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通訊員 徐軍
「李師傅,您在哪兒?硫化罐油封蓋好像有點問題,您趕緊來看看!」
「好的,我馬上就來。」
12月4日上午,鹹寧湖北華寧防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華寧)技改主任李敬陽,接到同事電話,一路小跑,趕到膠板分廠。
看一看、摸一摸、敲一敲後,李敬陽說:「設備漏油、漏水、漏氣嚴重,主軸振動大、噪聲大,應該是主軸軸承出了問題……」
在湖北華寧,56歲的李敬陽是個「技術大拿」,每次遇到急難險重的活兒,大伙兒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1985年,李敬陽從鹹寧高級技工學校鉗工專業畢業後,分配至湖北三環方向機有限公司工作。在設備維修與改造崗位上,他一幹就是35年,練就了一個絕活兒——通過「望、聞、問、切」分辨機械故障,然後進行技術改造。
「望,就是看設備加工出來的產品瑕疵;聞,就是聽設備運行的聲音;問,就是了解設備結構原理;切,就是用手感受設備運行的振動和溫度。」李敬陽說。
2009年起,湖北三環方向機有限公司產品開始出口。國外客戶對產品性能、技術指標、精度要求較高,而此前進口的設備由於長期使用導致精度降低。面對這一情況,李敬陽查閱大量英文資料,完成多臺進口設備的技術改造工作,累計節約成本300多萬元。
2012年5月,該公司從英國引進的一臺螺紋磨床,加工零部件突然出現光潔度不達標的情況。
如果請外方專家來修理,得花幾十萬元。
通過「望、聞、問、切」,李敬陽判斷問題出在磨床主軸上。歷時半個月,李敬陽帶著團隊把問題解決了,還對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
今年4月入職湖北華寧後,李敬陽迅速熟悉業務,提出了噴砂工藝改造、煉膠設備自動化升級改造等六項技改方案。
「老李可是我們公司的寶貝,請他過來,就是想讓他牽頭幫助企業開展設備智能化升級改造。」湖北華寧董事長蔣金中說。
李敬陽說,他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幹一行愛一行。只有愛一行才能心無旁騖,只有愛一行才有精一行的動力,「接下來,我要把工匠精神傳承下去,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回報公司、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