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打地藏七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誦什麼經?其實這個從「地藏七」本身即可初窺端倪,地藏七自然誦《地藏經》,那麼為什麼非《地藏經》不可呢?《地藏經》是一部記載著眾生萬物生、老、病、死的過程,以及如何讓人自己改變命運並求得解脫的方法,它能夠超拔過去世的冤親債主歷代宗親,令其究竟解脫的因果經。人的生滅自無始劫以來皆輪迴不已,福報的聚集和修行功德力的累積是其他經文無法替代的。
《地藏經》一方面詳盡描述了地獄惡趣中的種種殘酷、悲慘、苦痛,令我們大起怖畏之心,以思急速止惡出離;另一方面,又大講人天種種勝妙之樂,使我們生起奔向光明之心,開始動心起念,要求行善。所以讀經能使我們明白關於業障的問題如何處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廣利有情眾生。
依佛法「自心本自具足萬法」的觀點,地獄是眾生心中本有之法,業緣成熟時便被調發出來,因此它是自心邪惡的對外投影、外現、外化。故知天堂、地獄皆是「業感所成所化」。我們的心不正是這樣嗎?只關心繫念個人私事,只關心己身及己身所需,塵勞不已,把這顆心搞到一點容人的空間也沒有。只要把個人自私的小算盤多打打,愈打愈細,就很容易出現《地藏經》中無間地獄 「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的現象。反之,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多關心眾生,如是把三世十法界承擔起來的,也仍舊是這顆心,就是佛菩薩光明法身充滿法界。
形容這個無間地獄時,《地藏經》又說:「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字亦別。」我們要知道,這個「大鐵圍山」,就是我們這顆剛強難化的心,「一十八所」指的是「十八界」:六識、六根、六塵。須知一切「客觀世界」的出現,都只不過是眾生心中十八界互動的結果而已。 當我們的心變得黑暗邪惡,它就是「大鐵圍山」,「十八界」就成了一十八所「大地獄」,又依眾生別業不同,而形成了百千不同的地獄景象。
自心能造善,也能造惡;自心能受樂,也能受苦。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思量惡事,化為地獄。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自性起一念惡,滅累劫善因。 我們以黑暗邪惡的「地獄心」,造作諸罪行惡業,就會出現地獄。反之,我們也有光明、善良、智慧、慈悲的「地藏心」,以此心造作善業,就會出現天堂。
所以經上說一呼地藏名號,或見其形像就會得救。一呼地藏菩薩名號,就把我們本有的「地藏心」給呼喚出來。地藏心,就是那個厭離地獄、奔往光明的力量;地藏菩薩的神通即是心通——心若不通,萬法不通。一切力量的發源,在於我們的心。自心輕率、不淨,是因為我們的驕狂輕慢,這樣就不能接引諸佛菩薩,特別是地藏菩薩的大願加持力。反之,自心謙下、真誠,必能接引上諸佛菩薩和地藏菩薩大願神通力的加持。
我們因讀誦此經,怖畏黑暗,嚮往光明,與地藏菩薩功德結緣;再加上布施行善,心向由惡轉善,自獲多利;又以其心向轉故,停止與冤親債主歷代宗親在眾生緣、六道輪迴中的惡性糾纏互動。冤親債主歷代宗親既失惡性互動對象之相應力,其惡頓減;又受到讀誦者善良光明之感染,若能起一念善,則不斷增長自心光明,終令恆沙惡盡。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到:「欲生彼國者(註:指西方極樂世界),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按照《地藏經》修行,就是對淨業三福的落實。
地藏七提倡讀誦《地藏經》,在佛力的加持下,使讀誦者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歷代宗親得到超拔,業障逐漸消除,身心、家庭、事業等相應得到改善。雲峰寺第二十九屆地藏七開始報名,掃碼即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