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迎來60年最冷冬天」,2020和2021年交接之際,整個網絡都被寒潮刷爆了,全國都籠罩在三股冷空氣一下,降溫幅度超過16℃,中央氣象臺直接宣布黃色預警已經升級為寒潮橙色預警,這是最近4年來寒潮天氣的最高級別預警!
而且更讓人看不懂的是1月5日又一波寒潮席捲全國,儘管降溫幅度不如12月底那次,但全國人民體感更冷了,這波寒潮過後,氣溫剛有點暖和起來,從1月14日開始,新一波寒潮再次席捲全國,除南方局地外,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將遭受新一輪寒潮影響。
相信很多人都糊塗了,這不是天天都叫嚷全球變暖麼,怎麼冷起來如此不留情面,對科學家啪啪打臉,這變暖到底變到哪去了呢?
今年冬天怎麼會那麼冷?
很多朋友都會脫口而出,拉尼娜現象!確實沒有錯,從去年8月份底開始,世界氣象組織就警告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到了十月份,多國氣象局都開始警告2020年冬季將出現拉尼娜現象!拉尼娜現象指的是:
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並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它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通常與厄爾尼諾現象(即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的暖期)相反。
拉尼娜現象出現通常會對全球氣溫發生降溫作用,而未來的降水分布則是,非洲東部和中亞地區降雨量低於正常水平,東南亞和太平洋部分島嶼以及南美洲北部地區則相反,降雨量高於正常水平。
而今年冬季,東北亞將會比往常年份更加寒冷,剛剛過去不久的1月6日,北京甚至出現零下19.6℃的低溫,這是1966年以後的最低氣溫,除了受到拉尼娜現象影響以外,主要還還是反常的極地渦旋,而這個反常極地渦旋的出現,卻是和全球變暖有關!
極地渦旋到底是什麼鬼?
這是來自低緯度溫暖溼潤的氣流經過環流到達兩極後變冷下降,重新回到低空,由於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而繞極地旋轉的西向環流,南極和北極都存在極地渦旋,相對而言南極渦旋比較穩定!
但北極渦旋就沒有那麼穩定了,它有兩個中心,一個在加拿大的巴芬島,而另一個在西伯利亞的東北部。由於北半球地形複雜,增強了羅斯比波,導致羅斯比波破裂,此時北極渦旋就會深入中低緯度區域,在地球自轉的科氏力作用下,拐出一條怪異的線路,大幅影響所經之處的氣候。
為什麼今年的基地渦旋影響這麼盛?
因為北極溫升!其實原理解釋起來不複雜,在往常年份比如北極冰層比較厚,更寒冷的年份裡,北極渦旋往往比較穩定,只停留在高緯度地區,但2019年至2020年,是北極地區自1970年來第二個冰蓋面積最小的年份(夏季,前一個年份是2012年),因此北極冰蓋的溫升讓北極渦旋內心躁動不已!
溫度越高,渦旋可能就會越亂,甚至可能會分成多個中心,此時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就會遭殃,也就是說今年的冬天特別冷,很簡單,北極的擾動約束不住這些寒流南下了!所以今年的冷冬最終還是由全球變暖造成的。
是不是非常反常識?但事實就是這樣,在未來,我們可能要面臨更複雜的氣候!
科學家:未來仍存在突然進入冰河期的威脅
全球變暖的情況下突然進入冰河期,這不是開玩笑嗎?但事實上卻存在這種可能,科學家設想了一些比較特殊的條件,比如在某一年全球變暖的極端冷冬條件下,中高緯度都被降溫,讓來自低緯度的水汽變成暴雪,導致大面積被冰雪覆蓋,此時可能就會面臨非常嚴重的冰河期威脅。
因為大面積的白色冰層會反射大量的陽光進入太空,使得地球獲得熱量大幅減少,春季延遲,夏季縮短,冬季漫長,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冰雪越積越厚,地球進入冰河時代。
冰河期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
儘管上述可能性很小,當然仍然存在,特別是火山噴發再來助威的話,很多朋友不明白火山不是噴出熱量麼,怎麼會導致冰河期?火山影響氣候的有兩種,一種是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另一種是火山灰的遮蔽效應。
短期內後者影響更大,1815年坦博拉火山噴發,直接導致了1816年的無夏之年,北美和歐洲以及亞洲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北半球農作物欠收,多國出現饑荒,這是十九世紀最嚴重的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