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眼下,很多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正忙於準備畢業論文。
記者了解到,2009年,教育部明確要求高校對學生學術不端行為負責任,為此不少高校引進了「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作為檢測手段。
昨日,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為了通過這個鐵面無私「包公」的嚴格檢測,各種應對論文反抄襲檢測的「招數」悄然而生,針對反抄襲檢測軟體更形成了「論文檢測市場」,考生只需花點錢,就可以確保自己來路不明的論文輕鬆通過檢測,而這種方法被稱為「反反抄襲」。
□記者吳戰朝 王燦 實習生田育臣
【愁】
畢業論文過不了關咋辦?
這幾天,在鄭州某高校讀大四的小王很犯愁:幾個月前,他在鄭州找了一份工作。因為工作忙,小王很少有時間回學校學習,更不要說花心思寫那篇一萬多字的畢業論文了。「時間太緊了,我的論文『參考』別人論文不少。」小王坦承,這讓他很擔心自己的畢業問題。「學校有一套『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能自動識別論文中的抄襲內容。根據校規,畢業論文與他人論文重複率不能超過30%,超標的話將被視為抄襲而取消學位。」
像小王這樣的畢業生還有不少,甚至還有人的論文是「槍手」代寫。迎接「審判」前夕,不少學生的QQ籤名紛紛改為:「檢測、檢測!迎戰『不端』軟體……」
【測】
大學生應對測謊「魔高一丈」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有些學生也真夠『笨』的,弄別人的文章也別只顧抄啊,稍微動動就行,實在不行就上網求人唄。」聽從「前輩」的經驗,小王從網上花錢將自己的論文「測謊」。
「很多商家都提供這種檢測服務。有人還提出,首次可免費檢測,再次檢測就要收費。」小王說,他挑選了一家收費10元的服務網站,將論文「粘」了進去。檢測結果很快出來,提示他論文有35%的重複率,其中重複的地方,均被紅色標出。小王據此反覆修改,終於通過了「測謊儀」。整個下來,花了他40多元。
【試】
為論文「把脈」明碼標價
根據小王的說法,記者在一些購物網站搜索發現,畢業臨近,論文檢測服務在網上頗受追捧,賣家自稱與學校所使用的「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一致,檢測準確率非常高。一個售價為180元的檢測項目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成功交易了370多次,買賣很火爆。
到底如何進行檢測?記者與一名叫「中國魔術世界」的網店賣家取得聯繫。
「你把論文發給我,我檢測完了之後,給你出一個檢測報告,立等可取。」這名賣家自稱主要檢測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本科畢業論文也可以,甚至博士論文都可以檢測。
「論文檢測首先要確定作者學校使用的是哪種檢測系統,這樣才不會白費工夫。我們提供的論文檢測,使用的檢測系統是知網cnki學位論文學術不端檢測(TMLC)VIP系統,和多數學校使用的是一樣的軟體。」
據他介紹,檢測一次費用152元,若是再次檢測重複率,還需付費。檢測完論文發過結果後,將論文和檢測報告一併刪除,店主不留備份。
在這個賣家提供的一份檢測報告樣本中,每個段落都以不同的顏色標出與已知論文的重複情況,並且還非常清楚地標出了重複的百分比,此外,全文檢測字數、重複字數、疑似重複字數都寫得非常清楚。
【騙】
「論文檢測」陷阱多多
在不少幸運兒「自信」地遞交出自己的作品的同時,也有不少學生幾個月的辛勞一日之間付之東流。
「我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昨日,網名「小貝」的學生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受騙經歷:小貝是省內某高校的大四畢業生。前不久,為了測試自己的論文能否通過「體檢」,他在網上找到一家名為「論文抄襲檢測大師」的「免費檢測網站」。按網站要求,他刪除了自己論文的目錄、個人信息等內容,並提交了文檔。
「系統提示說,幾分鐘後就會自動將檢測報告發至郵箱。但我從上午等到下午,也沒見到那份『檢測報告』的蹤影。當時就覺得上當了。沒想到,過了幾天,我又到網上搜,發現我的論文竟署著別人的名字被一家網站登出來了!」小貝鬱悶地說,「辛辛苦苦忙了幾個月,卻為他人做了『嫁衣』,我論文答辯時可咋辦!」
與小貝有同樣經歷的同學不在少數。還有不少受騙的同學在網上發帖,提醒「後來者」注意這家害人的網站。
【嘆】
老師表示網上檢測軟體多不權威
網上流傳的論文檢測軟體是否管用?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鄭素俠介紹,一般而言,高校都使用「中國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該系統不對個人發售,只提供給高校研究生院、圖書館、期刊社等科研機構。而且這些機構還要籤訂嚴格的使用協議,保證「不得轉讓給第三方」。
鄭素俠說,網上即使能夠找到這種檢測軟體,也缺乏權威,它們可能沒有和收納各種學術研究成果的中國知網等學術資源連結,它們檢測的論文只能和已經在網上發布的論文、新聞報導等內容作比較,因此,雖然在網上檢測通過了,但論文拿到學校的系統中檢測時,依然未必能通過。
【論】
專家認為大學生應踏實做研究
鄭州大學教育系副教授孫新成認為,大學生熱捧論文檢測網站,是因為對自己的論文缺乏信心。他介紹,高校採用論文檢測軟體,初衷是為了杜絕抄襲,而這種網上檢測軟體的傳播,反而容易助長學術不端之風。
孫新成說,網上的檢測服務會誤導學生,使他們產生依賴心理,甚至可能鼓勵或助長抄襲。他告誡大學生,只要大家都踏踏實實做事,端正學風,所謂的論文抄襲就不攻自破,大學生也無須用檢測軟體求得心理安慰。
「即使軟體檢測不出來,但讓專家、老師發現了,學生臉上也不好看。」鄭素俠也建議大學生,「要靜下心來,踏踏實實搞研究。」
【議】
能否以「實戰」代替論文?
「都是論文惹的禍!」不少大學生發表評論說。甚至有人建議,應該取消畢業論文。
「2009年10月,四川大學推出畢業論文改革,決定從2010年起,首先在文學與新聞學院試點,規定畢業生可用與專業相關的作品、設計、調研報告等代替畢業論文。隨後,也有學校改革要求,自己創作一份報紙、雜誌,拍攝一部短片,設計一條廣告等也成為考核學生是否具備畢業資格的方式。這種方式就很好嘛!」網友Rounie說。
對此,鄭素俠表示支持。她說,很多本科生畢業後直接進入職場,學術論文對他們意義並不大,反而浪費了他們不少時間和精力。而對於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學生搞些社會調查、出點好作品可能是更好的選擇。