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生活中,屏幕幾乎是一切數字內容消費的基礎 —— 工作中,你面對電腦顯示器;閱讀時,你面對平板和kindle電子墨水屏;閒暇娛樂時,你面對手機屏幕、iPad、電視、投影乃至影院大銀幕……客觀來說,我們只能選擇在什麼樣的屏幕上消費內容,而很難選擇避開屏幕。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種各樣的"謠言"也應運而生,大屏電視傷眼,輻射會殺人,手機不關機影響到了隔壁小朋友的智力……其中有太多的說法,如同朋友圈裡長輩們轉發的養生文,一直以訛傳訛,誤導著眾多用戶。下面就以儘可能簡單易懂的形式加以說明和澄清,幫助大家選擇更護眼的渠道,更投入的享受內容。
首先需要澄清一點,只要我們持續在屏幕上消費內容,對眼睛的損耗是不大可能100%完全避免的,我們能做的是儘量減少這種傷害,將時間與精力儘量分配到沒有那麼傷眼的方式上。但是,我們可以先拋出結論 : 大屏電視更傷眼是沒有什麼道理的說法。
首先,沒有明確對照組,也就無從談起"更"傷眼。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觀影設備選擇不少,包括電視、智能投影、雷射電視等,屏幕尺寸、顯示效果與原理都各有不同,在客觀上也讓消費者有了困惑。如果將自發光直射入眼的電視與漫反射的智能投影、雷射電視比起來,的確後兩者比較護眼。這主要是因為人眼接受光線的方式不同,現在多數智能電視都採用的是LED背光源液晶板,它是以RGB-LED背光源發光直接刺激人眼,也就是直射光;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智能微型投影是通過RGB-LED光源發光,然後投射到幕布或者牆面被人眼看見,所以投影則是漫反射光。直射光源的顯示設備效果受外界環境光影響小,但對眼睛的損害也相對高一些。舉一個沒那麼恰當的例子,我們沒法直視太陽,卻可以在陽光下閱讀,全因漫反射傷害低的緣故。投影的漫反射光線柔和,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直射光的傷害。
其次,談及直射光中的藍光,需要認識到它比我們日常生活中儘量避免的紫外線頻率更高,傷害更大。世衛組織愛眼協會和國內知名眼科醫院研究表明:藍光可以穿透晶狀體到達視網膜,對其造成光學損害,且加速黃斑區細胞的氧化。直視光源時間過長,會逐漸積累藍光對眼睛的損傷,這也是當今電子數碼時代青少年近視比率急劇上升的最大原因之一。因此,投影和雷射電視在這一方面優於電視等直射光顯示設備,在一些雷射電視產品上,還會對特殊的藍光進行處理,如極米皓·LUNE 4K進行了專業的藍光調校,在不影響顯示色彩的情況下,避免了高能短波藍光穿透晶狀體導致的視網膜損傷,從而達到保護視覺健康目的,也是首批獲得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認證《雷射電視視覺健康測試證書》的產品。
再次,一寸大一寸強,更大的屏幕比小屏幕讓人的眼睛更加舒緩,減少專注用眼時長,也就是說如果比較大屏電視vs小屏電視,毫無疑問前者"更"護眼。正常情況下,人一分鐘會眨眼15次左右,專注地用眼時,眨眼的次數會減少到原來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在長時間對著屏幕工作、遊戲或者觀影后,眼睛乾澀,視力模糊,實際上就是長時間眨眼次數減少所造成的。所以在觀看時,擁有更大屏幕的智能投影、雷射電視與大屏電視更有利於眼球保持靈活的狀態,避免長時間專注用眼造成的眼睛乾澀、視力模糊。
最後,更大的屏幕讓人擁有更多選擇權,包括觀影距離和觀影姿勢的調節,坐著躺著趴著,想怎麼看怎麼看。乍一聽有些無稽,但對於長時間觀影娛樂的小夥伴,屏幕的增大意味著可視角度的增加,既可以多換姿勢避免肌肉疲勞,也欣賞到了每一幀重要的內容,闔家同樂也不容易覺得侷促了。另外,不考慮觀看距離,只說越大越好的是胡扯,過近距離觀看大屏幕電視也會導致近視和眼疲勞,合理的視距很重要。
在發燒友玩家看來,亮度越高越好其實是正確的,也就是效果上的確會更好;但對於考慮到護眼的用戶來說,其實這是一個需要取得平衡考慮的問題。電視的亮度設定和智能投影的流明設定都很有講究,不能太低,否則看起來費力;不能太高,否則看起來刺眼,達到1000尼特的高端電視和5000流明的商業投影,色彩效果是極佳的,但長時間使用對眼睛的壓力比較大,需要注意間歇與休息。建議大家選擇大品牌產品,如SONY/三星的電視,明基/極米的投影與雷射電視等,以保證亮度/流明沒有虛標,在幾款雷射電視上,目前也會增加人體靠近亮度自動降低的護眼功能,十分體貼。
說到亮度,就不能脫離調光模式來討論,現在很多的三星AMOLED、中低端筆記本和桌面顯示器、以及數目稀少但也是在閃的LG p-OLED屏幕都在使用低頻PWM調光,閃爍對人眼的傷害不言而喻,"寶可夢衝擊"是無數日本家長心中的夢魘。而主流投影調光則是通過反射原理成像,投影機發光元件聚集所有光束,到達反射鏡經過多次反射後,形成均勻穩定的矩形圖像。投影畫面穩定不閃爍,從根本上杜絕了PWM調光畫面閃爍給眼睛帶來的傷害。不僅如此,投影漫反射原理成像還可使畫面的可視角更大,不會出現電視機偏左或偏右觀看出現反光看不清的情況。
另外,高端的電視與部分投影產品目前往往也會支持MEMC與HDR,展現高幀率和高清晰度。MEMC技術可以基本消除運動抖動和影像拖尾,使原有相鄰兩幀間的過渡變得更平滑,觀看感覺更舒適;HDR功能在合理的亮度支撐下,會讓閃爍頻率更低,畫面明暗更分明,對人眼也更加友好。
我們又回到了那個經典的老問題:電視,還是投影 ?
兩者代表著不同的技術取向,高端電視在色彩還原和輸入延遲上有一定優勢,適合對傳統產品比較信賴的朋友;如果從性價比和護眼方面著重考慮,基於上面提到的種種原因,也許智能投影是更好的選擇;但如果你是對視覺效果和健康都極致追求的發燒友,是時候考慮一下雷射電視了。
超短焦雷射投影,俗稱雷射電視,一定程度上結合了投影的護眼和電視的色彩表現,在色域覆蓋/使用壽命/節能表現等方面猶有過之。作為權威機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聯合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專家開展了"雷射電視與液晶電視人眼舒適度對比測試"課題研究,經過一系列嚴格測試後形成結論:在標準視距範圍內,觀看雷射電視比觀看液晶電視人眼感覺更舒適,更有利於保護眼部健康,雷射電視是具有良好視覺舒適性的顯示產品。目前主流的智能投影或雷射電視,不到三米的距離或者貼牆擺放就可以投射出100英寸的畫面,體驗是比較良好的,價格也還算美麗。如果家裡成員比較多,又比較壕無人性,不妨都買過來試一下,看哪一個更適合自己。
對我個人而言,屏幕是無可避免的生活方式,電影是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遊戲和看劇追番已經成了日常習慣,既然避無可避,那麼就儘量少看手機、電腦、電視,而適當轉到投影;如果有周末長時間追劇(沒錯,Netflix and Chill)的習慣,智能投影/雷射電視讓眼睛的疲勞程度沒有看電視那麼高,是上佳的選擇。
但無論如何,一切都是相對的,張小龍也說過,"放下微信,多和朋友見見面"。對於我們或還在身體成長期的孩子來說,記得護眼要素,經常休息、營養均衡以及鍛鍊身體比什麼都重要,畢竟我們還要健康工(享)作(樂)六十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