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中國認知科學學會、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院士、領導、專家一行來到山東省臨沂市,與當地科技教育部門有關領導共同參加臨沂華盛學校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暨科普報告會。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徐濤院士,中國認知科學學會副理事長馬原野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助理許航副研究員,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葉盛教授,山東省科協二級巡視員邵新貴同志,山東省科協科普部四級調研員王國暉同志,臨沂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任徐愛鐸同志,中共羅莊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侯佔夫同志,中共羅莊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兆豔同志,羅莊區科協黨組書記、主任蔡明清同志,羅莊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董字亮同志,華盛江泉集團董事長王文濤同志出席活動,中共羅莊區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羅莊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灝主持會議。羅莊區各中小學分管校長和科技輔導員,臨沂華盛實驗學校2000多名師生參會。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徐濤院士致辭
徐濤院士在儀式上祝賀了科普教育基地的成立,向大家介紹了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的有關情況,學會科普教育工作的理念及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和多年來在科學普及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在發言中,他強調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把科學普及擺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和鮮明特徵。在臨沂華盛實驗學校建立科普教育基地,是學會面向革命老區開展科普工作的首次嘗試。希望通過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幫助革命老區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讓科學精神融入人民生活和精神文化血脈之中。助力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跨越提升。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助理許航副研究員致辭
許航所長助理代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發言。他介紹生物物理所作為國家級研究機構,對於生命科學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教育非常重視。聯合兩個國家級學會共同在臨沂華盛實驗學校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為進一步深入探索在基層校園開展科普活動以及科技扶貧的新形式,幫助老區的孩子們拓展科技視野搭建了良好的平臺。也希望以此作為黨群團組織建設工作中開展科學普及、調研國情、了解基層的窗口和基地,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為科技興國戰略的實施作出努力和貢獻。
邵新貴同志在致辭中代表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對蒞臨地方的中科院領導、科學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和感謝,並向華盛實驗學校的師生提出了三點希望。王兆豔同志代表羅莊區委區政府向出席這次儀式的領導、專家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並介紹了羅莊區基本情況和教育情況。她指出,臨沂華盛實驗學校成為中科院科普教育基地,這是羅莊區科技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羅莊區將繼續深入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傾力構建科普教育品牌。中共羅莊區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羅莊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灝作總結講話,認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中國認知科學學會將臨沂華盛實驗學校確定為科普教育基地,是對華盛實驗學校的充分信任和莫大鼓舞,也是對羅莊教育事業的有力支持和真情關愛,必將促進羅莊區的科普教育更上新臺階。
隨後,徐濤理事長與馬原野副理事長向基地中小學生贈送了科普書籍。在與會來賓的見證下,徐濤理事長和華盛集團王文濤董事長共同為基地揭牌。
揭牌儀式結束後,馬原野研究員、葉盛教授為師生們帶來精彩的科普報告。馬原野研究員以《動物的智慧》為題,介紹了動物在工具使用、動物行為,以及動物的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內容。通過說明研究動物的智慧來探索人類智力的起源和進化,探索動物和人類的分水嶺等內容,來解說這些研究對建立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要性;葉盛教授結合生活實際,以《從諾貝爾獎到藥物研發—淺談生物物理學》為題向大家介紹了近百年來,許多諾獎得主進行的與藥物研發有關的工作,尤其是在諾貝爾化學獎和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這兩個領域。他在報告中通過梳理這些諾獎得主的工作,說明了現代生物學背景下藥物研發的發展歷史,以及蛋白質這種生命物質的重要性。與會師生聚精會神地聆聽了兩位專家的精彩報告,低年級的學生認真記筆記,高年級的學生則通過描繪思維導圖來記錄知識點。報告會氣氛熱烈,達到了增強孩子們的求知慾和科研興趣的目的。
臨沂華盛實驗學校建於1991年,地處蒙山腳下、沂河之濱,是一所集義務教育階段為一體的省級規範化學校。學校師生在國家及省市區各類比賽中多次獲獎,並在國學、英語、藝體、科普教育等方面全面推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實現了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促進了學校科學、優質發展。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逐步深入,該校不斷加大科技教育領導力度,提高投入,強化科技教師隊伍建設,科技教育成果顯著。
此項活動是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中國認知科學學會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合作開展服務革命老區、助力地方科學普及工作的新探索,受到了中國科協「黨建強會計劃」的支持,得到了地方領導和校方的高度認可和讚譽。未來將以科普基地為平臺,繼續探索在基層校園開展科普活動,提高地方科學素養的新形式,讓科學的種子開花結果。(科協改革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