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的死亡一直是一個謎。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聖彼得堡指揮了他的《第六「悲愴」交響曲》的首演9天後去世。雖然傳統上認為柴可夫斯基的死亡是由於在霍亂肆虐期間飲用了當地餐館未煮沸的水,但正如一些故事所描述的那樣,許多作家都推理認為他的死亡原因是自殺。這一觀點概括如下:「有關(柴可夫斯基死亡的)辯論已經陷入僵局……附在名人身上的謠言已經根深蒂固……至於疾病,有關證據的問題幾乎沒有希望得到滿意的解決:各種診斷的狀態、目擊者的困惑、忽視吸菸和飲酒的長期不良影響。我們確實不知道柴可夫斯基究竟是怎麼死的。也許永遠都不會發現真相……」
我們是否可以通過他致同性戀對象鮑勃的一些信件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有所發現呢?
致弗拉迪米爾·勒沃維奇·達維多夫
紐約
1891.5.2
事情已經走得太遠了,寫信已是不可能。不是空閒的時刻,我幾乎無法寫日記。我去尼亞加拉旅行。一回來就不得不去拜訪了市長(在他郊區的住宅裡),在我剩下的極少空閒時間裡又去拜訪了幾次。然後我應邀出去吃午飯。總而言之,我一直忙得不可開交,筋疲力盡完全麻木了。今晚我還得去參加一個盛大的晚宴;然後在午夜離開去巴爾的摩,明天那裡有一個彩排和一場音樂會;然後是華盛頓;接下來是費城;然後在這裡呆兩天,我所有的時間都已經被安排了;最後,我在21號早晨離開。天哪!我會等到那個快樂的時刻嗎?!!!
大約在你收到這封信的一周以後,我將與你在一起!!!這似乎是遙不可及的、不可能的幸福!我儘量不去想它,有足夠的力氣去勇敢面對最後無法忍受的日子。不過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我將用愛記住美國。每個人都非常善良
這裡有幾份剪報。我會帶來更多。我想你會更喜歡看我的日記而不是從我的信中得到短消息。
擁抱你們所有人
彼得·柴可夫斯基
只用一個星期!!!
克林鎮
莫斯科區
1891.6.25
鮑勃!
正如我所承諾的,我可以跟你報告說昨天晚上完成了芭蕾舞的草稿。你還記得,當你在這裡的時候,我吹噓說只剩下五天的工作量。我錯了,因為我用了兩周時間才勉強應付。不!老人肯定是在惡化。頭髮不僅僅是稀疏而且潔白如雪;牙齒不僅脫落而且拒絕咀嚼;視力不但變差眼睛也變得疲勞;腿不僅開始拖動而且所擁有的這唯一能力也開始衰老消失。……如果在夜晚閱讀我會覺得很疲勞——總是導致可怕的頭痛。但除非讀書,否則我不知道晚上還能如何消磨時間。這(我指的是閱讀帶來的頭痛)正成為在這個國家生活的一個嚴重障礙,這使我決定去找一個不在聖彼得堡郊區而是在鎮上居住的地方。一般來說我認為在聖彼得堡永久定居會更簡單。僅僅是有能夠更多次看到你的可能性,對我來說就是非常重要的。我很想知道你正在做什麼。至少寫上寥寥數語。……
克林,莫斯科區
1891.7.21
我肯定要來卡緬卡,因為從你的信中感覺你要我來,還因為我非常渴望見到你。……
你一點也不像一隻空箱子。裡面有很多東西,但依然混亂不堪,需要花時間來決定和分類整理那些重要的東西。然而,不要擔心,因為一切都會自行解決。享受青春也要學會珍惜時間;我活得越久,對於這種無可救藥的、生命元素漫無目的地消散就越感到害怕。這個相當誇張的句子只不過是建議你儘可能多地閱讀。你有透徹理解所讀東西的傑出天賦,我的意思是,你不會忘記,只是作為一種精神儲備直到你需要。我沒有這樣的儲藏室。老實說——根本就沒有記憶力。給你寄去了幾期《Fliegende Blätter》(註:一種每周發行的德國非政治性幽默諷刺雜誌)。
擁抱你,我的偶像!
彼得·柴可夫斯基
巴黎
1892.1.12-24
我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笨蛋。在這裡我又有了兩個星期的空閒,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幫助我消磨時間。我本以為這點在巴黎要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容易些,但是,除了第一天,我一直很無聊。從昨天起,我不知道該怎麼想才能擺脫懶散所帶來的煩惱和厭煩。……我仍然保持隱姓埋名。……
我常常想起你並在夢中見到你,通常顯得悲傷和沮喪。這增強了我對你愛的同情之感也讓我更加愛你。上帝啊!我多麼想分分秒秒都能見到你。在無聊的演講中給我寫一封信,寄到這個地址(14,Rue Richepanse)。它還是會到達我身邊因為我還要在這裡呆將近兩個星期。
用瘋狂的溫柔擁抱你
你的
彼得·柴可夫斯基
克林
1892.8.12
親愛的戈盧布奇克(Golubchik)!
我剛剛收到你的來信,聽說你心情愉快我非常高興。是否可能是我給你的一封信遺失了?我不常寫信但我確實寫了。我所有的靈魂都渴望加入你,而且一直在想這件事。但我能做什麼?每天都有越來越多的難題和更多的工作。……所以我只能說,在處理完莫斯科所有事務之前,我不可能離開。
擁抱你至窒息!!!
彼得·柴可夫斯基
莫斯科
1892.8.14
我剛收到尤金森(Yurgenson)的巴黎照片,已經讓他寄其中的四張給你。我很高興它們看起來有多麼相似,這使我幾乎在尤金森面前哭了起來。所有這些校樣已經完全摧毀了其他所有的感情和思想,一定是這個小事件,讓我再次感受到我對你的愛是多麼強烈。……上帝啊!我是多麼想見到你。
擁抱你
彼得·柴可夫斯基
柏林
1892.12. 16-28
我仍然在柏林。我沒有足夠的精力離開此地——特別是這裡並不匆忙。在這些最後的日子裡,我一直在思考與反思極為重要的事情。對於新交響樂我客觀地看得很清楚,很高興我既沒有編排也沒有啟動;它給人留下了相當不吉祥的印象。……我該怎麼做呢?忘記作曲嗎?這說起來太難了。所以我在這裡,思考、思考、還是思考,不知該如何決定。不管出現什麼情況,這三天都是不快樂的日子。
不過,我很好,終於決定明天動身去巴塞爾。你想知道為什麼我要給你寫這些嗎?只是一個無法抗拒與你聊天的渴望。……天氣相當暖和。我能想像你正坐在房間裡,做著大學裡的功課,而屋內的氣味幾乎使人窒息。我是多麼希望能在那個可愛的房間裡!將我的愛給每一個人。
擁抱你
彼得·柴可夫斯基
但願我可以放棄自己的秘密欲望,我將捨棄一切回家。
克林
1893.2.11
如果你不想寫信,至少在一張紙上吐點唾沫,裝進信封,寄給我。你根本沒有注意到我。上帝寬恕你吧——所有我想要的只是你的片言隻語。
我今晚將去莫斯科。音樂會是在14號。15號時我大概要去尼吉尼-諾夫哥羅德三天,從那裡直接去聖彼得堡。因此,大概在四旬齋第二周結束時,我將與你在一起。
我想告訴你我的良好心態,就自己的作品而言,我很在行。你知道我毀掉了已經譜寫的交響樂,部分是在秋天編曲的。這也是一件好事!裡面沒有什麼有趣的東西——只是一場各種聲音的空洞遊戲,沒有什麼靈感。現在,在我的旅程中,我有了一首新交響樂的想法,但這個計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難解之謎。讓他們去嘗試解決吧。這部作品的標題為《Programme Symphony》(No.6),(其法、德語分別為)《Symphonie à Programme》(No.6)、《Eine Programmsinfonie》 (Nr.6) [最終採用了莫德斯特建議的標題,《悲愴交響曲》(Symphonie Pathétique)]。這部交響樂的構思完全沉浸在我的內心中,旅途中我經常痛哭流涕。歸來後我安定下來創作草稿,寫作過程進行得如此激烈又如此快捷,在不到四天的時間裡,第一樂章就準備就緒,其他幾個樂章也在我的腦海中成型。第三樂章的一半也完成了。這部作品在形式上依然有很多東西是新的,末樂章也不再是高亢的快板、而是慢到極致的柔板。你無法想像此時此刻我的幸福感,因為我確信時間永遠不會消逝,我依然可以工作。當然,我也許錯了,但我確實是這樣想的。請不要告訴任何人,除了莫德斯特。
我故意將這封信寄到學院,這樣就沒有人可以閱讀。所有這一切真的讓你感興趣嗎?有時我覺得你根本不感興趣,你對我也沒有真正的同情心。再見,親愛的。……
你的
彼得·柴可夫斯基
倫敦
May 1893.5. 17-29
帶著歡愉的快感給你寫信。想到這張信箋就要到達你的手中,使我充滿快樂熱淚盈眶。我自願用所有這些折磨來傷害自己,這難道不奇怪嗎?究竟是怎樣的魔鬼讓我想要這一切?昨天幾次,在路上,我都想逃跑;但不知怎的,空手而歸又使我感到慚愧。昨天我的痛苦達到了最高點,同時失去了食慾和睡眠,而這種情況是很少發生的。我要忍受的不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傷心和悲痛(在我的新交響曲中,有一處地方,我想已經很好地表達了這一感覺);而且是一種模糊的恐懼感,只有魔鬼才知道還有什麼。身體方面的症狀是腸胃底部的疼痛以及腿部的酸痛無力。當然,這肯定是我最後一次經歷所有這一切。從現在起,只要有一大筆錢,我同意去任何地方而且不會超過三天。……
克林
1893.8.3(或2)
在給莫德斯特的最後一封信中,我抱怨說你不想了解我,現在他也沉默無語了,和你那群人的所有聯繫也完全中斷了。……
讓我傷心的是你對我如此不感興趣。你難道真是一個頑固強硬的自私自利者嗎?不過,原諒我,我不會再糾纏你了。我想敬獻給你的這部交響曲(現在我已經不怎麼確定)正在創作過程中。音樂讓我很高興但對樂器並不完全滿意。它並不像我希望的那樣問世。如果這部交響曲被辱罵或不被賞識,也是非常平常的事,所以不必奇怪——之前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但我確信這是我最好的作品,尤其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真誠的一部。我愛它因為我還從來沒有愛過我的音樂孩子。
……八月底,我還要出國一周。如果我能確定九月份時你還在韋博伏卡(Verbovka),我很樂意月初時過來。但我對你的情況是一無所知。
用我所有的愛擁抱你
彼得·柴可夫斯基
直到目前,柴可夫斯基的同性戀關係是被蘇聯音樂學家否認的。俄羅斯檔案館中還有很多資料有待檢索。柴可夫斯基的情人包括:他音樂學習時代(1867-70)的俄羅斯詩人、作家及評論家阿列克謝·阿普欽(Alexey Apukhtin 1840-1893);弗拉迪米爾·希洛夫斯基(Vladimir Shilovsky),這是1868-72年間他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遇到的一位闊少年,希洛夫斯基曾資助了他們兩人的幾次旅行;從1872開始直到生命盡頭的貼身男僕阿列克謝·索弗羅諾夫(Alexei Sofronov);1873年自殺的學生愛德華·扎克(Eduard Zak),扎克啟發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的創作靈感;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約瑟夫·科特克(Joseph Kotek);十九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的外甥(姐姐亞歷山德拉的次子)弗拉迪米爾·達維多夫(Vladimir Davidov),《悲愴交響曲》(1893)即為敬獻達維多夫之作;以及年輕鋼琴家瓦西裡·薩皮尼科夫(Vassily Sapelnikov),薩皮尼科夫曾和柴可夫斯基一同去德國、法國和英國旅行。此外,柴可夫斯基的密碼日記中還記錄了很多簡短事件,比如:1889年3月22日,他在巴黎的旅館房間裡記錄了「黑人來到我的身邊」。
莫德斯特
但是,柴可夫斯基對自己的性取向是感到不安的。這一點與他那同性戀並且和男友Nikolai相對公開生活的弟弟莫德斯特(Modest)有所不同。莫德斯特做過這位聾啞男孩的家庭教師,從1876年起與之一起生活了大約十七年。在三十六歲中年危機期間,柴可夫斯基曾致信莫德斯特:
我現在正經歷人生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稍後我會詳細地跟你說,不過現在我只想簡單地告訴你,我已經決定結婚了,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必須這麼做,並不僅僅是為我自己而是為你,莫德斯特,以及所有那些我愛的人。我認為對我們兩人來說,性取向是最大的也是最難以逾越的幸福障礙,我們必須竭盡全力戰勝我們的本性。就我而言,今年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去結婚,如果我缺乏必要的勇氣,至少將可以永遠拋棄我的習慣。你肯定能意識到,對我而言得知人們同情和原諒我而事實上我什麼罪都沒有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想到那些愛我的人有時為我感到羞恥真是可怕。簡而言之,我尋求婚姻或某種公開的形式確定與一個女人的關係,關閉那些各種各樣可鄙動物的嘴,他們的評價對我毫無意義,但卻給我身邊的人造成了痛苦。
1877年,柴可夫斯基和安東妮娜·米尤柯娃(Antonina Milyukova)結婚,但很坦誠地告訴妻子,儘管是她的忠實朋友但自己並不愛她,幾個月之後這樁婚姻悲慘結束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使得柴可夫斯基接近精神崩潰,但也幫助他接受了自己不可改變的性本性,從而停止了對自己的折磨。
被一些男情人拒絕以後,「心灰意懶之餘」的柴可夫斯基和米尤柯娃結婚是有可能的。在那段時間裡,他正忙於創作歌劇《尤金·奧涅金》中「塔蒂亞娜的書信場景」。柴可夫斯基非常明確地認同塔蒂亞娜——這位一直被自己情人奧涅金拒絕的女性。當時,柴可夫斯基回復了米尤柯娃的一封信,已經同意和她見面,但在給莫德斯特的信中則尖銳地指出,當創作自己的歌劇時已經完全忘卻了米尤柯娃:我不再過問米尤柯娃小姐什麼事了。當時我正全神貫注於思考《尤金·奧涅金》,換而言之就是塔蒂亞娜,她的信函促使我去創作這部歌劇。在不可抗拒情感需求的推動下,我開始創作書信場景的歌曲。在最激烈的時候,我不僅忘卻了安東妮娜·米尤柯娃,而且把她的信也弄丟了或者就藏得很成功以至於我自己都無法找到,我只記得不久以後我又收到了她的第二封信。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創作中,和塔蒂亞娜的性格變得如此接近,她和她周圍的一切對我來說都開始變得真實起來。我愛塔蒂亞娜,對奧涅金——一個在我看來只是冷酷無情的冷血動物——非常生氣。當收到第二封信時,我感到羞愧難當,甚至開始憎恨自己對米尤柯娃的態度。在第二封信中,她痛苦地抱怨還沒有收到我的回信,並且補充說如果第二封信和第一封信是同樣的命運,向她敞開的唯一路徑就是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我的腦海中,這一切都與我對塔蒂亞娜的看法有關,在我看來,好像我自己的行為要比奧涅金差太多。
但當柴可夫斯基最終和米尤柯娃見面時,告訴對方的第一件事情是「我無法回報她的愛」。很顯然,這首令人心碎的《書信場景詠嘆調》並不是受米尤柯娃的激勵所作,而是和塔蒂亞娜之間的認同感迫使他同意和米尤柯娃結婚,擔心自己會和奧涅金一樣無情又無義。因此,對一位女性的認同就很荒唐地使得柴可夫斯基暫時排斥了自己對男性的需求;或者,更確切地說,他的需求被一個像奧涅金這樣的男人所需要。
勒沃維奇·達維多夫(Lvovich Davïdov 1871/2-1906 )——柴可夫斯基的外甥、暱稱「鮑勃」(Bob)——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成為他的情人。在國外音樂會巡演時,柴可夫斯基總是思鄉心切——他厭惡大城市的孤獨感——總是渴望回家和心愛的鮑勃、「我的偶像」在一起,鮑勃已經是柴可夫斯基的繼承人。1893年5月在倫敦旅館房間裡給鮑勃的信表明這樣的感覺已經是他的生命線:「帶著快活的快感給你寫信。想到這頁信箋將到達你的手中,我就充滿了喜悅,我的眼裡也會含滿淚水。」 那年的晚些時候,「Kolia」拋棄了莫德斯特;莫德斯特、柴可夫斯基和鮑勃有計劃在聖彼得堡安排一間公寓,三人在那裡同居一室。
BBC 2007一部關於柴可夫斯基的影片
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1893年11月,《悲愴交響曲》首演後不到一個月柴可夫斯基就去世了。報導說他死於霍亂,原因是喝了一杯未經煮沸的水。11月1日(新曆;俄羅斯舊曆要比這再推後十二天),在觀看了一場戲劇演出之後,柴可夫斯基和鮑勃在餐廳用餐,並且堅持要帶上一杯水,儘管沒有煮沸也儘管受到了朋友的告誡。(另外一個版本是:柴可夫斯基衝向莫德斯特公寓裡的廚房,拿了未經煮沸的水,叫嚷著「誰在乎呢!」)。11月2日柴可夫斯基病倒了,因嘔吐腹瀉引起的腎衰竭和脫水於11月6日去世。但是霍亂的死亡不可能在感染後這麼快就發生,就連在莫德斯特公寓裡,向作曲家遺體表示敬意的裡姆斯基-科薩柯夫,也認為此事蹊蹺得不可思議:公寓一直未經消毒;置政府霍亂病例中要將棺材密封的規定於不顧,民眾甚至被允許親吻作曲家的遺體。自殺的謠言開始傳播。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時,柴可夫斯基的醫生之一瓦西裡·貝爾滕松,承認柴可夫斯基毒死了自己。
柴可夫斯基的死亡真相,被1979年移居美國的蘇聯音樂學者亞歷山德拉·奧洛娃披露給了西方國家。二十世紀二十和三十年代,蘇聯音樂界(包括像俄羅斯作曲家亞歷山大·格拉祖諾夫這樣的人)私下都知道,柴可夫斯基不是死於霍亂,而是自殺。1966年,聖彼得堡法理學院的學生和歷史學家亞力山大·沃伊託夫告訴奧洛娃到底發生了什麼。1913年尼古拉·雅可比的遺孀跟他說自己有個可怕的秘密,不想帶進墳墓。1893年,斯滕博克-費默伯爵給沙皇亞力山大三世寫了一封信,抱怨作曲家給自己的兒子獻殷勤;此封信交由公務員雅可比傳給沙皇。揭露真相將意味著公民權的喪失並流亡西伯利亞,公憤與恥辱不僅僅是針對柴可夫斯基,而且還會牽扯到法理學校的昔日同窗。雅可比沒有傳信,他召集了學校老生的榮譽法庭並將柴可夫斯基傳喚到他的公寓。雅可比的妻子可以聽到緊閉著門背後的巨大聲音,在持續了五個小時的會議之後,柴可夫斯基搖搖晃晃地跑出房間,臉色蒼白非常煩躁。當其他人離開之後,雅可比告訴妻子榮譽法庭已經要求柴可夫斯基自殺,作曲家本人也已答應遵從他們的要求。一、兩天以後,他的病情得到了報導。柴可夫斯基長兄妻姐的外孫女1987年閱讀了奧洛娃的陳述以後,告訴她故事是真實的,和她那一直活到1955年才去世的高壽外祖母所講述的故事是一致的。她的外祖母還說沙皇亞力山大三世在柴可夫斯基死後向斯滕伯克伯爵出示了控告信。
被認為遭感染的一杯水顯示出來的特定含義,是告別的象徵;柴可夫斯基的主要傳記作者戴維·布朗認為這是「對正在發生一些事情非常公開化的證明,也是對即將在適當時候發生事情作出的解釋。」但柴可夫斯基最新傳記作家亞力山大·波茲南斯基卻否定了榮譽法庭的故事。他不相信這樣的事情可以發生在文明社會,而當時的俄羅斯正是這樣的國家。波茲南斯基甚至指出法理學校中還有其他同性戀者,比如政治家弗拉迪米爾·梅塞什夫斯基,在被指控誘惑帝國行進樂隊中一吹號男孩後,就得到了沙皇的保護。無論如何,試圖勾引斯滕伯克伯爵的兒子很可能被認為是更應受譴責,而且損害了學校的公眾形象。歷史學家西蒙·卡林斯基已經證明事實上榮譽法庭在當時是存在的(雖然他們通常只要求提出辭職等,就像契訶夫的校訂者被傳喚到榮譽法院一樣)。卡林斯基承認俄羅斯的法律是反對同性戀的。託爾斯泰在其小說《復活》中提到了一著名同性戀者逃脫法律制裁的案例,並稱之為「邪惡的勝利」。換句話說,同性戀在俄羅斯既不合法也不受尊敬。對於自己的同性戀傾向,柴可夫斯基時常感到羞愧,或者至少是悔恨。比如,在日記中他這樣寫到:「我該怎麼做才能正常?」《第四交響曲》中神秘的命運動機也許代表著對他同性戀性取向的「悲劇詛咒」。
1993年11月,BBC播放了關於柴可夫斯基逝世的紀錄片,名為《傲慢或偏見》。片中採訪了奧洛娃、布朗、波茲南斯基、卡林斯基以及各種俄羅斯歷史專家,大部分的結論都支持柴可夫斯基被判處死刑的理論,他被命令去做有體面的事。很多醫生得出的結論是有關柴可夫斯基病情所有報告的症狀都「與砒霜中毒非常吻合」。急性腹瀉、脫水以及腎衰竭與霍亂的症狀相類似,這就有助於人們把此次死亡當作霍亂。
▲ 第六交響曲/卡拉揚/維也納愛樂
關於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背後的真相,也有類似的爭論。在《悲愴》中,有人發現了深奧神秘的未知之迷;也有人發現了深刻的真情表白:對於揭示某件事情的渴望、命運的悲劇感、為幸福所作的奮鬥卻被不可抗拒的「命運」所擊敗,等等。沉悶壓抑,一種反抗與絕望的結合,在這樣的狀態中許多男性同性戀者至少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才被確定身份。柴可夫斯基決定不給他最黑暗的作品留下詳細的綱領性標題解釋:「讓他們去猜測吧!」他告訴莫德斯特。最後一個樂章,悲傷的柔板,不僅僅是柴可夫斯基自己死亡的先兆,也事關他的獻身者、鮑勃·達維多夫。作為自己舅舅在克林家鄉的柴可夫斯基博物館管理者,達維多夫後來也自殺身亡,年僅35歲。
了解真相,才能了解他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