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技術不斷進化 大屏電視會越來越接近一塊屏幕的概念

2020-11-23 電子發燒友

顯示技術不斷進化 大屏電視會越來越接近一塊屏幕的概念

古泉君 發表於 2020-01-09 09:58:33

電視是近些年來CES上的重頭戲,各種指標的更新、技術的迭代,都讓這個看起來不那麼「新潮」的行業,一直沒被科技的前沿落下。

而2020的電視行業,尤其值得關注,今年也會是「電視大年」,在8K、遊戲、Aiot等等需求和場景的推動下,各個品牌都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技術,從中我們能看到,未來的電視行業將去往何方。

遊戲顯示屏?

對於今年CES上的諸多電視新品來說,遊戲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原因也很簡單,2020年,會迎來新世代主機的更新。PS5、XboxSeriesX,或許還有傳言中的SwitchPro都會在今年上市,這自然會帶動一大批升級的需求。

2017年,HDMI標準升級到了2.1,解析度支持到8K60Hz、4K120Hz。實際上,XboxOneX已經支持了HDMI2.1接口,然而電視支持的型號寥寥無幾,幾乎只集中在萬元以上的高端產品中。今年的新主機,都會配備新的傳輸標準,而這就需要電視廠商的配合,HDMI2.1能實現更多數據的吞吐,從而實現更好的畫質和更高的幀率。

HDMI2.1也讓另一項技術得以在電視上實現,那就是可變刷新率(VRR)。

英偉達也在CES上推出了支持360Hz刷新率的顯示器標準,響應時間也相應地縮短到了2.8ms,華碩的玩家國度已經有相關產品推出。

G-Sync是由Nvidia開發的一種專有的自適應同步技術,可以有效地消除畫面的撕裂,此前,這項技術多被應用在電競顯示器上,如今,大尺寸的電視也開始逐漸支持,今年LG的10餘款OLED電視新品,均增加了NVIDIAG-Sync支持,最高支持4K@120Hz的遊戲體驗。

另外,LG也推出了48寸的OLED顯示器,高刷新率、低延遲,模糊了遊戲電視和PC顯示器的概念。

擁有自己遊戲平臺的索尼,在「遊戲向電視」這個領域也有足夠的話語權,今年的CES上,索尼並未太多透露PS5的相關消息,但電視的新品沒有含糊,一口次公布了四個新的產品線,分別為旗艦級的OLED電視Z8H、A8H,以及液晶電視X90H和X95H。

外媒Techradar提到,索尼新的電視系列「是專門為即將到來的下一代遊戲主機量身定做的」,8K解析度下能實現HDR,在4K時可以做到120FPS。

總之,隨著今年遊戲主機平臺的更新,遊戲向的電視會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高刷新率、低輸入延遲是這類產品的特點。儘管中國的主機遊戲不算主流,但40~50寸的大屏PC遊戲顯示器,也會有一定的需求。

8K元年?

8K在電視行業的熱門程度,可能不亞於5G在移動通訊行業。

在CES上的電視新品,形態、定位、主打功能可能會有不同,但是旗艦機無一例外均支持到了8K級別的解析度,2020年,也被認為是8K電視的元年。

8K解析度為7680×4320,也就是3300萬像素,是4K的四倍,如此高的解析度下,細節將會更加清晰。

今年的東京奧運會,早早就宣布會採用8K的規格進行轉播,這也被認為是8K普及的重要助力,另外75寸及以上超大尺寸電視的需求正在被慢慢激發,隨著尺寸的增大,自然需要更大的解析度來提供清晰度。

目前,高端電視已經具備了解碼8K的能力,顯示面板也達到了相應的解析度,但8K資源少之又少,目前只有一些特定的活動、賽事等,可能會採用這種規格進行直播,且更多的是秀肌肉和宣傳的目的。比如CES前夕,中國青少年冰壺公開賽就完成了國內首次冰上8K轉播測試,被認為是冬奧會測試8K的前奏。

8K其實和5G的推進多少有些類似,先有資源還是先有設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是作為廠商,為一個看得見的趨勢投入精力是穩妥的選擇,等到8K內容逐漸上線時,電視應該已經做好了準備。

由於8K的龐大數據量,它也被科技公司們看作5G時代的一個重要應用之一。英特爾和高通在2018年就宣布在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作準備,英特爾表示在奧運會期間會攜手日本運營商NTTDOCOMO,提供360度視角的8K視頻流,高通也宣布5G測試環境下可以承載8K@120FPS的視頻流媒體。

另外,正如上一部分所講,微軟和索尼都表示新時代的主機支持8K級別的解析度,屆時,玩家們有機會比電視觀眾更早體驗到8K。

總之,理論上2020年會成為8K的元年,我們也能夠在一些特定場合上享受8K帶來的分毫畢現的衝擊,但它走入尋常百姓家還需要很長時間,眼下更靠譜的,還是4K@60FPS的普及。

技術與形態

顯示技術的進化,也值得關注。

和手機上的小尺寸屏幕不同,大尺寸的OLED屏幕依然是「奢侈品」。LG、索尼、創維都在CES上發布了OLED新品,但價格依然是萬元以上的旗艦級別。IHS預熱,2019年中國OLED電視市場將保持115.5%的增長,高端電視市場,OLED的佔比會越來越高。而中端市場,液晶依然是主流。

相比較液晶屏幕,OLED的優勢顯而易見,尤其是用電視觀看電影時,上下的黑邊會黑得更純粹。雖然液晶電視也有分區光控這樣的技術,但終究還是比不上原生自發光的OLED。另一個OLED的替代品是MiniLED,它具有OLED的部分特性,但成本會降低不少,CES上TCL發布了MiniLED的8K液晶電視,但還只是技術的展示。

至於形態,柔性屏幕是一個可見的方向。

可捲曲的電視,也是各大廠商競相爭奪的熱點,可捲曲電視更具未來感,未來與家具的融合也能更自然,當然,目前的技術還處在初期,且價格不菲,量產還需時間。

其他方面,三星在CES現場展示了8K旗艦新品Q950TS,首發了「InfinityScreen」技術,也就是「無邊框」,官方稱屏佔比達到了99%。大黑邊到窄邊框,再到無邊框,這是一條技術發展的自然路徑,

無邊框、可捲曲、透明……未來,大屏電視會越來越接近一塊屏幕的概念。

關於電視,另一個趨勢是,它正淡化「電視」的定位。國產廠商已經打造了「智慧屏」這樣的概念,更多地用大屏幕而不是傳統電視的定位去宣傳,比如華為暢想的鴻蒙生態中,電視就只是分布式系統的其中一塊屏幕而已。

三星在CES上展示了新形態的電視產品「5G-TheSero」,它的屏幕可以宣傳,在豎屏形態,能將手機投射到屏幕上,滿足觀看短視頻、信息流等需求,也可以作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

去年,國產品牌也在電視新品上有過類似社交、娛樂、健身等嘗試,甚至在冰箱等家電上,都開始出現過去電視般大小的屏幕。流媒體平臺、智能家居中樞、遊戲顯示器……也許未來,「電視」的概念會被弱化,但用戶對於大尺寸屏幕的需求永不停息。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有屏VS無屏 人工智慧時代顯示技術之爭
    如今顯示設備隨處可見  目前顯示無處不在,那麼未來顯示設備將如何演變?是屏幕尺寸越來越大還是顯示色彩越來越豐富?未來家庭顯示需要更多形式  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顯示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種地方。比如過去冰箱沒有顯示屏幕,但是現在配置液晶屏幕的冰箱越來越多;比如過去汽車沒有液晶屏幕,而現在高端汽車配置大屏已經成為趨勢,而高端汽車更是利用投影技術實現了HUD顯示,此外一些AR設備都用了投影顯示技術。這些案例都是人工智慧不斷發展,顯示需求不斷出現的例證。
  • 一塊屏幕多種體驗 京東方BOE畫屏S3試用
    ·有效防藍光  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認知,比如我們在配眼鏡時會有意選擇具備防藍光鍍膜的鏡片,成年人眼睛的自我防護能力相對孩子要強不少,儘可能減少電子設備藍光的發射量是BOE畫屏S3相對於普通電腦屏幕和電視的優勢。
  • 沒有wifi和網絡,電腦怎麼投屏到電視大屏幕?
    隨著投屏技術的提升,將電腦無線投放到大屏幕上已經不是困難事。win10系統的電腦就更簡單了,只需和電視連上同一無線WIFI,通過DLNA投屏協議就能電腦投屏到電視。但如果WiFi網絡中斷,或是在沒有網絡的戶外環境下,怎樣實現投屏呢?
  • 把OLED屏幕摁在地上摩擦,量子點Pro顯示技術為何這麼碉堡?
    而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以及產業鏈的不斷完善,QLED這顆新星在各個方面都已經超越了曾經的OLED。QLED全稱為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其成像原理是在光源和屏幕之間添加了一層量子點薄膜,所以相較於OLED而言,它的色彩層次感更高,色彩更飽滿,亮度更高,純淨度也很高。
  • 手機屏幕進化史:iPhone8的全面屏不會是最終形態
    屏幕尺寸:從越大越好到理性回歸    隨著手機工業設計的不斷進步,手機屏佔比越做越高,在機身不變的情況下屏幕儘可能做得更大, 伴隨著手機屏幕解析度提升的還有屏幕尺寸,在功能機時代,手機屏幕大都介於1~3英寸之間,而2007年,初代iPhone發布,3.5英寸的屏幕尺寸在當時可以算得上是絕對的大屏。
  • 消費者回歸大屏 雷射電視成下一代顯示產業主流
    近年來我國雷射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迅速,特別是十三五以來,雷射顯示關鍵材料、器件與應用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在光源設計、光機模組、整機設計等關鍵領域,具備了領先優勢;在標準方面,雷射顯示委員會正在加緊制定雷射顯示領域重點標準,助力我國雷射顯示產業整體提升。
  • 雷射電視趁機搶佔市場,「大屏護眼」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真相
    近日,雷射電視居然一連頂著三個話題上了」熱搜「,#雷射真是辣眼睛#、#辣目洋子的彩虹眼#,#辣目洋子被雷射辣眼睛了#,相關話題累計閱讀量上億次,超過5萬的網友參與討論...... 雷射電視自上市以來,商家們就一直用」大屏「、」護眼「等高級概念將其包裝著,甚至宣稱雷射技術為「終端顯示技術」。
  • 手機演化史:從黑白屏進化到彩色屏幕 讓手機承載更多
    內置的貪食蛇遊戲在那個時代我們玩兒的不亦樂乎僅僅只是黯淡的黑白屏對消費者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黑白色泛綠的屏幕無法勾起我們更多的使用欲望。這時候諾基亞推出了第一款藍色背景燈的8250,這樣藍色的屏幕引燃了我們的欲望。
  • 電視越做越大越來越貴,雷射電視會成為主流嗎?
    隨著人們對精緻家居生活的追求,我們使用家電都更傾向於高級舒適的用戶體驗,看電視時候不僅追求高清和智能,更要追求大屏。一家老小坐在電視前其樂融融,大家都很羨慕這樣的畫面。然而大屏電視由於工藝技術要求很高,超過一定尺寸的電視很難達到工藝標準,所以價格比較高。
  • 「屏幕時代」如何有效護眼?大屏電視更傷眼純屬以訛傳訛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種各樣的"謠言"也應運而生,大屏電視傷眼,輻射會殺人,手機不關機影響到了隔壁小朋友的智力……其中有太多的說法,如同朋友圈裡長輩們轉發的養生文,一直以訛傳訛,誤導著眾多用戶。下面就以儘可能簡單易懂的形式加以說明和澄清,幫助大家選擇更護眼的渠道,更投入的享受內容。誤區一:大屏電視更傷眼。
  • 大屏電視對色彩技術要求更高,該如何選購?
    來自中怡康「大屏趨勢報告」的數據顯示,75吋及以上大屏電視在2019年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超過100%,這意味著消費者對大屏電視的需求正在飛速猛增。當然,大屏時代的到來,必然促進顯示技術的進一步升級。如今市場上主流的大屏高端電視主要有QLED電視、OLED電視、雷射電視,這三種電視究竟有何利弊,如何選購呢?
  • 優於OLED為什麼雷射電視被稱為第四代電視顯示技術
    除了這個「智能」,智能電視和普通沒有什麼不同。他還擁有大型高解析度屏幕、音響系統、遙控器等硬體。隨著大屏幕需求的不斷增加,32英寸以下的電視幾乎沒有市場,而50、55、60、65、70等尺寸的電視佔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根據使用的材料的不同,電視屏幕大致可分為LCD、LED、OLED,此外,還有一款雷射電視,他不依賴屏幕發光。
  • 從電視下半身從無到有的進化史 看電視機發展過程
    【摘要】電視機從CRT時代進化到如今的OLED電視,有一段漫長的過程,小編帶你從電視底座變化的角度來探討電視機的發展史!  1CRT-從無到有  電視機的誕生至今已有九十餘年之久,在它演變的歷史長河中,人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其顯示技術的不斷更迭,所帶來的一輪又一輪視覺盛宴。光和色彩變得越來越真實,細節和動態越來越清晰。
  • 解讀智慧型手機屏幕進化史
    這一推文的點睛之筆,是三星附上了一張圖片,圖片中是賈伯斯當年的一句「名人名言」——「沒有人會買一部大屏手機」。而HTC則在推文中稱「歡迎(蘋果)加入(大屏手機的)派對。」  於是,屬於大屏手機派對的時代全面來了。
  • OPPO捲軸屏手機驚豔亮相,捲軸屏屏幕廠商是京東方AMOLED屏
    北京時間11月18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捲軸屏手機揭秘:竟出自國產京東方AMOLED屏。OPPO最新研發的三款概念產品正式對外發布,其中最耀眼的莫過於OPPO X 2021捲軸屏概念機的亮相。它被認為是比摺疊屏更加完美的未來手機形態。
  • 淺析雷射電視投影屏幕
    摘要:傳統的液晶電視設計到100英寸及以上時,成本會大大增加,而且大屏液晶電視擺放比較佔空間,搬運也很不方便。相比之下,雷射電視的優勢在於不需要佔用太多投影機與屏幕之間的距離,且不易被中間的障礙物或者經過的人遮擋影像,可以輕鬆實現100英寸的超大畫面,是家庭影院的首選。
  • 液晶電視背光模組廉價技改:細數疊屏電視十宗「罪」
    而大屏電視行業也在過去的5年間分化成兩大陣營各自引領賽道:以優化背光為技術核心的LCD液晶電視路線,其間產生了LED背光電視、ULED、QD-LED等產品;而以OLED為代表的自發光技術賽道中,除了LGD、BOE之外,也看到了三星投入Q-OLED的身形。
  • 三星顯示進化論:邊界消融,重塑「視界」
    用戶可以以牆壁為單位,定製尺寸、比例甚至解析度,這是顯示技術進化的重要裡程碑。,三星堅持基於底層技術的顛覆式創新,通過核心技術和全新標準的創立,為整個消費電子和家電行業的形態創新提供堅實的支持,這也是三星能夠一直引領顯示技術革命和進化的關鍵。
  • 70吋硬核防藍光大屏 酷開M70電視評測
    近幾年隨著技術發展,液晶電視的屏幕尺寸越來越大了。最近酷開推出了一款智能電視新品,70英寸防藍光大屏酷開M70,這款產品就採用70吋4K液晶屏,堪稱超大屏產品,能帶來強烈的視頻震撼。這是一款主打高性價比的產品,目前剛剛上市,首發促銷到手價是3099元,對於一款70吋電視來說相當吸引人。
  • 熊貓電視大力發展量子點、IGZO技術 重回智能電視新焦點
    電視也是如此,人們聚到一起,無論有沒有話題,最好的方式就是有一個能讓彼此的注意力共同落腳的目標,在電視節目這個目標上聚集,既有了談資,又可以避免人對人無話可談是產生「再被打量」的莫名尷尬,而注意力分散到電視上,整個社交過程就會顯得輕鬆愉快。  近年來,隨著「低頭族」越來越被更多人諷刺以後,人們對社交、分享的概念又重新被「審視」,在客廳部分,大屏分享更是成為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