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諾貝爾獎獲得者——1904年第四屆

2020-12-02 一起進步吧

繼續為大家介紹諾貝爾獎獲得者,今天介紹1904年第四屆獲獎者。

諾貝爾獎章

1 英國科學家瑞利因發現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 英國科學家拉姆賽因發現六種惰性所體,並確定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此處,我們將第四屆的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合併進行介紹,是因為,瑞利和拉姆賽兩位科學家,合作發現了第一種惰性氣體氬,而瑞利在物理學方面有巨大的造詣,拉姆賽則持續發現了其他的惰性氣體,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自從門捷列夫周期表提出以後,科學家對尋找新的元素以填補周期表上的空缺,表現出了很大的積極性。但是,人們沒有想到,竟然在周期表上遺漏了整整一族性質特殊的惰性氣體。1882年,瑞利為了證實普勞特假說,曾經測過氫和氧的密度。經過十年長期的測定,他宣布氫和氧的原子量之比實際上不是1:16,而是1:15.882。他還測定了氮的密度,他發現從液態空氣中分餾出來的氮,跟從亞硝酸銨中分離出來的氮,密度有微小的但卻是不可忽略的偏差。從液態空氣中分餾出來的氮,密度為1.2572 g/cm3,而用化學方法從亞硝酸銨直接得到的氮,密度卻為 1.2505g/cm3。兩者數值相差千分之幾,在小數點後第三位不相同。他認為,這一差異遠遠超出了實驗誤差範圍,一定有尚未查清的因素在起作用。為此他先後提出過幾種假說來解釋造成這種不一致的原因。其中有一種是認為在大氣中的氮還含有一種同素異形體,就像氧和臭氧那樣,這種同素異形體混雜在大氣氮之中,而從化學方法所得應該就是純淨的氮。兩者密度之差說明這種未知的成分具有更大的密度。於是,瑞利仿照臭氧的化學符號O3,稱之為N3。可是論文發表後沒有引起人們的普遍注意,只有化學家拉姆賽(W.Ramsay)表示有興趣和他合作進一步研究這一問題。拉姆賽重複了瑞利的實驗,宣布證實了瑞利的結果,肯定有N3的存在。兩位科學家在經過嚴密的研究後,於1894年確定所謂的N3並不是氮的同素異形體,而是一種特殊的,從未觀察到的不活潑的單原子氣體,其原子量為39.95,在大氣中約含0.93%。他們取名為氬,其希臘文的原意是「不活潑」的意思。第一個惰性氣體就這樣被發現了。這種普遍存在的大氣成分,存在於人類身邊,多少科學家在分析空氣時,都錯過了發現的機會。瑞利之所以抓住了這個機會,應該說是他嚴謹的科學態度、認真的周密研究的結果,假如他把千分之幾的偏差簡單地歸於實驗誤差,就會輕易地失之交臂。瑞利和拉姆賽發現氬的過程,歷經了10年之久的平凡瑣碎的化學實驗工作,他們不惜付出巨大勞動,親自動手,一絲不苟,才終於取得有歷史意義的重大成果。在發現氬之後,拉姆賽在瑞利的協助下又發現了氦,氪和氖。據說,拉姆賽在研究其它惰性氣體時,曾將百餘升的液態空氣慢慢蒸發,逐步檢查,才得以對空氣的組成作出明確的判定。科學界對瑞利和拉姆賽的功績作了充分的肯定,因此瑞利和拉姆賽在1904年分別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

瑞利

拉姆賽

3 俄國科學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學研究的巨大貢獻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伊凡·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羅斯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的奠基人。條件反射理論的建構者,也是傳統心理學領域之外而對心理學發展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是第一位在生理學領域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甫洛夫是專心投入學術研究的典型學者,只專心研究,不注意衣食住行生活細節。他結婚時即同他妻子約定,妻子不幹涉他的研究,他不負責家庭事務,並向妻子承諾,不飲酒、不打牌、不應酬,每年9月至次年5月,每周工作7天,只有暑假陪妻子到鄉下度假。70歲以後,巴甫洛夫每天仍乘電車上班,有次電車尚未停穩,就從車上跳下來,跌倒在地,路旁一位老婦人驚叫說:「天啊!看這位天才科學家連電車都不會搭!」巴甫洛夫的工作熱忱一直維持到逝世為止。

巴浦洛夫

4 西班牙作家何塞·埃切加賴因劇作《偉大的牽線人》等、法國作家米斯特拉爾因詩《米海耶》《仁那皇后》等而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何塞·埃切加賴(1832年4月19日-1916年9月4日),出生於馬德裡。西班牙土木工程師、數學家、政治家,他是19世紀末期西班牙最傑出的劇作家。他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西班牙人。他的代表作為《偉大的牽線人》。在馬德裡有一條道路以埃切加賴的名字命名,該道路以弗拉明戈的酒店而著稱。埃切加賴實際上有三個職業:生命的前40年,全在數學和科學研究技巧上的名聲和榮譽不亞於他後半生的文學成就。另外,埃切加賴因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對於經濟及社會政治日益增長的興趣,成了當時最著名的公眾人物之一。

何塞·埃切加賴

弗雷德裡克·米斯特拉爾(1830-1904)法國著名詩人,190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敘事長詩《米瑞伊》(1859)是他的成名作。其他詩集有《黃金島》、《浪漫詩》等。

米斯特拉爾

5 1873年成立的國際法協會因促進國際和平與合作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國際法協會於1873年10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成立,原名國際法改革和法典編纂協會,1895年改用現名。國際法協會總部認在倫敦,現在包括50個國家分支機構和1個執行理事,主席是哈德利的Slynn勳爵閣下。1950年於哥本哈根修改章程,1958年於紐約再次修改章程。該協會的宗旨是:研究、闡釋國際公法和國際私法,進行比較法的研究,對解決法律牴觸問題及法的統一問題提出建議,促進國際間的了解與合作。該協會會議每2年召開一次。國際法協會的主要活動是,在每兩年舉行一次的大會之間舉辦區域研討會。這些會議討論範圍比較有限的議程,通常對研究各種國際委員會將向大會報告的題目作出貢獻。每次大會之後發表一份報告,其中載有委員會的工作情況、大會期間工作會議上的討論提要以及在大會結束時由全體會議通過的決議。全世界的公私營機構廣泛引用這些報告和委員會的研究工作。在國際法院和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中也提到國際法協會的工作。

中國國際法

相關焦點

  • 歷屆諾貝爾獎獲得者——1905年第五屆
    繼續為大家介紹諾貝爾獎獲得者,今天介紹1905年第五屆獲獎者。諾貝爾獎1 德國科學家勒納因陰極射線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例如1883年和1884年兩位科學家各自獨立地發現了白喉桿菌,1884年還發現了傷寒桿菌,1894年發現了鼠疫桿菌,1897年發現了痢疾桿菌。在此期間先後發現了不下百種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原生動物和放線菌等。不僅是動物病原菌,還有植物病原菌。科赫除了在病原體的確證方面作出了奠基性工作外,他創立的微生物學方法一直沿用至今,為微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中一門重要的獨立分支學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歷屆諾貝爾獎華裔科學家獲得者
    歷屆諾貝爾獎華裔科學家獲得者從1901年開始,具有國際性的諾貝爾獎創立,用以獎勵那些為全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截至現在已經有9位華裔科學家拿過諾貝爾獎,現盤點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個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長期進行了創造性研究,取得了許多傑出成就,作出了具有裡程碑性的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
  • 這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厲害了!
    這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厲害了!1953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似乎有點意思,比如某位二戰時期盟軍的最高領袖之一,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這期有幾個獲此殊榮。澤爾尼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澤爾尼克於1915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 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華一次100萬,為什麼商家推崇諾獎得主?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
  • 諾貝爾獎獲得者扎堆的大學,原來是這樣的?
    作為全球最具權威的獎項,諾貝爾獎一直是各國關注的焦點,每年的頒獎更是精英匯聚的盛宴。精英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培育,維基百科根據對諾貝爾獎獲得者畢業或任教院校的統計,總結出了全球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30所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赫然在列。
  • 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最多的國家排行
    第一,美國,386個; 第二,英國,134個; 第三,德國,108個; 第四,法國,70個; …… 不得不承認,美國雖然和我們的關係不太好,但他們國家的優秀科學家確實比我們要多
  • 2020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召開 華帝獲頒三項大獎
    11月5日,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諾貝爾獎得主國際科學交流協會指導,中國家電網、北京世諾醫學交流中心主辦的「生命質量科技保障——2020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健康家電 智享論壇」在北京盛大舉行。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是由2009年諾貝爾獎醫學生理學獎得主傑克·紹斯塔克(Jack Szostak)教授等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共同發起,至今舉辦七屆。
  • 歷屆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事跡/獲獎原因簡介(至2015年)
    (英國) 推動國際和平運動  1904年國際法研究院 總部當時位於比利時  1905年 蘇特納(奧地利) 著名女作家,和平運動的代表人物  1906年羅斯福(美國) 美國總統,調解日俄戰爭  1907年 莫內塔(義大利) 記者、政論家  雷諾(法國) 國際法專家  1908年 阿諾爾德松(瑞典) 作家、記者、政治家因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散瑞典
  • 歷年來,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排名,前30強大學名單
    歷年來,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排名,前30強大學名單】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世界公認一個權威獎項,甚至已經儼然成為某種象徵,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看,之前的一個諾貝爾獎項,世界各大學獲得者人數的排名情況: 一、諾貝爾獎獲獎人數排名前6的世界大學 1、哈佛大學,以15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穩居第一;
  • 2020年,英國又誕生了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上個月因受疫情影響,備受全球學界萬眾矚目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低調舉行啦! 其實,新冠病毒並非人類當下面臨的唯一難題,還有許多疾病仍威脅著我們的健康,其中就包括曾讓人談及色變的肝炎。
  • 上陣父子兵——趣談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的父與子
    在一百多年的諾貝爾獎歷史中,也有不少「父子兵」。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1862-1942)和勞倫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1890-1971),是到目前為止,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唯一共享同屆物理學獎的父子。
  • 2020搞笑諾貝爾獎公布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一個熱鬧程度不遜於諾貝爾獎的年度盛會,受疫情影響,其第30屆年度活動近日在線上舉行。(一項將揚子鱷置於氦室的研究揭示了它們發聲的機制,其研究者獲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圖片來源:GREGORY G.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為什麼可以不是兩院院士?
    ,再次落選2020年兩院院士的評選或許要算其中之一了。屠呦呦作為2019年「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和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還會稀罕那個兩院院士的頭銜麼? 也就是說,這次是兩院院士評委會主動將屠呦呦作為院士候選人選的。結果還是沒評上。據說除了前述的三個理由,也有屠呦呦年事已高的因素在內(兩院院士被推薦人年齡一般不超過65歲)。
  • 中國內地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和莫言,再一次向他們致敬
    工作和事業中有各種各樣、各種級別的獎項,但全世界公認的最高獎只有一個——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工程師諾貝爾的遺願,將其遺產作為基金,每年的利息作為獎金分成五份,獎勵每一年在物理學、化學、醫學與生理學、文學、和平事業有重大貢獻的全世界的突出人士,1969年增設經濟學獎。諾獎於1900年設立,至今共獎勵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除和平獎由挪威評選頒發外,其他都有瑞典評選頒發。
  • 2020「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健康家電 智享論壇即將召開
    生命質量科技保障,2020年11月5日,一場盛大的以健康為主題的家電技術類論壇——2020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健康家電 智享論壇」即將召開。
  • 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京召開
    記者11月23日從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大會組委會獲悉,以「科學無邊界、科技共同體」為宗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北京召開。
  • ...相較於2019年,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將增至1000萬瑞典...
    【2020年諾獎獎金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10月5日至10月12日,2020年諾貝爾獎將陸續揭曉,其中諾貝爾和平獎將於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公布。相較於2019年,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將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59.5萬元。
  • 6月將出席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 為東營這個95後高顏值博士生打call!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3月4日訊(記者 李欣)第70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將於2020年6月28日至7月3日在德國林島召開,大會主題為交叉學科(物理學、化學和生理學/醫學)。屆時將有30名中國代表團成員前往參會,這30人中有一名東營的95後男生,他就是李鈺琦。
  • 2019年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都畢業於哪些高校?
    2019年接近尾聲,多項有影響力的民間科學獎,即非官方層面「四大重要的綜合性科技獎項」,未來科學大獎、何梁何利獎、求是獎、科學探索獎已陸續落下帷幕。這些獎項也被譽為中國版的「諾貝爾獎」,各大獎項獲得者的數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畢業院校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實力。
  • 格拉斯哥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你知道多少?
    格拉斯哥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你知道多少?格拉斯哥大學,簡稱格大,是全球最為古老的十所大學之一,英國老牌名校,全球百強大學,歷年排名最高為全球51名。迄今為止,格拉斯哥大學已經培養出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下面我們來說說知名的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