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技術,助力全球抗疫;數字經濟,助推全球經濟復甦。
11月23日上午,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舉行「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論壇,來自科技企業、大學、醫院和政府部門的十餘位嘉賓以「線上+線下」的方式發表演講,從不同角度詮釋了數字經濟的無限潛力和數位技術的巨大動能。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 張勇:
數字經濟發展
得益於大時代大市場
張勇的演講以消費券開頭,闡釋了數字經濟推動經濟復甦的潛能——
「通過阿里平臺可以看到,今年各地發放消費券以後,形成網際網路平臺、銀行、媒體、商家和消費者的共振,每1元錢的消費券帶動了超過10元錢的消費。」
張勇認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社會加速達成數位化共識,逐步養成了數位化消費習慣,數位技術越來越成為服務於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
「中國的數字經濟能夠發展到今天,並且湧現出一批優秀的網際網路公司和平臺型企業,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時代,得益於政府鼓勵發展和創新的各種政策,也得益於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市場。」張勇說,「我們看到為了保障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更為有序健康發展,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就平臺經濟領域的政策和法規徵求意見,我們認為這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
張勇表示,發展和治理監管永遠是相互促進、相互依託的關係,讓平臺型企業不僅能夠自身發展好,同時能夠服務於全社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帶來更多百花齊放的創新,這應該是每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的自我要求。
思科董事長、執行長 羅卓克:
重建繁榮,
合作與創新同樣重要
思科董事長、執行長羅卓克的視頻演講更多地著眼於人與人的聯繫,包括物理和心靈上的聯繫。他說:「抗擊疫情、重建繁榮,合作與創新同樣重要。」
「網絡技術的本質在於創新,但這仍不夠。所有網絡創新都需要合作與信任。沒有合作關係,就無法將兩項技術連接在一起。」羅卓克說。
羅卓克介紹,中國是思科的重要供應鏈樞紐。過去10年,思科從中國公司購入價值約250億美元的產品,還在中國進行了大量投資,建立了許多成功的合資企業。
務實的合作推動了創新。「中國是一片廣袤的創新之地。」羅卓克說,思科在中國的研發中心是其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
為抗擊疫情,思科向中國的醫院和一線醫務人員捐贈了價值1000萬元的產品及系統,用於視頻連線、遠程診斷和應急通信。
羅卓克的演講還談到國與國的合作關係。「穩定而強勁的中美關係對中美兩國、對整個世界都有好處。」他說,思科將繼續竭盡全力為中美合作貢獻力量。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 沈南鵬:
3個故事裡的
數字經濟未來
當下,我們應如何行動,才能有效幫助經濟恢復增長,幫助企業重振信心?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在視頻演講一開始就提出了這個問題,並分享了3個數字抗疫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與他的一位專注做人工智慧的校友有關。這位AI專家帶領團隊開發出了3套系統,運用AI技術測繪出疫情下的各種潛在威脅,巧妙顯化了人類與病毒相遇的各種路徑。系統已應用到很多地方和企業,助力做好微觀防控。
第二個故事的主角是紅杉資本投資的一家企業,不久前拿到了由國家藥監局批准的肺部AI三類認證。目前,即便在擁有大量CT設備的國家,影像醫生依然十分稀缺。有了這家公司AI技術的輔助,只要配備CT的社區醫院就能實現新冠病例的影像學檢測和診斷。
最後一個故事有關孩子的成長。疫情期間,孩子們能「停課不停學」,得益於線上教育手段的快速發展。
講完3個故事,沈南鵬的答案也逐漸清晰——數字經濟在供需對接、資源配置、產業升級等方面的巨大優勢,在未來數年裡將逐漸顯現,助力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奇安信集團董事長 齊向東:
為數位化時代
打造網絡安全之盾
「疫情期間,世界各國遭遇的網絡攻擊頻率更高。」齊向東在演講中拋出一串案例,向現場聽眾揭開了網絡世界的灰色一面。
緊接著,齊向東又分享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國在疫情期間並沒有發生嚴重的網絡安全事故,這表明我們已經有了抵禦網絡攻擊的基本能力。」
中國不僅利用數位技術輔助流行病學調查,追蹤疑似病例,控制疫情蔓延,還最大限度滿足了人民群眾方方面面的日常生活需求。
「如此大規模的網絡活動,是對網絡安全技術、產品、服務體系的大考。這個『好成績』不是憑空得來的,是提前謀劃、及早準備的結果。」齊向東將獲得「好成績」的原因歸結為3點:中國有網絡安全產業基礎、有網絡安全實戰化體系、有網絡安全技術創新能力。
「抗疫的數位化應用場景,為網絡攻防技術和網絡安全專家提供了更多用武之地,推動了網絡安全新技術體系的形成。我們要繼續為數位化時代打造網絡安全之盾。」齊向東說。(本報記者 曾福泉 方臻子 黃慧仙 姜曉蓉 王璐怡)
編輯:宋 越 一審:劉志媛
二審:顧婷婷 三審:徐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