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術後各種常見併發症的處理方法

2021-01-08 騰訊網

做任何外科手術,術後都有可能出現各種相關併發症,痔瘡手術也不例外。痔瘡術後患者可能會出現出血、疼痛、水腫及創面癒合不良等一些相關併發症。

那麼,如果痔瘡術後出現了一些常見併發症該如何處理呢?下面作者就結合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簡單談一談。

出血

出血可以說是痔瘡術後最為常見的併發症,和患者排便困難、大便乾結、排便時間過長、活動過多、結紮線過早脫落等原因有關,根據出血情況不同,可以分為創面滲血和活動性出血

如果是創面滲血,出血量相對較少,簡單地用紗布壓迫一下便可以達到止血的效果,有的甚至不用處理,慢慢的出血就會自行停止。

如果是活動性出血,出血量相對較多,同樣應該先用紗布壓迫止血,然後及時報告管床醫生或者值班醫生,醫生在確定創面出血具體位置後,縫一針兩針即可達到止血的目的。

疼痛

疼痛是任何手術術後都會出現的問題,但在痔瘡手術術後尤為重要。痔瘡位於肛管齒狀線附近,這裡神經豐富而敏感,術後疼痛較其他手術更為顯著。如果術後再存在大便不暢等情況,那麼疼痛這個問題就更加顯著了。

如果患者術後疼痛難以耐受,可以先用口服藥止疼,比如雙氯芬酸鈉等,這類藥物止疼效果明顯,但屬於非甾體類抗炎藥,有消化道潰瘍的患者切勿使用,沒有消化道潰瘍的患者也不可長期應用。

如果口服藥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還可以用靜脈滴注藥物,如氟比洛芬酯等,但同樣應該注意藥物的胃腸道不良反應。還可以將術後平衡鎮痛藥物外敷於創面之上,也能起到很好的止疼效果。此外,高錳酸鉀坐浴對創面也很有好處,能起到一定止疼的效果。

水腫

如果創面出現輕度水腫,可以口服馬慄種子提取物地奧司明等藥物來改善肛周血液回流,減輕不適症狀。如果創面出現明顯水腫,可以在每次換藥時於創面水腫處外敷高滲鹽水紗條。如果創面出現嚴重水腫,可以由醫生在水腫組織周圍注射局麻藥,起效後剪去全部或部分水腫組織

對於水腫來說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術後一定要保持大便順暢,不要長時間用力排便、避免排便次數過多。在還沒出現水腫的時候就要預防性口服改善肛周靜脈循環的藥物。

如果創面出現肉芽組織過度增生,同樣可以通過外敷高滲鹽水紗條來殺滅增生的肉芽;如果效果不明顯,還可以用鑷子刮除增生的肉芽;如果效果還不理想,可以用剪刀剪去過高的增生肉芽。

如果出現肉芽組織生長緩慢,可以在每次換藥時於創面塗抹紫草油之類的藥物,或者噴灑一些康復新之類的促進創面生長的藥物。

了解了上述處理方法,痔瘡術後的患者如果出現這些常見併發症就不必害怕,相信只要處理得當,最後都能很好的恢復!

創面癒合不良

創面癒合不良在痔瘡術後也很常見,包括肉芽組織過度增生和肉芽組織生長緩慢等情況。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讓創面癒合時間明顯延長,甚至會導致患者創面經久不愈。所以,術後要堅持每日換藥,嚴密觀察創面生長情況。

如果創面出現肉芽組織過度增生,同樣可以通過外敷高滲鹽水紗條來殺滅增生的肉芽;如果效果不明顯,還可以用鑷子刮除增生的肉芽;如果效果還不理想,可以用剪刀剪去過高的增生肉芽。

如果出現肉芽組織生長緩慢,可以在每次換藥時於創面塗抹紫草油之類的藥物,或者噴灑一些康復新之類的促進創面生長的藥物。

了解了上述處理方法,痔瘡術後的患者如果出現這些常見併發症就不必害怕,相信只要處理得當,最後都能很好的恢復!

相關焦點

  • 菊花寶典之痔瘡手術史|手術史|吻合器|併發症|-健康界
    俗話說「十男九痔,十女十痔」,因為生活習慣、工作方式的改變,痔瘡成了常見肛腸科疾病,不少患者都需要通過手術解除痛苦,那麼有朋友要問了,痔瘡手術有哪些啊,所謂的微創手術是什麼啊,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菊花寶典之痔瘡手術的發展歷史。
  • 痔瘡不治療真的沒事嗎?這6大併發症了解下
    我們都知道痔瘡發病部位比較特殊,很多患者往往由於害羞心理,以及「十人九痔,無需去治」,因此對痔瘡的發作往往並不重視,也因此常常未經專業診斷,就自行購買藥物治療,起初病情可能有所緩解,但是時隔不久,症狀就會再次發作,於是再次用藥,再次好轉,又再次發作,如此循環往復,也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甚至引發併發症的發作。
  • 椎管內腫瘤,術後併發症,我們一起好好聊一下
    對任何一個手術來講,併發症的避免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椎管內腫瘤手術。 術後出血 由於脊柱具有豐富的血供系統,術中大量出血往往會影響術者操作視野,不易辨認組織結構,導致脊髓神經損傷,且影響腫瘤的切除。同時,術後血腫的形成常會對脊髓神經產生壓迫,加重脊髓功能的惡化。因此,出血的防治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 強脈衝光的併發症以及處理方法
    併發症及其處理方法1、疼痛是正常治療反應,一般1~3小時內消退,進行冷敷等對症處理即可。2、紅斑/水腫是正常治療反應,可持續數小時至3天。25%接受全面部治療的患者可出現紅斑、水腫,持續24~72小時。術後積極冷敷有助於緩解紅斑和水腫。
  • 大便隱血是痔瘡嗎?痔瘡的症狀有哪些?醫生:幾個方法教你辨別
    痔瘡發作時其主要的症狀是出血,多數患者為間歇性、偶爾性的排便出血。痔瘡發生在肛門口與直腸末端部位,不會參與到大便的形成過程,因此痔瘡不會引發大便隱血問題。臨床上痔瘡疾病的類型主要有內痔、外痔以及混合痔,而對於不同類型的痔瘡患者而言症狀表現與療法是不同的,這些是需要大家多加了解和區分的。
  • 男子做痔瘡手術後突然死亡
    ,現在都是快餐文化,精米精面是主要的食物,很少吃粗糧,所以,導致便秘的人越來越多,而便秘時間長了一定有痔瘡,這個是相互關聯的。  痔瘡是一種很隱蔽的疾病,輕度的痔瘡只要本人不說,可能無人知道,一般只有比較嚴重的痔瘡才去醫院尋求解決的辦法,其實,痔瘡也是非常痛苦的疾病,但是,痔瘡是可以控制和治療的,輕度的可以用藥物治療,重者可以手術治療,痔瘡本身不是什麼重大的疾病,應該是很容治療的,也不會危及生命。
  • 做完痔瘡手術後是怎樣的感受?三個過來人說了真實情況
    小小的痔瘡雖不致命,但是得過的人就會明白它會給你帶來怎樣的痛苦。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選擇無視它,就因為長在了隱私部位,因此不知道自己的痔瘡算不算嚴重,又需不需要動手術?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痔瘡的嚴重度、以及哪種程度的痔瘡才需要做手術、術後的感覺又是怎樣的,一起來看看過來人怎麼說吧。痔瘡的4大症狀:痔瘡是靜脈叢發生淤血和曲張導致的靜脈性疾病,一般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一般痔瘡主要有以下四大症狀。
  • 脂肪幹細胞治癒肺癌患者術後滲漏併發症
    裡奧格蘭特(Jeneen Leogrande)曾遭遇肺癌術後滲漏併發症折磨長達3年之久。在幾乎崩潰絕望之際,她利用偶然的一次機會,勇敢嘗試使用幹細胞療法來修補術後瘻管,最終成功「死裡逃生」。這是幹細胞修補肺癌術後瘻管的全球首個成功案例,振奮人心。
  • 疾病術後診斷選擇及編碼匯總
    臨床上常出現某疾病術後的診斷。這是一些不完整、不規範的診斷。手術後的情況未作進一步描述,簡單的「XX術後」診斷很難區別,這給編碼人員進行編碼帶來了一些困難。本文將「XX術後」歸納為幾種常見情況和編碼方法,並進行實例分析,供同行參考。
  • 文獻精讀 | 舒更葡糖與新斯的明在肌松拮抗效果及術後肺部併發症...
    最常見的手術方法是腹部(30.4%),泌尿科/婦科(13.6%)和頭頸(11.9%)。共有1,892名患者(4.1%)出現了複合主要結局(3.5%sugammadex vs 4.8%新斯的明),796例(1.7%)肺炎(1.3%vs. 2.2%)和582例(1.3%)呼吸衰竭(0.8% vs 1.7%;圖1)。
  • 隱形眼鏡的科學驗配及併發症處理
    一般上視鏡片滯後為0.2~0.4mm,如圖 e.上推試驗:利用推移的方法評估鏡片與角膜配合的鬆緊程度,可塑性過強的非球面超薄鏡片由於無法用瞬目的方法評估其移動度,故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 男子做痔瘡手術後突然死亡 家屬:醫院應該負責任
    原標題:男子做痔瘡手術後突然死亡 家屬:醫院應該負責任 做痔瘡手術也可能有生命危險。近日,橋頭鎮的莫先生就在企石醫院做了痔瘡手術,沒想到,兩天之後,莫先生就出現了頭腦發暈、胸悶氣短的症狀,之後便不治身亡。 對此,家屬認為,做這麼一個小手術都出現問題,肯定是醫院的責任。
  • 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和治療|主動脈|併發症|替換術|夾層|診斷|治療|...
    4.2.5常見術後併發症及其預防和處理4.2.5.1 概述國內Stanford A型AD的手術死亡佔3.1%一15.5%,術後早期併發症主要有呼吸系統併發症、急性腎功能衰竭、神經系統併發症、出血、臟器功能不全、感染等,急性期手術死亡和併發症發生率更高。
  • 柳葉刀最新研究 | SARS-CoV-2感染者術後發生肺部併發症的風險較高
    該研究顯示,在接受手術的SARS-CoV-2感染患者中,有一半在術後發生了肺部併發症(51.2%,577/1,128),如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和/或術後意外通氣等 ;23.8%(268/1,128)在30天內死亡。在發生肺部併發症的患者中,超過三分之二(38%,219/577)在手術後30天內死亡。
  • 菊花問答@為啥痔瘡手術後我的尿液變成藍色了?怕不是中毒了吧!!!
    肛腸科 文/劉劍 張萌萌 編/於航 為啥痔瘡手術後我的尿液變成藍色了? 怕不是中毒了吧!!!!! 藍色的尿液是咋回事?
  • 6日痔瘡淨納米銀抗菌水凝膠讓你輕鬆擺脫痔瘡!
    痔瘡是肛腸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病症,素有「十人九痣」之說,生活中不少人深受其害。生病的人多,治病的人,治病的方法也多,當前用來治療痔瘡的方法可謂五花八門,這讓痔瘡患者們在選擇治療的方法上帶來一定的困擾。一邊又想快點治好痔瘡,一邊又在擔心方法不對沒有效果,不知如何是好。
  • 肛門閉鎖常見問題解答(下)——小兒外科專家王勇科普系列
    肛門閉鎖是小兒外科常見的較大手術,是一種能夠完全治癒的疾病,肛門閉鎖分為高位、中位和低位,低位肛門閉鎖患者。經治療,對於低位閉肛沒有其他併發症的患兒,大便控制率可達到100%,術後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中位閉肛中低位型大便控制率可達到85%以上,中位閉肛中的高位型可達到60%。而高位肛門閉鎖患者由於括約肌發育不完善,大便控制差,會對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 ERCP術後罕見併發症:雙側外側膝狀體梗死1例
    來自美國梅奧診所的Bartel教授在近期的《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雜誌報導了一例ERCP術後發生罕見併發症的患者,醫脈通編譯如下:患者,女性,22歲,產後間斷上腹痛術後行吲哚美辛栓納肛預防術後胰腺炎。ERCP術後24小時內,患者出現劇烈上腹痛,急查血脂肪酶2200u/L,診斷為術後胰腺炎,12小時後給予靜脈補液治療。
  • 直腸癌和痔瘡症狀那麼相像,怎麼區分?
    俗話說「十人九痔」,痔瘡是最常見的直腸良性疾病,也是國內外人士普遍遇到的難題,常表現為大便帶血。 脫出於肛門外的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回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痔核體積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就出現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門內,嚴重的會形成嵌頓痔,可引起痔核壞死、感染,所以,當便後內痔脫出肛外時,應及時託回肛內,以免出現脫出嵌頓等嚴重的併發症,甚至要接受手術治療的痛苦。
  • 臺灣男子割痔瘡後喪命 醫院被判賠777萬(圖)
    臺灣男子割痔瘡後喪命 醫院被判賠777萬(圖) 2014年10月17日 15:1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