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雪,海南結冰:記寒潮之王-1893年大寒潮

2021-01-11 騰訊網

一、1892年:寧靜與不寧靜

1892年的清帝國,進入「西線無戰事」式的寧靜之中。這一年,鴉片戰爭的恐懼散盡,太平天國的瘡痍修補,在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的操持下,洋務運動和同治中興的慣性還在繼續。

畫家筆下的張之洞視察工廠,來源於網絡

然而此時,太平洋塔西提島和澳大利亞達爾文之間的氣壓差異在逐漸擴大,一次拉尼娜事件正在加強之中;與此同時,印尼、阿拉斯加、菲律賓、義大利等地的火山不斷噴發,大量極細的粉塵直衝萬米以上,進入地球平流層並環流旅行半年以上。儘管人類的肉眼不會發現,但照射在地表的陽光確實在黯淡下來。

1892年義大利Etan火山噴發景象,來自美國國會圖書館

機敏的對流層很快做出反應。1892年秋天,清帝國早早冷了下來,9月下旬江南就開始刮寒露風,10月中旬河南便降下大雪,這都是震驚世界的1893大寒潮的序章。

1892年前後的南方濤動情況,來自澳大利亞氣象局

二、1893年1月上旬:各就各位

由於歷史氣象資料的嚴重缺乏,這次大寒潮的精確起源已無從知曉。不過,從NOAA的再分析資料、俄羅斯帝國設在莫斯科、伊爾庫茨克的溫度計中,我們還是發現了一些痕跡:1月8日起,大西洋西風帶巨震,在歐洲冷渦的「逼迫」下,地中海、中亞地區分別出現強勁的暖流,攻入北極和西伯利亞,迫使北極渦旋分裂成多個小冷渦南下。與此同時,黑海低渦逐漸向南掉落,在阿拉伯海、印度和孟加拉灣形成寬闊的南支槽區。

1893年1月8日亞歐大陸500百帕形勢,中氣愛根據NOAA再分析資料製作

北極渦旋的分裂南下,讓極寒空氣有機會進入我國;而南亞一帶的南支槽,則搭好了印度洋、南海乃至太平洋向我國送水的管道。於是,典型寒潮形勢釀成。只是沒有人想到,這一次的寒潮和暖溼氣流都會如此之強,持續時間會如此之久。

俄羅斯氣象部門數據顯示,1893年1月莫斯科1月極寒,均溫為歷史紀錄

三、1893年1月中旬:極寒降臨

1月12日起,寒潮就大舉南下。一般來說,寒潮有個路徑之分,從川渝一帶南下為主的,叫西路;走湖北湖南一帶南下為主的,叫中路;東南沿海的當然是東路。但1893年寒潮不一樣,它全都要。12-13日,從四川盆地到江浙滬沿海,無不大雪紛飛,氣溫驟降,成都「大雨雪連四晝夜」,1月14日,雪後的上海徐家匯降到了-7.1度。在風雪嚴寒中,草木鳥獸成批凍死,四川廣安「榕樹盡枯」,南川「森林白鷺盡死,幾至絕種」。

1893年1月15日亞歐大陸500百帕形勢,中氣愛根據NOAA再分析資料製作

然而,這只是開始。1月14日起,北極渦旋進入長白山區,並加速南壓,堆積在江南的冷空氣在極渦驅動下,開始翻越南嶺和武夷山,進入廣西、廣東和福建境內;與此同時南支槽在北印度洋維持,絲毫不讓,大量暖溼氣流進入華南和福建,和寒潮鏖戰三天之久,最慘烈的降溫和最極端的冰雪就此發生。

1893年上海外灘雪景,圖片來自網絡

1月14日,浙江溫州一帶下雪;15日,大雪南推到福建,廣東和廣西的中部,龍巖、福州、清遠、梅州、桂林一帶北風呼號,大雪狂舞;16日-17日,合浦、廣州、東莞、金門、臺北等地從雨轉雪,珠三角北部積雪明顯,史載東莞「平地積雪二寸餘」「果木皆凍死」,而臺灣北部更是雪量巨大,山區積雪有200公尺(2米);17日深夜到18日白天,緊靠南海的香港、澳門、廣東汕頭、廣西北海和海南等地也出現了凍雨、雨夾雪或霜,澳門甚至出現「暴風雪天氣」;18日之後,寒潮吹遍整個中南半島和南中國海,冷湧雲團襲擊新加坡,令當地出現連續特大暴雨。

1893年寒潮中香港的情況。來自香港天文臺

自此,第一輪寒潮過程結束。天空放晴後,多地迎來了「極度嚴寒」,清帝國僅有的幾根溫度計記載下了大寒潮的只鱗片爪:北京地磁氣象臺-17.5度,天津海關氣象站-17.8度,上海徐家匯-12.1度,香港天文臺0度,汕頭海關氣象站-0.6度,除北京天津外,南方各地的低溫紀錄一直保持到了2021年,至今還未打破。更要命的是,這波嚴寒持續時間極長,上海徐家匯連續5天低於-10度,連續150小時在冰凍狀態,低溫時間之長,也是後無來者。

自然雜誌對1893年寒潮的敘述

四、1893年1月下旬:暴雪返場

在第一輪嚴寒中,黃浦江、太湖均全部封凍,浙江溫州的河流甚至凍結至河底。到1月18日中午,徐家匯氣溫回升到-4度時,新一輪寒潮又在醞釀。和1月上旬的不同,這一次寒潮,冷空氣勢力弱了一些,但暖溼氣流勢力極強。1月18日起,四川盆地即開始連續暴雪,合川「大雪凡五晝夜」;隨後降雪雲系東移,湖南、江西、江浙滬、福建、臺灣再次暴雪紛飛,除臺灣外雪量均超過上一次,上海徐家匯積雪29釐米,為空前絕後的暴雪紀錄,至今尚未打破。

1月26日亞歐大陸500百帕形勢,中氣愛根據NOAA再分析資料製作

如此低溫暴雪之中,各地氣溫再次下降,上海重回連續冰凍狀態,長江流域各支流和東南沿海諸河的封凍狀態持續,直到2月中旬才陸續緩解。至此,1893年大寒潮才算真正結束。

五、小結和啟示

1893年大寒潮是公認的「寒潮之王」。有氣象記錄以來,1893年大寒潮在低溫、冰雪、嚴寒時間這三個指標上都是第一,尤其對南方而言。它發生在明清小冰期向近現代全球變暖期的氣候過渡期中,有拉尼娜和火山噴發的背景,當然有其特殊性,在全球變暖為主的現代,重現的概率當然很小。

1893年寒潮中南方低溫降雪情況,中氣愛製作

然而,概率很小不代表不會發生,如果拆開來看,1893年的氣象條件並不遙遠。2008年1月,南支槽在北印度洋持久建立,冷暖空氣在南方不斷交匯,造成了嚴重雨雪冰凍災害;2016年1月下旬,北極渦旋造訪我國,其南下深度為1951年以來最深,廣州市區飄雪;僅僅5年之後,2021年1月上旬,北極渦旋再次攜大寒潮南下,北方和江浙滬的60個氣象站打破了歷史低溫紀錄。同樣是乾冷,北京南郊氣象站測到了-19.6度的低溫,已比1893年寒潮更低。

2021年1月寒潮全國低溫和破紀錄情況,來自NMC

可以說,2021年1月大寒潮的「冷源」強度已和1893年不相上下;2008年的水汽條件也和1893年不相上下。幸運的是,2008年北極渦旋沒有南下,「冷源」不強;而2021年沒有南支槽和水汽,極寒空氣沒有滯留南方、製造冰雪,這是本次寒潮災害不大的原因之一。

2021年1月寒潮北極渦旋南下形勢,中氣愛製作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國家進步和科技發展,我們有充足的食物,有足夠禦寒的衣物被褥,有密封的住所;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強大的力量,在給我們抵擋寒潮,遮風蔽冷,讓我們「風雨不動安如山」。但是,我們還是要知道,地球的大氣層充滿了未知,人類系統了解它只有百年時間;在全球變暖的氣候周期,大氣的能量在增加,各種極端天氣的出現概率在增大。對於大氣層,我們應該給與更多了解和關注,對於寒潮等極端天氣,我們還是要有敬畏之心。這也是中氣愛搜集大量資料,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感謝閱讀!

註: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讀者分享,媒體若需轉載本文全文或任意部分,請務必徵得中氣愛同意並標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它差點成寒潮之王,讓珠三角下雪-淺析2021年1月寒潮
    如果刨去降雪因素,只有2016年1月下旬大寒潮、以及公認的寒潮之王--1893年1月大寒潮可以和2021寒潮一比。而這兩次寒潮中,北京市區最低氣溫(-17.4度,復興門、-17.5度,東交民巷附近)都比2021寒潮要高。
  • 中國歷史上的寒潮之王是它
    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石定樸在其論文《我國歷史上重大寒潮特例分析》中,提到了這次「世紀寒潮」。石定樸查閱了各省整編的500年氣候史料發現,清光緒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即公元1893年1月14日—16日,中國南方普遍遭受一次強寒流侵襲,造成大範圍大雪、冰凍及低溫,危害相當嚴重。
  • 明清小冰期時的寒潮:海南島也下雪
    竺可楨在《中國歷史上的旱災》曾說過:「除晉和南北朝以外,雨量特別少者為明代,當時旱災之總數各世紀之冠」。明代中葉以後,漫天冰雪的奇景再度在降臨江南,華中,華南各地,太湖,鄱陽湖,洞庭湖,漢水,淮河都曾經結冰,「夏寒」,「夏霜雪」的天氣紀錄不絕如縷,而明代中葉期間冬無雪的紀錄只有兩次——一次是明明英宗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一次是明憲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
  • 寒潮來襲 多國遭遇大雪低溫天氣
    韓國寒潮來襲 最低氣溫降至零下30℃據韓聯社報導,受北極寒潮來襲影響,韓國8日出現全國性極寒天氣,氣溫最低跌至零下30℃,南部地區積雪厚度超過31釐米,海陸空交通全部受阻。韓國氣象廳當天已對中部和南部內陸發布寒潮預警,西南部的全羅道和濟州等地發布大雪預警,並預計部分地區的降雪天氣將持續至本周末。由於道路結冰,導致交通擁堵,部分原本駕車出行的民眾紛紛改乘地鐵和公交車。此外,西部海域發布海面風浪預警,仁川至各個島嶼的8條客輪航線停航。部分客輪和飛機也因惡劣天氣延誤或停航。
  • 超級寒潮速凍中東部
    今晨,氣溫0℃線位於華南北部至貴州南部一帶,其中江南及福建大部氣溫-12~-1℃,貴州大部和雲南東部-10~3℃,廣東、廣西及雲南西部-2~9℃,海南5~9℃。【影響】強冷空氣致海南全島凍結
  • 那些載入史冊的著名寒潮
    《明史·五行志》留下記載:「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戊辰至次年暮春,山東、河南、浙江、直隸大雪深數尺;淮東海水結冰四十餘裡。」而1493年9月,淮河流域普降大雪,直到第二年的2月才停止,整整下了5個月。  五千年來,我國氣候經歷了多次冷暖變化,而嚴重的寒潮往往發生在寒冷期。1400年到19世紀末,也就是歷史上的明清時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小冰期,因此留下了強寒潮的記載。
  • 寒潮來襲水管鬧「罷工」 水務部門:水龍頭可保持滴流狀態防結冰
    受寒潮影響,南京氣溫驟降的同時,也給不少市民的生活帶來了困擾。近日,南京市秦淮區有市民反映,前幾天的降溫降雪,把小區的自來水管凍住了。寒潮天水管「罷工 」 停水多日居民用水難南京市秦淮區侯家橋50號是一個多層的老小區,家住頂樓七樓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前幾天大雪過後,家裡的自來水管就停水了。王女士稱:「31號開始停水,我以為是下雪水管凍住了,結果等到第三天還是沒有水。」王女士家裡不僅有七個月大的孩子,還有年近七旬的老人,停水多日,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
  • 上海歷史上的寒潮有多厲害?
    清乾隆二十六年冬(1762年1月),大雪,黃浦江冰,嚴寒彌月,竹柏槁死,牛羊凍斃,河冰塞路,舟不能行。清鹹豐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862年1月26日),大雪3晝夜,雪花大如手掌,雪深3~6尺,雪擁及肩,道路不明,老屋茅舍多壓倒,橋梁被阻壓。雪後嚴寒,黃浦江、泖湖及河蕩皆冰,半月不解。港斷行舟,路絕人跡,門戶被封,民多斷炊,凍餓死者無算。
  • 寒潮 - 寒潮-資訊-中國天氣網<
    自1961年至1982年,大風吹翻列車達10次之多。每逢大風季節,列車常不能正點運行。大風對民航的影響也十分顯著,寒潮冷空氣所到之處,平均風速一般在15m/s以上,陣風25m/s以上,並且持續時間長,大風使起飛和著陸的飛機易發生輪胎破裂和起落架折斷等事故。
  • 「超級寒潮」席捲 廣州也下雪了 據說上次是在1967年
    廣州氣象局官方微博@廣州天氣 發布的消息稱,據網友傳送來的照片,又經過首席的鑑定後,廣州局地確實有雪花飄。 由於「超級寒潮」的影響,連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了降溫、降雪、冰凍、大風等極端天氣。 這股「霸王級」寒潮不僅席捲北方,整個中東部都受其影響,南方13省區市出現雨雪冰凍天氣,全國多地度過了一個最冷的周末,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四省多地的氣溫將破歷史極值。 24日,超級寒潮帶來的「極寒」天氣,使廣州罕見地下起霰和雪。廣東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伍志方表示,地處亞熱帶的廣州出現降雪十分罕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這是廣州城區第一次出現降雪。
  • 最強寒潮來襲!煙臺市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寒潮)應急3級響應!
    12月28日15時,煙臺市氣象局舉辦寒潮天氣通報會。受強冷空氣影響,今天夜間開始到31日我市將出現寒潮天氣,這次寒潮將給我市帶來大範圍的強降溫、降雪和大風。此次寒潮過程具有降溫劇烈、氣溫低、降雪強、風力大、持續時間長等特點,是近4年來影響煙臺最強的一次寒潮過程。
  • 2016霸王級寒潮是怎樣形成的?超級寒潮形成原因揭秘
    大寒潮哪來的?  北極渦旋,汲取地球之寒氣,匯聚著冷空氣中的冷空氣,濃縮著寒潮中的寒潮。顧名思義,它一般在北極待著,不輕易南下。以往那些得瑟的不得了的寒潮,都是北極渦旋派出的蝦兵蟹將而已。北極渦旋它老人家,都是高高在上地看著小弟們在比拼降溫本領,笑而不語。  但今年元旦前一天,一股燥熱的氣流突襲並霸佔北極點,當時北極點的溫度甚至上升到了0度以上!
  • 2020年只剩最後一個晴天了!今冬最強寒潮馬上到貨,主城區有望看到...
    夜裡,山區轉為雨夾雪或雪,高山區中到大雪。那市區什麼時候下雪?也有消息了。隨著溫度的不斷下降,杭州主城區預計在30日凌晨有飄純雪的可能,而且這次地面可能還能看見一層薄薄的雪,但因為冷空氣強度越大,南壓的速度也就越快,水汽很快會被趕走,只剩下乾巴巴的冷空氣,30日早晨基本就轉為晴天,想積起厚厚的雪是不大可能的。此次過程降溫幅度基本在10℃以上,接下來的跨年日杭州非常寒冷。
  • 2018年將迎恐怖寒潮?
    2018年1月2日以來,重慶部分海拔600米以上地區出現小雪到中雪天氣,局地大雪,導致部分區縣發生雪災。為應對災情,重慶民政、財政部門聯合下撥1.178億元冬春救助資金,支持各區縣做好受災群眾生活保障工作。
  • 上海寒潮時最低溫度曾降至零下11度,歷史上的寒潮你經歷過幾次?
    民國23年(1934年)至1990年相對偏少,年均38天,但年際變化大,最多年為70天(1944年至1945年度)、69天(1967年至1968年度),最少年為19天(1989年至1990年度)。  清光緒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1893年1月19日)最低氣溫為-12.1℃,為歷史最低紀錄。寒潮出現最早的初日為11月26日(1922年),最晚終日為3月17日(1895年)。也就是說,100多年前,我們通常所說的本該春暖花開之日卻出現了冰凍嚴寒。  據統計,各年代間嚴寒日數差異較大,20世紀最多,年均9.7天。
  • 寒潮定義及形成原因
    什麼是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群眾習慣把寒潮稱為寒流。所謂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氣大規模地向南侵襲我國,造成大範圍急劇降溫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寒潮一般多發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時節。我國氣象部門規定:冷空氣侵入造成的降溫,一天內達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氣溫在 5℃以下,則稱此冷空氣爆發過程為一次寒潮過程。
  • 甘肅多地遇寒潮,臨夏州各縣道路結冰,注意防範!
    今天(20日)上午 強冷空氣前鋒 從北方推進至甘肅河西 酒泉、嘉峪關、張掖三市率先 迎來2020年冬季的第一場雪 11
  • 跨年寒潮駕到!2016年雪景會重現?
    這一次寒潮的侵襲  全國八成城市大降溫  廣州雖然達不到1℃  那氣溫也分分鐘到達個位數  寒潮!廣州將進入速凍模式!  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廣州人民也不是沒有經歷過寒潮  但是注意!這次不是演習!  不少人把本次寒潮類比2016年那次讓廣州下雪的寒潮,群眾們紛紛燃起熱情:下雪嗎?!  讓大家失望了——不下。
  • 無寒潮、無法入冬、曾下雪 普及海南這些「冷」知識
    在海南過冬是一種什麼體驗?有不少人用「你在北方裹著襖,我在南方露著腰」來形容。作為一個熱帶海島,海南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之美稱,當北方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時,海南依舊暖和,因此每年都有許多候鳥老人前來過冬。然而,在2020年末、2021年初,一場又一場寒潮來勢洶洶,「速凍」我國中東部,華南北部最低氣溫甚至降到了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