. Lohmann課題組合作,在《分子植物》在線發表研究論文。
  • Nature背靠背 | 揭示衰老的秘密(二)多組學數據揭秘時間去哪了
    前言大家還記得上篇「揭示衰老的秘密(一)——小鼠衰老組織的單細胞圖譜的文章嗎?RNA測序、蛋白質組、FACS、smart-seq2儘管衰老損傷的主要類型(如細胞間通訊的改變、蛋白質穩定的喪失和線粒體功能的破壞)已經被確定,但對這些有害過程與異常複雜器官內部和器官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全面的衰老動力學整個機體的分析仍較為缺乏
  • 彭廣敦教授: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4月21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7多組學研究與臨床轉化前沿論壇在上海隆重開幕。本次會議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研討會以邁向臨床精準醫療為主題,聚焦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聯用研究臨床疾病,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交叉分析應用,會議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幹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組學技術在醫學轉化上的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彭廣敦教授分享了「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精彩議題。
  • 基於單細胞RNA測序繪製人類肺組織分子細胞圖譜
    RNA-seq技術已經在繪製器官基因表達譜研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目前很難系統地鑑定和定位單個器官中所有分子細胞的類型,並創建完整的分子細胞圖譜。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單細胞RNA-seq分析創建了一個全面的成人肺分子細胞圖譜。
  • ...中德科學家繪製單子葉植物水稻首個根組織單細胞解析度轉錄組圖譜
    自2009年湯富酬等人在Nature Methods首次報導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以來,單細胞測序技術發展迅速。2011年,Nicholas等人開發了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發了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2013年,湯富酬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了單細胞全基因組DNA甲基化檢測技術(scRRBS)。之後,研究人員進一步開創了單細胞Hi-C、單細胞ChIP-seq、單細胞ATAC-seq技術等。
  • 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食蟹猴卵巢單細胞衰老圖譜
    該研究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增齡伴隨的抗氧化能力的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 卵巢結構複雜,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其中包含處於多個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還有其它為卵泡發育提供必要營養和支撐的多種細胞類型。。
  • 研究繪製靈長類卵巢衰老的單細胞轉錄圖譜
    研究繪製靈長類卵巢衰老的單細胞轉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7:45:56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劉光慧、曲靜、北京大學湯富酬教授以及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
  • 單細胞+空間+4D成像,多組學全面剖析大腦類器官
    在此,作者建立了一個可誘導的譜系追蹤系統(iTracer),該系統結合了報告條形碼(Reporter barcode),可誘導iCRISPR/Cas9疤痕(inducible CRISPR/Cas9 scarring)以及單細胞和空間轉錄組學,來分析大腦類器官發育過程中的譜系關係 。
  • 我國科學家實現單細胞表觀組學新突破:兩種革新單細胞ChIP-seq技術...
    、風格迥異的單細胞ChIP-seq技術,可適應於不同課題研究需要,解析發育與疾病狀態下細胞命運決定調控機制。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單細胞轉錄組水平,單細胞水平解析表觀調控機制也鮮有報導,而從單細胞、全基因組範圍研究組蛋白修飾和轉錄因子如何控制細胞譜系發生、命運決定則尚屬空缺。 技術的革新為解析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染色質免疫共沉澱(ChIP-seq)是研究表觀遺傳調控的重要技術手段,可以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捕獲DNA-蛋白質的相互作用。
  • 如何同時對單細胞進行多組學研究
    開創性的單細胞分析現在能夠對基因組、表觀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和代謝組譜系進行分析。Cell旗下的Trends inBiotechnology綜述了為同一的細胞提供複雜的譜系,將不同維度的分析組合成多組學分析的方法。策略和活細胞螢光成像不同,組學的方法比如新一代測序和質譜是破壞細胞進行分析的。
  • Genome Biology丨世界首個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既往有關人體樣本單細胞測序的研究大多局限於某些特定疾病或器官,目前為止,跨越正常單一成年個體多個器官、全面系統的單細胞轉錄組研究仍未見報導。15個主要器官組織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該研究通過對單個成年男性供體的15個主要組織器官,包括肝臟、結腸、小腸、食管、膽總管、胃、肌肉、心臟、脾臟、外周血、骨髓、淋巴結、氣管、膀胱和皮膚組織84,363個細胞進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構建了首個單一成人個體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 【學術前沿】張世華課題組提出解決單細胞轉錄組數據高度缺失及...
    >傳統的基因測序技術採用「混池」(bulk)測序,得到的是一群細胞中基因表達水平的平均值,掩蓋了細胞之間的異質性,這對於理解生物細胞的多樣性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單細胞轉錄組測序(single-cell RNA-seq)能夠獨立地提供每個細胞的基因表達圖譜,這樣就可以揭示各個細胞間的微小差異,找到單個細胞的獨特性,對於我們理解細胞的起源、功能、發育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Cell上的經典蛋白組學、磷酸化蛋白組學、WES多組學聯合分析文獻
    今天小鹿為大家整理了近期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極為經典的蛋白組學、磷酸化蛋白組學、WES相關的多組學聯合分析文獻,希望能助您打開思路,找到新的挖掘點。對蛋白質組、磷酸化蛋白質組、轉錄組和全外顯子組測序數據的綜合分析揭示了腫瘤相關特徵,如腫瘤相關蛋白變異、特有的蛋白質組特徵以及早期患者或EGFR和TP53突變患者的臨床結果。基於蛋白的LUAD分層顯示了三個亞型(S-I、S-II和S-III),它們與不同的臨床和分子特徵有關。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構建空間轉錄組測序新方法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課題組新近創立了一種技術方法,可以獲得具有空間位置信息的少量細胞轉錄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實驗室指南》。  無論是體內組織還是體外細胞系,不同細胞之間都存在著差異性,即細胞的異質性。
  • 科學家構建空間轉錄組測序新方法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課題組新近創立了一種技術方法,可以獲得具有空間位置信息的少量細胞轉錄組圖譜
  •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36:33 美國紐約大學Itai Yanai團隊利用基於微陣列的空間轉錄組學和單細胞RNA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